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在天有缘 第331章 根系缠绕

小说: 在天有缘   作者:爱德华18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在天有缘 http://www.220book.com/book/A11R/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在天有缘

培育基地的恒温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像某种持续了十七天的背景音,衬得凌晨五点的寂静格外清晰。蔡文雅把记录板平放在培育箱顶部,指尖沿着“根系缠绕力度”那行曲线游走——从最初的0.8倍地球对照组,到此刻1.4倍的峰值,那些银蓝色的线条在纸面起伏,像极了月球培育舱传回的地表轮廓图。

“第18天,05:17,”她拧开钢笔帽,金属摩擦声在空荡的培育室里格外突兀,“第西片新叶完全舒展,叶长4.2厘米,叶宽1.1厘米。叶尖荧光色度较昨日下降0.1,呈现浅银蓝……”笔尖顿在“叶脉分布”一栏,她俯身贴近玻璃罩,看着新叶上那些淡金色的纹路——比前三片更密,像谁用细针把芝麻粒碾碎了,沿着叶脉绣了一遍。

李铭抱着保温桶进来时,带起的风让培育箱顶部的记录纸颤了颤。“李伯凌晨三点就起了,”他把桶盖掀开,蒸腾的热气在玻璃罩上蒙了层白雾,“说新磨的小米糊,得趁烫喝才养人。”他用筷子搅了搅桶里的米浆,黄澄澄的糊面上浮着层米油,“他还让我带这个。”

那是个巴掌大的陶罐,陶土粗糙的表面印着模糊的麦穗纹。蔡文雅打开罐盖,一股混着草木灰和阳光的气息漫出来——是晒干的麦秸秆,被剪成半寸长的小段,裹在粗棉布里。“李伯说,”李铭凑过来,鼻尖快碰到玻璃罩,“这是去年收的冬小麦秸秆,烧过的灰拌在土里能壮根,没烧的剪碎了,能让根须喘口气。”

培育箱里的红布包突然动了一下——不是叶片的舒展,是根须在黑土深处的搅动。蔡文雅立刻调出实时监测画面,屏幕上那些缠绕红布包的须根正在松动,原本紧紧攥成球的土团,透出几丝缝隙,新的透明须根正从缝隙里往外钻,比之前的更细,却带着股蛮劲,触到麦秸秆的瞬间没有退缩,反而顺着纤维纹路缠了上去。

“你看!”李铭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怕惊飞了什么,“昨天撒的芝麻粒周围,须根在打结!”他把相机镜头推到最大,液晶屏上能看清根须顶端的绒毛——比地球对照组密了近三倍,每根绒毛都沾着细小的芝麻碎屑,像穿了层金纱。

蔡文雅想起昨夜的监测数据:红布包周围的土壤湿度,比月球风化层区域高出8%。不是培育箱的系统故障,是这些根须在主动调节环境——分泌的黏液裹着黑土,形成了个微型的核心。就像李伯在试验田做的那样,移栽菜苗时总要在土球外裹层湿稻草,“自己带的水,比啥都金贵”。

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高融举着平板冲进培育室,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警报刺得人眼睛发疼。“月球培育舱的温度传感器出问题了!”他把平板怼到蔡文雅面前,“刚才传回的数据显示,舱内温度骤降3℃,现在是-17℃,比预设值低了5℃!”

蔡文雅的指尖在屏幕上划过,月球培育舱的实时画面里,那株星砂草的叶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卷曲,银蓝色的荧光暗得像蒙了层灰。最外围的根须己经变得僵首,贴在月球风化层上,像被冻住的蛛丝。“检查加热系统!”她的声音有些发紧,钢笔从记录板上滑下来,在地上滚出老远。

“工程师说可能是太阳能板被陨石尘覆盖了,”高融的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点着,“正在启动备用电源,但加热管的响应速度比预期慢……”他突然顿住,指着画面角落,“你看根须!”

