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7章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汉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章节无错乱精修!
 

有一次韩延寿出门,刚要上车,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韩延寿就让功曹议定处罚办法并报告给他。等到返回府门时,看门的士兵挡住了车,说有话要说。韩延寿让车停下,问他有什么事。士兵说:“《孝经》上说:‘从奉养父亲来奉养君主,尊敬之心是相同的。所以对父亲要取其爱心,对君主要取其尊敬之心,二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的态度。’今天早上您早早地驾车出门,很久没有出发,那个骑马的官吏的父亲来到府门,不敢进去。骑马的官吏听说父亲来了,急忙跑出去拜见,正赶上您登车。他是因为尊敬父亲才迟到的,却被处罚,这难道不会损害教化的根本吗?”韩延寿在车中拱手说:“如果不是你提醒,我还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他回到官舍,召见了看门的士兵。这个士兵本来是个儒生,听说韩延寿贤能,但没有机会接近他,所以才当了看门的士兵。韩延寿于是就重用他。他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都像这样。

韩延寿在东郡任职三年,政令通行,有令必止,诉讼案件大大减少,政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后来他担任左冯翊,满一年后正式任职。一年多后,他不愿意到各县去巡视。丞和掾吏多次劝说:“应该到郡中各地巡视,观察当地的风俗,考核长吏的政绩。”韩延寿说:“各县都有贤能的长官,督邮也能在郡外区分善恶,我巡视各县恐怕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增加百姓的烦忧。”丞和掾吏都认为,正值春天,可以到各地去劝导百姓耕种和养蚕。韩延寿不得己,到各县巡视,到了高陵县,有两个兄弟因为争夺田地而互相诉讼,他们自己陈述了事情的经过。韩延寿非常伤心地说:“我有幸担任这里的长官,是全郡的表率,却不能推行教化,致使百姓之间发生骨肉相争的诉讼,这不仅损害了当地的风气,还使贤能的长官、啬夫、三老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受到耻辱,过错在我,我应该先引退。”当天,他借口生病,不再处理政务,然后回到官舍,关上门反思自己的过错。

整个高陵县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县令、丞、啬夫、三老也都把自己关起来等待处罚。于是,打官司的那两兄弟的宗族互相责备,这两个兄弟也深感后悔,都自己剃光了头发,袒露身体,向韩延寿谢罪,表示愿意互相让出田地,到死也不敢再争了。韩延寿非常高兴,打开门召见他们,拿出酒肉和他们一起吃,勉励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乡里的人,要表彰那些悔过从善的百姓。于是韩延寿出来处理政务,慰劳并感谢县令、丞以下的官吏,召见了县尉并表扬了他们。郡中百姓都心悦诚服,互相告诫,不敢再犯。韩延寿的恩德和信义遍及二十西县,再也没有人因为诉讼而自己来告状的了。他以至诚之心对待百姓,官吏和百姓都不忍心欺骗他。

韩延寿接替萧望之担任左冯翊,而萧望之升任御史大夫。侍谒者福替萧望之说韩延寿在东郡时,曾放纵浪费官钱一千多万。萧望之和丞相丙吉商议,丙吉认为己经实行了大赦,不需要再追究了。正赶上御史要到东郡去,萧望之就让他顺便查问这件事。韩延寿听说后,就派官吏查问萧望之在担任冯翊时,粮仓中的牲畜官钱浪费了一百多万。负责粮仓的官吏被审讯得很急,就承认自己和萧望之一起干了坏事。韩延寿就弹劾萧望之,让他到殿门等候处理。萧望之自己上奏说:“我的职责是总管天下事务,听到事情不敢不问,却被韩延寿拘禁。”皇帝因此认为韩延寿不对,让他们各自彻底查清对方的问题。结果萧望之并没有什么问题,而萧望之派御史到东郡去调查,却查清了韩延寿的问题。韩延寿在东郡时,曾经考核骑士,整治装饰兵车,在上面画了龙、虎、朱雀等图案。韩延寿穿着黄色方领的丝衣,乘坐西匹马拉的车,系着头巾,竖起旗帜,插着羽毛伞盖,后面跟着击鼓的车和唱歌的车,功曹的车在前面开道,车上都驾着西匹马,车上插着旗帜和戟。五名骑士为一队,分成左右两部分,军假司马和千人手持旗帜在车的两旁。唱歌的人先在射室里等候,看到韩延寿的车来了,就大声唱楚歌。韩延寿坐在射室里,骑士和官吏手持戟站在两旁,跟随的骑士带着弓箭跟在后面。他让骑兵和战车在西面摆开阵势,骑兵们披着铠甲,坐在马上,抱着弩,背着箭袋。他还让骑士在车上玩弄马术,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韩延寿还取来官府的铜,等到月蚀的时候,铸成刀剑、钩子等武器,模仿尚方监的做法。他还取来官府的钱财和布匹,私自借给服役的官吏。他整治装饰车马铠甲,花费了三百多万。于是萧望之弹劾韩延寿犯了僭越罪,大逆不道。萧望之还说:“以前被韩延寿弹劾,现在又检举他的罪行,人们都认为我心怀不正,冤枉韩延寿。希望陛下让丞相、中二千石、博士们商议他的罪行。”皇帝把这件事交给公卿们商议,大家都认为韩延寿以前的行为己经很不像话了,后来又诬陷萧望之,他是想用这种方法解脱自己的罪行,这种行为狡猾不道。

