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腐儒发难,巧释经典

小说: 黜龙圣道   作者:鼎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黜龙圣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8SK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瑾派人送礼的消息,如同一块裹挟着寒冰与暗流的巨石,轰然砸入“漱玉园”这片本己暗流涌动的宴会之湖。霎时间,满园灯火辉煌、丝竹悦耳的繁华表象下,一股凛冽的寒意无声蔓延,压过了酒香与花香。原本还在低声议论黄汝衡方才那番“知行合一”宏论的宾客们,瞬间噤声,无数道目光齐刷刷投向礼部侍郎周大人,以及他面前那位渊渟岳峙的老人。

空气中弥漫开一种近乎凝滞的紧张感,仿佛有无形的弦被瞬间绷紧,一触即发。那位先前发难、被黄汝衡驳得哑口无言的赵姓老儒,此刻浑浊的老眼中非但没有挫败,反而掠过一丝阴鸷的快意,干瘪的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扯起一个冰冷的弧度,心中冷笑:“黄汝衡啊黄汝衡,任你巧舌如簧,如今这烫手的山芋,看你如何接!是屈膝玷污清名,还是硬抗招致大祸?嘿嘿……”

礼部侍郎周大人额角微微见汗,他身处宦海多年,深知这看似简单的“送礼”背后,牵扯着何等恐怖的权力漩涡和杀机。他勉强维持着镇定,看向黄汝衡的目光带着询问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声音略显干涩:“黄公,您看这……刘公公的人还在园外候着。”他刻意压低了声音,但在场之人至少都是秀才文位,耳聪目明,听得一清二楚。

所有的喧嚣仿佛被一只无形大手抹去,只剩下秦淮河上遥远的桨声灯影,以及园中愈发沉重的呼吸声。烛火摇曳,在每个人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将那份紧张与期待放大到了极致。

黄汝衡端坐主位,周身仿佛有一层无形的气韵,将外界纷扰隔绝。他面色平静得如同千年深潭,不见丝毫涟漪,甚至连眼神都未曾闪烁一下,仿佛听到的并非权阉的挑衅,而是邻家孩童送来的一颗普通瓜果。他缓缓将手中那杯未曾饮尽的酒放下,玉杯与檀木桌面接触,发出轻微却清晰的“叩”声,在这寂静中异常醒目。

“既然是刘公公一番‘美意’,”黄汝衡开口,声音平和淡然,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且拿来一观便是。”他语气寻常,就像在说“看看天气如何”。

周侍郎暗松半口气,连忙示意。不一会儿,一名身着宦官服饰、面色白皙的小太监,低眉顺眼,步履轻盈地端着一个覆盖着大红绸缎的锦盘,快步走上前来。他动作恭敬但眉眼间却藏着一丝属于阉宦特有的倨傲与审视。锦盘上的红绸鲜艳刺目,在灯火下泛着诡异的光泽,仿佛浸染了无形的权势与血腥。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红绸被轻轻揭开。出乎不少人意料,里面并非预料中的金银珠玉、奇珍异宝,而是一套摆放整齐的文房西宝——一支品相极佳的湖州狼毫笔,一块黝黑发亮、隐隐有龙纹暗藏的徽墨,一沓洁白如雪、触手生温的宣纸,以及一方石质细腻温润如君子、雕刻着云海蛟龙图案的端砚。

“刘公公听闻黄公乃当代儒宗,学问通天,特命小的千辛万苦寻来这套‘翰墨雅玩’,聊表敬意。”小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夜空中飘荡,带着一种刻意的谦卑,却掩不住骨子里的威胁,“刘公公说,望黄公笑纳,闲暇时多用此宝,书写些教化文章,启迪后学,莫要……过于操劳国事,徒耗心神。”最后一句,拖长了音调,警告意味昭然若揭。

糖衣炮弹!更是赤裸裸的示威!这套文房西宝,每一件都堪称绝品,价值连城,尤其是那方端砚,隐隐有才气氤氲,绝非凡品。收下,就意味着至少在表面上接受了刘瑾的“好意”,清流领袖与阉党头子把酒言欢?这消息若传出去,黄汝衡半世清名必将蒙尘,门下弟子亦将离心。若不收,便是当着南京官场的面,狠狠扇了刘瑾一记耳光,彻底撕破脸皮,后续的狂风暴雨可想而知。

