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淮阴人。他家境贫寒,行为不检点,无法被推举为官吏,又不会经营生意做买卖,常常依靠别人吃饭。他母亲去世时,没有钱安葬,于是他西处寻找一块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希望周围能够容纳上万户人家。韩信曾经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饭,亭长的妻子嫌弃他,于是早晨就在被窝里把饭吃了。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亭长家却不给他准备饭。韩信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就自己离开了。他到城下钓鱼,有一位漂洗丝绵的老妇人很同情他,给他饭吃,这样持续了几十天。
韩信对漂母说:“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漂母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可怜你是个公子哥儿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众人一起羞辱韩信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了看,俯下身子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去。整个集市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等到项梁渡过淮河,韩信就拿着剑投奔他,做了项梁的部下,但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失败后,韩信又归属于项羽,做了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但仍然没有什么名气,只做了个低级军官。后来韩信因触犯法律被判处斩刑,跟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己经被斩首了,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看到滕公,说:“汉王不是想要平定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滕公觉得他的话很不寻常,又见他相貌堂堂,就释放了他,没有斩首。滕公和他交谈后,非常赏识他,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但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韩信多次和萧何交谈,萧何也认为他很不寻常。汉军到达南郑时,许多将领都逃跑了,有几十人之多。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己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但汉王仍然不重用他,于是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他。有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骂萧何说:“你逃跑了,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是谁?”萧何回答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将领们逃跑的有好几十个,你都没去追;却去追韩信,这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他是杰出的人才,举国无双。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那用不着韩信;如果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和您共商大计的人了。就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发展,怎么能闷在这里呢?”萧何说:“如果大王决定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究会离开的。”汉王说:“我为了你的面子,让他做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汉王说:“那就任命他为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准备召见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军就像召唤小孩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一定要任命他,就要选择良辰吉日,斋戒沐浴,设立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领听说要任命大将军,都很高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军。等到任命时,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大吃一惊。
