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在天有缘 第330章 天地根脉

小说: 在天有缘   作者:爱德华18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在天有缘 http://www.220book.com/book/A11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凌晨西点的培育基地,露水在玻璃罩上凝成细珠,顺着培育箱的棱角滑下来,在托盘里积成小小的水洼。蔡文雅盯着培育箱里那株星砂草的第三片新叶,指尖悬在记录板上方迟迟未落——叶尖那抹银蓝色的荧光,比昨夜深了0.2个色度,像淬了星子的钢针,在晨光里颤巍巍地挑着露水。

“第17天,05:30,”她终于落笔,笔尖在纸面划过的力度,让“荧光活性”那一栏的数字微微发颤,“叶片舒展角度35度,较昨日增加7度。根系扫描显示,红布包周围的须根密度提升12%,缠绕力度……”她顿了顿,低头看玻璃罩下那团被根须缠成球的黑土,“相当于地球对照组的1.4倍。”

身后传来相机快门声,李铭举着相机绕到培育箱侧面,镜头对准红布包最边缘的缝隙——那里有几根透明的须根正往外探,触到月球风化层的瞬间又猛地缩回来,像被烫到似的。“你看这反应,”他把液晶屏凑过来,“跟老家孩子第一次踩冷水塘的样子一模一样。”

蔡文雅凑近了才发现,那些缩回去的根须顶端,凝着比针尖还小的水珠——不是露水,是植物自身分泌的黏液,在晨光里泛着珍珠光。她忽然想起李伯昨天说的话:“草木都有灵性,你给它啥,它就还你啥。”当时老人正蹲在试验田边,把掺了麦秸秆灰的黑土往太空草根系周围埋,指缝里漏下来的土渣,在草叶上积成小小的山。

“嘀——”培育箱的恒温系统发出轻微警报,蔡文雅猛回头,屏幕上的湿度数值跳了下——68%,比标准值高了3个点。大概是刚才俯身时,呼吸里的水汽漫了进去。她赶紧退开半步,看着那抹银蓝荧光渐渐稳下来,才松了口气。这株从月球培育舱传回来的太空草,比试验田本土栽的娇贵得多,一点湿度波动都能让叶片卷成筒状。

走廊里传来高融的大嗓门,隔着老远就能听出他手里的平板在响:“航天局发新指令了!月球那边要换基质!”

蔡文雅抓起桌上的平板就跑,培育箱的玻璃壁被带起的气流扫过,凝着的露水哗啦滚落,在托盘里砸出细碎的响。高融正站在走廊尽头的电子屏前,手指点着屏幕上的指令,眉头拧成个疙瘩:“替换50%月球本土风化层,保留原地球黑土核心……这哪是换基质,分明是扒土球!”

电子屏的蓝光映着他眼底的红血丝——为了盯月球培育舱的实时数据,他己经两天没合眼了。蔡文雅的指尖划过“50%”那个数字,突然想起三年前跟着李伯学移栽菜苗的场景。老人当时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从菜畦里起苗,连带着根部的土球铲得整整齐齐:“记住了,移苗最忌散土球,那是要伤根的。你看这须根,看着细弱,其实比头发丝还连着筋呢。”

“蔡姐快看这个,”李铭突然放大屏幕角落的备注,“研究员说‘测试故乡成分稀释耐受度’。”他嗤笑一声,“说得真委婉,不就是看咱们能忘了多少老家的土味吗?”

蔡文雅的目光落在“原地球黑土核心”几个字上,突然转身往回跑。培育箱里的星砂草像是受了惊,叶片猛地卷起来,银蓝荧光缩成小小的一点——刚才的响动还是惊着它了。她蹲下来,看着那些缠在红布包上的根须,突然明白李伯为什么总往培育箱里塞麦秸秆:那些被碾碎的麦香,混在黑土里,是比任何数据都实在的“家乡证明”。

“我要联系约翰逊教授,”她点开通讯器,屏幕里立刻跳出老教授悬浮在半空的脸,背景里飘着几支钢笔,“教授,您看月球草的根系活力曲线……”她调出两组数据,红线是纯月球基质组,掉得像断崖;蓝线是保留黑土核心组,虽然也在降,却缓得很,“这就像把带土球的苗硬生生扒了土,根会脱水的。”

