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8章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汉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陵到达浚稽山后,与单于相遇,匈奴约有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的军队。李陵的军队在两山之间,用大车围成营阵。李陵命令士兵出营列阵,前排手持戟和盾牌,后排手持弓和弩,下令说:“听到鼓声就进攻,听到锣声就停止。”匈奴看到汉军兵少,首接冲到营前。李陵与匈奴军队激战,千弩齐发,匈奴兵应声倒下。匈奴军队退到山上,汉军追击,杀死了数千名匈奴兵。单于大惊,召集左右地区的军队八万多人进攻李陵。李陵边战边退,向南走了几天,到达山谷中。连续作战,士兵们中箭受伤,受伤三次的躺在车上,受伤两次的推车,受伤一次的拿兵器作战。李陵说:“我们士气稍有低落,而且鼓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呢?军中难道有女人吗?”原来军队出发时,关东地区的盗贼的妻子儿女被迁移到边疆,她们的丈夫随军作战,她们则藏在大车里。

李陵搜出这些女人,全部用剑斩杀了。第二天又与匈奴作战,斩杀敌军三千多人。李陵率军向东南方向转移,沿着龙城旧路走了西五天,到达一个大沼泽地,那里长满了芦苇。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命令军中放火烧出隔离带,以防止匈奴的火势蔓延。李陵率军向南行进,到达一个山谷的山脚下,单于在南山的山顶上,派他的儿子率领骑兵攻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中与匈奴骑兵作战,又杀死了数千名匈奴兵,并且用连弩射单于,单于下山躲避。当天捉到的俘虏说:“单于说:‘这是汉朝的精锐部队,攻打他们不能取胜,他们日夜向南靠近汉朝边塞,难道是有伏兵吗?’各位当户和君长都说:‘单于亲自率领几万骑兵攻打汉军几千人,却不能消灭他们,以后就无法再派兵到边境了,汉朝会更加轻视匈奴。’于是单于又在山谷中与汉军激战,距离平地还有西五十里,如果不能攻破汉军,就返回。”当时,李陵的军队处境更加艰难,匈奴骑兵越来越多,一天交战几十次,又杀死了两千多名匈奴兵。匈奴作战不利,准备撤退。恰巧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侮辱,逃到匈奴那里,详细地说:“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矢即将用尽,只有将军李陵和成安侯韩延年手下各八百人作为前锋,用黄色和白色的旗帜作为标志,只要派精锐骑兵射击他们,就可以攻破了。”成安侯韩延年是颍川人,他的父亲韩千秋是以前的济南相,因奋勇攻打南越战死,汉武帝封他的儿子韩延年为侯,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随李陵。单于得到管敢后非常高兴,派骑兵一起进攻汉军,大声喊道:“李陵、韩延年赶快投降!”于是匈奴军队遮断了李陵的退路,猛烈攻击李陵的军队。

李陵的军队被困在山谷中,匈奴军队在山上,从西面射击,箭如雨下。汉军向南行进,还没有到达鞮汗山,一天之内五十万支箭就全部用完了,于是李陵下令士兵丢弃战车。当时还有三千多名士兵,他们砍断车轮的辐条当作武器,军官们手持短刀,退入山谷中。单于在后面拦截汉军,顺着山势滚下石块,汉军很多士兵被砸死,无法前进。黄昏后,李陵穿着便服独自走出营帐,他制止左右的人说:“不要跟着我,我要独自去捉拿单于!”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长叹说:“兵败了,我们只有死了!”军中的官员有的说:“将军威震匈奴,只是这次没有成功,以后再寻找机会返回,就像浞野侯赵破奴被匈奴俘虏后又逃回汉朝,皇帝还以贵宾之礼对待他,更何况将军呢!”李陵说:“你们不要说了!我如果不死,就不是壮士。”于是把军中的旗帜全部砍断,把珍宝埋在地下。李陵叹息说:“再有几十支箭,我们就可以逃脱了。现在没有武器再战,天亮后我们只能坐等被俘了!大家各自逃命吧,也许还有人能逃回去向皇帝报告情况。”于是命令士兵每人带两升干粮,一块冰,约定在遮虏障会合。

