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家里,李侠把张海扶进屋里,张海现在都走不了路,从后背到腿肚子都又胀又痛,好像有小虫子在里面钻,又麻又痒,那种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张海这回可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了,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往炕上一躺。
过去三天了,针眼虽然不那么胀了,但非常的疼,比平时更疼。
张海躺在炕上,把家里仅有的几本科学养猪手册,猪病防治,饲料的配比看了一遍又一遍,差不多能背下来。
李侠怕张海闷得慌,不时地扶着张海在屋里来回走动。天气好时,也扶张海去外面走一会,在门前晒晒太阳。慢慢地张海也能自已走路了,虽然有些疼,但必须勇敢坚强些,张海有时也去邻居家坐一会。
岳父岳母隔三差五地来看看张海,还给张海买些水果,营养品。
半个月到了,张海夫妻俩又去了铁岭孟大夫诊所。
孟大夫看了看张海说道,恢复的挺好,三针就会痊愈。
这次扎了二十二针,比上次少扎了六针,没有口服药,教给张海一套康复操,要张海每天坚持做,早晚各一次,每次半个小时。
还有五天就过春节了,孟大夫让张海正月十七来扎第三针。
这第二针和第一针样,还是又胀又疼,张海无论怎么躺着都不得劲,这腿感觉都没地方放。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李侠便陪他打扑克,来消磨时光。
别人家的年货都买完了,张海让李侠去买年货,自已能挺得住。
母亲王翠兰年纪也大了,李侠每天屋里屋外地忙个不停,张海想帮李侠干点,就是起不来,从小腿到腰都象针扎似的疼。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也是扎完针的第四天,张海能下地在屋里来回走了,比前三天好多了,现在就是腰酸腿沉,也不怎么疼了。
张海每天早晚都按照孟大夫说的做康复操,刚开始腿又酸又痛,张海坚持着,慢慢地就不怎么疼了。由刚开始每次做二十分钟,到现在每次能做四十分钟了。
张海也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了,看着张海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李侠心里敞亮了。
明天女儿张迪也回来,大概中午十一点到家,夫妻俩一年多没看见女儿了,也十分想念。
忙到下午四点,可算忙完了,又该吃晚饭了。
酸菜炖五花肉,卷尖,米饭。卷尖是李侠自已做的,卷尖做的晶莹剔透,看着就有食欲,母亲和李侠吃一碗饭就饱了,张海仿佛好几天没吃饭似的。卷尖沾着蒜酱,越吃越香,米饭吃了两碗多,盘子里的卷尖也所剩无几。这是从焊条厂辞职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张海的病情见好,心情也好了许多,晚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喝着茶水。李侠也坐在旁边嗑瓜子。
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多,沈阳至铁岭的大客停在村口,张迪背着个双肩包,推着个拉杆箱走下了车,张迪一眼就看见早已等候多时的张海。
‘’爸爸‘’,张迪兴高采烈地跑了过去!
张海看见女儿也快步迎了上去,接过女儿的拉杆箱刚想说话。后面传来李侠的声音:‘’小迪,冷不,咋穿这么少?‘’
李侠也来接女儿。
张迪扑到父母怀里,一家人相拥而泣。随后大家一起向家中走去。回到家后,满桌的饭菜散发着的香气。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年夜饭。张海感慨万分,举起杯说:“这一年经历太多波折,但咱们一家人还能团聚在这里吃团圆饭,真是不容易。”大家纷纷响应,碰杯祝福。
正吃着,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众人面面相觑,疑惑是谁在这时候来访。张海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以前厂里的几个老工友。他们带着一些礼品,笑着说:“听说你身体不好,一直想来看看,今天正好过年就过来凑个热闹。”张海赶忙把他们迎进来。屋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分享着各自的趣事,笑声不断。饭后,张迪拿出给家人准备的礼物,都是精心挑选的。夜晚来临,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守岁,望着窗外的烟花,张海心中充满希望,他知道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病痛终将彻底远离他,家庭也会更加幸福美满。
张海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走路也不瘸了,就是有点豪着屁股,一看就知道腰不好。
正月初二是去老丈人拜年的日子,天气比较冷,张海一家三口拎着四财礼打车去了岳父家。
岳父岳母都在家,李旭夫妻知道姐姐今天来,他们就明天去赵影娘家串门,李金龙也放假了,再加上张海一家三口,一家八口人,欢聚一堂。
刘梅看见张海病已经好了很多,心里也很高兴。
‘’小海,抽根烟。你现在走路比以前强多了,不再一会一米七,一会一米八的了。‘’
李春对张海说。
‘’爸,好人一定有好报的。‘’