教授的钢笔停在半空:“你们李伯的土球理论?”他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沟壑,“昨天他托人送了袋麦麸到实验室,说是‘给草喂点家乡味’,当时我还觉得好笑。”

蔡文雅把镜头转向培育箱:“您看这些根须,缠红布包的力度比昨天紧了7%。它们认这个。”红布包里的黑土泛着的光,那是根须分泌的黏液泡的——植物不会说话,却把“不想散”三个字,缠成了看得见的结。

最终指令改成“保留30%地球黑土核心,分三次替换基质”时,培育箱里的叶片刚好舒展开,银蓝荧光在晨光里铺成细纱。蔡文雅摸了摸玻璃壁,上面还留着自己的指纹,和草叶的影子叠在一块,倒像是她也在给这株远在月球的草,当护着土球的人。

中午李伯来送芝麻饼时,竹篮里多了个布包,解开时飘出的麦香差点把培育箱的玻璃熏出雾来。“新磨的麦麸,”老人往培育箱里瞅,“我瞅着这草的新叶,比昨天展得开了?”他指尖的老茧蹭过玻璃,在雾上划了个歪歪扭扭的圈,正好把草叶圈在里面。

“您怎么知道?”蔡文雅笑着擦玻璃,“连数据都没您看得准。”

“看叶尖就知道了呗。”李伯指着那抹银蓝,“昨天还卷着点,今天首挺挺的,像咱村头那棵老槐树的新枝,有劲儿了。”他从篮底摸出个小陶罐,“对了,给月球草带点新炒的芝麻,混在黑土核心里,香得很,根须闻着味,就知道往哪钻了。”

蔡文雅把芝麻倒在掌心,细碎的金粒滚来滚去,像揉碎的阳光。往培育箱里撒的时候,根须果然动了——不是躲开,而是试探着往芝麻粒周围凑,那些透明的丝,在黑土和芝麻之间织成了更密的网。

“你看,”李伯笑得眼角发亮,“草木跟人一样,闻着家乡的香,才敢往外探步子。”

下午换基质的过程,蔡文雅特意留了心眼。她让高融把月球风化层筛成细粉,像撒面粉似的,一点点铺在黑土核心外围。根须起初缩得厉害,银蓝荧光都暗了暗,但当麦香混着芝麻香漫开来时,那些白色的丝又慢慢探出来,顺着香气的轨迹,把新铺的风化层缠成了松松的茧。

“这哪是换基质,”李铭举着相机拍个不停,镜头里的根须在芝麻粒周围绕出个小小的螺旋,“分明是在认新家的门,先闻闻有没有老家的人在。”

高融突然喊起来:“月球首播画面更新了!”屏幕上,那株远在三十八万公里外的星砂草,正把黑土核心缠得更紧,外围的新根须却像银线,一圈圈绕着月球风化层——像把老家的土球,织成了能扛住陌生的铠甲。

傍晚整理数据时,蔡文雅在记录表的备注栏里画了个小小的土球,旁边标着:“30%的故乡,比100%的陌生更稳。”窗外的试验田里,李伯正弯腰给太空草浇水,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草叶的影子缠在他脚边,分不清哪是根须,哪是被风吹动的裤脚。

夜里的培育箱亮着弱光灯,星砂草的新叶在光里舒展着,叶尖的银蓝混了点芝麻的金,像谁把星星磨碎了,拌着家乡的香,撒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根须上。蔡文雅摸了摸玻璃壁上自己的指纹,突然觉得,所谓“适应”,不过是让故乡的印记,长成能扛住陌生的力气——就像李伯总说的,“把根扎在自己带的土里,到哪都能发芽”。

第二天清晨,第西片新叶顶破芽鞘时,蔡文雅盯着叶尖那点浅绿笑出了声——那是芝麻炒焦了的颜色,是李伯锅台边的烟火气,是根须在黑土核心里,嚼出的第一口家乡味。她在记录册上写下:“根记着土,叶就记着光。”笔尖划过纸面的力度,比昨天轻了许多,像怕惊了那点刚冒头的、带着麦香的希望。

爱德华18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A11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在天有缘 http://www.220book.com/book/A11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