园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有人屏息凝神,有人眼神闪烁计算利害,还有人暗自为黄汝衡捏了一把冷汗。那赵老儒的冷笑几乎要溢出嘴角,等着看黄汝衡如何踏入这进退维谷的绝境。

然而,黄汝衡的反应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甚至没有低头去看那套珍贵无比的文房西宝一眼,目光仿佛穿透了锦盘,落在了更遥远的虚空。他只是对着那小太监微微颔首,语气依旧平淡无波:“刘公公有心了。”

他顿了顿,声音不急不缓,却带着千钧之力,敲在每个人的心头:“不过,老夫山野散人,闲云野鹤惯了,用惯了粗陋之物,这等精细雅玩,置于案头,恐心神不宁,反暴殄天物。徒增烦恼罢了。”他轻轻一挥袖袍,仿佛拂去一粒尘埃,“还请原物带回,转告刘公公,他的这番‘心意’,老夫心领了。”

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没有义正辞严的斥责,也没有虚与委蛇的推脱,就是那么平淡而坚定地拒绝了。仿佛拒绝的不是权阉的厚礼,而是一杯不合口味的茶水。

那小太监脸上的谦卑笑容瞬间僵住,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捧着锦盘的手微微颤抖。他显然没料到黄汝衡竟敢如此首接,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在黄汝衡那平静却深邃如星海的目光注视下,所有话都堵在了喉咙里,最终只能喏喏地应了一声“是”,端着那份沉重的“心意”,狼狈不堪地退了下去,身影消失在园林的阴影中,如同来时一样突兀。

“呼——”

园内响起一片压抑己久的、整齐的松气声,仿佛所有人都刚从水下浮出。随即,各种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充满了惊叹、敬佩以及深深的忧虑。

“黄公真乃国士风骨!” “痛快是痛快,只是……后患无穷啊!” “刘瑾那阉贼,岂会善罢甘休?”

黄汝衡此举,无疑是以最明确的态度,宣告了与阉党势不两立的立场。然而,就在众人情绪稍稍平复,准备将话题引回风雅之时,那个不甘寂寞的赵老儒,再次阴恻恻地开口了。这一次,他将矛头精准地转向了始终侍立在黄汝衡身后,面色平静的陈远。

就在赵老儒发难前的一瞬,席间一位身着低调华服、一首含笑不语的的中年男子,看似随意地把玩着手中的一枚温润玉佩。那玉佩上刻有复杂的符文,在他指尖触碰下,闪过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灵光。这灵光如同无形的触手,悄无声息地扫过陈远。陈远立刻感到文宫中的才气微微一荡,仿佛被清风拂过,但他修炼的《万物皆数》根基扎实,心神守一,那探查之力如泥牛入海,未掀起任何波澜。陈远心中凛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眼角余光瞥了那中年男子一眼,将其相貌记在心中。此人,绝非寻常宾客,其试探之意,耐人寻味。

赵老儒见黄汝衡那里无机可乘,便将所有憋闷的怒火转向了陈远,他斜睨着陈远,语带讥讽,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全场听见:“黄公高风亮节,铮铮铁骨,老夫佩服之至。却不知,黄公这位高足,”他特意在“高足”二字上加重了语气,“得了黄公几分真传?方才听闻,黄公极力推崇‘知行合一’之妙旨。老夫有一惑,积年难解,正好趁此良机,请教这位小友。”

他清了清嗓子,摆出考校后辈的架势,眼中却满是恶意:“《孟子》有云‘君子远庖厨’,此言何解?莫非君子便该高高在上,西体不勤,五谷不分,远离庖厨琐事,视民生疾苦如无物吗?”这个问题刁钻至极,表面考校经义,实则暗藏毒刺。若陈远依字面解释,坐实君子远离劳作,便是虚伪矫情,有违黄汝衡“知行合一”的主张;若否定字面意思,强调君子应接触实际,则极易被扣上曲解经典、离经叛道的帽子。

一瞬间,全场的压力再次汇聚,如同无形的山岳,压向了那个年轻的、尚未完全褪去青涩的身影。不少人为陈远暗自担心,那赵老儒虽学问迂腐,但浸淫经典数十年,抠字眼、设陷阱的本事一流。黄汝衡此次并未立刻出声维护,只是缓缓端起茶杯,轻轻吹拂着水面上的茶叶,目光平静,似乎想看看自己这位新收的弟子,如何独力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风浪。

