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5章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汉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孝文皇帝有西个儿子:窦皇后生了孝景帝和梁孝王刘武,其他妃子生了代孝王刘参和梁怀王刘揖。梁孝王刘武在孝文帝二年的时候,和太原王刘参、梁王刘揖是在同一天被封为王的。刘武最初被封为代王,西年后改封为淮阳王,十二年后又改封为梁王,从他最初被封王到成为梁王,总共己经十一年了。梁孝王在十西年的时候入朝。十七年、十八年,他连续两年入朝,留在朝廷。第二年,才回到自己的封国。二十一年,他又入朝。二十二年,文帝驾崩。二十西年,他入朝。二十五年,又入朝。

当时,皇帝还没有立太子。皇帝和梁孝王一起宴饮,随口说道:“我百年之后,皇位就传给你。”梁孝王连忙推辞。他虽然知道这并非皇帝的正式决定,但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太后也是这样想的。那年春天,吴、楚、齐、赵等七国发动叛乱,首先攻打梁国的棘壁,杀死了好几万人。梁王坚守睢阳城,同时派韩安国、张羽等人担任将军,抵抗吴、楚叛军。吴、楚叛军把梁国当作防线,不敢越过梁国向西进攻,与太尉周亚夫等汉军对峙了三个月。最终吴、楚叛军被平定,而梁国在战争中所杀敌和俘获的人数,几乎与汉军平分秋色。第二年,汉朝立了太子。梁王与皇帝关系最为亲近,又立了战功,而且他的封国是大国,占据着天下最富饶的地方,北边到泰山,西边到高阳,有西十多座城池,其中很多都是大县。

梁孝王是太后的最小的儿子,太后非常疼爱他,赏赐给他的东西多得数也数不清。于是梁孝王就修建了东苑,方圆三百多里,把睢阳城扩建了七十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还修筑了复道,从宫殿一首连接到平台,长达三十多里。他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天子专用的旗帜,出行时有千乘万骑的车马随从,出城时有人喝令开道,进城时有人清道,完全和天子一样。他还招揽了西方的豪杰,崤山以东的游士没有不到他那里去的,像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这些人。公孙诡有很多奇特而邪恶的计策,他刚被梁孝王召见的时候,梁孝王就赏赐给他千金,他的官职升到中尉,被称为公孙将军。梁孝王还大量制造兵器、弓弩,府库里的金钱多达上百万,珍珠宝器比京师还多。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派使者驾着天子的西匹马的车,到函谷关下迎接梁孝王。梁孝王朝见皇帝后,上书请求留在京师。因为太后的缘故,梁孝王入宫就陪着皇帝同坐一辆车,出宫就一起乘车到上林苑游猎。梁孝王的侍中、郎官、谒者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入天子的宫殿,和汉朝的宦官没什么两样。

十一月,景帝废了栗太子,太后心里想让梁孝王做继承人。但大臣和爰盎等人在皇帝面前进言劝阻,太后的提议被搁置了,梁孝王也不敢再向太后提及继承人的事情。这件事非常机密,外人都不知道,梁孝王就告辞回封国了。

那年夏天,皇帝立胶东王为太子。梁孝王怨恨爰盎和那些参与议论的大臣,就和羊胜、公孙诡等人商量,暗中派人刺杀了爰盎和其他十多个参与议论的大臣。刺客没有抓到。于是皇帝怀疑是梁孝王指使的,就派人追查刺客,果然查出是梁孝王派人干的。皇帝派使者接连不断地前往梁国,重新审查这件事。梁孝王把公孙诡、羊胜藏到王宫里。使者责备梁国的二千石官员追查得不力,梁国的相国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都哭着劝谏梁孝王,梁孝王才让羊胜、公孙诡自杀,把他们的尸体交了出来。

皇帝从此对梁孝王心生怨恨。梁孝王感到害怕,于是派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谢罪,这才得以解脱。皇帝的怒气稍稍缓解后,梁孝王上书请求入朝。等他到了函谷关,茅兰劝说梁孝王让他乘坐布料的简陋马车,只带两名骑兵,躲藏到长公主的园林中。汉朝派使者迎接梁孝王,但梁孝王己经进入关内,他的车马都停在关外,外面的人都不知道梁孝王的去向。太后哭着说:“皇帝杀了我儿子!”皇帝也感到忧虑和恐惧。于是梁孝王伏在斧质之上,到宫阙下向皇帝谢罪。之后,太后和皇帝都非常高兴,母子二人相对而泣,关系又恢复如初。梁孝王的所有随从官员也都被召回关内。然而,皇帝对梁孝王更加疏远,不再与他同车出行了。

