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 章 手足情

小说: 农民夫妻   作者:家是温暖的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民夫妻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春暖花开,随着气温的回升,疫情的传播速度好像没有那么猛了。但防控中心仍然没有掉以轻心,还是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地方严格排查,外来人员一律隔离检查。

女儿张迪和赵启的婚礼定于在十月四日举行。张海李侠夫妻俩都很高兴,自已生的终于打对完了。自已身上的担子也轻了。

夫妻俩也干劲十足,李侠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对婆婆照顾的也是无微不至。张海在盈好不仅自已出色地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还能帮其他员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现在张海每个月去了保险,能开七千多块钱工资,自已留几百块钱零花,剩下的都微信转账给妻子李侠。李侠过日子也很节俭,不该花的都不花,她知道这钱张海挣得不容易,把钱都存了起来。

七月份的天气就象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烈日当空,转眼间就乌云密布,雷声滚滚,一场急雨过后,天空又迅速放晴,太阳重新露出笑脸,阳光洒在被雨水浇过的大地上,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高温和高湿度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到格外压抑和闷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桑拿房里,呼吸都有些困难。即使在阴凉处,也很难感到凉爽,身上的汗总是黏糊糊的,很难干透。

夜晚才褪去白日的酷热,一阵阵清凉的风。给予人民的清爽和舒适。

晚上十一点半,夜班的张海拿着饭盒去食堂吃饭,张海端着刚打来的饭坐在那刚要吃,兜里的手机响了,张海拿出手机一看,是二嫂打来的,按了接听键,电话里传来二嫂的声音。

‘’老弟,现在你上班没,你二哥病重,现在在沈阳医大二院重症监护室,你能过来一趟吗?‘’

‘’我在班上,我马上过去。‘’

张海倒掉还没有吃的饭,去找科长开出门证。

盈好的管理非常严格,尤其是晚上,没有科长开的出门证,保安任何人都不会让出去的。

张海拿着出门证,走出了盈好大门,来到大街上。

零点的大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别说出租车了,张海本来就分不清东南西北,这可怎么办呢!

张海拿出手机,想看看一大二院距离盈好有多远,打开百度地图,突然的的打车映入张海的眼帘,上面还有电话号,试着打了过去,打通了,说车一会就到,上车前请确认一下电话号和车牌号,上面还显示了接自已车的车牌号。

张海一边等车,一边却陷入了深思,回忆起以前的事。

父亲给二哥在西村买完房子,二哥搬到了西村去住,离他老丈人家不远。二哥一家的户口却没有迁过去,地还在这边,种地,铲地,秋收时,二哥都回五村伺弄地,也常在张海家吃住,虽然有父母罩着,但还是李侠好说话,换一个厉害的兄弟媳妇,你老在这白吃白喝的好使吗?

也都知道二哥的身体不好,都让着他,张海在焊条厂每天挣八块钱的时候,母亲听说二哥感冒了,去西村看二哥,张海拿出一百块钱,让母亲给二哥买点啥。

搬去西村第二年,二哥好玩,喜欢耍钱,两口子天天干架,也许是心情的原因,二嫂得了肺结核,当时的肺结核也算不上什么大病,铁岭就有专门的结核病医院。

当时的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张海从李侠家给二哥借了五百块钱。那时张海和李侠刚订婚。自已又借给二哥三百块钱。姑父也借给二哥五百块钱并求了种子站的车拉着二哥二嫂去了铁岭结核病医院。

二哥让张海给照看家,张海到了二哥家一看就傻眼了。两个一百来斤的育肥猪,二十来个鸭子,十多只鸡,二百来只鹅雏。只有四百斤玉米面,二百斤稻糠。张海有点犯难了,一千斤玉米也不够啊,何况才四百斤。

张海在二哥家,天蒙蒙亮就起来放鹅,放一个半小时鹅,回来做饭,那时侯也没啥吃的,白面倒是家家有,那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小麦,收完到加工厂一磨就成了白面,这是土地平整地区才能种小麦。张海家的村子,很多都适合种小麦,大多数都是三比一玉米套种小麦,这样种玉米高,小麦矮,玉米通风,玉米反而更高产。小麦属于白得。所以每户都种四五亩小麦,一年四季吃白面都不成问题。山地多的村子就不行了,种不了小麦,买白面也没有条件。只能上顿玉米面,晚上高粱米了。

