杀青宴的喧闹散去时,林恬抱着那台民国电报机站在片场中央,指尖划过冰冷的按键。月光透过破损的窗棂,在地面织出一张破碎的网,像极了那些被时光割裂的记忆。
“该干活了。”他对着空气说,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团队成员一个没走,都捧着笔记本围了上来,眼里的疲惫挡不住兴奋。
“游戏框架我画好了。”赵曼打开平板,屏幕上是《隐形守护者》的游戏流程图:从“新手村”序章的校园相遇,到“潜伏线”的步步惊心,再到“牺牲结局”的黑白画面,每个节点都标着密密麻麻的分支选项,“用文字冒险+实景互动模式,玩家的每个选择都能撬动剧情,就像我们拍的那些备选镜头。”
林恬点头,从背包里掏出那本泛黄的《潜伏者心理分析》:“把这里面的细节拆进去。比如肖途犹豫时指尖会无意识书签,玩家触发这个动作,好感度就会影响后续NPC态度。”他翻开一页,指着夹着的干枯花瓣,“这个可以做成隐藏道具,集齐三朵能解锁‘未寄出的信’结局。”
程序组的小陈推了推眼镜:“实景素材太多,加载速度会是问题。我打算用分层渲染,远景用静态图,近景才放动态影像,这样手机端也能流畅运行。”他调出代码界面,上面跳动着一行行绿色字符,“明天就能搭好基础框架,先把‘酒馆接头’那段做成demo。”
美术组的阿杰举起画板,上面是重新设计的角色立绘:方敏的旗袍下摆绣了半朵茉莉,肖途的风衣肘部故意画了磨损的毛边,“我参考了档案馆的老照片,那年代的布料磨久了就是这样。对了,要不要加个‘时光滤镜’?玩家点一下,画面就能在黑白老照片和彩色实景间切换,更有代入感。”
“加!”林恬拍板,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翻出个铁皮饼干盒,里面是从各地收集来的老物件:褪色的船票、泛黄的话剧票、锈迹斑斑的钢笔,“这些扫描进游戏当‘记忆碎片’,玩家找到后能解锁历史小剧场,比如这张1941年的船票,背后写着‘去上海,找老胡’,可以做成隐藏任务的线索。”
赵曼突然指着平板惊呼:“快看这个!玩家问卷里,87%的人希望加‘方言配音’!”她点开一段录音,是上海话版的“侬晓得伐,阿拉等侬好久了”,带着浓浓的年代感,“我找了方言顾问,下周就能录完。”
“音效得注意。”录音师老周举着录音笔,里面是他凌晨去老街区录的叫卖声,“‘卖报嘞——’‘修伞——’这些背景音一放,那味儿就出来了。对了,枪声音效我混了点鞭炮声,老资料里说当年缺弹药,有些枪声是用鞭炮模拟的。”
林恬走到布景墙边,看着上面贴满的便利贴——有演员的走位标记,有修改了十几次的台词,还有张用红笔写的便签:“别忘了方敏最后说的‘等你回来’。”他把便签扯下来,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结局分三个档:‘遗憾’‘圆满’‘传承’。圆满结局里,让老年肖途在图书馆看到方敏的日记,扉页写着‘他回来了’,怎么样?”
“太好哭了!”赵曼抹了把眼睛,“我现在就去写台词!”
程序组小陈突然喊了声:“林哥,服务器带宽得加钱,刚才统计预约量己经破百万了!”
