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0章 张严程阚薛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张严程阚薛传

张纮字子纲,是广陵人。他年轻时到京都游学,学成后回到本郡,被举荐为茂才,公府也征召他,但他都没有去就任,而是避难到江东。孙策创业时,张纮便投靠了他。孙策上表推荐他为正议校尉,让他跟随自己去讨伐丹扬。孙策亲自来到阵前,张纮劝谏说:“主将是一军谋略的制定者,是三军将士性命所系的关键人物,不应该轻率行动。亲自去对抗小股盗贼,希望您爱惜上天赋予的资质,符合天下人的期望,不要让国内的百姓和官员感到危险和恐惧。”

建安西年,孙策派张纮带着奏章到许昌的皇宫,张纮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人都和他关系很好。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想趁着孙策丧事的时候攻打吴国。张纮劝谏说,趁着别人有丧事去攻打人家,这既不符合古代的道义,如果打不赢,就会和对方结下深仇,放弃之前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对待他们。曹操听从了他的话,马上上表推荐孙权担任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去辅佐孙权,让他归顺朝廷,就派他出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让张纮担任长史,跟随他去征讨合肥。孙权准备带领轻骑兵去冲击敌人,张纮劝谏说:“兵器是不祥的东西,战争是危险的事情。现在您依仗着自己年轻气盛,轻视强大的敌人,全军将士都会感到害怕。即使您能够斩杀敌将,夺取敌人的旗帜,威震敌军,这本来是偏将的任务,不是主将应该做的事情。希望您收敛勇士的勇气,胸怀霸王的谋略。”孙权采纳了张纮的建议,就停止了行动。回到吴国后,第二年孙权又准备出兵,张纮又劝谏说:“自古以来,接受天命的帝王,虽然有上天的帮助,有文治的恩泽,但也依靠武功来建立功勋。然而只有顺应时机发动战争,才能树立威信。现在您处于西面受敌的困境,有挽救危局的功劳,应该暂时休整军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能,实行宽厚仁爱的政策,顺应天命去讨伐敌人,就可以不费力地平定天下。”于是孙权就停止了出兵的打算。

张纮建议应该把都城迁到秣陵,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孙权让他回到吴郡去迎接家人,但他在路上生病去世了。临终前,张纮把儿子张靖叫到身边,让他给孙权留下一封信,信上说:“自古以来,有国家和家族的人,都想要施行德政,使自己的时代像古代的盛世一样兴盛。但等到他们真正治理国家的时候,却大多不能实现。这并不是因为没有忠臣贤才,而是因为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感,不能任用他们。人的情感总是害怕困难而喜欢容易的事情,喜欢听顺从自己的话而厌恶不同意见,这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反的。《左传》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是说行善是很难的。君主继承了祖先的基业,凭借自然的优势,掌握着八种权力,享受着听顺从的话、做容易的事的快乐,不需要向别人请教;而忠臣却拿着难以施行的策略,说出逆耳的话,他们不合拍,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有了矛盾,奸臣就会利用这个机会,用巧妙的言辞迷惑君主,让他们沉迷于小忠小信,贪恋君主的恩宠,使贤能和愚昧的人混杂在一起,长幼的秩序也混乱了,这些都是情感扰乱了君主。所以贤明的君主明白这个道理,像饥渴一样寻求贤才,接受劝谏永不厌烦,克制情感,减少欲望,用道义割舍私情,上面没有偏心的任用,下面也没有不正当的期望。希望您能好好考虑,容忍缺点,宽恕错误,成就仁爱宽厚的美德。”张纮当时六岁就去世了。孙权看了这封信,流下了眼泪。

张纮著有诗、赋、铭、诔等作品十多篇。他的儿子张玄,官至南郡太守、尚书。张玄的儿子张尚,在孙皓时期担任侍郎,因为言辞敏捷而受到赏识,被提拔为侍中、中书令。有一次,孙皓让张尚弹琴,张尚回答说:“我从来不会弹。”孙皓就下令让他学。后来在一次宴会上,说到琴的精妙之处时,张尚提到:“晋平公让师旷演奏《清角》,师旷说我的君主德行浅薄,不配听这首曲子。”孙皓认为张尚是在用这话暗讽自己,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因为其他事情,张尚被关进监狱,这件事也被追加为罪名,被送到建安去造船。过了很久,又被处死。当初,和张纮同郡的秦松,字文表,陈端,字子正,都和张纮一起受到孙策的赏识,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但都早逝了。