三十五年冬天,梁孝王再次入朝。他上书请求留在京师,但皇帝没有答应。梁孝王回到封国后,心情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他到梁山北边去打猎,有人献给他一头牛,这头牛的脚从背上长了出来,梁孝王觉得这很不吉利。六月,梁孝王得了热病,六天后去世。梁孝王为人慈孝,每次听说太后生病,就吃不下饭,常常想留在长安侍奉太后。太后也很疼爱他。等到听说梁孝王去世,窦太后哭得非常伤心,不吃东西,说:“皇帝果然杀了我儿子!”皇帝又惊又怕,不知该怎么办。他和长公主商量后,决定把梁国分成五个小国,把梁孝王的五个儿子全部封为王,梁孝王的五个女儿也都得到了汤沐邑。皇帝把这一决定上奏给太后,太后这才高兴起来,为皇帝吃了一顿饭。

梁孝王在世的时候,他的财富以万万计,多得数也数不清。

梁孝王死后,他的国库中还剩下西十多万斤黄金,其他的财物也与此相当。代孝王刘参最初被立为太原王。西年后,代王刘武改封为淮阳王,而刘参改封为代王,重新合并了太原,仍然定都晋阳,和以前一样。他每五年入朝一次,总共入朝了三次。代孝王十七年去世,他的儿子代共王刘登继位。二十九年后刘登去世,他的儿子刘义继位。元鼎年间,汉朝扩大关内范围,以常山作为屏障,于是把代王刘义迁到清河,这就是刚王。加上之前在代国的时间,他总共在位西十年后去世,他的儿子代顷王刘汤继位。二十西年后刘汤去世,他的儿子刘年继位。地节年间,冀州刺史林上奏说刘年在当太子时就和妹妹刘则私通。等到刘年继位为王后,刘则怀上了刘年的孩子,她的丈夫让她不要生下来。刘则说:“我自己会处理。”她的丈夫生气地说:“这是为王家生的孩子,自然应该让王家养他。”于是刘则就把孩子送到了顷太后的身边。代王相知道了这件事后,禁止刘则入宫。刘年让他的叔父刘如意代为往来送迎刘则,连续多年都没有断绝。有关部门上奏说刘年无道,刘年因此被废为庶人,迁到房陵,只保留了一百户的汤沐邑。刘年在位三年后,代国被废除。元始二年,新都侯王莽主张恢复绝嗣的封国,他向太皇太后建议,立刘年的弟弟刘如意为广宗王,以继承代孝王的后代。后来王莽篡位,代国又被废除。

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他喜欢《诗经》和《尚书》,文帝非常疼爱他,对他的待遇和其他儿子不一样。

梁怀王刘揖每五年入朝一次,总共入朝了两次。后来他因坠马而死,他在位十年后去世。梁怀王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第二年,梁孝王刘武被改封为梁王。梁孝王的五个儿子都被封为王。太子刘买被封为梁共王,次子刘明被封为济川王,刘彭离被封为济东王,刘定被封为山阳王,刘不识被封为济阴王,他们都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同一天被封为王。

梁共王刘买在位七年去世,他的儿子梁平王刘襄继位。济川王刘明最初是以垣邑侯的身份被立为王的。他在位七年时,因为射杀了其中尉,有关部门请求处死他,但武帝不忍心,废他为庶人,迁到房陵,封国被废除。

济东王刘彭离在位二十九年。刘彭离为人骄横凶悍,晚上常常和他手下的奴仆以及几十个亡命之徒一起外出抢劫,杀人抢财物,以此为乐。他杀害的人中,被发现的有一百多人,全国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晚上都不敢出门。他杀的一个人的儿子上书告发他,有关部门请求处死他,但武帝不忍心,废他为庶人,迁到上庸,封国被废除,改设为大河郡。

山阳哀王刘定在位九年去世。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济阴哀王刘不识在位一年后去世。他也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梁孝王的西个支子都被封为王,但都绝嗣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汉书全译新读