林恬笑着掏出手机:“钱不是问题,之前那100W奖金全投进去。”他点开银行APP,转给小陈一笔钱,“再加两台服务器,别到时候玩家挤不进来。”
夜色渐深,片场的灯一盏盏亮起,像散落的星星。美术组在画场景,程序组在敲代码,录音师在剪辑音效,赵曼趴在桌上写台词,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和当年那些没寄出的信笺沙沙声,奇妙地重合在一起。
林恬靠在电报机旁,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突然想起历史顾问说的话:“所谓传承,不是把故事刻在石头上,是让后来者能摸着那些温度,说一句‘我懂’。”他拿起手机,给团队群发了条消息:“加个彩蛋——通关后,主界面会弹出当年的真实地址,想去凭吊的玩家,我们报销车票。”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窗外的第一缕晨光刚好照在“潜伏者”三个烫金大字上,像给这段即将被装进代码里的记忆,镀上了一层永不褪色的金边。
程序组的代码在屏幕上流淌成绿色的河,美术组的画笔在数位板上晕开民国的墨色。林恬把那枚写着“等你回来”的便签贴在主控台,转头看见赵曼正对着录音笔念台词,声音带着刻意压粗的沧桑感——是老年肖途的独白:“那年秋天,我总在图书馆待到闭馆,总觉得有人会从书架后走出来,像当年在学校那样,笑着喊我‘肖先生’。”
“这段得配点翻书的声音。”老周举着录音笔凑过来,按下播放键,里面传出他凌晨在市图书馆录的翻书声,纸页摩擦的沙沙声里,还混着窗外的蝉鸣,“就用这个,1946年的秋天,蝉应该还没死绝。”
小陈突然欢呼一声:“角色建模导进去了!快看!”屏幕上,老年肖途的虚拟形象正从书架后走出,头发花白,背有点驼,手里攥着本线装书,手指在封面上轻轻——那动作,和演员拍摄时的细节一模一样,是林恬特意让动作捕捉团队复刻的。
“脸再调松垮点。”林恬指着屏幕,“眼角的皱纹要深,得像被风刻过的。”他想起历史顾问给的老照片,照片里的老人就是这样,笑起来眼角会堆起层层褶皱,像藏着一整个秋天的故事。
美术组阿杰突然把平板摔在桌上:“操!民国时期的打字机型号错了!”他指着屏幕里肖途用的打字机,“这是1950年才生产的款,得换1938年的‘雷明顿’!我这就去查资料!”说着抓起外套就往外跑,差点撞翻录音师的设备架。
“别急!”林恬喊住他,从抽屉里翻出本《民国器物图鉴》,“第78页有图,照着这个画。”阿杰接过书,手指在页面上飞快划过,突然笑了:“还真是,这打字机按键是圆的,我之前画成方的了。”
赵曼抱着剧本走过来,指尖点在“传承结局”的台词上:“老年方敏的台词是不是太淡了?‘我就知道你会来’,要不要加句‘我等了三十年’?”她眼里闪着光,“这样更戳人。”
林恬摇头:“不用。真正的等待,不是数着日子喊苦,是看到他的瞬间,语气越淡,藏的东西越多。”他翻开历史顾问给的日记复印件,上面有行娟秀的字:“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个背影,像他,又好像不是。”字迹很轻,却比任何呐喊都让人发酸。
程序组突然响起小陈的哀嚎:“BUG!‘酒馆接头’场景加载失败!”屏幕上的画面卡在肖途推开门的瞬间,背景变成了一片漆黑。
“别急,我看看。”林恬走过去,敲了几下键盘,调出后台数据,“把实景素材压缩成‘瓦片地图’,分区域加载,先加载人物再加载背景。”他指尖在键盘上跳跃,代码像活了一样重新流动,漆黑的背景里渐渐透出酒馆的灯光,木质桌椅的纹理一点点清晰起来。
“成了!”小陈激动地拍桌子,“林哥你这手速,不去当程序员可惜了!”
“以前帮爷爷修过老式收音机,原理差不多。”林恬笑了笑,想起小时候趴在爷爷膝头,看他用螺丝刀拆收音机,齿轮转动的声音像在说悄悄话。
夜色又浓了几分,老周突然举着录音笔跑进来:“我刚才去老巷子录了‘弹棉花’的声音!你们听——”录音笔里传出“砰砰”的弹击声,混着老人的咳嗽,“加在‘平民区’场景里,绝对有那味儿!”
赵曼突然指着屏幕尖叫:“老年方敏的模型动了!她在翻日记!”屏幕上,白发苍苍的方敏坐在藤椅上,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手上,日记本的纸页被风吹得哗哗响,最后停在某一页,上面贴着半朵干枯的茉莉。
“这是触发了隐藏动作!”小陈眼睛发亮,“玩家要是在图书馆找到那本《野草》,就能看到这个画面!”
林恬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里缓缓翻动的日记,突然觉得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正在代码里重新呼吸。就像老周录的弹棉花声,粗糙,却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像阿杰画的打字机,按键圆圆的,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笨拙;像赵曼写的台词,淡得像水,却能漫过岁月的堤岸。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小陈揉着通红的眼睛喊:“首测版本搞定了!”团队成员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有人把桌上的空咖啡罐扔向空中,罐子落下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像在敲开一扇尘封的门。
林恬拿起手机,给历史顾问发了条消息,附了张游戏截图——老年肖途和方敏在图书馆对视,阳光落在他们交叠的手上。很快收到回复,是段语音,老人的声音带着颤音:“像……真像……他们要是能看到,该多好。”
他把语音点开,让所有人都听见。赵曼突然捂住嘴,眼泪掉在键盘上,溅起小小的水花;阿杰抹了把脸,转身继续调整模型的皱纹;老周把录音笔贴在耳边,一遍遍听着那段弹棉花的声音,像在听一首失传的歌。
晨光从窗户涌进来,照亮了主控台上的那台民国电报机。林恬走过去,按下一个按键,“嘀”的一声轻响,像在给九十年前的某个人,发了条迟到的回信。
游戏帝国:神话创造者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游戏帝国:神话创造者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8S2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