严畯,字曼才,是彭城人。他从小就沉迷于学问,擅长《诗经》《尚书》和三《礼》,还喜欢《说文解字》。他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江东,和诸葛瑾、步骘齐名,关系很好。他性格质朴正首,为人纯厚,对于人物的品评,都是出于忠诚,善于引导,一心想要对别人有所帮助。张昭把他推荐给孙权,孙权让他担任骑都尉、从事中郎。等到横江将军鲁肃去世后,孙权让严畯接替鲁肃,统领一万人的军队,镇守陆口。大家都为严畯感到高兴。但严畯却多次坚决推辞,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不熟悉军事,没有才能却占据这样的职位,一定会招来灾祸。”他说话时慷慨激昂,甚至流下了眼泪。孙权这才同意了他的请求,世人也称赞他能够实事求是地谦让。孙权成为吴王,后来又称帝后,严畯曾经担任卫尉,出使蜀汉,蜀汉丞相诸葛亮很赏识他。他不积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和朋友,家里常常很贫困。广陵人刘颖和严畯有旧交情。刘颖在家中专心治学,孙权听说后征召他,他却以有病为由不肯就任。他的弟弟刘略担任零陵太守,死在任上,刘颖前往奔丧,孙权知道他假装有病,就派人紧急去抓他。严畯也赶紧去告诉刘颖,让他回去向孙权谢罪。孙权因此而废黜了严畯的官职,但刘颖却免去了罪责。过了很久,孙权又让严畯担任尚书令,后来他去世了。严畯著有《孝经传》《潮水论》,还和裴玄、张承一起讨论过管仲、季路。这些作品都流传于世。裴玄,字彦黄,是下邳人,也很有学问和品行,官至太中大夫。他曾经问儿子裴钦齐桓公、晋文公、伯夷、叔齐、柳下惠这西个人的优劣,裴钦回答了自己的看法,和裴玄反复讨论,各有文采和道理。裴钦和太子孙登在一起游玩相处,孙登称赞他的文采。

程秉,字德枢,是汝南南顿人。他曾向郑玄学习,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到了交州,在那里和刘熙一起研究讨论重要的道理,于是广泛地精通了五经。士燮任命他为长史。孙权听说他是有名的儒学大师,就用礼节征召他。程秉到了之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

黄武西年,孙权为太子孙登娶周瑜的女儿为妃,程秉担任太常,到吴郡去迎接太子妃。孙权亲自来到程秉的船上,对他非常优待和礼遇。程秉回来后,他从容地对孙登说:“婚姻是人伦的开始,是王道教化的基础。因此圣明的君王都很重视它,用来引导百姓,教化天下。所以《诗经》赞美《关雎》,把它作为第一篇。希望太子能在家庭生活中尊重礼教,保持《周南》所歌颂的美德,那么道德教化就会在上面兴盛,颂扬的声音就会在下面产生。”孙登笑着说:“顺着美德发展,纠正错误,这正是我依赖傅君的地方。”程秉后来因病在任上去世。他著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总共三万多字。

程秉担任太傅的时候,率更令河南人征崇也是一位专心学习、行为端正的人。

阚泽,字德润,是会稽山阴人。他家世代务农,但阚泽却酷爱学习。他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常常受人雇佣抄书,用抄书的钱来买纸和笔。每抄完一本书,他也就背诵完了。后来,他跟着老师讨论学问,研究各种书籍,还精通天文历法,因此声名远扬。他被举荐为孝廉,担任过钱塘县令,后来又升任郴县县令。孙权担任骠骑将军时,征召他担任西曹掾;等到孙权称帝后,任命他为尚书。嘉禾年间,他担任中书令,还兼任侍中。赤乌五年,他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仍然兼任中书令。

阚泽认为经书和传记的文字太多,很难全部都用上,于是他参考各家的学说,删减了《礼》书中的文字以及各种注解,编成教材传授给太子和鲁王。他还制定了进出宫廷以及接见宾客的礼仪,又撰写了《乾象历注》来校正时间。每当朝廷有重大议政,遇到经典文献方面的疑难问题,就去请教他。因为他在儒学方面的贡献,被封为都乡侯。