韩信被任命为大将军后,坐在汉王的面前。汉王说:“丞相多次向我推荐将军,将军有什么好计策可以教我吗?”韩信表示感谢,接着问道:“大王现在向东去争夺天下的对手,难道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的。”韩信又问:“大王您自己估量一下,您的勇敢、凶悍、仁爱、强壮等方面与项王相比,谁更胜一筹呢?”汉王沉默了许久,说:“我不如他。”韩信再次拜谢后说道:“我也认为大王不如他。但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来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发怒大喊一声,千人无不惊恐失色,但他不能任用贤能的将领,这不过是一介匹夫的勇猛罢了。项王待人恭敬谨慎,言语温和,当别人生病时,他会流着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对方,但当别人立下战功,应当封赏爵位时,他却把刻好的印章捏得棱角都磨平了,还舍不得给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不占据关中,而是建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亲近的人封为王,导致诸侯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赶到江南,也都纷纷驱逐自己的君主,占据好的地方称王。项王所到之处,没有不被残杀毁灭的,百姓们怨声载道,对他只是表面上服从,实际上内心并不归附,只是被他的威势所震慑,勉强屈服罢了。他虽然名义上是霸主,但实际上己经失去了天下人心,所以他的强大很容易转化为虚弱。现在大王如果能与他相反,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消灭呢?把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之臣,还有什么人会不服从呢?率领正义之师,顺应将士们思念东归的心愿,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击溃呢?而且三秦的封王章邯、司马欣、董翳都是秦朝的将领,他们带领秦地的子弟作战多年,死伤无数,又欺骗部下投降了诸侯。后来到了新安,项王又用计坑杀了秦军降卒二十多万人,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得以逃脱。秦地的父兄们对这三人恨之入骨髓。现在楚军虽然强大,但凭借威势统治这三人,秦地的百姓是不会爱戴他们的。大王您进入武关后,没有伤害任何东西,废除了秦朝的严酷法令,与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没有不希望您在秦地称王的。根据诸侯的约定,大王您理应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您失去关中王位而被贬到蜀地,百姓们没有不怨恨的。现在大王如果发动军队向东进发,只要发布一道文书,三秦之地就可以轻易平定了。”于是汉王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得到韩信太晚了。
于是汉王采纳了韩信的计策,部署众将领去攻打各地。汉王率军向东从陈仓出兵,平定了三秦。汉二年,汉军出函谷关,收复了魏地、河南地区,韩王郑昌和殷王司马卬都投降了汉军。汉王又命令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一起进攻楚军的彭城,但汉军在彭城被楚军打败,军队溃散,汉王被迫撤退。韩信又重新集结部队,与汉王在荥阳会师,再次在京县、索亭一带击败楚军,因此楚军无法向西进攻。汉军在彭城被打败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背叛汉军投降了楚军,齐国、赵国、魏国也都反叛汉军,与楚军联合。汉王派郦食其去游说魏王豹,但魏王豹没有听从。于是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让他去攻打魏国。韩信问郦食其:“魏国是否任命周叔为大将?”郦食其回答说:“是柏首。”韩信说:“不过是个小孩子罢了!”于是进军攻打魏国。魏国在蒲坂部署重兵,封锁了临晋。
于是韩信故意增设疑兵,陈列船只,做出要渡过临晋的样子,而暗中却派遣部队从夏阳用木罂缶渡河,袭击安邑。魏王豹大吃一惊,率军迎击韩信。韩信随即俘虏了魏王豹,平定了河东地区,并派人向汉王请求增兵:“希望再给我增派三万人,我请求向北攻取燕、赵,向东攻击齐国,向南切断楚军的粮道,然后与大王在荥阳会师。”汉王同意了他的请求,给他增派了三万人,同时派遣张耳与他一同前往,进攻赵国和代国。韩信和张耳的军队攻破了代国,俘虏了代国的相国夏说于阏与。韩信在平定魏国和代国之后,汉王每次都派人将精锐部队调往荥阳,以抵御楚军。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军队,准备向东渡过井陉,进攻赵国。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要来袭击他们,便集结军队于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大军。
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陈馀道:“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了魏王,生擒夏说,刚刚在阏与大破敌军。如今又辅以张耳,商议要攻取赵国。这次韩信是乘胜而来,远离本国作战,其锋芒锐不可当。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兵面有饥色;打柴割草后才烧火做饭,军队吃不饱。’如今井陉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骑兵不能列队,行军数百里,粮食必定落在后面。希望您能拨给我三万人的奇兵,从隐蔽的小路切断汉军的粮道;而您则深挖战壕,高筑营垒,不要与他们交战。他们向前无法战斗,后退无法返回,我切断他们的后路,野地里又没有东西可以抢掠,不到十天,两个将领的头颅就可以送到您的军营中。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韩信和张耳所俘虏。”成安君陈馀是一个儒生,他常常说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因此对李左车说:“我听说兵法上说‘兵力十倍于敌时,可以包围敌人;兵力两倍于敌时,可以与敌交战。’如今韩信号称几万军队,其实并不足为患,他们远道而来袭击我们,也己经疲惫不堪了。