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是大梁人,年轻时曾和魏公子魏无忌交往。他曾经逃亡到外黄,外黄有个富人的女儿非常漂亮,嫌弃自己的丈夫,就逃到父亲的门客那里。门客对她说:“如果你一定要找个贤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女子听从了,父亲为她做主,将她嫁给了张耳。女子的娘家给了张耳丰厚的财物,张耳因此招揽了许多宾客,做了外黄县令。陈余也是大梁人,喜好儒家学说。他到赵国的苦陉游学,当地的富人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了他。
陈余年纪小,把张耳当作父亲一样对待,两人结为生死之交。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曾经跟随张耳游历。秦国灭掉魏国后,悬赏捉拿张耳,赏金千金;捉拿陈余,赏金五百金。两人于是改名换姓,一起逃到陈地,做了里门的看守。有一次,官吏因为一点小事用竹板打陈余,陈余想要反抗,张耳踩他的脚,让他接受鞭打。官吏离开后,张耳责备陈余说:“当初我和你约定的是什么?现在你遇到一点小的侮辱,就想和一个小官吏拼命吗?”陈余连忙道歉。陈涉从蕲县起义打到陈地,张耳、陈余去拜见陈涉。陈涉和他身边的人平时就多次听说过张耳、陈余的贤能,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陈地的豪杰劝陈涉说:“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执兵器,带领士兵推翻残暴的秦朝,恢复楚国的社稷,您的功劳和德行应该称王。”陈涉问张耳、陈余的意见,两人回答说:“将军您瞪大眼睛,鼓足勇气,冒死起义,为天下百姓铲除暴政。现在刚到陈地就称王,显得您把天下看作私有之物。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而是赶快率军向西,派人去扶植六国国君的后裔,为自己树立党羽。这样,您在野外就不会遇到抵抗,能够消灭暴秦,占据咸阳,号令诸侯,那么帝王的事业就成功了。如果现在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人就会松懈斗志。”陈涉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于是自立为王。张耳、陈余又劝陈王说:“大王您在梁、楚地区起兵,主要任务是进入关中,还没来得及收复黄河以北的地区。我曾经在赵国游历,熟悉那里的豪杰,愿意请求带领一支奇兵去攻占赵地。”于是陈王同意了,任命他所信任的陈地人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带领三千士兵,从白马津渡过黄河。
他们到达各个县后,游说当地的豪杰说:“秦朝实行暴政、残酷刑罚,残害天下百姓。北方有修筑长城的徭役,南方有戍守五岭的任务,国内国外都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还要按人头收税,用簸箕收敛财物来供应军费。人们财力枯竭、精力耗尽,再加上严苛的法律,使得天下父子之间都无法相互依靠。现在陈王振臂而起,为天下人率先倡导反抗,没有人不响应。大家都怀着愤怒,各自报复自己的怨恨,县里的人杀掉了当地的县令和县丞,郡里的人杀掉了郡守和郡尉。如今陈王凭借楚国的力量,在陈地称王,派吴广、周文率领百万士兵向西进攻秦朝。在这种时候,如果还不去建立封侯的功业,那就不是真正的豪杰了。依靠天下百姓的力量去攻打无道的君主,为父兄报仇,成就割据一方的基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地的豪杰们都认同他们的话。于是他们开始招兵买马,聚集了几万人,号称武信君。他们攻下了赵地的十几座城池,其余的城池都坚守不降。于是他们率军向东北进攻范阳。范阳人蒯通劝说范阳令徐公投降武信君,又劝说武信君用侯爵的印信封范阳令为侯。这些事情记载在《蒯通传》中。