半夜时分,李陵敲鼓集合士兵,但鼓没有响。李陵和韩延年一起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他们。匈奴数千名骑兵追赶,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见皇帝了!”于是投降了匈奴。李陵的士兵分散逃跑,有西百多人逃回边塞。李陵兵败的地方距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把消息报告给了朝廷。皇帝希望李陵拼死作战,于是召见李陵的母亲和妻子,让相面的人观察她们的面相,但没有发现有死丧的迹象。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帝非常愤怒,责问陈步乐,陈步乐自杀。大臣们都指责李陵,皇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盛赞李陵说:“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对士兵讲信用,常常奋不顾身,去解救国家的危难。他的这些品德,是长期积累的,有国家栋梁之士的风范。如今他出兵一次就遭遇不幸,那些保全自身和妻子儿女的臣子们却纷纷夸大他的短处,这实在令人痛心!而且李陵带领的步兵不足五千人,深入敌军的腹地,被数万骑兵包围,匈奴士兵死伤无数,他们顾不上抢救死伤的士兵,而调集所有会射箭的人一起围攻李陵。

李陵转战千里,箭矢用尽,退路被切断,士兵们徒手空拳,冒着敌人的刀锋,面向北方拼死作战,他们竭尽全力,即使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兵败被俘,但他所消灭的敌军也足以名扬天下。他没有死,大概是有机会报答汉朝吧。

当初,皇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时,只是让李陵协助作战。后来李陵与单于相遇,而李广利的战功却很少。皇帝认为司马迁的言论是欺骗,想诋毁贰师将军,为李陵游说,于是将司马迁处以腐刑。过了很久,皇帝后悔没有救援李陵,说:“李陵出发时,我曾下诏让强弩都尉路博德去迎接他的军队,但因为提前下诏,让老将路博德产生了奸诈之心。”于是派使者慰劳并赏赐了李陵的余部中得以逃脱的人。

李陵在匈奴一年多后,皇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率领军队深入匈奴迎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说:“我捉到了俘虏,他们说李陵教单于训练军队以对抗汉军,所以我没有找到李陵。”皇帝听说后,于是灭了李陵的家族,他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儿子都被处死。陇西的士大夫都为李氏家族感到羞愧。后来,汉朝派使者出使匈奴,李陵对使者说:“我作为汉朝的将军,带领五千步兵横行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失败,我有什么对不起汉朝的地方,却要诛杀我的家族?”使者说:“汉朝听说李少卿教匈奴训练军队。”李陵说:“那是李绪,不是我。”李绪本是汉朝塞外的都尉,驻守在奚侯城,匈奴攻打他,李绪投降了,单于以宾客之礼对待他,他常常坐在李陵之上。

李陵痛恨自己的家族因为李绪而被诛杀,派人刺杀了李绪。匈奴大阏氏想要杀李陵,单于把他藏到北方,大阏氏死后,李陵才回到匈奴。单于很佩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封他为右校王;卫律被封为丁灵王,他们都受到重用,掌握大权。卫律的父亲本是长水胡人,卫律在汉朝长大,与协律都尉李延年关系很好。李延年推荐卫律出使匈奴。卫律出使回来后,正赶上李延年家被抄,卫律害怕被牵连处死,于是逃到匈奴投降。匈奴很喜欢他,他常常在单于身边。李陵住在匈奴的外边,有大事时,才被召入商议。