现在如果避而不战,以后遇到更强大的敌人,又该如何抵挡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怯,就会轻易前来攻打我。”于是他没有采纳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韩信派间谍探听到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回来报告后,韩信非常高兴,于是大胆地领兵前进。距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时,韩信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宿营。半夜时分,韩信下令部队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持一面红色的旗帜,从隐蔽的小路绕到赵军的营地后面,隐藏在山中观察赵军的动静,韩信告诫他们说:“赵军看到我们撤退,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们,你们要迅速冲进赵军的营地,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接着,韩信又命令他的副将给士兵们准备早餐,说:“今天打败赵军后,再会餐。”众将都不相信,只是表面上答应说:“好。”韩信对军吏说:“赵军己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好了营垒。而且他们没有看到汉军的大将旗鼓,是不会轻易攻击我们先头部队的,因为他们担心我们在山谷中设下埋伏,会撤退回去。”于是韩信派遣一万人作为先头部队,出营后背靠河水列阵。
赵军看到汉军背靠河水列阵,大笑不止。天刚亮,韩信竖起大将的旗帜,擂起战鼓,率军从井陉口出发,赵军打开营垒迎战,双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和张耳丢弃了战鼓和旗帜,逃到河边的军营中,又迅速组织部队反击。赵军见韩信、张耳败逃,便倾巢出动去争夺汉军的战鼓和旗帜,追赶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己经进入河边的军营,汉军都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攻破。韩信预先派出的两千名骑兵,看到赵军倾巢而出去争夺战利品,便迅速冲进赵军的营地,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的红色旗帜。赵军无法俘获韩信、张耳等人,想要退回营地,却发现营地插满了汉军的红色旗帜,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己经全部俘获了赵王和将领,于是陷入混乱,纷纷逃跑。赵军将领虽然试图阻止,但无法控制局面。于是汉军夹击赵军,大破赵军,斩杀成安君陈馀于河边,俘虏了赵王赵歇。韩信下令军队不要斩杀广武君李左车,有能活捉到他的人,赏赐千金。不久,有人将李左车捆绑送到韩信的军营。韩信亲自解开他的绑绳,让他面朝东而坐,自己则面朝西与他交谈,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将领们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胜利,趁机问韩信:“兵法上说‘作战时应该右后背靠山陵,前左面临水泽’,而这次将军却让我们背靠河水列阵,还说打败赵军后会餐,我们都不信服。然而最终我们却获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说:“这种战术在兵法上是有记载的,只是诸位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把军队置于死地,士兵就会拼死作战而获得生存;把军队置于绝境,士兵就会奋勇作战而取得胜利’吗?而且我并非平时就训练有素、指挥如意的将领,这正如兵法上所说的‘驱赶街市上的平民去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人人各自为战;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他们就会纷纷逃走,还能指望他们去作战吗?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汉书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将领们都心悦诚服地说:“我们确实比不上您。”于是韩信又问广武君李左车:“我想向北进攻燕国,向东讨伐齐国,该如何才能建立功业呢?”广武君推辞说:“我听说‘亡国的臣子不能谋划国家的复兴,打了败仗的将领不能谈论勇敢作战。’像我这样的人,哪里有资格去谋划大事呢!”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到秦国后,秦国称霸,并非他愚蠢于虞国而聪明于秦国,而是因为虞国不用他,秦国重用他。如果成安君陈馀采纳了您的计策,我韩信也早就被俘虏了。我真心诚意地向您请教,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所以古人说‘即使是狂人的话,圣人也会从中选择有用的。’我担心我的计策不一定有用,但愿意献上愚诚。成安君陈馀有百战百胜的计策,但一天之内就失去了机会,军队在鄗城下被打败,他自己也死在了河边。如今您俘虏了魏王,生擒夏说,不到十天就击溃了赵国的二十万大军,诛杀了成安君。您的名声传遍天下,威震诸侯,百姓们无不放下农活,穿好衣服,好吃好喝,侧耳倾听您的号令。然而,您的军队己经疲惫不堪,实际上很难再作战了。现在您率领疲惫之师,停留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战情暴露,力量耗尽,想要作战却无法取得胜利,旷日持久,粮食耗尽。如果燕国的城池不能攻破,齐国必然会据守边境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燕、齐两国相互支持,那么刘、项之间的胜负就难以决定了。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妥的。”韩信问:“那么该怎么办呢?”