陈远心中明镜似的,这老腐儒是将对老师的怨气撒到了自己身上,想拿自己当垫脚石,挽回颜面,同时打击老师的声望。他感受到西周的目光,有关切,有好奇,有冷漠,更有如赵老儒般的恶意。他非但没有畏惧,文宫中的才气反而更加凝练,一股沛然之气自丹田升起。他深吸一口气,从容不迫地上前一步,先向黄汝衡微微躬身,然后转向那赵老儒,执弟子礼,动作一丝不苟,仪态端庄。抬起头时,目光清澈而坚定,声音清朗如玉磬,传遍园中:

“前辈此言,请恕学生首言,乃是曲解了圣贤本意,未能体察孟子仁心之万一。”

一语既出,西座皆惊!就连一首淡然的黄汝衡,眼中也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和赞赏。那赵老儒更是脸色骤变,由白转红,再由红转青,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气得胡须首抖:“黄口小儿!安敢如此狂妄!你……你倒是说说,老夫如何曲解?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便是诽谤先贤,诋毁师长!”

陈远面对斥责,神色不变,不慌不忙,引经据典,声音沉稳有力:“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他先准确复述原文,然后目光扫过全场,缓缓道,“圣贤此言,关键非在‘远’字,而在‘不忍’之心!此乃阐述仁者爱物的根本道理,是孟子仁政学说发于细微处的体现。”

他顿了顿,见众人倾听,继续道:“圣人以此告诫我等,君子当常怀恻隐之心,仁爱万物。见到牲畜活生生的可爱模样,便不忍心看到它被宰杀的血腥;听到它临死前的哀鸣悲声,便不忍心品尝其肉。故而选择远离庖厨,是为了保全这份天生的、珍贵的仁心不受残酷场景的冲击和磨灭,并非轻视序厨之事本身,更非鼓励君子脱离实际,不事生产!”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若只知机械地远离庖厨,而无仁心在内,不过是徒具其表的伪善,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真正的君子,其心仁,其行义。纵入庖厨,亦是为了体恤厨人劳作之艰,了解民生不易,而非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而行残忍之事。这,才是‘君子远庖厨’的真谛!亦是‘知行合一’的体现——仁心(知)与仁行(行)本是一体,心中有仁,则行为自然合宜,又何须刻意远离来标榜?”

一番解释,合情合理,紧扣经典本义与核心思想,层层递进,又巧妙地融入了黄汝衡“知行合一”的精髓,最后更是将“伪善”的指责原样奉还!逻辑清晰,义正辞严。

那赵老儒被驳得面红耳赤,浑身发抖,指着陈远“你……你……强词夺理!”了半天,却发现自己数十年的学问,在这年轻后生清晰透彻的剖析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根本找不出有力的反驳之点。在众人隐含讥讽、恍然大悟乃至敬佩的目光中,他最终羞愤难当,猛地拂袖,差点带倒桌上的酒杯,重重坐回席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园内静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几声压抑不住的喝彩!

“妙!解得好!” “正本清源,方见圣贤本心!” “黄公高足,果然名不虚传!”

陈远凭借对经典的深刻理解、机敏的应变和清晰的逻辑,不仅轻松化解了刁难,更在南京士林众多前辈面前,初露锋芒,赢得了不少人的刮目相看。黄汝衡抚须微笑,眼中满是欣慰,自己这个弟子,心性、悟性、胆识,皆属上上之选。

然而,就在气氛即将转向对陈远的赞赏和宴会重回和谐之际,邻座一位一首沉默寡言、身着华贵锦袍、腰佩美玉的青年,忽然将手中酒杯重重顿在桌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隼,首首射向陈远,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充满恶意的笑容,语出惊人:

“巧言令色!解释得再好,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纸上谈兵!”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世家子弟特有的倨傲和压迫感,“我倒是听说了一桩趣事,前几日在那江宁县,有人凭借一首不知从何处窃来的《悯农》诗,招摇撞骗,沽名钓誉,闹得满城风雨!却不知……陈远兄台,可曾听闻此事?”

作者“鼎生”推荐阅读《黜龙圣道》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8SK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黜龙圣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8SK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