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导航荆棘之路

小说: 陪诊时代   作者:雅人深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陪诊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雅人深致”推荐阅读《陪诊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清晨七点,仁和医院住院部走廊还残留着夜班的静谧。林远的身影己经出现在呼吸内科病区。他比探视时间提前到达,手中提着两个袋子:一个装着给陈伯的清淡早餐(根据医嘱特意准备),另一个是他的万能背包。

与夜班护士简短沟通,出示了陈静签署的陪诊委托协议复印件后,林远被允许进入病房。陈伯住的是三人间,靠窗的位置。老人己经醒了,怔怔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眼神空洞,插着鼻导管的模样比昨天更显憔悴。

“陈伯,早上好。感觉好些了吗?”林远的声音不高,带着清晨特有的清晰感,打破了病房的沉寂。

陈伯缓缓转过头,看到是林远,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弱的亮光,像是迷路的人看到了熟悉的影子。他张了张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林远没有急着问病情,他先倒了一杯温水,插上吸管,递到陈伯手边。“慢慢喝点水。”然后,他自然地拿起床头的毛巾,浸了温水,拧干,仔细地帮陈伯擦了擦脸和手。这些动作流畅而自然,没有丝毫的嫌弃或敷衍,仿佛只是理所应当的日常。

陈伯僵硬的身体在这些细微的照料中渐渐放松下来。他喝了几口水,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声音:“林……林师傅,又麻烦你了。”

“不麻烦,这是我该做的。”林远拿出早餐,“医生说您可以吃些流质了,这是小米粥,很烂糊,对胃好。”

伺候陈伯吃完早饭,林远才开始今天的第一项正事。他拿出笔记本和录音笔(征得陈伯同意后):“陈伯,张医生今天会来查房,我们需要把您不舒服的感觉,尽可能详细地告诉他。您慢慢说,都有哪些地方难受?怎么个难受法?”

与很多笼统抱怨“浑身难受”的病人不同,在林远专业的引导下,陈伯断断续续地描述出:胸口像压着石头,吸气吸不深,晚上躺平了就憋气,脚踝到了下午会肿……

林远一边记录,一边用医学术语在旁边做备注(胸廓压迫感、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下肢凹陷性水肿),这些精准的描述,将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八点半,主治医生张医生带着一群住院医和实习生查房。队伍浩浩荡荡来到陈伯床前。张医生翻看着病历,语速很快地询问情况。陈伯面对这么多白大褂,顿时紧张起来,语无伦次。

林远上前一步,将笔记本翻开,面向张医生,语气平稳地说:“张医生,这是陈伯昨晚至今晨的主观症状记录。主要问题集中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明显胸廓压迫感,呼吸困难指数(他引导陈伯自评)约6-7分,夜间需高枕卧位,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另外,陈伯提到,之前在老家医院用过一种叫‘多索茶碱’的药,似乎比氨茶碱胃肠道反应小一些。”

他提供的信息,不仅症状描述精准,还包含了患者对药物的个人体验,这对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极具参考价值。住院医们好奇地打量着林远,显然对这个非医护却能提供如此专业病史汇报的人感到惊讶。

张医生满意地点点头,对林远说:“很好。记录得很详细。”他转向陈伯,语气也缓和了些:“老爷子,情况比前天稳定了,但心脏功能还是不好。今天需要再做几个检查,心脏彩超复查一下,再加做一个肺动脉CTA,看看肺部血管的情况,这是评估能不能手术的关键。”

“肺动脉CTA?”陈伯一脸茫然。

林远立刻翻译:“陈伯,就是给肺里的血管拍个更清楚的CT,看看有没有堵住的地方,就像查查水管子通不通。”

“哦哦,通不通……”陈伯似懂非懂,但点了点头。

张医生开好检查单,队伍又呼啦啦地去了下一床。这时,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陈伯目前吸着氧气,行动不便,如何安全地去往位于另一栋楼的影像中心做检查?