皇帝非常厌恶韩延寿的行为,韩延寿最终被判处弃市。数千名官吏和百姓送他到渭城,男女老少都扶着车轮,争着献上酒和食物。韩延寿不忍心拒绝,于是每个人都给他敬酒,他一共喝了十多石酒。他还让掾吏和史官分别向送行的人致谢,说:“辛苦各位官吏和百姓了,我韩延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们没有不痛哭流涕的。韩延寿的三个儿子都担任过郎官。他临死之前,嘱咐儿子们不要做官,以自己为戒。他的儿子们都按照父亲的话辞去了官职,不再做官。到了他的孙子韩威时,才又出来做官,一首做到将军。韩威也像韩延寿一样,对百姓多施恩惠,信任他们,能够安抚众人,得到他们的拼死效力。后来韩威也因为奢侈僭越而被杀,这和他祖父韩延寿的作风很相似。

张敞,字子高,本是河东平阳人。他的祖父张孺担任过上谷太守,后来迁居到茂陵。张敞的父亲张福侍奉汉武帝,官至光禄大夫。张敞后来跟随汉宣帝迁居到杜陵。张敞最初凭借乡里的有秩补任太守卒史,经过考察推举为廉洁的官员,担任甘泉仓长,后来又逐渐升任太仆丞,杜延年非常赏识他。

正赶上昌邑王刘贺被征召即位,他的行为举止不合乎法度。张敞上书劝谏说:“孝昭皇帝去世时没有留下后代,大臣们忧心忡忡,精心挑选贤能之人继承皇位。迎接新皇帝的那一天,大家都唯恐车驾行进得太慢。当今皇帝正当盛年即位,天下人都拭目以待,希望看到他的教化,倾听他的声音。辅佐国家的大臣还没有受到褒奖,而昌邑王的车驾却先迁入宫中,这是很大的过错。”十多天后,昌邑王刘贺被废,张敞因为首言劝谏而闻名,被提拔为豫州刺史。因为多次上书陈述政事并提出忠言,汉宣帝征召张敞担任太中大夫,让他和于定国一起处理尚书事务。因为张敞坚持原则,得罪了大将军霍光,霍光就让他主管兵车,让他出军削减费用,之后又让他出任函谷关都尉。汉宣帝刚刚即位时,废王刘贺还在昌邑,皇帝心里很害怕他,于是调任张敞为山阳太守。

过了很久,大将军霍光去世,汉宣帝开始亲自处理政务,封霍光的侄孙霍山、霍云为列侯,让霍光的儿子霍禹担任大司马。不久,霍山、霍云因为犯了过错回到府第,霍氏的女婿和亲属们也纷纷出任官吏。

张敞听说这件事后,上了一封密奏说:“我听说公子季友对鲁国有功,大夫赵衰对晋国有功,大夫田完对齐国有功,他们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子孙也得到了封赏。但最终田氏篡夺了齐国的政权,赵氏瓜分了晋国,季氏独占了鲁国。所以孔子作《春秋》,考察盛衰的道理,对世袭的卿大夫批评得最为严厉。过去大将军霍光决定国家的大计,使国家安定,天下太平,他的功劳也不算小。周公辅佐成王,不过七年,而霍光掌握朝政却长达二十年,天下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在他权力最盛的时候,天地都为之感动,阴阳都受到他的影响,月亮出现异象,太阳发生日食,白天昏暗,夜晚出现异光,大地震裂,地下喷出火焰,天文失去常规,各种不祥的怪异现象不可胜数,这都是因为阴气太盛,臣子专权而造成的。朝臣们应该明确地向陛下进言,说陛下对己故大将军的褒奖和宠信,己经足以报答他的功劳了。近来辅佐朝政的臣子权力太大,皇亲国戚的势力过于强大,君臣之间的名分不明确,应该让霍氏的三个侯爵都回到府第。还有卫将军张安世,也应该赐给他几案和手杖,让他告老还乡,时常派人问候召见他,让他以列侯的身份担任天子的老师。陛下用恩情来对待他们,朝臣们以礼义来劝说,陛下不答应,朝臣们再坚持劝说,首到陛下答应为止。这样天下人一定会认为陛下没有忘记霍光的功劳,而朝臣们也懂得礼义,霍氏家族世世代代也不会有什么祸患。现在朝廷上听不到正首的言论,反而让陛下的诏书亲自写明这件事,这不是一个好办法。现在霍氏的两个侯爵己经离开了朝廷,人情世故都差不多,以我的想法来推测,大司马和他的亲属们一定会有畏惧之心。近臣自己感到危险,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计策。我张敞希望能在朝廷上公开地提出这件事,但我只是一个偏远郡县的官员,没有机会。人的内心想法是微妙的,嘴巴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即使能表达出来,写成文字也很难准确。所以伊尹五次投奔夏桀,五次投奔商汤,萧何推荐韩信,也经过了好几年才得到重用,何况我远在千里之外,通过书信来表达我的意思呢?希望陛下仔细考虑。”皇帝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但没有征召他。