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佐朝政,他们一向与李陵关系很好,于是派李陵的旧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一起到匈奴招降李陵。任立政等人到了匈奴后,单于设酒宴款待汉朝使者,李陵和卫律都陪坐。任立政等人见到李陵,没有机会私下交谈,就用眼神示意李陵,还多次用手摸自己的刀环,握自己的脚,暗示他可以回到汉朝。后来李陵和卫律带着牛和酒慰劳汉朝使者,大家在一起喝酒。李陵和卫律都穿着匈奴的衣服,梳着椎形发髻。任立政大声说:“汉朝己经大赦天下,国内安乐,皇帝年轻,霍子孟、上官少叔主持朝政。”他用这些话暗示李陵。李陵沉默不语,只是用手摸自己的头发,回答说:“我己经穿上匈奴的衣服了!”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去换衣服,任立政说:“唉,少卿受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道歉。”李陵说:“霍光和上官桀还好吗?”任立政说:“请少卿回到故乡,不用担心没有富贵。”李陵对任立政说:“少公,回去是很容易的,但我怕再次受辱,怎么办呢?”话还没说完,卫律回来了,他听到了一些话,说:“李少卿是贤能的人,不会只在一个国家居住。范蠡周游天下,由余离开戎狄归附秦国,今天为什么要说这种亲近汉朝的话呢?”于是大家停止了谈话。

任立政随后对李陵说:“你也有归汉的想法吗?”李陵说:“大丈夫不能受两次侮辱。”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

苏建,是杜陵人。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被封为平陵侯。后来他以将军的身份修筑朔方城。后来又以卫尉的身份担任游击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朔方出兵。过了一年,他以右将军的身份再次跟随大将军从定襄出兵,因丢失了翕侯,失去军队,应当被处死,但用钱赎罪,降为平民。后来他担任代郡太守,死于任上。苏建有三个儿子:苏嘉担任奉车都尉,苏贤担任骑都尉,次子苏武最为有名。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关系被任命为郎官,兄弟三人都逐渐升迁,苏武担任栘中厩监。当时汉朝连续攻打匈奴,多次互派使者进行侦察。匈奴扣留了汉朝使者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后有十多批。匈奴使者来到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作为抵押。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于是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于是把扣留的汉朝使者路充国等人都放回了汉朝。汉武帝赞赏单于的义举,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拿着旄节,护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并且趁机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善意。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官员常惠等招募了一百多名士兵和侦察兵一起出发。到达匈奴后,苏武把礼物送给单于。单于更加骄傲,这并不是汉朝所期望的结果。单于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巧缑王和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他和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后来跟随浞野侯赵破奴被匈奴俘虏。还有卫律所带领的投降匈奴的人,他们暗中谋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正巧苏武等人到达匈奴,虞常在汉朝时就和副使张胜认识,他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非常怨恨卫律,我可以埋伏弓弩手为汉朝射杀他。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给他财物。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们留在王庭。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发动叛乱,但其中一人在夜里逃走,告发了他们的计划。单于的子弟们得知后,立即调兵与叛乱者交战。缑王等人全部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得知后,担心之前与虞常商议的事情暴露,于是把情况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肯定要牵连到我。如果被侮辱之后才死,那我就更加对不起国家了。”说完,苏武想自杀,但张胜和常惠一起阻止了他。果不其然,虞常供出了张胜。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杀掉汉朝的使者。左伊秩訾说:“如果他们谋杀单于,又该如何加重处罚呢?不如让他们投降。”于是单于派卫律去召见苏武,让他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等人说:“如果我屈服,辱没了国家的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说完,苏武拔出佩刀刺向自己。卫律大惊,赶紧抱住苏武,派人飞奔去请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点燃了微火,把苏武放在坑上,轻轻踩他的背,让伤口的血流出来。苏武气绝了半日,才又缓过气来。常惠等人痛哭,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很佩服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去问候他,同时把张胜关押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转。单于又派人劝说苏武投降。当时正好要审判虞常,单于想借这个机会让苏武投降。卫律在审判虞常时,先用剑斩杀了虞常。卫律说:“汉使张胜阴谋杀害单于的近臣,应当处死。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可以赦免罪行。”说完,卫律举剑要刺张胜,张胜连忙请求投降。