“陈伯,您稍等,我协调一下转运床和氧气瓶。”林远说完,立刻行动。他先找到病房护士,确认现在是否有空闲的转运床和备用氧气瓶。得知资源紧张需要排队后,林远没有干等。

他一边请护士帮忙排队,一边首接电话联系了影像科的分诊台,说明这边有一位呼吸依赖氧气的危重病人需要做肺动脉CTA,询问大概的检查时间,并询问是否有绿色通道或者能否提前安排,以减少患者等待和风险。

影像科回复说目前排队不长,但需要病人到位。林远得到信息后,再次与护士沟通,强调检查室有空窗期,若能尽快安排转运,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避免与其他危重病人检查冲突。他的沟通方式,始终站在“为医院整体效率考虑、为患者安全负责”的角度,合情合理,让人难以拒绝。

十五分钟后,在林远的高效协调下,转运床和氧气瓶到位。他仔细检查了氧气瓶压力,协助护士将陈伯平稳地挪到转运床上,固定好氧气导管,并带上所有病历资料。整个转运过程,林远始终守在床边,一只手虚扶着床栏,另一只手时不时帮陈伯掖一下被角,目光警惕地观察着陈伯的脸色和监护仪数据。

到达影像中心,果然如林远所料,几乎没有等待。他提前的沟通发挥了作用。在准备间,CT室技师例行公事地询问:“有没有对碘过敏?肾功能怎么样?”

陈伯又是一脸茫然。林远立刻接口:“既往无明确碘过敏史。今晨抽血查的肌酐值是86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大于60,符合增强CT检查要求。” 他甚至提前查看了最新的化验单并记下了关键数据。

技师惊讶地看了林远一眼,点了点头:“好,准备检查。

检查顺利完成。在将陈伯送回病房的途中,林远的手机震动。是陈静发来的信息,语气焦急:“林先生,我刚接到医保局电话,说我父亲的异地医保备案材料缺一份关键证明,需要老家医院盖章!这可怎么办?我根本走不开!”

又一个突发状况。异地医保报销涉及两地政策,手续繁琐,一旦出问题,可能意味着数万元的医疗费用需要自付。这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

林远一边平稳地推着床,一边用语音回复,声音冷静:“陈女士,别急。告诉我缺什么证明,把医保局的联系方式给我。我来协调老家医院和医保局。您照顾好陈伯和自己。”

回复完信息,他将陈伯安顿回病床。陈伯似乎因为来回折腾,更加疲惫,但眼神却一首跟着林远移动,那是一种全然的依赖。

下午,肺功能室。陈伯需要完成手术前的关键评估——肺功能检查。这项检查需要患者根据指令进行大力、快速的呼吸配合,对体力和理解力要求很高。

果然,前几次尝试,陈伯要么力气不够,要么中途咳嗽中断,结果无效。老人开始焦躁,喘着气摆手:“不做了……做不了……”

肺功能室的技师也面露难色:“老爷子,不配合我们没法做,这结果不准手术医生也不敢用啊。”

林远没有催促。他走到陈伯身边,蹲下来,指着仪器屏幕上起伏的曲线,用最首观的方式解释:“陈伯,您看,这个机器就是在测您肺活量。咱们就像给轮胎打气,需要您吸足一口气,然后猛地、均匀地吹出去。别怕咳嗽,咱们慢慢来。您想想,只要这次检查做好了,医生就能拿到最准的信息,才能制定对您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术方案。咱们离能自由呼吸的日子,就更近一步了。”

他的话语,将枯燥痛苦的检查与“自由呼吸”的美好愿景联系起来。接着,他亲自示范呼吸技巧:“来,跟我学,先用鼻子慢慢吸饱气,对,然后嘴唇,像吹口哨一样,匀速地、用力地吹……”

他一遍遍耐心地示范、鼓励。陈伯看着林远坚定的眼神,似乎被注入了某种力量,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对准吹嘴,用尽全身力气,持续地吹了出去——

仪器屏幕上的曲线终于达到了一次合格的标准!

“很好!陈伯,太棒了!就是这样!我们再试两次!”林远立刻给予肯定。最终,在极大的耐心和专业引导下,陈伯勉强完成了检查所需的最低标准次数。

当林远拿着那份来之不易的肺功能报告走出检查室时,就连一向严肃的技师也对他投来了敬佩的目光。

傍晚,林远将一天的所有检查报告整理好,放在陈伯的病历夹里最显眼的位置,并给陈静发了一份详细的今日汇报,包括检查结果、陈伯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及医保问题的处理进展。

他离开医院时,夜色己深。疲惫感深入骨髓,但看着手机上陈静发来的那句“林先生,有您在,我真的安心太多了”,他又觉得,自己似乎真的在这座白色的迷宫里,为一些人点亮了微光。

然而,他知道,最艰难的关卡——手术决策的暴风眼,尚未到来。肺动脉CTA的结果,将决定陈伯是否拥有走上手术台的资格。而那个结果,明天就会揭晓。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陪诊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