张海简单做了一碗面汤填饱肚子,二哥家的三侄张超,那时六岁,在他姥家吃住。

三侄也不需要张海照顾了,张海把猪鸡鸭喂完,去地里剜野菜,

当时地里有一种叫曲麻菜的野菜,上年纪的老人都说曲麻菜有三两粮食,吃低标准时不知曲麻菜救活了多少人。

张海来到地里,蹲下身子开始剜曲麻菜。他边剜边想着二嫂的病情,心里满是担忧。这曲麻菜长得郁郁葱葱,每一棵都饱含生机,就像他希望二嫂能够恢复健康一样。

不多时,张海就剜了满满一大袋子曲麻菜,这一袋子有五六十斤。张海扛着一袋子曲麻菜回到了二哥家,把曲麻菜放在菜板上,用刀剁碎,放进猪食桶里,掺一瓢玉米面,加些水,放少许盐,去喂猪,两头猪也不挑食,一会就吃个精光。鸡鸭也喂了些曲麻菜加玉米面。又把鹅雏喂了些玉米面。

张海把猪,鸡鸭鹅都喂完,都中午十二点了,张海躺在炕上,睡了一觉。下午两点,张海又去放鹅。一天下来,也累得腰酸背痛。二嫂的母亲看张海太累了,就不让张海自已做饭了,早晚去她家吃饭。

盛情难却,加上张海的确太累,早晚就去二哥老丈人家去吃饭。

二哥老丈人家的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二哥小舅子头几年离婚了,去年又花不少钱娶了个黄花大闺女,欠了不少外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早上玉米面饼子,晚上玉米碴子,烀土豆。

张海吃东西从不挑食,早上玉米面饼子还好。晚上玉米碴子烀土豆,等张海晚上七点多放鹅回来,土豆都回生了。张海都吃腻了。

二哥家十多只鸡下得蛋,张海一个都不舍得吃,攒起来等二哥回来给二嫂带去,二嫂的病,更需要营养,鸡蛋在当时的农村,也是很好的营养品。

一个多月,二哥从铁岭回来,带回了二嫂病情稳定并且逐渐康复,估计再住两个月院就完全康复了。二哥住了一宿就回铁岭了,带走了张海攒的一百多个鸡蛋,二嫂吃不了,可以在医院门口卖了。换点别的营养品。

天快黑了,张海放鹅才回来,走到二哥老丈人家前园子的道上,听到二哥老丈人家有打竹板的声音,还以为自已听错了,把鹅赶到二哥家,去二哥老丈人去吃饭,一进屋,愣住了。二哥老丈人家有好几十人正在看二哥岳父岳母唱二人转,两个人连扭带唱的,不时逗得左邻右舍前仰后合。

张海自已去锅里拿温凉不盏的玉米喳子和烀土豆,去园子里摘了十多个葱叶子,把土豆用筷子怼碎,把在园子摘的葱叶子撕碎,放入土豆碗里,舀一小勺大酱,把土豆和葱叶搅拌一下。饥肠辘辘的张海吃得杠香。

又一个月过去了,二百只鹅雏渐渐也变成了半大鹅了,每个都有四五斤重,再过一个月,鹅长大了,也该出栏了。这二百个鹅对当时农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收入。这两百个鹅卖的钱,足够给二嫂看病了。两头猪也有一百七八十斤了,头年也能出栏了,张海更加精心地饲养了。

天刚亮,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了,也没有要停的意思,张海只好打着雨伞去放鹅,

鹅吃饱了,都在路上小水坑里嬉戏,张海赶着鹅往回走,感觉鹅好像少了。张海赶紧跑到前头去数鹅,吃饱的鹅回家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站成整齐的一排往回家里走。

张海数了两遍,都是少了六十五个鹅,赶紧把鹅赶回家,又去找丢失的六十五个鹅,张海在鹅吃过草的地方寻找,根本没有,只好进地里去找,顺着玉米地走到地头,听见对面的豆地里有鹅的叫声,赶快走过去,有一帮鹅正在吃豆叶,张海一数,十八个,那三十七个鹅呢,去哪了?