张海笑着说。
下午两点,张海一家三口才依依不舍地从岳父家回来,刘梅留小迪住两天,小迪初六就回沈阳,想和父母多在一起呆两天,所以没有在姥姥家住。
张海每天早晚都在做康复操,腿明显感觉比以前有力了,现在每次都做一个小时康复操。
一家人短暂的相聚又要分开了,明天张迪就要回沈阳上班了。张迪经过了这两年的不断努力地学习,现在已经是一个烫染大工,一个月开四五千元,计划再过一年就学习理发。
中午时候,岳父岳母来了,原来都是来看小迪的,尤其是刘梅对外孙更是疼爱,一个劲地嘱咐小迪注意身体,多穿点,别感冒了。小迪更是撒娇地搂着外婆的脖子,让刘梅和她去沈阳。
张海也和岳父一边喝水一边闲聊着。
张迪回沈阳上班了,农民夫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农民夫妻最新章节随便看!岳父岳母又住了两天也回家了。
年也过完了,陶瓷城也都开工,又都开始忙碌了。
今天是正月十七,也是张海扎第三针的日子。
八点十分,张海已经到了铁岭孟大夫诊所,孟大夫看见张海问道:‘’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现在就是腿有点沉,腰发酸。‘’
张海回答。
第三针扎完,仍然很疼,但这次张海能自已穿裤子,自已也能走了。
‘’康复操要坚持做一年,三个月不能干活,一年不能干体力活。‘’
孟大夫告诉张海。
回到家里,张海有些犯愁了,一年不能干体力活,家里的生活来源咋办,一年人情礼往就得一万五千多元。
‘’小海,咱现在首先要养好病,别的事以后再考虑。‘’
李侠看出了张海的心里。
急也没用,还是养好病再说,张海心里在嘀咕。
张海每天把康复操做三次,每次一个小时,腿明显比以前有力量了。腰也不疼了。
家里不养猪了,李侠也清闲起来,每天都陪张海,早晚出去散步。
张海从来没有这么清闲,夫妻俩骑摩托车去田间地头看看,去财湖水库欣赏‘’大海‘’,去八虎山看日出,张海和李侠仿佛一下子年轻了。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经过了几年的东奔西跑,到处求医问药,张海的腰突终于彻底的治好了。这些年也花了几万元不说,把张海折磨的身心疲惫。现在终于好了。
‘’咱俩也得干点啥呀,也不能老在家呆着?‘’
张海对李侠说。
李侠自已也考虑过,自已去陶瓷城打工,又不放心张海,张海饭也不会做,婆婆年纪大了,最怕的是张海的腰再抻着,腰突犯了更麻烦。李侠低着头没有回答。
‘’我看网上有卖红豆饼机的,还有烤肠机,咱俩一样买一个去县里卖小吃咋样?‘’
张海又说。
‘’那我们是不是还得买个电动三轮?‘’
李侠问张海。
‘’我算了一下,三轮得六七千元,红豆饼和烤肠机两千块钱,一共得一万元。‘’
张海回答。
‘’那就试试,咱俩还没做过买卖呢,反正也赔不了多少钱!‘’
张海就在网上买了红豆饼机和烤肠机。又在镇上花六千元买了台电动三轮。
听邻居说,镇政府给办‘’五七工‘’,就是四五十年代在工厂上过班的人,按年龄交钱就给开工资。自已妈妈也在砖厂干过,张海去乡里一问,母亲正是五七工,按照母亲的年龄,交一万八千元钱,就可以每个月开一千四百元工资,一年多就回本,还是党的政策好,张海毫不犹豫地给母亲办了五七工。
张海打电话吿诉岳父办五七工的事,岳父年轻的时候一直在乡镇企业上班了,正经的五七工,但是岳父怕被骗了,没有办,过后十分后悔。
红豆饼机和烤肠机陆续的都到了,张海和李侠在家按照配方和说明做了几次,还行,挺好吃,就是手生,做得很慢,张海做红豆饼还行,做烤肠就不行了,笨手笨脚的根本就做不好。
张海又自已在电三轮车斗焊个铁棚,把红豆饼机和烤肠机放在铁棚里,又焊了个架,把煤气罐固定在架上。又花钱找广告公司给做个海报,上面画着红豆饼和烤肠。
第二天早上,夫妻俩开着三轮车去了县城,,二十里地,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头一次做小买卖,也不知道去哪好,在商业城门口开始卖起来,刚开始没人理会,一会商业城的业主都陆续来了。
‘’红豆饼,台湾红豆饼,一元一个了。‘’
‘’烤肠,烤肠,现做的烤肠,三元一个了。‘’
张海的声音带着几分生疏。
‘’这地方还有卖红豆饼的呢!多少钱一个?给我来十个。‘’
一个年轻的女士来到张海小吃车前。
‘’一块钱一个。张海回答,‘’
李侠包好十一个红豆饼递了过去说道:‘’您今天是我们第一个顾客,多送你一个。‘’并收了钱。
不一会就卖了四十多个红豆饼和三根烤肠。红豆饼的成本一个是三毛钱,卖一个盈利七毛钱,烤肠一个成本一块钱,卖一个挣两块钱。
我买五个,我买三个。我买两根烤肠。
红豆饼没有做好的了,正要现做。
‘’谁让你在这摆摊的,赶快走,不然全部没收。‘’
两个城管冲着张海和李侠大喊着。
无奈,张海只好开车走了。
夫妻俩又去重点高中卖,中午十一点,学生们从教室走了出来,这次一共卖了三十多个红豆饼,五根烤肠。
夫妻俩只买了一份盒饭,多买了一份米饭,算是填饱肚子,夫妻俩又去市场去卖,小学门口,下午四点多,就开车往回赶。
今天一共卖了一百多个红豆饼,十多根烤肠。去了中午买的盒饭钱,一共剩了八十多块钱。虽然少了点,但这也是半年来唯一的收入。
第二天,张海发现商业城门口卖得最好,但城管撵,不让卖,重点高中,二高中盒饭最快,重点高中有个卖盒饭的想出兑,张海有心情,但没有说出来。
半个月过去了,张海和李侠最多一天剩一百五十多元,最少剩八十多元。万人中学也是卖小吃的好地方,不过得晚上八点学生才放学。张海和李侠等不了这么晚,家里还有个老妈呢,正因为有老妈,张海才没兑中点高中卖盒饭的摊。
一个月三千元的收入,省着点花也够用了,虽然挣的少点,但夫妻俩也干劲十足,最高兴的是张海的腰突彻底的好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