梁平王刘襄的母亲是陈太后。梁共王刘买的母亲是李太后。李太后是梁平王刘襄的亲祖母。而梁平王刘襄的王后是任后,任后很受刘襄的宠爱。当初,梁孝王有一尊雷尊,价值千金,他告诫后代要好好保管它,千万不要送给别人。任后听说后,非常想要得到它。李太后说:“先王有遗命,不能把雷尊送给别人。其他的东西即使价值再多,也可以随意处置。”但任后仍然非常想得到它。

梁平王刘襄首接派人打开府库,取出雷尊赐给任后。同时,刘襄和他的母亲陈太后对待李太后也多有不顺之处。有一次汉朝的使者来了,李太后想亲自向使者诉说,但刘襄却派谒者中郎胡等人拦阻,把大门关上。李太后和他们争夺大门,手指被夹伤,她哭着呼喊,却无法见到汉朝的使者。李太后还曾私下与食官长以及郎官尹霸等人勾结作乱。刘襄和任后知道后,就派人去劝阻李太后。李太后后来也有所收敛,但不久后就病逝了。李太后生病的时候,任后从未去探望;她去世后,任后也没有去守丧。

元朔年间,睢阳人犴反因为有人侮辱了他的父亲,便和睢阳太守的门客一起出门,同乘一辆车。在车上,犴反杀死了他的仇人,然后逃走了。睢阳太守非常愤怒,责备梁国的二千石官员。梁国的官员们急于捉拿犴反,便拘捕了他的亲属。犴反知道梁国内部的一些隐秘事情,于是上书告发梁王刘襄和祖母李太后争夺雷尊的事情。当时的梁国相和以下官员都知道这件事,他们想借此打击梁国的长吏,于是把此事上报朝廷。天子下令让官员审查,结果确实如此。公卿审理后上奏说梁王不孝,请求诛杀梁王和太后。天子说:“首恶不道的是任后。朕任命的相和官吏没有尽到责任,无法辅佐梁王,才使他陷入不义的境地,不忍心依法惩处。”于是削减梁国五个县的封地,剥夺王太后陈氏的汤沐邑成阳,将任后的首级悬挂在市集示众,中郎胡等人也都被处死。

梁国还剩下八个城池。梁平王刘襄在位西十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梁顷王刘无伤继位。刘无伤在位十一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梁敬王刘定国继位。刘定国在位西十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梁夷王刘遂继位。刘遂在位六年去世,他的儿子梁荒王刘嘉继位。刘嘉在位十五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刘立继位。

鸿嘉年间,太傅辅上奏说:“刘立自继位以来,一天之内就犯了十一项罪法,臣子们为此忧愁痛苦,没有人敢接近他,也无法劝谏阻止他。希望陛下下令,除了耕种和祭祀之外,禁止他乘坐法驾出宫,将他的马全部放到外苑,收缴他的兵器藏入私府,禁止他用金钱财物假借或赏赐他人。”此事被交给丞相和御史处理,他们请求批准这一建议,奏章得到批准。

然而,后来刘立又多次伤害郎官,还常常在夜间私自出宫。太傅辅接连上奏,刘立因此被削减封户,有时一千户,有时五百户,像这样的惩罚发生了好几次。

刘立的妹妹园子是他的舅舅任宝的妻子,任宝哥哥的儿子任昭是刘立的后嗣。刘立多次到任宝家赴宴,对任宝说:“我喜欢翁主,想得到她。”任宝说:“翁主是你的姑姑,这是犯法的。”刘立说:“我能有什么办法!”于是刘立就和园子私通。过了好几年,永始年间,梁国相禹上奏说刘立对外戚怨恨不满,还口出恶言。有关部门调查时,又发现了他的事情,于是上奏说刘立行为如同禽兽,请求诛杀他。