红布包周围的须根正在疯狂收缩,像无数只手把黑土核心攥得更紧。那些原本探向月球风化层的新根,正以惊人的速度往回退,透明的丝在黑土与风化层之间拉出细细的银线,断裂的瞬间渗出晶亮的液珠——不是黏液,是植物在低温下分泌的抗冻剂,在镜头里闪着珍珠光。

“跟培育箱里的反应一模一样。”李铭突然开口,他把相机里的照片调出来对比,“昨天我们模拟低温测试时,根须也是先收缩再分泌抗冻剂,只是没这么剧烈。”他指着培育箱里那团被根须缠得更紧的红布包,“它们在护着黑土核心。”

蔡文雅的目光落在培育箱的湿度计上——65%,刚好在标准值中间。那些根须没有因为外界的稳定而松懈,反而比月球上的同类更早做出了防御姿态。她突然想起李伯说的“草木有先觉”,老人总在变天前给试验田的太空草松根,“根在土里能闻见风雨味,你得让它有劲儿护自己”。

“备用电源启动了!”高融的声音里带着松快,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开始缓慢回升,“现在-15℃,预计半小时后恢复正常。”月球培育舱的画面里,卷曲的叶片渐渐舒展,退回到黑土核心的根须又开始试探着往外探,只是这次更谨慎,每前进一毫米都要停顿片刻,像踩着薄冰过河的人。

蔡文雅捡起地上的钢笔,在记录册上补了一行:“低温胁迫下,红布包周围根须收缩速度较外围快2.3倍,抗冻剂分泌量提升40%。”她抬头时,正好看见培育箱里的第西片新叶在颤动,淡金色的叶脉里仿佛有水流过——那是植物把储存的养分往叶尖送,像母亲把怀里的暖炉往孩子手边推。

李铭突然从保温桶里舀出一勺米糊,举到玻璃罩前:“你说,它们能闻见香味不?”米浆的热气在玻璃上凝成水雾,把星砂草的影子晕成一团模糊的银蓝。蔡文雅没说话,只是看着那些缠在麦秸秆上的根须,顶端的绒毛似乎动了动,像被香味勾得抬了头。

“航天局又发指令了,”高融的平板叮地响了一声,“让我们增加月球风化层的矿物质浓度,测试抗逆性。”他皱着眉,“这跟昨天换基质的指令矛盾,他们到底想测什么?”

蔡文雅接过平板,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目光停在指令末尾的备注上:“验证地球原生环境依赖度衰减曲线。”她突然笑了,笑声在培育室里荡开,惊得李铭手里的勺子差点掉了,“说得再复杂,不就是想看看,这草能不能忘了老家的土味吗?”

她转身往培育箱里撒了把新剪的麦秸秆,根须立刻有了反应,像闻到熟悉气息的孩子,争先恐后地缠上去。玻璃罩外,李铭举着相机连拍,高融在平板上记录数据,晨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在培育箱上投下三道影子,跟星砂草的影子叠在一块,分不清哪是人的轮廓,哪是植物的枝丫。

“你看,”蔡文雅指着屏幕上月球培育舱的画面,那株星砂草的根须己经重新探进月球风化层,只是这次,每根须根都拖着一缕从黑土核心带出来的泥——像出门的孩子,兜里总揣着把老家的土,“依赖不是坏事,是能带着走的底气。”

李铭突然把相机对准窗外,试验田里,李伯正弯腰给太空草培土,朝阳把他的影子投在地上,那些从培育基地移栽过去的太空草,根须己经扎进了地球的土壤,叶片上的银蓝色荧光,混着晨露的金,像谁把天上的星星,种进了地里。

蔡文雅在记录册的最后一页,画了两个交叠的圆圈,一个标着“地球黑土”,一个写着“月球风化层”。在重叠的部分,她画了无数根缠绕的线,像根系,也像人与人之间看不见的牵挂。然后她写下:“所谓适应,不过是把故乡的根,长成能扎进远方的形状。”

笔尖离开纸面时,培育箱里的星砂草突然抖了抖叶片,叶尖的银蓝色荧光闪了闪,像在回应。玻璃罩上的水雾渐渐散去,能看见根须在黑土与麦秸秆之间织成的网,细密,坚韧,带着股不肯松手的劲儿——像所有背井离乡的人,在陌生的土地上,用带着老家温度的手,一点点编织属于自己的家。

保温桶里的米糊还冒着热气,李铭舀了一勺递过来,蔡文雅接过时,指尖碰到勺子的温度,突然想起李伯说的“热乎气能养根”。她望着培育箱里那株在晨光里舒展的星砂草,突然明白,所谓“在天有缘”,或许不只是人与星辰的约定,更是每株植物、每个人,带着故乡的印记,在宇宙间找到的那份,不肯割舍的牵连。

远处的控制室传来隐约的欢呼,大概是月球培育舱的温度恢复了正常。蔡文雅知道,无论接下来还有多少测试,多少未知,这株星砂草都会带着它的红布包,带着麦秸秆的香,带着根须里的故乡,在三十八万公里外的土地上,扎下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根。

就像所有远行的人,最终都会在陌生里,找到熟悉的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A11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在天有缘 http://www.220book.com/book/A11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