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3章 海南来电与远程破局

小说: 陪诊时代   作者:雅人深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陪诊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陪诊时代》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处理完韩教授的复查,林远在回程的车上,就与杜制片进行了详细的电话沟通。情况比预想的更棘手:杜母王阿姨,72岁,阿尔茨海默症中期,在海南某高端养老社区居住。最近情绪极不稳定,夜间吵闹、有攻击护工的行为,拒绝参加任何活动,身体状况也因进食不佳而下滑。当地陪护束手无策,杜制片本行工作压力巨大,无法立即脱身,心急如焚。

面对千里之外的紧急求助,林远没有慌乱。他首先进行了快速的“远程诊断”:

1. 信息收集: 他请杜制片立刻将王阿姨近期的体检报告、用药清单、养老社区护理记录、以及日常活动安排表发过来。同时,要求杜制片描述几个王阿姨情绪爆发和安静时的具体细节(时间、地点、触发事件、周围环境、人物等)。

2. 初步判断: 结合资料和描述,林远初步判断,王阿姨的情况可能是“日落综合征”(黄昏时情绪行为恶化)加重、环境适应不良、以及因认知下降导致的沟通障碍和孤独感加剧。当地陪护可能缺乏应对认知症的专业技巧,采取了不当的约束或说教,导致恶性循环。

3. 制定策略: 他并未建议杜制片立刻将母亲接回(长途跋涉可能更糟),而是提出了一个“远程指导+本地资源整合”的渐进式方案。他对杜制片说:“杜女士,您先别急。王阿姨的问题,核心是‘沟通’和‘环境’。我们需要双管齐下:我远程指导您和当地护工调整沟通方式和日常安排;同时,我尝试联系海南当地是否有可靠的、擅长认知症照护的专业资源介入。”

他的冷静分析和清晰思路,瞬间安抚了焦躁的杜制片。“好!林先生,我都听您的!您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林远做的第一件事,是动用了自己积累的行业人脉网。他联系了“安心陪诊”的苏总,询问海南是否有合作或知晓的可靠认知症照护专家或护理团队。苏总很快推荐了两位在海南工作的资深老年精神科护士和一位有经验的认知症专长护工。

同时,林远仔细研究了杜制片发来的养老社区资料和活动表,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王阿姨是退休的音乐老师,尤其喜欢民歌。而社区的活动以棋牌、手工为主,缺乏音乐相关活动。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打开王阿姨心门的“钥匙”。

当天傍晚,杜制片发来信息,说母亲又开始焦躁,不吃饭。林远决定进行第一次远程干预。

他让杜制片打开视频通话,将镜头对准王阿姨(保持安全距离)。画面中,王阿姨坐在沙发上,神情不安,用手拍打着桌子。

林远没有让杜制片首接劝说。他通过手机对杜制片说:“杜女士,您现在不要说话,走过去,坐在阿姨旁边,握住她的手。”

杜制片照做。王阿姨挣扎了一下,但杜制片没有松手,只是轻轻握着。

接着,林远用平稳、舒缓的语调,隔着手机开始说话,仿佛在和王阿姨聊天:“王阿姨,今天窗外的云彩好看吗?我听说海南的晚霞特别漂亮,像一大块金色的绸缎。”

他的声音温和,内容与当前环境(傍晚)相关,但毫无压迫感。王阿姨的动作慢了下来。

林远继续自言自语般地说:“我小时候,我奶奶也总在傍晚给我唱歌,《南泥湾》……她唱得可好了。王阿姨,您会唱《南泥湾》吗?那调子,听着就让人心里暖和。”

他提到了音乐,提到了温暖的回忆。王阿姨浑浊的眼睛似乎动了一下,看向窗外。

林远对杜制片做了个口型:“唱。”

杜制片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她轻轻握着母亲的手,用五音不全但极其温柔的嗓音,哼起了《南泥湾》的调子。

起初,王阿姨没什么反应。但哼到第二遍时,她的嘴唇开始微微翕动,眼神变得柔和,最终,用极其微弱、走调的声音,跟着哼出了一个模糊的音节。

杜制片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这是母亲患病以来,第一次对外界的引导有如此积极的回应!

林远在电话那头轻声说:“很好,继续,不要停。让她感觉安全,感觉被理解,而不是被纠正。”

这次成功的远程干预,证明了林远判断的正确性。他趁热打铁,为杜制片和当地护工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王阿姨每日活动与沟通指南》:

* 沟通原则: 多用非语言沟通(抚摸、微笑)、使用简单词汇、顺应而非纠正、利用音乐作为情感纽带。

* 活动调整: 建议社区护理员每天固定时间陪王阿姨听老歌,天气好时推她去看晚霞并描述景色,减少强制性的棋牌活动。

* 环境微调: 建议在房间内放置柔和的夜灯,减少黄昏时的恐惧感;摆放她熟悉的旧物(照片、音乐盒)。

同时,他推荐的那位海南本地的认知症专长护工也顺利上岗,带来了更专业的日常照护技巧。

一周后,杜制片发来喜报:母亲情绪明显稳定,攻击行为减少,进食改善,甚至偶尔能跟着音乐打拍子了!她激动地给林远账户转了一笔丰厚的酬金,并留言:“林先生,您真是神了!隔这么远都能点石成金!等我这边忙完,一定当面重谢!”

新的思考与行业视野

这个成功的远程案例,给林远带来了新的启示。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陪诊师的服务半径是否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对于很多身处外地、无法亲自照顾父母的子女来说,一个能够提供专业远程指导和资源对接的“健康管家”,价值巨大。

他将这次远程干预的经验和心得记录下来,思考着将其模式化、产品化的可能性。这或许是一个新的业务蓝海。

然而,还没等他深入规划,顾曼云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焦急:“林先生,您能尽快来老宅一趟吗?我三哥(顾鸿志)又来了,还带了一位什么‘养生大师’,说要给爸爸换治疗方案,用他们的什么‘能量疗法’和保健品!我大哥一时赶不回来,我拦不住!”

林远眉头紧锁。刚解决外部的远程危机,内部的“伪科学”风波又起。陪诊师的道路,果然一刻不得清闲。

他深吸一口气,回复道:“顾女士,别急,我马上到。记住,在医生未同意前,任何治疗方案和保健品都不能擅自更改。我来说服他。”

新的战斗,己在顾家老宅等待着他。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陪诊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