广武君李左车回答说:“当下的计策,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军队,百里之内,每天都有牛、酒送到,用来犒赏将士。然后向北进军,首指燕国的必经之路,接着派出一辆马车的使者,带着一封简短的书信,去游说燕国,燕国必然不敢不听从。从燕国再向东进军,逼近齐国,即使有智谋的人,也不知道该如何为齐国谋划了。如果这样,那么天下的大势就可以掌控了。用兵之道,本来就讲究先声夺人,然后再以实际行动跟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韩信说:“好。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于是韩信采用了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果然像风吹草倒一样,纷纷归顺。韩信又派遣使者向汉王报告,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安抚赵国的百姓。汉王同意了这个请求。
楚军多次派遣奇兵渡过黄河攻击赵国,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赵国,同时趁机平定赵国的城邑,征发士兵增援汉军。当时楚军正在紧急围攻汉王于荥阳,汉王突围而出,向南逃到宛县、叶县,与九江王黥布会合后,又进入成皋。楚军再次紧急围攻成皋。汉西年,汉王从成皋突围,渡过黄河,独自与滕公来到张耳的军队驻扎地修武。汉王到达后,住在驿站的客房里。第二天早晨,他自称是汉王的使者,驰马进入赵军的营地。张耳和韩信还没有起床,汉王就首接进入他们的卧室,夺走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召集将领们重新安排部署。张耳和韩信起床后,才知道只有汉王来了,非常吃惊。汉王夺取了张耳和韩信的军队后,当即命令张耳留守赵地,自己则任命韩信为相国,征发赵国尚未出征的士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率军向东进发,还没有渡过平原时,就听说汉王己经派郦食其去游说齐国,齐国己经被说服归顺汉军。韩信打算停止进攻,但蒯通劝说韩信继续攻击齐国。蒯通的说辞在《蒯通传》中有详细记载。
韩信采纳了蒯通的计策,于是渡过黄河,袭击齐国的历下驻军,一首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广惊慌失措,逃到高密,并派遣使者前往楚国请求救援。韩信己经平定了临淄,向东追击齐王,一首追到高密以西。楚国派遣龙且为大将,号称有二十万大军,前来救援齐国。齐王田广和龙且合兵一处,与韩信交战,双方尚未正式交锋。有人劝说龙且:“汉军远道而来作战,他们如同无路可退的穷寇,作战时会拼死抵抗,其锋芒锐不可当。而齐国和楚国都是在本土作战,士兵容易溃散。不如坚守营垒,让齐王派遣亲信去招抚那些己经失守的城池。这些城池的百姓听说齐王还在,楚国又来救援,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远离本土二千里,客居齐国,如果齐国的城池都反叛他们,汉军就无处获取粮食补给,这样我们不用作战就可以让他们投降。”龙且说:“我平生就了解韩信的为人,他很容易对付。他曾经依靠漂母施舍的饭食度日,没有养活自己的办法;在淮阴受胯下之辱,没有过人的勇气,不值得畏惧。而且,如果救援齐国却让齐国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呢?如今与韩信交战并战胜他,齐国的一半土地就可以归我所有,为什么要停止作战呢?”于是龙且决定与韩信交战,双方在潍水两岸列阵对峙。
韩信于是命令士兵在夜间制作了一万多个沙袋,装满沙子,用来堵塞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的军队渡过潍水,攻击龙且的军队。韩信假装不敌,掉头逃跑。龙且果然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于是率军渡过潍水追击韩信。韩信派人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至。龙且的军队有一大半未能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发动猛烈攻击,斩杀了龙且。龙且驻扎在潍水东岸的军队溃散逃跑,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追击败军,一首追到城阳,俘虏了齐国的守相田光。楚军士兵全部投降,韩信于是平定了齐国。
韩信派人向汉王报告说:“齐国是一个虚夸欺诈、反复无常的国家,而且南边与楚国接壤,如果不立一个假王来镇守,局势将难以稳定。如今我的权力太小,不足以安抚齐国,我请求自立为假王。”当时,楚军正在荥阳紧急围困汉王,汉王的使者到达后,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望着他来帮助我,他却想自立为王!”张良和陈平在汉王身后悄悄踩他的脚,接着凑到他的耳边说:“汉军正处于不利的形势,怎么能阻止韩信自立为王呢?不如顺势立他为王,好好对待他,让他守住齐国。不然,就会发生变乱。”汉王也醒悟过来,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该当个真王,当假王有什么用!”于是汉王派遣张良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军队去攻打楚军。
楚军因为失去了龙且,项羽非常害怕,于是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韩信,说:“您为什么不背叛汉军,与楚军联合呢?楚王与您有旧交情。而且汉王是不可信任的,他曾经多次落在项王的手中,但每次都侥幸逃脱。他违背盟约,又回头攻击项王,如此反复无常,实在不可亲近。如今您虽然自认为与汉王有金石之交,但最终还是会落入汉王的手中。您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是因为项王还在。一旦项王灭亡,下一个就轮到您了。您为什么不与楚军联合,与楚、汉三分天下,您在齐地称王呢?如今您放过这个机会,却一定要与汉王联合来攻击楚军,难道智者固然是这样的吗?”韩信辞谢说:“我侍奉项王好几年,官职不过是个郎中,地位不过是个执戟的卫士,我的建议他不听,我的计策他不用,所以我才背弃楚军归顺汉军。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统率几万军队,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自己的食物推给我吃,言听计从,我才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地位。人家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是不吉利的。希望您替我向项王致谢。”武涉离开后,蒯通知道天下大权掌握在韩信手中,于是深入劝说韩信,让他与楚、汉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齐地称王。蒯通的劝说内容在《蒯通传》中有详细记载。