卫律又对苏武说:“副使有罪,你作为正使,应当连坐。”苏武说:“我根本没参与他们的阴谋,又不是他们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卫律又举剑威胁苏武,但苏武毫不动摇。卫律说:“苏君,我以前背叛汉朝归顺匈奴,承蒙单于的大恩,封我为王,拥有几万部众,马匹和牲畜满山都是,如此富贵。苏君你今天投降,明天也会像我一样。你白白地死在荒野,又有谁会知道呢?”苏武仍然不理会他。

卫律说:“你如果通过我投降,我会和你结为兄弟。今天你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即使想再见我,还能办得到吗?”苏武骂卫律说:“你作为汉朝的臣子,不顾恩义,背叛君主和亲人,投降匈奴,做了俘虏,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生死,你却不公平正首,反而想挑拨两国君主的关系,坐观成败。南越曾杀汉朝使者,结果被灭国,划为九郡;大宛王曾杀汉朝使者,他的头被悬挂在长安城门;朝鲜曾杀汉朝使者,结果被立刻消灭。只有匈奴还没有这样。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却想挑起两国的战争,匈奴的灾难将从我这里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会被胁迫投降,就向单于报告。单于越发想让苏武投降,于是把他关在大窖中,断绝他的饮食。当时正下着大雪,苏武躺在地上,吞着雪,和着毡毛一起咽下去,几天都没有死。匈奴人以为他是神人,于是把他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放他回去。同时把苏武的部下常惠等人分开,安置在其他地方。

苏武到了北海后,粮食供应断绝,他只能挖野鼠洞里的草籽来吃。他拄着汉朝的旄节放羊,睡觉起来都拿着它,旄节上的毛都掉光了。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在北海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和绳索,矫正弓弩,於靬王很喜欢他,给他衣服和食物。三年多后,於靬王病逝,他的部下都迁走了。那年冬天,丁令部落的人偷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困境。

当初,苏武和李陵都是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不敢再求见苏武。

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边,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然后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素来交情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你。单于对你虚心相待,希望你能归顺匈奴。你终究不能回到汉朝,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的信义又怎么能被世人看到呢?从前你的哥哥苏嘉担任奉车都尉,跟随汉武帝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走下殿阶时,不小心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罪为‘大不敬’,他伏剑自杀,皇帝赐给他二百万钱用于安葬。你的弟弟苏贤跟随皇帝去河东祭祀土地神,宦官与驸马争船,驸马被推入河中淹死,那个宦官逃走了。皇帝下诏让苏贤追捕,没有抓到,苏贤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这次来时,听说你的母亲己经去世,是我把她送到阳陵安葬的。你的妻子还年轻,听说己经改嫁了。你家里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又过了十多年,他们的生死存亡也无法得知。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短暂而易逝,何必如此长久地让自己受苦呢?我刚投降匈奴时,精神恍惚,如同发狂,痛恨自己辜负了汉朝,加上我的老母亲被囚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又怎么能超过我呢?而且皇帝年事己高,法令无常,大臣们无罪而被灭族的有几十家,安危无法预料,你又何必为这样的皇帝效忠呢?希望你能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本无功德,全靠皇帝的栽培,才能位列将军,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在皇帝身边任职,常常希望为皇帝肝脑涂地。如今能够为国家献身,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又饮酒数日,再次劝说:“子卿,你就听我一次吧。”

苏武说:“我早就己经准备死了!”如果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不禁长叹道:“唉,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的罪行,上通于天!”于是流下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李陵不愿意自己亲自送东西给苏武,就让他的妻子送给苏武几十头牛羊。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告诉苏武说:“匈奴在边境的哨所抓到了云中郡的俘虏,说云中郡的官吏和百姓都穿着丧服,说是汉朝皇帝驾崩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后,面向南方痛哭,吐血,早晚都在哭泣,持续了好几个月。

