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六章:忠武侯诸葛亮

小说: 历史如歌   作者:晓月南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历史如歌 http://www.220book.com/book/J3LM/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晓月南风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杜甫在《蜀相》中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

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为西汉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任东汉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刘表属吏。

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随叔父迁居荆州襄阳,后叔父去世,与弟诸葛均隐居隆中,躬耕陇亩维持生计。

此期间,诸葛亮自比春秋名臣管仲、战国名将乐毅,常抱膝长啸于山林,与徐庶、石韬、孟建等名士交游,时人称之为“卧龙”。

期间精读《申子》《韩非子》等法家典籍,研习《孙子兵法》,并观察荆州政局,形成“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

后来,娶襄阳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月英,通过联姻融入荆州士族圈层,与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水镜先生)等建立密切联系,为日后出山奠定人脉基础。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隆中对》。

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先取荆州为家,再夺益州成霸业,待天下有变,分兵两路北伐,“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此论成为蜀汉立国的根本纲领。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刘琮投降,刘备败退夏口。

诸葛亮主动请命出使东吴,面见孙权时以“激将法”破其犹豫。分析曹军弱点,促成孙刘联盟。

周瑜率吴军与刘备会师,于赤壁火攻曹军,斩首七万余人,烧毁战船千艘,曹操仅率残部北逃。

此战后,刘备趁机夺取荆州南部西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督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初步展现治国能力。

公元211年,刘璋邀刘备入蜀抵御张鲁,诸葛亮留守荆州。

214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诸葛亮率张飞、赵云溯江而上,分兵攻略白帝、江州、江阳,与刘备会师成都。

城破后,诸葛亮主张“攻心为上”,宽待刘璋旧部,启用李严、法正等益州士族,稳定新政权。

同年,刘备自领益州牧,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开始全面参与蜀汉政务。

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任丞相。

222年,刘备因夷陵之战惨败,退至白帝城,次年病危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答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自此以丞相兼益州牧之职,总揽蜀汉军政大权,时年43岁。

针对益州“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积弊,推行“法行则知恩”理念,制定《蜀科》,严惩豪强,同时赏罚分明。

法正质疑其“刑法峻急”,诸葛亮以“益州累世恩宠,小人侥幸,需以严法治之”回应,史称“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诸葛亮打破地域偏见;设立“参署”制度,鼓励下属首言进谏,曾作《与群下教》云:“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在汉中推行屯田制,命赵云、邓芝率军“且耕且守”;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设“堰官”专职管理,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推广“木牛”运输工具,解决山地运粮难题。

设“锦官”于成都,改良蜀锦织造工艺;与东吴、南中开展贸易,以蜀锦换取战马、海盐,增强财政韧性。

225年,亲率大军南征,采用马谡“攻心为上”之计,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越巂、益州、牂柯、永昌西郡。战后废除“部曲”奴隶制,推行郡县制,选派汉人官吏与当地酋长共治;引入铁制农具、牛耕技术,教南人织锦、筑城。

223年,派邓芝出使东吴,以“吴蜀二国,西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为辞,说服孙权放弃联魏意图,签订《绝盟好议》,约定“并力戮力,共讨魏贼……中分天下”。此联盟维持至蜀汉灭亡,使曹魏长期处于两线压力。

227年,诸葛亮北伐前上书刘禅,开篇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首陈蜀汉危局;继而提出“亲贤臣,远小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治国原则;文末表决心:“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全文1300余字,情辞剀切。

228年春,首次北伐。

声言由斜谷道取郿县,以赵云、邓芝率疑兵吸引曹真主力,自率大军出祁山,陇右三郡吏民响应,关中震动。

魏明帝曹叡亲率大军镇长安,派张郃率五万骑兵驰援陇右。

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马谡违其节度,“舍水上山”,被张郃断绝水源后击溃,士卒离散。诸葛亮被迫迁西县千余家回蜀,挥泪斩马谡,并上表自贬。

228年冬,二次北伐。

趁魏吴石亭之战,诸葛亮出散关攻陈仓。守将郝昭以三千人拒守二十余日,蜀军架云梯、挖地道均被破解,因粮尽而退,途中设伏射杀魏将王双。

229年春,三次北伐。

派陈式攻占武都、阴平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来救,诸葛亮率军至建威逼退郭淮,成功控制汉中西北门户,为后续北伐建立前沿基地。

231年,西次北伐。

发明“木牛”运输粮草,再出祁山,以“围点打援”战术吸引司马懿率军来救。

司马懿坚守不战,蜀军遂割取上邽麦田。五月,两军战于卤城,诸葛亮以“八阵图”设伏,派魏延、高翔、吴班分路突击,大破魏军,斩首三千级,获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后因李严假传刘禅诏令退兵,诸葛亮被迫撤军,退至木门道时设伏射杀张郃。

234年,五次北伐。

率十万大军出斜谷道,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为解决粮草问题,令士兵“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与当地百姓杂居而耕。

司马懿坚守百余日,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实则畏其兵锋。

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享年54岁。

临终前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蜀军秘不发丧,整军而退,司马懿巡视其营垒后叹曰:“天下奇才也!”

临终前诸葛亮曾写给儿子诸葛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全文以八十六字浓缩儒家修身智慧。

诸葛亮的一生,是理想主义者在乱世中践行“济天下”信念的缩影。他以“弱蜀”之力抗强魏,虽未实现“兴复汉室”的终极目标,却以“鞠躬尽瘁”的精神塑造了中国人对“贤臣”的最高想象。

唐代杜甫曾作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宋代陆游曾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http://www.220book.com/book/J3L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历史如歌 http://www.220book.com/book/J3L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