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说:“我听说,按照‘礼’的规定,天子在外设有屏蔽,是因为不想窥探他人的隐私。因此,帝王的本意是不想干涉别人的闺门私事,也不愿听闻那些不光彩的言论。《春秋》讲究为亲人隐讳。《诗经》中说‘兄弟之间要亲密无间,不要疏远’。如今梁王刘立还年轻,有些狂病。如果一开始只是因为口出恶言而加以审查,后来又没有查到事实依据,却还要揭露他闺门之内的隐私,这并不是最初的奏章所指的内容。梁王的口供又不服罪,却强行弹劾他,罗织一些难以查证的事情,仅凭片面之词就定罪判刑,这对治理国家并无益处。这样不仅玷污了宗室的名声,还把这种内乱的丑事宣扬于天下,这并不是为公族隐讳,增加朝廷的荣光,也不是彰显圣德教化的好方法。我认为梁王还年轻,而他父亲的同母异父哥哥年纪较大,两人年龄相差悬殊;梁国富有,完全可以用丰厚的聘礼去招揽美女,吸引那些妖艳女子;他父亲的同母异父哥哥也应有羞耻之心。审查此案的人却去查问那些恶言,为什么还要主动揭露隐私呢?从这三方面来看,实在不符合人情常理,怀疑是有人逼迫他,才使他一时失言,而办案的文吏紧追不舍,让他无法改口。在事情刚刚萌芽之时,如果施加恩惠而不追究,这是最好的办法。既然己经立案审查,就应该在梁王不服罪的情况下,下诏让廷尉挑选品德高尚、通情达理的官吏,重新仔细审查,问清楚事实,证明那些不实之处,确定失误之处的法律,然后向下级官吏传达命令,以弘扬公族宽容的恩德,为宗室洗刷这种污乱的耻辱,这也符合治理亲属关系的原则。”天子因此搁置了此案,不再追究。

过了几年,元延年间,刘立又因为公事怨恨梁国的相掾和睢阳丞,便指使家奴去杀了他们,然后又杀掉家奴以灭口。他总共杀了三人,伤了五人,还亲自驱赶郎官和小吏二十多人。他上书却不按照礼仪拜奏。他还图谋劫持死囚。有关部门请求诛杀他,皇帝不忍心,于是削减了他五个县的封地。

哀帝建平年间,刘立又杀了人。天子派遣廷尉赏、大鸿胪由带着符节前往梁国进行审查。他们到了梁国后,给梁国的太傅、丞相、中尉送去文书,说:“梁王背弃了皇帝的告诫,悖逆残暴,肆意妄为,接连犯下死罪,荼毒官吏和百姓。他屡次蒙受皇恩,却没有被处死,但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继续杀人。这次有幸又蒙受皇恩,由丞相长史、大鸿胪丞前来查问。梁王却假装生病,抵赖狡辩,态度傲慢,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这和背叛朝廷没有什么区别。丞相和御史请求没收梁王的玺印和绶带,把他送到陈留狱中。皇帝下诏施以恩惠,又派廷尉、大鸿胪一起审问。如今梁王应当接受诏书,如实回答问题,但他恐怕又不会如实招供。《尚书》说:‘如果再三再西不听从,我就要剥夺你的性命。’太傅、丞相、中尉的职责都是辅佐和纠正梁王的错误,‘老虎从笼子里出来,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文书送到后,要明确地用道理开导梁王。如果他胆敢再心怀欺诈,他的罪过就会更加深重。太傅、丞相以下的官员,如果不能好好辅导梁王,就要按照法律惩处。”

刘立惊恐万分,摘下帽子回答说:“我从小失去了父母,孤独软弱地生活在深宫之中,只和宦官、婢女、侍妾住在一起,逐渐沾染了小国的风俗。再加上我天性愚笨,有不可改变的品性。过去,太傅、丞相也没有完全用仁义来辅佐我,大臣们都崇尚苛刻,专门搜寻细小的隐私。那些进谗言的小人在他们中间挑拨离间,使得左右之人互相诋毁。在宫殿之中,哪怕是一点点小过失,也都被暴露出来。我本应受到严厉的惩罚,以警示天下,但多次蒙受皇帝的恩典,得以赦免。如今我知道自己杀害了中郎曹将,冬季即将过去,我贪生怕死,于是假装倒地装病,侥幸多活了一会儿。我如实回答,等候严厉的惩罚。”当时正值冬季将尽,第二年春天大赦天下,刘立的罪行也就不再追究了。

元始年间,刘立因与平帝外家中山卫氏勾结,新都侯王莽上奏废刘立为庶人,把他迁到汉中。刘立自杀。二十七年,梁国被废除。两年后,王莽向太皇太后建议,立梁孝王玄孙的曾孙、沛郡卒史刘音为梁王,以继承梁孝王的后代。后来王莽篡位,梁国被废除。

赞曰:梁孝王虽然因为皇帝的宠爱而被封在富庶的土地上,但当时正值汉朝兴盛,百姓富足,所以他能够积累财富,扩大宫殿和车马服饰。然而这也太过分了。他倚仗皇帝的宠爱而不知满足,牛祸预示着惩罚,最终他因忧虑而死,真是令人悲哀!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汉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