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林远将陈伯的康复事宜交代给陈静,并再次与主管医生确认了当日安排后,便动身前往位于珠江新城的高端私立医院——和睦家医院。这里的环境与公立医院截然不同,大厅宽敞明亮,宛如五星级酒店,空气中有淡淡的香氛,候诊区的人们衣着光鲜,但脸上同样写满焦虑。
按照苏总提供的地址,林远来到住院部VIP病区。走廊安静得能听到地毯吸收脚步声的细微声响。在护士站通报姓名后,他被引到一间宽敞的单人病房外。还未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激动的、带着浓重德语口音的英语男声,以及一个带着哭腔的女声用英语努力解释着什么。
推开门,病房内的景象映入眼帘。一位金发碧眼、约五十多岁、面色因痛苦和愤怒而涨红的高大男子(迈克尔)半躺在病床上,手捂着上腹部。床边,一位亚裔面孔、神色憔悴的年轻女性(迈克尔的妻子丽莎)正焦急地试图安抚他。一位穿着考究白大褂、表情略显无奈的中年男医生(Dr.陈,消化科主任)站在一旁。气氛剑拔弩张。
看到林远进来,三人的目光同时投向他,充满审视和疑虑。
“你是谁?”迈克尔语气生硬地用英语问,带着明显的戒备。
丽莎和Dr.陈也疑惑地看着这个不速之客。
林远面色平静,用清晰流利的英语回答,语速适中,确保对方能听懂:“迈克尔先生,丽莎女士,Dr.陈,早上好。我是林远,受‘安心陪诊’机构委托,担任迈克尔先生在此次就医期间的医疗协调与沟通顾问。我的职责是帮助各方清晰理解病情、治疗方案,并促进有效沟通,确保迈克尔先生得到最合适的医疗照护。”
他首先用中英文清晰表明身份和来意,定位为“协调与沟通顾问”,而非简单的翻译或陪护,瞬间拔高了自己的专业姿态。
迈克尔皱紧眉头,显然对“陪诊师”这个概念很陌生,语气更加不满:“我不需要什么顾问!我需要能治好我病的医生!他们连我到底怎么了都说不清楚!”他指着Dr.陈。
丽莎赶紧向林远解释,语速飞快:“林先生,迈克尔腹痛三天了,CT显示是胰腺炎,但治疗两天效果不好,现在医生建议做更复杂的检查,可能是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但解释得很模糊,我们很害怕!而且沟通太困难了!”
Dr.陈试图用英语解释,但一些医学术语让沟通更加不畅。
林远没有急于站队任何一方。他先对Dr.陈礼貌地点点头:“Dr.陈,能否用中文向我简要说明一下目前的诊断、治疗困境和下一步的建议?我需要准确理解医疗端的考量。”
Dr.陈松了口气,用中文快速说道:“患者急性胰腺炎诊断明确,但血象和体温持续偏高,CT提示胰周有渗出,怀疑有局部并发症可能,比如坏死物积聚或早期脓肿。目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建议行ERCP,一方面可以明确胆道有无梗阻(常见病因),必要时放置支架引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切开或置管对胰管进行减压,可能有助于控制炎症。但ERCP是有创操作,有风险,需要家属签字。”
林远瞬间抓住了关键:医患信息极度不对称。医生从专业角度认为需要升级检查治疗,但未能向充满恐惧且语言不通的患者和家属清晰解释ERCP的必要性(为何保守治疗无效?ERCP具体能解决什么问题?)和风险收益比。
林远转向迈克尔和丽莎,没有首接翻译Dr.陈的话,而是用更容易理解的比喻和结构化语言重新组织:
“迈克尔先生,丽莎女士。Dr.陈的观点是:目前的诊断是胰腺发炎,像一个小火苗。常规的消炎药和禁食像是用沙子灭火,但效果不好,火苗可能还在烧,甚至引起了旁边一些‘烟雾’(渗出和可能感染)。所以,医生建议做一个更精确的‘内部检查’(ERCP)。”
他拿出笔记本,简单画了一个胰腺和胆管的示意图:“这个检查有两个主要目的:第一,看看是不是有‘小石头’堵住了管道(胆道梗阻)导致了火灾,有的话可以顺手拿掉或放个支架疏通;第二,可以首接给胰腺这个‘着火点’开个小窗减压,帮助灭火。这个检查需要用一根很细的带摄像头的管子从嘴里进去,属于微创,但确实有一定风险,比如可能刺激胰腺或出血,不过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不高。医生认为,不做这个检查,火可能控制不住;做了,有希望找到原因并有效控制。”
他的解释,将复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首观的比喻,清晰阐述了“为什么做”、“怎么做”、“利弊何在”。迈克尔和丽莎紧绷的神情明显松弛下来,开始认真思考。
林远接着转向Dr.陈,用中文补充道:“Dr.陈,患者的主要焦虑在于对未知操作的风险恐惧和对当前治疗无效的沮丧。我建议是否可以更详细地说明,根据目前的影像学判断,出现需要ERCP干预的指征(如胆道梗阻或胰管高压)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贵院进行ERCP的年手术量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是多少?这些数据可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
Dr.陈有些惊讶地看着林远,意识到这个陪诊师极不简单。他提供了更具体的数据和支持。林远再将这些信息翻译给迈克尔夫妇。
经过林远专业、中立且充满共情的沟通,病房里的火药味渐渐消散。迈克尔开始提出更具体的问题,Dr.陈也更有耐心地解答。最终,迈克尔同意在充分知情并签署详细同意书后,接受ERCP检查。
Dr.陈离开去准备,离开前向林远投来一个感激的眼神。丽莎紧紧握着林远的手:“林先生,太感谢您了!没有您,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迈克尔也态度缓和,用生硬的中文说了句:“谢谢。”
初步僵局打破。但林远知道,这仅仅是开始。ERCP的结果至关重要,且术后恢复可能同样复杂。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迈克尔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极高,且对疼痛的耐受度较低,后续的护理和沟通仍需极度小心。
就在他准备向丽莎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时,手机震动,是陈静发来的信息:“林先生,筹款平台初步审核通过了!但需要补充一份医院盖章的正式费用预估单。另外,爸爸今天康复训练后有点累,血氧稍低,护士说观察一下。”
陈伯那边出现了小小的波折。林远心头一紧,但迅速回复:“费用预估单我马上联系医院开具。血氧问题密切观察,随时通知我。我下午尽快赶回。”
他必须像一位高超的棋手,同时关注两个棋盘上的每一步动向。高端私立医院的国际病房与公立医院的重症康复室,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两种不同的生命困境,都需要他全神贯注。
新的挑战,己经悄然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