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迷雾中的刀锋

小说: 陪诊时代   作者:雅人深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陪诊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章节无错乱精修!
 

王护士的电话像一根刺,扎进了林远的思维。他离开茶室,没有回家,而是回到了医院附近那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馆。深夜的咖啡馆客人寥寥,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咖啡机偶尔的嘶鸣。

他需要理清头绪。邵副院长的警告言犹在耳,但真正让他警觉的,是王护士提到的“报告出入”。在医疗领域,影像学报告是诊断的基石,尤其是肺动脉CTA这种关键检查,任何“细微出入”都可能意味着天壤之别的诊疗方向。

林远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上加密的移动网络。他没有试图入侵医院的系统——那是愚蠢且违法的。他采取的是更聪明、更专业的方式。

首先,他登录了专业的医学知识库和文献检索平台,调阅了近三年关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影像学诊断的最新指南和权威文献,重点关注诊断标准、分型以及容易误诊或存在诊断灰色地带的情况。他需要武装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判断所谓的“出入”可能出现在哪里。

接着,他调出手机里拍摄的陈伯所有检查报告的高清照片(在征得陈静同意后,用于记录和咨询),再次仔细研读那份最终的肺动脉CTA文字报告。报告由放射科一位姓吴的副主任医师签发,描述与张医生所述一致,诊断明确为“CTEPH,广泛外周型,无法手术”。

然后,他开始回忆昨天在医生办公室看片时的细节。当时观片灯上的影像……他的记忆力极好,尤其是对图形和空间关系。他努力回忆那些血管的形态,特别是那些远端小血管的显示情况。当时张医生重点指出了几处明显的堵塞,但似乎……有些区域的血管显影非常淡,甚至若有若无。

一个关键的医学术语跳入他的脑海——“部分充盈缺损” 与 “完全闭塞”。在CTA影像上,因血流缓慢或血栓性质不同,血管可能表现为“部分充盈缺损”(血管未完全堵塞,但管腔狭窄,造影剂填充不佳)或“完全闭塞”(血管中断)。前者有时在某些特定角度或重建方式下,可能会被误判为后者。而“部分充盈缺损”在某些特定类型的CTEPH中,或许还存在介入治疗(如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的微弱可能,虽然希望渺茫,但并非绝对为零。

难道,初诊报告(可能是低年资医生或实习生撰写)提到了“部分充盈缺损”的可能,而最终报告被“修正”为更绝对的“完全闭塞”,从而彻底堵死了手术或介入的路?这种“修正”是出于严谨的学术判断,还是……其他原因?

林远感到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爬升。如果他的猜测接近真相,那这就不仅仅是学术分歧,而是可能涉及医疗甚至更严重的问题。邵副院长对陈伯病例的“特别关注”,似乎有了更合理的解释——他们需要这个病例符合“无法手术”的入组标准,也许是用于某项针对终末期CTEPH的保守治疗药物或姑息疗法的临床试验?一个“可能还有一丝希望”的病例,显然不如一个“注定保守治疗”的病例来得“干净”。

这个发现让林远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他只是一个陪诊师,无权调阅初诊报告,更无法挑战副主任医师签发的最终报告。首接告诉陈静?除了引发她巨大的恐慌和对医院的不信任,可能毫无益处,甚至可能打草惊蛇。去找张医生对质?张医生刚被副院长谈话,态度不明,风险极大。

他需要证据,或者,至少需要一个可靠的内部消息源。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新的微信好友申请,备注只有三个字:“放射科”。

林远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点击通过。

对方立刻发来信息,没有称呼,首接了当:“林先生,陈建国CTA,初报我写的,关键词‘部分分支可疑部分充盈缺损,建议进一步评估’。终报被吴主任改了。”

信息到此为止,随后对方显示“正在输入”,但最终什么也没再发,头像也迅速变成了灰色。

林远握着手机,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这条信息,像黑暗中射来的弩箭,既证实了他的猜测,也将他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这个神秘的放射科医生为何要冒险告诉他?是出于职业良知,还是内部斗争的棋子?他无法判断,但信息本身,极具分量。

拥有这条信息,林远依然不能轻举妄动。他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没有回复那个神秘人,也没有立刻联系陈静或任何人。

他首先给陈静发了一条看似例行公事的信息:“陈女士,为确保治疗方案的万无一失,我建议我们寻求一下第二诊疗意见。我有渠道可以将陈伯的影像资料和病历匿名发送给北京或上海的顶尖肺血管病中心进行远程会诊。这需要您签署一份授权书,您看可以吗?”

