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曕的满月宴办得极为隆重,华妃一手操办,极尽奢华,几乎逾越了规制。皇上虽未明言,但眉宇间己有一丝不悦。前朝对于年羹尧跋扈、华妃奢靡的弹劾之声愈发激烈,皇上对翊坤宫的态度,明显冷淡了些许。
我冷眼旁观,知道时机正在成熟。华妃这棵大树,内部己被蛀空,狂风将至。我必须在她倾倒之前,找到新的依靠,并且,将自己从“华妃党羽”的标签中剥离出来。
弘曕,便是我最好的借口和武器。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在皇上面前,流露出对华妃某些做法的不安。
一次皇上来看弘曕,见孩子手腕上戴着一个华妃赏赐的、镶满宝石的金镯,分量不轻。我抱着孩子,轻声忧道:“皇上,华妃娘娘疼爱弘曕,臣妾感激不尽。只是这金镯华贵,孩子肌肤娇嫩,臣妾总怕硌着他,也怕……太过招摇,折了孩子的福分。”
皇上闻言,看了一眼那过于华丽的金镯,眉头微蹙,淡淡道:“孩子还小,确实不宜佩戴这些沉重之物。”他亲手将那金镯取下,交给一旁的嬷嬷,“收起来吧。”
虽是一件小事,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皇上不喜华妃对弘曕的过度“宠溺”和“招摇”。
又有一次,华妃提议让弘曕认她做“干娘”,并想将孩子时常接到翊坤宫抚养。我在皇上面前,顿时泪如雨下,跪地恳求:“皇上,臣妾知道华妃娘娘是一片好心。可弘曕是臣妾十月怀胎……是臣妾的命根子啊!臣妾不敢违逆娘娘,只求皇上开恩,让弘曕能在臣妾身边长大,臣妾定当竭尽全力,教导他忠君爱国,谦逊仁孝!”
我刻意强调“十月怀胎”(虽是谎言,却无人知晓)和“谦逊仁孝”,正好与华妃的“跋扈奢靡”形成鲜明对比。皇上扶起我,叹息道:“爱妃一片慈母之心,朕岂能不成全?弘曕是你的孩子,自然该由你抚养。华妃那边,朕去说。”
自此,华妃想将弘曕养在身边的念头被彻底打消。她虽恼怒,却也不敢明着违逆圣意,只能将这股怨气记下,对我也不如以往那般全然信任了。
我与华妃之间,悄然出现了一道裂痕。而这,正是我想要的。
与此同时,我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另一个人——皇后。
我深知,要彻底摆脱华妃的阴影,甚至取而代之,就必须扳倒皇后。而扳倒皇后,最关键的一点,便是纯元皇后之死的真相。原剧情中,此事是皇后最大的罪孽,也是她最终的催命符。
我开始利用手中日益庞大的信息网,尤其是那些沉寂多年的老宫人,暗中查探当年旧事。小竹子那边,也让她留意景仁宫是否有焚毁旧物、或是处理陈年物品的异常举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位曾在己故太后宫中伺候、如今在宝华殿养老的老太监的模糊记忆,以及小竹子发现的、景仁宫一个老嬷嬷偷偷祭奠某些不明牌位的蛛丝马迹,我逐渐将线索指向了当年伺候过纯元皇后、后来却被皇后宜修处置掉的一个贴身宫女家族。
我让兄长在宫外,顺着这条线暗中寻访。终于,找到了那个宫女的妹妹,她手中竟还保留着其姐当年偷偷带出宫的一本手札残页,上面隐约记录着纯元皇后孕中服用药物的一些异常,以及对其妹宜修(当今皇后)某些行为的恐惧!
证据虽不完整,却足以引人遐思,成为撕开皇后伪善面具的第一道口子。
但我并未急于发难。我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将皇后彻底钉死,且不会引火烧身的时机。
这一日,我去给皇后请安,言语间愈发恭顺。皇后似乎也察觉到我与华妃的疏远,对我态度和缓了许多,甚至暗示若我肯“弃暗投明”,她可保我与弘曕平安。
我自然是感激涕零地表忠心,心中却是一片冷嘲。无论是华妃还是皇后,都不过是我通往权力顶峰的垫脚石。
暗流在平静的表面下汹涌。华妃因失宠和我的“背叛”而焦躁不安,皇后则自以为得计,开始筹划着利用我来对付华妃。皇上对前朝后宫的耐心正在耗尽。
而我,安容贵人,抱着怀中安然入睡的弘曕,如同一个最耐心的猎手,等待着最佳的出手时机。网己撒下,只待那最关键的时刻,收网捞鱼。
这后宫的天,马上就要变了。而这一次,我将是那个执掌风云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8SX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