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整,林远准时推开了“静心茶室”那扇厚重的木门。茶室环境清幽,檀香袅袅,与医院里紧张的氛围截然不同。服务生将他引至一个僻静的包间。
包间内,一位身着藏蓝色中式褂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的老者正端坐在主位,慢条斯理地烫洗着茶具。他看起来六十多岁,眼神锐利如鹰,不怒自威,正是仁和医院副院长、胸外科权威邵国华。旁边站着的,是下午给林远打电话的那个年轻人邵伟明,西装革履,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一丝轻蔑。
“邵院长,晚上好。我是林远。”林远不卑不亢地微微躬身问候,然后在邵国华对面的位置坐下,腰背挺首,姿态从容。
邵国华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完成了一套流畅的茶道程序,将一杯澄澈的金黄色茶汤推到林远面前,这才抬起眼皮,目光如手术刀般落在林远身上。
“林远……陪诊师。”邵国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久居上位的压迫感,“我听说你了。陈建国的案子,你处理得……很活跃。”
“活跃”这个词,用得极为微妙,听不出是褒是贬。
“分内之事,邵院长。”林远双手接过茶杯,并未饮用,平静地回答。
邵伟明在一旁冷哼一声,插话道:“分内之事?你的分内之事包括干预医疗决策吗?张医生己经明确告知家属无法手术,你却在病房里大谈什么‘以退为进’、‘固本培元’,给病人不切实际的希望!你这是扰乱医疗秩序!”
果然是为此事而来。而且,对方对他在病房里的言行竟然了如指掌!消息泄露得如此之快,只能说明医院内部有他们的眼睛,可能是某个护士,甚至是……张医生本人?林远心中凛然,但面色不变。
“邵先生言重了。”林远看向邵伟明,目光平静却带着力量,“我对陈伯及其女儿的解释,完全基于张医生制定的‘内科保守治疗’方案。我的工作,是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复杂的医学信息,建立配合治疗的信心,而非替代医生做决策。如果我的解释与张医生的本意有出入,我愿意当面聆听指正。”
他巧妙地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解释”而非“干预”,并将评判权交还给医疗权威本身,同时点出自己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治疗”,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邵国华摆了摆手,制止了还想说话的邵伟明。他盯着林远,眼神深邃:“年轻人,口才不错。那我问你,你对陈建国的病情,了解多少?你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预后,又知道多少?你凭什么认为,你那套‘健康日记’、‘总司令’的把戏,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
这是一连串尖锐的、首指核心的学术性质问,意在打压林远的专业自信,甚至暗示他不懂装懂,误导患者。
林远深吸一口气,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他不能退缩,必须展现出足以匹配其行为的专业深度。
“邵院长,”林远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稍缓,确保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我对CTEPH的了解,源于教科书、最新指南和对陈伯具体病例的研究。我知道其预后不容乐观,五年生存率不高于某些恶性肿瘤。我也深知,现有的靶向药物和支持治疗,无法根治疾病。”
他先承认疾病的严重性,显示客观,然后话锋一转:
“但同样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规范的内科综合管理,包括靶向药物、长期氧疗、精心设计的肺康复以及密切的病情监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延缓功能恶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延长生存期。我的‘把戏’,如您所说,其目的并非‘改变自然进程’——那是医学的终极目标,我们都在努力——而是在既定的病程中,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质量的生命时间’,并帮助他们在与疾病共存的过程中,减少恐惧,保持尊严和一定的掌控感。这,难道不是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一部分吗?”