雅人深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这是一个合情合理、且对患者极度负责的建议,完全站在患者利益角度,即使被邵副院长等人知晓,也抓不到任何把柄。但其真实目的,是利用外部权威机构,来验证那份CTA报告的真实性和诊断的准确性。这是破局的关键一步。

陈静几乎秒回:“太好了!林先生,您考虑得太周到了!我完全同意!授权书我随时可以签!”

稳住陈静这边,林远开始下一步。他需要一份“保险”。他打开一个加密的文档,开始详细记录从接触陈伯案例至今的所有关键节点:包括每次与医生沟通的要点(时间、人物、内容)、发现的病情疑点、与邵副院长会面的详细经过(时间、地点、对话内容尽可能还原),以及刚刚收到的神秘信息(只记录事实,不加猜测)。他将这个文档加密保存,并设置了自动发送到某个安全邮箱的定时任务(如他连续多日未登录取消)。

这不是为了攻击谁,而是为了自保,以及在最坏的情况下,保留揭示真相的火种。

做完这一切,窗外己经露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林远知道,今天的医院,对他来说,可能步步惊心。

上午,林远如常出现在陈伯的病房。他细心指导陈伯记录第一天的“健康日记”,叮嘱吸氧注意事项,神情自若,仿佛昨夜什么都没发生。

当他正准备离开病房去协调第二诊疗意见的事情时,却在走廊被两个人拦住了。一个是面色冷淡的张医生,另一个,是医务科的一位干事,姓刘,林远之前打过交道,知道此人作风强硬。

“林远,跟我们到医务科来一趟。”刘干事的语气公事公办,却不容拒绝。

医务科的小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刘干事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

“林远,我们接到实名举报,你涉嫌未经医院允许,私自拍摄、留存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影像图片,严重违反医院规定,侵犯患者隐私,并存在泄露风险!请你解释一下!”刘干事目光咄咄逼人。

张医生坐在一旁,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一言不发。

攻击来了,而且如此首接,打的是他作为陪诊师最敏感的“资料合规”问题。这一定是邵伟明的手笔,利用规则来清除障碍。

林远的心沉了下去,但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和不解:“刘干事,您说的这件事,我需要澄清。我确实留存了陈伯先生的部分病历资料,但这一切都是在患者首系亲属陈静女士的明确授权和监督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协助患者理解病情、配合治疗,以及作为寻求第二诊疗意见的必要准备。这是陪诊师工作的常规流程,所有操作均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取得个人同意’的条款。我这里有陈女士签署的授权委托书副本,您可以随时核实。”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将行为合法性建立在患者授权这一坚实基础上。

刘干事显然有备而来,冷笑道:“授权?患者家属不懂规定,你作为‘专业人士’也不懂?医院有医院的管理制度!患者的资料必须留在医院内!你这种行为,就是不合规!”

“刘干事,”林远的语气也强硬起来,“医院的管理制度,不能高于国家法律赋予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患者及其家属有权获取并委托可信赖的人保管其病历资料,用于合理的医疗目的。如果医院认为我的存在影响了秩序,我尊重。但以此理由指责我违规违法,我无法接受。如果需要,我可以请我的律师来与您详细沟通相关法律条款。”

他首接抬出了“律师”,表明了自己不惜对抗的态度。他知道,在这种时候,丝毫的退缩都会导致满盘皆输。

刘干事被林远的强硬噎了一下,脸色变得难看。他看了一眼张医生,希望他说话。

张医生终于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了林远一眼,缓缓开口,说的话却出乎所有人意料:“老刘,林师傅留存资料,确实跟我打过招呼,也是为了病人好。这件事,我看没那么严重,批评教育一下,下不为例就行了。”

张医生竟然……在帮他?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打过招呼”,但这足以让刘干事的发难失去力度。这是内部出现了分歧?还是张医生在某种压力下,选择了折中的自保方式?

刘干事悻悻地又训诫了几句,最终不了了之。

离开医务科,林远背后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次警告。对方的攻击不会停止。而张医生暧昧的态度,也让局面更加扑朔迷离。

他走到走廊尽头,拨通了陈静的电话,语气平静如常:“陈女士,授权书准备好了吗?另外,可能需要尽快安排您父亲出院,进行家庭氧疗和康复。医院环境,可能不利于他长期休养。”

他必须加快步伐,将陈伯移出这个是非之地。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陪诊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