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打工养殖两不误(6)

小说: 农民夫妻   作者:家是温暖的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民夫妻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家是温暖的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二天,张海把机加车间的生产任务安排完,就去了熔炼车间。

刘铁军四个人正在拌石英沙,张海感觉按照董师傅给的打炉配方,最细的石英沙放的有点少。

石英沙比例不对是不行的,细的少就是打得再结实,它也有空隙,细的多,就容易裂,这样打出的中频炉都容易漏。

这沙子好像不够,正好旁也有一袋最细的石英沙,张海又倒了二十多斤最细的石英沙。

刘铁军和彭万成,看见张海又倒石英沙了,没有说啥,要是别人他俩早就说话了。

张海也拿起铁钎子,和他们四个一起干起来。

看着张海也和他们一起打炉,四个人干得更起劲了。

闫雪不知啥时候来的,站在门口远远地看着。并没有进车间。

几个人就把闫雪当成了空气。没一个人和她打招呼。

闫雪看了一会,便识趣地走了,可能又去打小报告了。

炉一会便打完了,开始熔炼。

把铜板放进炉里,刘铁军开始操作,张海也没闲着,忙着做浇铸前的准备工作。

张海便把董师傅纸条上介绍下磷时温度、浇铸时温度,铜水的颜色和注意事项都告诉了刘铁军和彭万成。

‘’你怎么会熔炼的?‘’

彭万成不解地问。

‘’我师傅告诉你的?‘’

刘铁军也问。

‘’有一次我和董师傅闲谈时知道的‘’。

张海撒了个谎,没有把董强给他纸条的事说出来。

刘铁军按照张海说的干了一炉,成品一下子出了七成,彭万成也照着干了一炉,成品出的比刘铁军还多。这是董强走后成品出的最好两炉。

‘’看来我俩得拜你为师了。‘’

彭万成笑着对张海说。

‘’你可千万别这么说,我全是蒙的。‘’

‘’这件事你俩千万别对外人说,你知、他知、我知,就行。‘’

‘’有些事传出去,就不好了。‘’

张海又对他俩做了个保密的手势。三个人都会意地笑了。

张海又拿出了烟,每人一根,五个人有说有笑地干着活。今天的成品出奇地高,都达到了七成以上。

到下班杨厂长也没来电话,张海知道是闫雪把车间的情况早就告诉厂长了。张海也没和厂长汇报,就下班回家了。

张海一家人刚吃完晚饭,大哥张涛就来了,说张帅的对象成了,初八相看,缺三千块钱。

张海让李侠给大哥拿三千块钱,问大哥才知道,张帅对象是李家村的,从小父亲就没了,一个姐姐已经结婚了,只剩娘俩了。生活也不富裕。

这过得可真快,大侄都订婚了,张海心中有些感慨。这些年自已和李侠一直都忙忙碌碌,虽然钱没少挣,但也没攒下啥钱。

自已家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家底也太空了,厢房,猪舍,都是自已盖的。

今年养猪又有一批没挣到钱,猪饲养的没问题,就是行情不好。是五月份出栏的。

张海发现一个问题,清明节前后抓的仔猪,正好七月份到国庆时出栏,行情都很好。这些年都是这样,七月份开始涨价,国庆节开始掉价。清明节这个时间段开始养猪,到七月份出栏,每年这一批猪都挣钱。

自繁自养出栏的猪,啥季节卖的都有,所以有时也不挣钱。

张海觉得还是专养育肥猪,不再自繁自养了。虽然说风险大,但张海相信自已能养好。

在张海的心目中也有了来年的养猪计划。

在杨厂长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刘铁军和彭万成把熔炼搞得有模有样,成品一直都很高,中频炉开了四十多炉才漏,总计比杨厂长在厂的时候干得还好。

这几天闫雪也不时地来车间看看,没一个人搭理她,就知趣地回去了。

杨厂长回来了,看到中频炉都干得这么好了,还给张海、刘铁军、彭万成每人一盒石林烟。‘’就照这样干。‘’杨厂长还不忘夸奖一句。

从这以后,中频炉一直都很稳定,和董师傅在这的时候的成品率都相差无几,打一次炉也能开四五十炉,也就是刘铁军和彭万成都能对中频炉熟练地操作了。

春天来了,张海把两头母猪都卖了,又在自家院子东面建立一排猪舍,再加上西边的猪舍,一共是十间,十间猪舍全养猪的话,一批就能养一百头。

张海觉得一间养十头猪,密度大,长得不均匀,又爱得病。

四月一日,张海在镇上一次抓了七十头仔猪,四百元一头。仔猪一下子花了两万八千元,每头猪的饲料也得七百元,这七十头猪的成本就是八万元,张海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张海就去找卖饲料的周二成。

‘’二成,我想在你这赊点饲料,等卖猪给你钱。‘’

