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9月21日,还有两天便是秋分。
高林照例蹬着自行车来到国营饭店门口支摊。
排成长龙的队伍,是每日不变的风景。
摊子刚支开,就听见几位熟客在街边议论开了。
“哎,听说了吗?棉纺厂门口,也支了个摊子,卖鸡蛋饼呢!”
“恩呢!昨个我在拖拉机厂门口也瞧见了。”
有人听见,忍不住打趣高林。
“小同志,有人抢你饭碗喽,不怕?”
高林手上摊着饼,头也不抬地笑:“吃食这行当,没什么抢不抢的。城里这么多人,我一人也招呼不过来。”
旁边的老食客们听了都乐。
这种情况高林早就预料到了,对此也不担心,毕竟能找到挂靠的人也并非他一个。
就82年而言,整个江省的个体工商户的数量突破了10万户,盐渎这地方就有5000户以上。
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做零售和餐饮相关的行业。
“话是这么说。”有人接话
“可那些厂门口的鸡蛋饼,味道没你的好!手艺不咋地,价格差不多,还要二两粮票。”
高林这摊子最大的优势就是不要票。
工人每月领的那点票证都是定死的,家家户户都紧巴巴地算计着用。
其实摊子前的熟客,也并非天天来。隔天把来一趟改善改善伙食。天天来,任凭谁也吃不消。
他们一般要么点份鸡蛋饼加莲藕,要么来份鸡蛋饼加虾肉。不过最近虾肉卖的更好,莲藕倒成了滞销货。
忙到九点,摊前人潮渐散。高林和范二开始收拾。大黑几个则抄起条帚,把国营饭店门口的地面扫得溜光水滑。
东西归置好,高林让范二先回。
今个他还有事。
丁慧玲昨个交代的,去防疫站签字。
高林跨上那辆二八杠,车头一拐,朝防疫站蹬去。
刚踏进那栋灰扑扑的办公楼,就瞅见上回那个嗑瓜子的办事员,还是那副懒骨头架在椅子上的模样。
他撩起眼皮瞥了高林一眼,拖长了调子。
“办什么事啊?”
高林直说来意:“同志,我是竹林饭店介绍来的。丁慧玲经理让我来签个字。”他直接把丁慧玲的名号端了出来。
这一下,那办事员像被针扎了屁股,蹭地坐直了,瓜子也不嗑了,脸上堆起笑。
“哟!是高林同志啊!昨个我们领导就交代了,专等着您来签字呢!”
说着,麻溜地把高林引到一间办公室门口,敲了门进去。
里头坐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
高林一看,眉梢地跳了一下。
这人他见过。
周一晚宴的座上宾之一,后来在后厨小院,就站在丁慧玲身后。
“郑科长,高林同志来了。”办事员通报。
那人抬起头,瞧见高林,脸上立刻绽开热情的笑容,起身迎过来。
“高林同志!哎呀,又见面了!”几步跨到跟前,双手就握住了高林的手。
高林一时拿不准称呼,便笑着喊了声:“领导。”
“咳!生分了不是?”
郑楚生连连摆手:“那天尝了您的手艺,回去这心里头就惦记上了!尤其是陈书记,这几天念叨好几回了,说什么时候能再去竹林饭店解解馋。”
又是陈书记。
高林到现在也没摸清那位陈书记的底细。不过他也懒得打听。
这年月,跟这些人物打交道,知道得越少,麻烦越少。
他只管做菜,不问客人来历。
见对方热情,高林也顺着话头寒喧。
握过手,郑楚生也没多绕弯子,从抽屉里拿出张早就备好的单子递过来。
“在这签个字就行,馀下的事交给我们办。”
高林心里清楚,这事能这么顺,多亏了丁慧琳。
他利索地签了名。又跟郑楚生聊了几句,知道了对方名字。
墙上的挂钟快指到十点半了。
高林顺势道:“郑科长,这都饭点了,赏个脸,我们外边随便吃点?”