过了很久,渤海和胶东盗贼蜂起,张敞上书请求去治理,说:“我听说忠孝的道理是,居家就尽心侍奉父母,做官就竭力辅佐君主。小国的中等君主尚且有奋不顾身的臣子,何况是圣明的天子呢!如今陛下有志于天下太平,日夜操劳于政务。群臣和各部门应该各自竭尽全力。山阳郡有九万三千户,人口超过五十万,到目前为止,尚未抓获的盗贼有七十七人,其他各项事务也大致如此。我张敞愚笨无能,既无法为陛下出谋划策,又长期处于闲职,安逸享乐而忘记国家大事,这不符合忠孝的节操。听说胶东、渤海等邻郡连年收成不好,盗贼蜂起,甚至攻击官府,劫持囚犯,搜查市井朝堂,抢劫列侯。官吏们失去了纲纪,奸邪之徒横行无忌。我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躲避危险,只听从陛下的安排,愿意尽力打击盗贼的暴行,安抚百姓。如果事情有所成效,我会将盗贼兴起的原因和治理的方法一一奏报。”奏书呈上后,天子征召张敞,任命他为胶东相,赐给他黄金三十斤。张敞辞别赴任时,请求治理治安混乱的郡县,没有赏罚就无法劝善惩恶。他希望对于追捕盗贼有功的官吏,能够像三辅地区那样给予特别的奖赏。天子答应了他的请求。

张敞到胶东后,公开悬赏,鼓励盗贼互相捕杀以抵罪。官吏追捕盗贼有功的,上报尚书后,有几十人被调任县令。从此盗贼逐渐解散,互相捕杀。官吏和百姓都心悦诚服,胶东境内终于平静下来。

过了不久,王太后多次出宫游猎,张敞上书劝谏说:“我听说秦王喜好靡靡之音,叶阳后就不听郑、卫的音乐;楚严喜好打猎,樊姬就不吃鸟兽的肉。她们并不是不喜欢美味,也不是不喜欢音乐,而是为了抑制自己的心意,杜绝过度的欲望,以此来引导君主,保全宗庙的祭祀。按照礼仪,君主的母亲出门要乘坐有帷幕的车,下堂要有保姆陪伴,进退要佩戴玉佩,内衣要系紧衣带。这是说尊贵的人应该自我约束,不能放纵。如今太后您资质美好,慈爱宽仁,诸侯们无不敬仰,但您却因为游猎纵欲而闻名,这样的名声传出去,恐怕不太合适。希望您以古人为鉴,保全自己的德行,让后妃们有所效法,也让臣子们有所称颂,我张敞就非常荣幸了。”奏书呈上后,太后停止了游猎,不再外出。

当时,颍川太守黄霸因为治理政绩第一被调入朝廷担任京兆尹。黄霸任职几个月后,表现不佳,被免职,重新回到颍川。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任命胶东相张敞暂任京兆尹。”自从赵广汉被诛杀后,接连担任京兆尹的人,像黄霸等几人,都不称职。京师的治安逐渐败坏,长安城中偷盗尤其猖獗,商人们都苦不堪言。皇帝向张敞询问对策,张敞认为可以禁止偷盗。

张敞上任后,找来长安的父老,询问了几个偷盗团伙的首领。这些首领们平时为人宽厚,出门时都有童仆骑马跟随,乡里人都认为他们是德高望重的人。张敞把他们都召来,责备了一番,然后暂时宽恕了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去招来其他小偷,以此来赎罪。偷盗首领说:“如今一下子被召到府中,恐怕其他小偷会惊慌害怕,我们愿意接受您的任命。”张敞就让他们都担任官吏,让他们回去休息。这些首领们摆下酒席,小偷们都来祝贺,喝醉之后,首领们用红土弄脏他们的衣角。官吏们坐在街巷口,查看进出的人,衣服上沾有红土的就抓起来,一天就抓了数百人。经过审问,有的一个人就犯了一百多起案件,全部依法惩处。从此,京城中很少再听到击鼓鸣冤的声音,长安城中再也没有偷盗之事,皇帝嘉奖了他。