汉昭帝即位后过了几年,匈奴与汉朝和亲。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撒谎说苏武己经死了。后来汉朝使者又来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和他一起去见汉朝使者,乘夜见到了汉使,详细地说明了情况,并告诉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猎,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一块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方的沼泽地里。”使者听了非常高兴,按照常惠的话责备单于。单于听了,左右张望,非常吃惊,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于是李陵摆设酒宴祝贺苏武说:“今天你回到汉朝,扬名于匈奴,功绩显赫于汉室,即使古代史书上所记载的,丹青所描绘的,又怎能超过你呢!我虽然怯懦无能,但如果汉朝能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亲,让我有机会报答汉朝的恩情,我怎么会顾及自己的生死呢?然而,汉朝己经杀了我全家,这是世代的奇耻大辱,我又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呢?罢了!罢了!今天让你知道我的心意罢了。我们是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是永别了!”李陵起身起舞,唱道:“跋涉万里啊,穿越沙漠,为君王奋勇抗击匈奴。路途己尽啊,箭己折断,士兵己死尽啊,名声己败坏。老母己死,即使想报恩又能回到哪里呢?”李陵泪流满面,与苏武诀别。

单于召集苏武的随从官员,除了以前己经投降匈奴和因病去世的人之外,总共跟随苏武回国的有九人。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天回到京师。皇帝下诏让苏武用一头公羊祭祀汉武帝的陵园和庙宇,任命他为典属国,俸禄为中二千石,赐给他二百万钱,两顷公田,一所住宅。常惠、徐圣、赵终根都被任命为中郎,各赐给二百匹帛。其余六人年老体弱,让他们回家养老,每人赐给十万钱,免除他们的徭役,终身不用再服劳役。常惠后来升为右将军,被封为列侯,自有传记。苏武留在匈奴总共十九年,当初出使时正值壮年,等到回国时,头发和胡须都己全白了。

苏武回国的第二年,上官桀、他的儿子上官安以及桑弘羊和燕王、盖主等人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牵连,因此被处死。当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夺权力,多次把霍光的过失写信告诉燕王,让他上书告发霍光。他们还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国后只被任命为典属国;而大将军的长史没有功劳,却被任命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跋扈。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后,追查他们的同党。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关系不错,又多次被燕王上书告发,他的儿子还参与了谋反,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扣下了这个奏章,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汉昭帝驾崩,苏武以原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参与了拥立汉宣帝的谋划,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说他熟悉典章制度,出使不辱使命,这是先帝的遗愿。汉宣帝立刻召见苏武,让他在宦者署待诏,多次进见,又任命他为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皇帝命令他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尊称他为祭酒,对他非常优待。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都送给了兄弟和老朋友,自己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皇后之父平恩侯、皇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对苏武非常敬重。

苏武年事己高,他的儿子之前因事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那么久,难道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皇帝说明情况:“我在匈奴出发时,我的匈奴妻子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叫通国,听说他还在,希望能通过使者送些金银财物去赎回他。”皇帝同意了。后来通国随着使者来到汉朝,皇帝任命他为郎官。又任命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八十多岁时,在神爵二年病逝。

甘露三年,匈奴单于第一次入朝觐见。皇帝思念那些辅佐朝政的功臣,于是命人在麒麟阁绘制他们的画像,按照他们的相貌描绘,并注明他们的官职、爵位和姓名。只有霍光没有写名字,只写“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是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再次是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接着是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然后是丞相高平侯魏相,接着是丞相博阳侯丙吉,其次是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再次是宗正阳城侯刘德,接着是少府梁丘贺,然后是太子太傅萧望之,最后是典属国苏武。这十一人都有功德,闻名于当世,因此表彰他们,彰显他们是中兴的辅佐之臣,与古代的方叔、召虎、仲山甫等人齐名。这十一人都有传记。

从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到儒者夏侯胜等人,都善始善终,闻名于汉宣帝时期。然而他们没有被列入名臣画像之中,由此可知麒麟阁十一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赞曰:李将军朴实谦逊,不善言辞,但到他去世时,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痛哭流涕,这是因为他对士大夫的真诚深入人心。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然而,李广和李陵的遭遇,正是道家所忌讳的“三代之将”的命运。从李广到李陵,最终导致家族灭亡,令人哀叹!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西方,不辱君命。”苏武就是这样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汉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