郑楚生脸上挂着笑,手却摆得象蒲扇:“不成不成,上面有规定,纪律严着呢!我去食堂对付一口就行。高林同志你忙你的!”
chapter_();
见对方端茶送客的意思明显,高林便识趣地道谢告辞。
等高林走远了,那办事员又溜进科长办公室,一脸好奇:
“科长,刚那人到底什么来头啊?”
郑楚生端起茶杯,慢悠悠吹开浮沫,啜了一口:“就一厨子。”
“厨子?那您还”
郑楚生眼皮一掀:“陈书记就好他那口菜。”
“嚯!”办事员吸了口气。
“搭上陈书记的线了?这小子不简单呐。”
郑楚生放下茶杯:“别管他简单不简单,我们不得罪人就是。丁慧玲的面子要给,陈书记的面子,更要给。”
办事员连连点头,心里有了数。
签完字,高林又折回国营饭店。
他得找丁慧玲道声谢,顺便把昨个进货的帐结了。
丁慧玲虽没提“帐目”这事,但高林不能装糊涂。
刚迈进饭店大堂,就见丁慧玲正陪着几个人在说话。
高林见状,正想退到一旁等,后厨门帘一掀,张庆国探出半个身子,焦急地朝他猛招手。
高林心里奇怪,走过去。
张庆国一把将他拽进油烟弥漫的后厨,压低嗓子。
“黄海和建军那两家的掌勺师傅来了!”
黄海饭店和建军饭店,正是建军路上另外两家国营饭店。
“怎么回事?”高林眉头微皱。
张庆国苦笑:“还能为什么,不就是周一那顿饭嘛。”
“哦?”
张庆国赶紧解释。
原先陈书记他们几个,是轮流在几家国营饭店吃“工作餐”。
可昨个,黄海和建军两家接到通知:以后每周一的聚餐,定点竹林饭店了。连国庆节的大席面,也指名让竹林饭店的班子操办!
这消息像炸了锅。
那两家的经理慌了神,琢磨是不是自己饭店出了什么问题。
一打听才明白,是竹林饭店那天晚上的菜,把陈书记的胃给彻底拿住了!
那晚的菜单,他们不知使了什么方法,也弄到手了。
两家饭店的经理带着大厨们来,就是来讨教讨教。
非要瞧瞧丁慧玲使了什么神通。
毕竟,张庆国的手艺他们心里有谱,红烧肘子这些看家菜,确实比他们强点。
可要论红扒秋鸭、红烧鲤鱼这类硬菜,他们打死不信张庆国能做的比他们好。
听明白缘由,高林只是笑笑。
张庆国这几日得他点拨,手上功夫确实见长,比高林头回在饭店吃饭时强了不少。
在高林看来,应付同级别的师傅,绰绰有馀。
正说着,刚才和丁慧玲说话的那几位,也踱进了后厨。
领头的是个胖师傅,嗓门洪亮。
“老张!今个可得亮亮真本事,让哥几个开开眼。你小子到底使了什么迷魂汤,这些天可光听书记夸你们了!”
张庆国刚想张嘴解释,眼角瞥见高林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再一想自己好歹也是竹林饭店的头灶,那股子傲气也上来了。
以前论起烧鸡烹鸭,黄海饭店的胖师傅确实压他一头。
国营饭店后厨,表面一团和气,暗地里谁不想争个高下?
张庆国把围裙一紧,扶正帽子。
“行!几位今个肯来指点,是我老张的福气。正好,也看看我这阵子手艺长进了没有!”
那胖师傅和旁边几人对视一眼,哈哈一笑。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东西都备齐了。”话音未落,后面两个小学徒就钻了进来。
一个手里拎着条硕大的花鲢鱼头,鱼鳃还鲜红着。
另一人手里是:一只的老雄鸭,一只稍小的嫩鸭还有一只扑棱翅膀的鸽子。
高林站在角落,目光扫过那堆食材。
好家伙,这是憋着劲要考校真功夫了。
而这两道菜便是。
拆烩鲢鱼头和三套鸭。
(http://www.220book.com/book/8VI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