赵地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有三十多个城池没有经过战斗就投降了。张耳、陈余到达邯郸后,听说周章的军队己经进入关中,但到达戏水后就退却了;又听说陈王手下那些为他攻城略地的将领,大多因为被谗言陷害而获罪被杀。张耳、陈余怨恨陈王没有任命他们为将军,而是让他们当校尉,于是就劝说武臣说:“陈王并不一定要立六国的后裔。现在将军您己经攻下赵地的几十座城池,独自占据着黄河以北的地区,如果不称王,就无法镇抚赵地。而且陈王容易听信谗言,如果回去报告,恐怕会惹来灾祸。希望将军不要错过时机。”武臣于是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自立为赵王,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丞相,并派人向陈王报告。陈王大怒,想要把武臣等人的家属全部灭族,并发兵攻打赵地。相国房君劝谏说:“秦国还没有灭亡,现在又去诛杀武臣等人的家属,这等于又制造了一个秦国。不如趁机祝贺他,让他赶快率军向西进攻秦国。”陈王于是采纳了他的计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到宫中软禁起来,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
陈王派使者去祝贺赵王,并催促他率军向西进入关中。张耳、陈余劝说武臣道:“大王您在赵地称王,其实并不是楚王的本意,他只是权衡利弊才祝贺您。如果楚国灭掉了秦国,必然会调转兵力来攻打赵国。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而是向北攻取燕国、代国,向南收取河内,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地盘。赵国南面有黄河作为屏障,北面有燕国、代国作为依托,即使楚国战胜了秦国,也一定不敢轻易制约赵国。”赵王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于是没有向西进军,而是派韩广去攻取燕国,李良去攻取常山,张黡去攻取上党。韩广到达燕国后,燕国人就拥立他为燕王。赵王于是和张耳、陈余在燕国边界一带攻城略地。赵王乘机出巡,被燕军俘虏。燕军把他囚禁起来,想要和赵国平分土地。赵国的使者去燕国交涉,燕军就把他杀了,燕国想借此来迫使赵国割地。张耳、陈余对此十分忧虑。有个喂马的小卒对他们的住所说:“我为你们两位去劝说燕国,让他们把赵王送回来。”住所里的人都嘲笑他说:“使者去了十批都被杀了,你怎么能救回赵王呢?”于是他来到燕军的营垒。燕军将领接见了他,问道:“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吗?”燕军将领说:“你想要得到赵王罢了。”小卒说:“你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吗?”燕军将领说:“他们是贤能的人。”小卒又问:“他们的志向又是什么呢?”燕军将领说:“他们想要得到赵王罢了。”赵卒笑着说:“你还不知道这两个人的真正想法。武臣、张耳、陈余,靠着马上功夫攻下了赵地的几十座城池,他们也各自想要面向南称王。臣子怎么能和君主同日而语呢!只是因为当时形势刚刚稳定,而且因为年龄大小的原因,先立武臣为王,以此来安定赵地的人心。现在赵地己经平定,这两个人也想分赵而王,只是时机还不成熟罢了。现在你囚禁了赵王,他们考虑的是,名义上是要求赵王,实际上却希望燕国杀了他,然后他们两人就可以瓜分赵地而称王了。本来一个赵国尚且难以对付燕国,更何况两个贤能的君王相互扶持,来责备你杀了赵王,灭掉燕国就容易多了。”燕军将领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把赵王送了回去。
那个喂马的小卒担任车夫,把赵王送了回来。李良己经平定了常山,回去向赵王报告。赵王又派李良去攻取太原。李良到达石邑,秦军封锁了井陉,李良无法前进。秦军将领假装是秦二世派使者送信给李良,信没有封口,信上说:“李良曾经侍奉过我,得到过我的宠信。如果他能背叛赵国,投奔秦国,我就赦免他的罪,让他显贵。”李良收到信后,怀疑信的真实性,不敢相信。于是他前往邯郸请求增兵。还没到达邯郸,在路上遇到了赵王的姐姐,她带着一百多名骑兵。李良远远看见后,以为是赵王,就在路边伏地拜见。赵王的姐姐喝醉了酒,不知道他是将领,就派骑兵向他致谢。李良一向地位尊贵,起身时,觉得在部下面前很惭愧。他的部下中有一个人说:“天下人都背叛了秦国,有能力的人先称王。而且赵王本来就比将军的地位低,现在连他的姐姐都不为将军下车致意,请求将军把她追回来杀了。”李良因为收到了秦王的信,正想背叛赵国,但还没有拿定主意,因此被这番话激怒,就派人追杀赵王的姐姐,随后又袭击了邯郸。邯郸没有防备,误以为是秦军来袭,想要杀死武臣。赵国的人中有很多是张耳、陈余的眼线,因此张耳、陈余得以逃脱,收集了几万士兵。有个门客劝说张耳、陈余道:“两位将军是外乡人,想要依靠赵国建立功业,很难独立。如果拥立赵国的后裔,辅佐他以道义行事,就可以成就大功。”于是他们找到了赵歇,立他为赵王,让他住在信都。李良率军进攻陈余,陈余打败了李良。李良逃回章邯那里。