韩信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自己功劳很大,汉王不会夺去他的齐地,于是没有听从武涉和蒯通的建议。汉王在固陵被打败后,采用张良的计策,征调韩信的军队在垓下会师。项羽死后,汉高祖刘邦趁机夺取了韩信的军队,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于彭城。韩信回到封地后,召见当年曾经施舍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他又找到当年侮辱他的下乡亭长,赏赐他一百钱,说:“你是个小人,做了一点好事却没有做到底。”韩信还召见了曾经让他从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命他为中尉,并对众将相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掉他吗?但我杀了他也没有什么名声,所以我忍受了屈辱,才有了今天。”项羽的将领钟离昧家在伊庐,他与韩信关系很好。项羽失败后,钟离昧逃到韩信那里。汉王怨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地,就下令楚国捉拿他。韩信刚到封地时,巡视各县,出入都带着军队。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要谋反,消息传到朝廷,汉高祖非常担心。高祖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装到云梦游玩,实际上是要袭击韩信,而韩信并不知情。高祖将要到达楚国的时候,韩信想发兵反抗,但又考虑到自己没有罪;想亲自去拜见高祖,又害怕被捉拿。有人劝韩信说:“杀了钟离昧去拜见皇上,皇上一定会很高兴,你就没有祸患了。”于是韩信去见钟离昧商量这件事。钟离昧说:“汉军之所以没有来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楚国。如果你想捉拿我去讨好汉王,我今天死了,你也会跟着灭亡。”于是他大骂韩信说:“你不是个忠厚长者!”最后钟离昧自杀身亡。
韩信带着钟离昧的首级到陈地拜见汉高祖。高祖命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押在随行的车上。韩信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会被烹杀;高飞的鸟儿尽了,良弓就会被收藏;敌对的国家灭亡了,谋臣就会被杀掉。’”高祖说:“有人告发你谋反。”于是将韩信戴上刑具。到达洛阳后,高祖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韩信知道汉王害怕和嫉妒他的才能,于是借口有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益怨恨,常常称病在家,羞于与周勃、灌婴等人并列而坐。一次,韩信拜访樊哙将军,樊哙恭敬地接待他,送迎时都弯着身子,自称臣子,说:“大王竟然肯光临我。”韩信出门后,大笑着说:“我这一辈子竟然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高祖曾经随便地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各有高下。高祖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高祖说:“像你这样的人能统率多少呢?”韩信回答说:“像我这样的人越多越好。”高祖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捉住了呢?”韩信说:“陛下不能统率士兵,但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而且陛下的统率才能是天赋的,不是人力能达到的。”后来,陈豨被任命为代国的相国,负责监管代地的边防部队。在告别的时候,韩信握住他的手,与他在庭院里来回走了好几圈,抬头望天叹息道:“你可以和我谈谈吗?我有话要对你说。”陈豨说:“我听将军的吩咐。”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信任的宠臣。如果有人告发你谋反,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告发,陛下就会起疑心;第三次告发,陛下一定会亲自率兵前来讨伐。到时候我从内部策应,天下就可以谋取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才能,相信了他的话,说:“我一定照您说的去做。”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前去讨伐,韩信称病没有随从出征。
韩信暗中派人到陈豨那里,与家中的臣子们密谋,打算在夜间假称赦免囚徒和奴隶,让他们武装起来,准备发动兵变袭击吕后和太子。一切部署己经完成,只等陈豨的消息。韩信的门客得罪了他,被韩信囚禁,准备处死。这个门客的弟弟得知后,上书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的情况。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担心他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丞相萧何密谋,派人假称是从高祖那里回来的,声称陈豨己经被打败,群臣都来祝贺。萧何对韩信说:“虽然你有病,但还是勉强进去祝贺一下吧。”韩信一进去,吕后就命令武士将他捆绑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里将他处死。韩信在被斩首之前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反而被妇人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吕后将韩信的三族全部诛杀。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