张海来到饲料店,对正在装车的周二成说。

‘’你养了多少头猪?‘’

周二成问张海。

‘’七十头,刚在镇上抓的。‘’

张海回答道。

‘’行,太行了,咱哥俩谁跟谁。‘’

周二成一边说一边拿出了烟。这七十头猪都用他的饲料,一下也挣不少钱啊。

张海打算这批猪喂全价料,喂混合料还得买玉米,夏天还得晾晒,麻烦。

喂全价料方便省时省力,饲料直接就可以喂猪。也让妻子歇歇,这几年李侠也没少挨累。

吃过晚饭,李侠要回娘家看看。张海骑摩托车驮着李侠到了岳父家。岳父岳母都在家,赵影驮着李金龙去娘家了。李旭打工还没下班。

原来岳母回家看李旭还在家,也不出去找活。

去找李春的本家兄弟李力,李力是钢筋工,在县工程队打工。

到了李力家,李力刚吃完饭,看见刘梅来了,便迎了出去。

‘’大嫂,今天怎么有空来我家,有事吗?‘’

李力说。

‘’兄弟,今天我来就是为我你大侄的事来的。你干活的地方缺人不,要是缺人,你把你大侄也带着。李旭也不好意思问,和你在一起我也放心。‘’

‘’刘梅又说道:‘’李旭也不出头,别人都出去打工,他也找不到活,你帮帮嫂子,你干活带着他吧。‘’

‘’嫂子,我以为啥大事呢,你明早就让李旭找我来。我明天就领他去法库工程队干活,你放心,嫂了,只要我有活干,李旭就有活干。‘’

李力对刘梅说道。

就这样,李旭在李力的的帮助下,才出去打工,没有刘梅,李旭这辈子可能也打不了工。

李旭出去打工,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小夫妻俩也不吵架了,刘梅和儿媳妇在家伺弄地,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

九月下旬,张海养的猪出栏了,纯利润三万五千多元。张海看行情挺好,又抓了七十多仔猪。

今年的玉米又丰收了,张海这批猪改喂混合料,把自家的玉米脱粒,晒干,再磨成玉米面,加上浓缩料和麦夫按比例抖成混合料,这样一头猪能节约成本一百五十元,七十头就能节约成本一万多元。

但是这样张海和李侠活就多了,更累了。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经过夫妻俩共同努力,年底这批猪又出栏了,又净剩三万多元。夫妻俩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

张海夫妻俩从此就专养育肥猪,清明节前抓仔猪,国庆节前出栏。看猪行情好,就再养一批,行情不好,就等来年清明再养。

六合彩席卷了整个沈阳,傻呀,一比四十倍,还不压。人民都在私下议论。

农村更是厉害,男女老少几手全玩,张海也在其中,张海开始不多压,十块二十块的,最多压三十五十的,中奖的时候也很少。

李侠劝过张海几次,看张海不听,也就不劝说了,怕影响夫妻感情。但李侠不玩六合彩。

焊条厂机加车间,张海正在研拉丝模,车间工人孙军走了过来递给张海一根烟道:‘’叔给我报几个号行不?‘’

孙军十八九岁,挺懂事,给张海的印象挺好。

‘’说吧!‘’

张海接过烟。

‘’全单,五元一个。不出明天早上我给你钱。‘’

孙军说。

六合彩一共四十九个号,一号到四十九号,单数号二十五个,双数号二十四个。这时六合彩已经连出了十期双数号,所以孙军才开始压单号。

张海把孙军压的五块钱单数报给了收号的。收号的再上报给上面的庄。当时的庄家都是有一定背景的,黑白两道都有靠山。收号的是张海的堂哥,庄给收号的八个点,也就是一百元给八块钱。

第十一期出的双号。

孙军给张海一百二十五元。

下期每个号压五十块钱的,孙军又让张海给报号。

第十二期又出的双号。

孙军又把钱给了张海。又接着把全单压三百元钱一个号。

第十三期又是双号。

孙军又把七千五百元给了张海,又把全单翻到一千元一个号。张海不给报了,后来孙军的母亲来了,说号全是她让孙军报的。人家已经输了这么多,自已要是不给报,也说不过去,张海沉思了一会,还是又给军报了号。

第十四期又是双号。

这次是孙军母亲把两万五千元送到张海手里的。孙军母亲说这次一个号押三千五百元。

张海对孙军母亲说这期三天以后出号先不着急。

张海找到堂哥,告诉孙军家下期要一个号押三千五百元,让堂哥给孙军几个点,要现钱。堂哥不同意。

孙军家每个号又压了三千五百元,张海也没法只好又给报了上去。

晚上八点四十,出号了,三十四号,张海躺在炕上,呆呆地望着棚顶,一夜无眠。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民夫妻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