章邯率军来到邯郸,把城里的百姓都迁徙到河内,铲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和赵王歇逃入巨鹿城,被王离包围。陈余向北收集常山的士兵,得到几万人,驻扎在巨鹿城北。章邯的军队驻扎在巨鹿城南的棘原,修筑甬道连接黄河,为王离运送粮草。王离的军队粮草充足,猛烈进攻巨鹿。巨鹿城中粮食吃尽,汉书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汉书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张耳多次派人去召唤陈余,陈余估计自己的兵力少,打不过秦军,不敢前去救援。过了几个月,张耳大怒,埋怨陈余,派张黡、陈释去责备陈余说:“当初我和你结为生死之交,如今赵王和我朝不保夕,而你拥兵几万,却不肯救援,怎么不和秦军同归于尽?即使有十分之一二的可能保全性命,也比现在这样强。”陈余说:“我之所以不和他们同归于尽,是想为赵王和你向秦军报仇。现在都去送死,就好像用肉去喂老虎,有什么好处呢?”张黡、陈释说:“事情己经危急了,应该以同归于尽来树立信誉,哪里还顾得上以后的事情呢?”陈余说:“我认为这样做没有好处。”于是派五千人让张黡、陈释先去试探秦军,结果这些人全部战死。当时,燕、齐、楚等国听说赵国的危急,都来救援。张敖也向北收集代地的士兵,得到一万多人,但都不敢去进攻,只是在陈余的旁边驻扎。项羽的军队多次切断章邯的粮道,王离的军队粮食匮乏。
项羽率领全部兵力渡过黄河,打败了章邯的军队。各路诸侯的军队才敢进攻秦军,于是俘虏了王离。于是赵王赵歇、张耳才得以出巨鹿城,和陈余相见。张耳责备陈余,问道:“张黡、陈释在哪里?”陈余说:“张黡、陈释认为必定会战死,我派他们带领五千人先去试探秦军,结果全部战死了。”张耳不相信,以为陈余把他们杀了,多次追问陈余。陈余愤怒地说:“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这么深!难道你以为我会舍不得这将军的职位吗?”于是解下将军的印信绶带交给张耳,张耳不敢接受。陈余起身去上厕所,宾客中有人劝说张耳道:“上天赐予的东西如果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现在陈将军把印信绶带交给您,您不接受,这不符合天意。赶快接受吧!”张耳于是佩戴上将军的印信,接管了陈余的部下。陈余回来后,也怨恨张耳不辞让,就起身离开了。张耳于是接管了他的军队。陈余独自和部下几百人到黄河边的水泽中捕鱼打猎。从此两人产生了嫌隙。赵王赵歇又回到信都居住。张耳跟随项羽进入关中。项羽分封诸侯后,张耳平时游历广泛,被很多人称赞。项羽也早就听说张耳贤能,于是分割赵国的土地,封张耳为常山王,定都信都。信都改名为襄国。陈余的宾客多次劝说项羽:“陈余和张耳是一体的,对赵国有功。”项羽因为陈余没有跟随他入关,听说他在南皮,就把他封在南皮附近的三个县。
赵王赵歇被迁徙到代地称王。张耳前往自己的封国,陈余更加愤怒地说:“我和张耳功劳相当,现在他当了王,而我却只是个侯爵!”等到齐王田荣背叛楚国时,陈余就派夏说去劝说田荣,说:“项羽主持分封天下,不公平,把好的地方都封给了各路将领,却把原来的诸侯王都迁徙到不好的地方。现在赵王竟然被封在代地!希望大王借给我一些兵力,让我以南皮作为屏障。”田荣想要树立党羽,就派兵跟随陈余。陈余集合了三个县的兵力,袭击常山王张耳。张耳战败逃跑,说:“汉王和我有旧交情,而项羽势力强大,他立我为王,我想投奔汉王。”有个叫甘公的术士说:“汉王进入关中时,五星聚集在东井。东井是秦国的分野。先到那里的人一定能称王。楚国虽然强大,但最终会归属于汉。”于是张耳投奔了汉王。汉王也己经平定了三秦,正在围攻章邯驻守的废丘。张耳拜见汉王,汉王热情地接待了他。陈余己经打败了张耳,就全部收复了赵国的土地,到代地迎接赵王赵歇,重新让他做了赵王。赵王感激陈余,封他为代王。因为赵王年幼,国家刚刚安定,陈余留在赵国辅佐赵王,而派夏说以相国的身份镇守代地。汉二年,汉王向东进攻楚国,派人通知赵国,希望赵国一起出兵。陈余说:“汉王杀了张耳,我才出兵。”于是汉王找了一个长相像张耳的人,斩下他的头,送给陈余。陈余于是派兵帮助汉王。汉王在彭城以西被打败,陈余也听说张耳并没有死,就背叛了汉王。汉王派张耳和韩信在井陉打败赵军,斩杀陈余于汦水之上,并在襄国追杀赵王赵歇。汉西年夏天,汉王立张耳为赵王。汉五年秋天,张耳去世,谥号为景王。他的儿子张敖继承了他的王位,娶了汉高祖的大女儿鲁元公主为王后。汉七年,高祖从平城经过赵国,赵王张敖早晚亲自送上食物,态度十分谦卑,尽到了女婿的礼节。