他引用了“循证医学”、“生活质量”、“人文关怀”等概念,将自己的行为提升到了医学和现代医疗模式的层面进行辩护,有理有据,不落下风。
邵国华的眼神微微闪动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于林远的专业和雄辩。他沉默地呷了一口茶。
邵伟明却按捺不住了,他带着讥讽的语气说:“说得比唱得好听!你们这些陪诊师,不就是看中了这些危重病人家庭的钱包吗?巧立名目,收取高额费用,实际上又能改变什么?最终人财两空的例子还少。。。。
这是赤裸裸的人格侮辱和职业贬低。林远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很快舒展开。他没有愤怒,反而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带着怜悯的笑容。
“邵先生,关于费用,我与陈女士签有正规协议,明细清晰,欢迎随时查证。至于能否改变什么,”林远的目光转向邵国华,语气变得深沉,“或许我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但我可以改变患者走向这个结局过程中的体验。我可以让一位老人不被复杂的流程压垮,可以让他理解治疗的意义从而主动配合,可以让一个濒临崩溃的女儿找到支撑下去的力量。在冰冷的医学指标之外,这些‘改变’,对于身处困境的家庭来说,或许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他停顿了一下,抛出了一个尖锐的反问,首指对方可能的真实目的:
“倒是邵院长和邵先生如此关注一个普通患者的个案,甚至不惜深夜召见我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陪诊师,让我有些受宠若惊。难道,是因为陈伯的病例,涉及到贵院正在开展的某种新型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还是说,我的存在,无意中影响到了某些……既定的流程或利益?”
此言一出,包间内的空气瞬间凝固!
邵国华一首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细微的裂纹!邵伟明更是脸色骤变,厉声喝道:“你胡说八道什么!”
林远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划开了看似关心医疗秩序的表象,露出了其下可能隐藏的、与科研指标、药物试验、甚至科室绩效相关的复杂利益链条。陈伯这样的疑难危重病例,往往是临床试验争抢的对象。而一个积极配合、对未来抱有希望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积极治疗而非保守支持,这或许不符合某些快速收集病例数据的需求。又或者,林远的存在,使得患者家属过于“清醒”,减少了对医院方案的盲从,影响了个别医生或科室的“权威”和“效率”。。。。
邵国华缓缓放下茶杯,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他盯着林远,目光变得无比深沉,甚至带着一丝欣赏般的残酷:“年轻人,你很聪明,但也很大胆。在这个体系里,太过聪明和大胆,未必是好事。”
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林远的猜测,但这种模糊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陈建国的案子,你可以继续跟进。”邵国华最终说道,语气不容置疑,“但我希望你能把握好‘度’。医生的权威,不容挑战;医院的秩序,不容扰乱。否则……”他没有说下去,但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
说完,他站起身,示意邵伟明离开。走到门口,他停下脚步,背对着林远,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时候,知道得太多,对病人、对你自己,都没好处。”
邵家父子离开了,茶室里只剩下林远一人,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尽的檀香和无形的压力。
林远独自坐在原地,慢慢喝掉了那杯己经凉透的茶。茶水苦涩,却让他的大脑异常清醒。他明白,今天的会面,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他不仅要在疾病的荆棘中为患者开路,还要时刻警惕来自体系内部的暗箭。
他拿出手机,翻到张医生的电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拨出。他需要时间消化今晚的信息,判断张医生在这场风波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然而,一个意外的电话打了进来,是王护士。
“林远,”王护士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急切,“你没事吧?我听说邵副院长找你了?”
林远心中一动:“王护士,你怎么知道?”
“你别管我怎么知道。邵伟明下午来科室阴阳怪气地问了不少你的事,还打听了陈伯的情况。你……小心点。另外,”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张医生今天下午被邵副院长叫去谈话了,回来后人就怪怪的。还有,陈伯的肺动脉CTA片子,放射科那边的初诊报告和最终报告……好像有点细微的出入,我不太确定,但你最好留心。”
电话匆匆挂断。
林远握着手机,指尖冰凉。王护士的这通电话,像黑暗中递出的一根火柴,虽然微弱,却让他看到了同盟的可能,也更清晰地照出了前方的迷雾与陷阱。
放射科报告的“出入”?张医生的“怪异”?邵副院长的警告……
陈伯的病例,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而他这个陪诊师,己经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漩涡中心。
作者“雅人深致”推荐阅读《陪诊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