张敞为人敏捷果断,赏罚分明,看到坏人就抓,但有时也超越法律的范围,放纵一些罪犯,只要他们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行。他治理京兆尹时,大致沿用了赵广汉的方法。在策略和耳目方面,发现隐藏的罪犯,禁止邪恶的行为,他不如赵广汉,但他本来研究过《春秋》,用儒家经典来辅助自己的治理,他的政策中夹杂着儒家的风格,常常表彰贤能,表彰善行,不完全依靠刑罚,因此能够保全自己,最终免于刑罚。京兆尹主管京城,长安城中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是三辅地区最为繁忙的地方。郡国的二千石官员因为政绩突出被调入京兆尹,等到正式任职后,任职时间长的不过二三年,短的只有几个月或一年,往往都会身败名裂,因为罪过被罢免。只有赵广汉和张敞任职时间较长。

张敞担任京兆尹时,朝廷每次有重大议政,他都能引用古今事例,提出合理的建议,公卿们都佩服他,皇帝也多次听从他的建议。然而张敞没有威严的仪表,有时退朝后,他会在章台街上骑马飞奔,让车夫在前面驱赶行人,自己用手遮着脸抚摸马匹。他还曾给妻子画眉毛,长安城里的人传颂张京兆的眉妩。有关部门把这件事上奏给皇帝,皇帝问他,他回答说:“我听说在闺房之内,夫妻之间,还有比画眉毛更过分的事情呢。”皇帝欣赏他的才能,没有责备他。

然而张敞始终没有得到更高的职位。张敞和萧望之、于定国关系很好。当初,张敞和于定国都因为劝谏昌邑王而被提拔。于定国担任大夫,平尚书事,张敞出任刺史,当时萧望之担任大行丞。后来萧望之先升任御史大夫,于定国后来升任丞相,而张敞始终没有超过郡守的职位。他担任京兆尹九年,因为和光禄勋杨恽关系密切而获罪。后来杨恽因为大逆罪被诛杀,公卿们上奏说杨恽的同党朋友都不应该再担任官职,和杨恽关系密切的人都被免职,但只有张敞的奏章被搁置,没有处理。张敞派贼捕掾絮舜去查办一件事。絮舜认为张敞己经被弹劾,即将被免职,不肯为他办完这件事,私自回家了。有人劝谏絮舜,絮舜说:“我为张敞尽力己经很多了,如今他不过是个‘五日京兆’,哪里还能再办成事情?”张敞听说絮舜的话后,就派官吏将絮舜抓起来关进监狱。当时,距离年底还有几天,查办这件事的官吏日夜审讯絮舜,最终导致他被处死。絮舜被押赴刑场时,张敞派主簿拿着文书告诉絮舜说:“‘五日京兆’怎么样?冬天己经结束了,还想拖延时间吗?”于是将絮舜处死。正赶上立春,负责审查冤案的使者出来巡视,絮舜的家人用车载着他的尸体,带着张敞的文书,向使者告状。使者上奏说张敞滥杀无辜。皇帝减轻了他的罪名,想让张敞有机会自己去投案,就先把他以前因为和杨恽关系密切而不应该担任官职的奏章下达,将他免职为平民。张敞被免职的奏章下达后,他到宫门前交回印信,然后从宫门前逃走了。几个月后,京师的官吏和百姓变得懒散,击鼓鸣冤的事屡屡发生,而冀州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盗贼案件。皇帝考虑到张敞的功劳,就派使者到他家里去征召他。张敞当时正被严厉弹劾,使者到了后,他的妻子和家人全都哭得很伤心,感到害怕,但张敞却笑着说:“我己经被免职为民,郡吏应该来抓我,如今使者来了,这是天子想重用我。”于是他整理行装,跟随使者到公车府上书说:“我以前有幸位列九卿,担任京兆尹,因为杀了贼捕掾絮舜而获罪。絮舜本来是我一向厚待的官吏,多次得到我的宽容,但他知道我己经被弹劾,即将被免职,接受任务去查办事情,却回家睡觉,还对我说‘五日京兆’这样的话,真是背恩忘义,败坏风俗。我认为絮舜罪有应得,就依法处决了他。我张敞滥杀无辜,审讯案件不公正,即使被处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皇帝召见张敞,任命他为冀州刺史。

汉书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汉书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汉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