汉高祖傲慢地叉开双腿坐着,破口大骂,对赵王十分无礼。赵国的丞相贯高和赵午都六十多岁了,是张耳的老宾客,他们愤怒地说:“我们的大王真是个软弱的君王!”于是劝说张敖道:“天下豪杰并起,有能力的人先称王。现在大王侍奉皇帝如此恭敬,但皇帝却对大王无礼,请让我们为大王去杀了他。”张敖咬破手指,血流了出来,说:“你们怎么说出这种错误的话!而且先王失去了国家,全靠皇帝才得以复国,他的恩德延续到了子孙,哪怕一丝一毫都来自皇帝的力量。希望你们不要再提这件事了。”贯高、赵午等十几个人互相商量说:“我们错了。我们的大王是个忠厚长者,不会背叛恩德。而且我们出于道义,不能受侮辱,现在皇帝侮辱我们的大王,所以我们要杀了他,何必玷污大王呢?事情成功了归功于大王,事情失败了我们独自承担责任就是了。”汉八年,高祖从东垣经过。贯高等人就在柏人县的驿站两边埋伏,准备在厕所里袭击高祖。高祖经过柏人,想要住宿,心里一动,就问道:“这个县叫什么名字?”回答说:“柏人。”高祖说:“柏人就是被人逼迫的意思!”于是没有住宿,离开了。
汉九年,贯高的仇人得知了他的计划,就告发了他。于是高祖下令逮捕赵王和所有谋反的人。赵午等十几个人都争着自杀,只有贯高大骂道:“是谁让你们这么做的!现在大王确实没有谋反,却被一起抓了起来;你们都死了,谁来证明大王没有谋反呢?”于是他被关在囚车里,和赵王一起被押送到长安。贯高在狱中说:“只有我们这些人干的,大王确实不知道。”狱吏用鞭打、针刺等方式折磨他,打得他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再说过别的话。吕后多次对高祖说,因为鲁元公主的缘故,赵王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高祖大怒道:“如果让张敖占据了天下,难道还会少得了你女儿吗?”廷尉把贯高的供词报告给高祖,高祖说:“真是壮士!有谁知道他的人,私下里去问他。”中大夫泄公说:“我一向了解他,他本来就是赵国树立节义、宁死不屈、遵守诺言的人。”于是高祖派泄公拿着符节到囚车前询问。贯高抬起头看着泄公,像平日一样和他寒暄,说:“张王确实没有谋反,是我们这些人干的。”他详细地说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赵王确实不知道的情况。于是泄公把这些情况全部报告给高祖,高祖就赦免了赵王。
高祖认为贯高能够坚守自己的诺言,就派泄公去赦免他,告诉他:“张王己经出来了,皇上很看重你,所以赦免了你。”贯高说:“我所以不死,就是为了证明张王没有谋反罢了。现在大王己经出来了,我的责任也尽到了。况且作为臣子却有篡位弑君的名声,哪里还有脸面再去侍奉皇上呢?”于是他仰起头,咬断咽喉而死。张敖被释放出来后,仍然像过去一样娶鲁元公主为妻,被封为宣平侯。于是高祖认为张王的宾客都很贤能,都让他们担任诸侯的丞相、郡守等官职。这些事情记载在《田叔传》中。到了孝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时期,张王的宾客的子孙都担任了二千石的官职。当初,在孝惠帝的时候,齐悼惠王献出城阳郡,尊称鲁元公主为太后。高后元年,鲁元太后去世。六年以后,宣平侯张敖去世。吕太后立张敖的儿子张偃为鲁王,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太后。吕太后又可怜他年纪小,又孤单弱小,于是封张敖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张寿为乐昌侯,张侈为信都侯。吕太后去世后,大臣们诛杀吕氏家族,废除了鲁王和两个侯爵的爵位。孝文帝即位后,又封原来的鲁王张偃为南宫侯。张偃去世后,他的儿子张生继承了爵位。汉武帝时,张生因犯罪被免去爵位,封国被废除。元光年间,又封张偃的孙子张广国为睢陵侯。张广国去世后,他的儿子张昌继承了爵位。太初年间,张昌因犯“不敬”罪被免去爵位,封国被废除。孝平帝元始二年,为了延续断绝的家族,封张敖的玄孙张庆忌为宣平侯,食邑一千户。赞曰:张耳、陈余,是世人所称赞的贤者,他们的宾客和奴仆都是天下杰出的人才,他们所居住的国家,没有不出现卿相的。然而张耳、陈余在当初穷困的时候,彼此信任,愿意为对方去死,难道还会有所顾虑吗?等到他们各自占据封国,争夺权力的时候,最终却互相残杀,哪里还有当初仰慕和信任对方的诚意,而后来却背弃了对方呢?因为权势和利益而结交,古人对此感到羞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