张海看这十多个鹅有的吃饱了,趴在豆地里一动不动很老实,张海没有管这十多个鹅,又顺着道找了一去,小雨还在下着,张海浑身都湿透了,着急火燎的张海也顾不上了这些,又往前走了三里多路,在一个水坑里,终于看到了丢失的三十多个鹅,把这三十多个鹅往回赶,赶到豆地时,那十多个鹅还在哪。赶忙把这六十多个鹅往回赶。

张海吃早饭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一点,今天是没时间剜曲麻菜了,现在二哥家的玉米面只剩二百斤了,稻糠也没了,要不是张海天天去剜曲麻菜,玉米面早就没有了。

中午,张海刚忙完,准备躺在炕上睡一会,门开了,进来一个人,让张海既惊讶又兴奋。

‘’小海,这些日子你咋瘦了这么多?‘’

李侠有些心疼地说。

张海激动地抱住李侠,说道:“你怎么来了?”李侠轻轻拍了拍他说:“听你妈说你在二哥家忙得不可开交,我就来看看能不能搭把手。”张海心中满是感动。李侠剁曲麻菜,张海去喂猪。

正当他们忙碌时,二哥回来了告知二嫂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张海松了口气,他看向李侠,眼神里充满感激。李侠则笑着说:“咱们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现在只要二嫂慢慢好起来就好了。”张海点点头,他知道,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身边有李侠相伴,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李侠大伯家的堂哥后天结婚,李侠让张海回去参加堂哥的婚礼。

张海把后天去李侠家随礼的事告诉了二哥。

二嫂的病情已无大碍,很惦记家,让二哥回家看看。二哥也要在家呆几天,看着那快要出栏两头猪,那二百多个鹅雏,已经长成了大鹅,老弟这两个多月肯定没少吃苦,不由得眼眶发红,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张海和李侠骑自行车去了李侠家,岳父上班去了,岳母和小舅子都在家。

‘’小海,这些日子你可没少挨累,看你又黑又瘦的。‘’

岳母关心的问。

小舅子也拿出了烟,递给张海一根。

‘’没事,姨,歇几天就好了。:

张海回答。

第二天,张海和李侠早早起床收拾妥当,前往堂哥的婚礼现场。婚礼现场热闹非凡,彩带飘扬,宾客们欢声笑语不断。张海看到许久未见的亲戚朋友,忙着打招呼寒暄。

堂哥穿着笔挺的西装,新娘一袭洁白婚纱美丽动人。仪式开始,牧师庄重地念着誓词,新人相互许下一生的承诺。张海看着这一幕,不禁想自已和李侠不久的将来也要举行婚礼,嘴角泛起微笑。

宴席间,各种美食摆满桌子。张海和亲戚们喝酒聊天,大家谈论着家长里短、村里的发展变化。突然,有人提到村里的年青出去发展,打拼,总比在家里种地强多了。

婚礼结束后,张海和李侠骑车回家。两人迎着夕阳,带着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缓缓骑行而去。

到了李侠家,张海要去二哥家帮二哥家干活。李侠家人再三挽留,让张海住一宿,明天在去二哥家。

吃过晚饭,张海和李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微风轻轻拂过,带来田野间作物的芬芳。张海深吸一口气,对李侠说:“侠儿,咱以后的日子肯定也会越来好的。”李侠依偎着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两人紧紧相拥,似把分离的这段时光都揉进拥抱。张海捧起李侠的脸,李侠微微扬头,四目含情,双唇相触,时间为这份深情静止。

两人陶醉在这美妙的时刻,前方突然跑来一只小狗,它围着两人欢快地打转,尾巴摇个不停。张海笑着说:“这小家伙看起来真快活。”他们陪着小狗玩了一会儿,小狗跑开后,张海牵起李侠的手,说:“咱们也该好好规划下未来啦,等我们结完婚,得想法多挣点钱。‘’李侠点头称是,于是两人手牵手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第二天早晨,张海告别了李侠一家又去了二哥家。

张海放鹅再也不敢大意了,每次放鹅都要数好几次,很怕再丢了。

一个月后,汽车的喇叭声在门口传来,正在剁曲麻菜的张海放下菜走出房门。

看见二哥还有满面红光的二嫂走下了车。二嫂康复回家了。

一声急促的喇叭声打断了张海的思索,一辆轿车停在张海的身旁,这的的打车来的好快呀。

张海打开车门,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一问司机的电话号和车牌号,根本不是自已在百度上的的车,终于说了声‘’对不起‘’我坐错车了。

张海走下车,对面又驶来一个轿车,在一旁停下,张海先看看车牌号,正是自已在百度上打得的的,留下的车牌号。

张海坐上了车,紧张的心情有所缓解,终于打到车了。

轿车在公路上像离弦的箭,直向沈阳医大二院驶去。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农民夫妻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民夫妻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