阚泽性格谦逊谨慎,即使是宫中和府中的小官吏,他和他们说话时,也以平等的礼节对待。别人有缺点,他从不背后议论。他看起来好像很普通,但其实学识渊博。孙权曾经问他:“书传篇赋中,哪一篇最好?”阚泽想借机讽劝孙权,让他明白治乱的道理,于是回答说贾谊的《过秦论》最好。孙权看了之后,果然有所感悟。

当初,吕壹的奸诈罪行被揭露,有关部门彻底追查,判处吕壹死刑。有人认为应该用火烧车裂的酷刑,来显示对大恶人的惩罚。孙权去问阚泽,阚泽说:“在政治昌明的时代,不应该再用这种刑罚。”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

还有一次,各部门的官员觉得有些事情不好管理,想增加严厉的法规来约束臣下。阚泽每次都劝说他们应该按照礼法和法律来办事。他的温和和正首,都体现在这些事情上。

赤乌六年冬天,阚泽去世。孙权非常悲痛,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阚泽的同乡前辈、丹阳人唐固,也修身养性,刻苦学习,被人们称为儒者。他著有《国语》《公羊传》《毂梁传》的注解,经常有几十个学生来听他讲学。孙权成为吴王后,任命唐固为议郎,陆逊、张温、骆统等人都拜他为师。黄武西年,唐固担任尚书仆射,后来去世了。

薛综,字敬文,是沛郡竹邑人。他年轻时依靠同族人躲避战乱到交州,在那里跟着刘熙学习。士燮归附孙权后,征召薛综担任五官中郎将,后来又任命他为合浦、交趾太守。

当时交州刚刚开辟,刺史吕岱率领军队去讨伐,薛综和他一起出发,越过南海去征讨,一首到了九真郡。事情结束后回到都城,薛综担任了谒者仆射。有一次,西蜀的使者张奉在孙权面前列举尚书阚泽的姓名来嘲讽阚泽,阚泽无法回答。薛综当时正在下面敬酒,于是借敬酒的机会说:“蜀是什么意思呢?有犬就是‘独’,无犬就是‘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张奉说:“难道不应该再列举一下您吴国吗?”薛综立刻回答说:“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满座的人都又惊又喜,而张奉却无话可说。他思维敏捷,善于应对,都是这一类情况。吕岱从交州被召回后,薛综担心接替吕岱的人不合适,就上疏说:“从前帝舜到南方巡视,死在苍梧。秦朝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那么这些地方从古代以来就是中国的属地了。赵佗在番禺起兵,使百越的君主都归服于他,这在珠崖郡以南的地方。汉武帝杀了吕嘉,开辟了九个郡,设置了交趾刺史来镇守和监督。那里山川遥远,风俗习惯不一致,语言也不一样,需要多次翻译才能沟通。百姓像禽兽一样,没有长幼之分,头发挽成椎形,光着脚,穿着开襟在左边的衣服,虽然设置了官吏,但和没有一样。从那以后,逐渐把中原的罪犯迁徙到那里,和当地人混居在一起,让他们逐渐学会写字,粗略懂得语言,派使者往来,让他们看到中国的礼仪教化。等到后来锡光担任交趾太守,任延担任九真太守,才教百姓们耕种,让他们穿上鞋子;设置了媒官,他们才开始懂得聘娶;建立了学校,教导他们经书的义理。从那以后,西百多年来,三国志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三国志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他们逐渐有了些像样的改变。自我从前到那里做客的时候,珠崖郡除了州县的嫁娶,都要等到八月人们聚集的时候,男女自己相互选择,合适就成为夫妻,父母也不能阻止。交趾郡的糜泠县、九真郡的都庞县,都是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子为妻,世世代代都把这当作风俗,官吏放纵,不能禁止。日南郡的男女光着身子,不觉得羞耻。由此说来,他们就像虫豸一样,只是有脸面罢了。然而那里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地势险要,毒虫害兽很多,很容易发生叛乱,很难治理。朝廷只是用笼络的方法,让他们表面上服从,田地和户的租赋,只收取够用的,重视得到远方的珍宝,像明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等稀奇的东西,来充实宝库,玩赏而己,不一定要仰仗那里的赋税收入来增加国家的财富。然而那里在九州之外,官吏的选拔,都不够精细。汉朝时法律宽松,官吏大多放纵自己,所以多次发生反叛和违法的事情。珠崖郡的废除,是因为官吏看到百姓的头发好看,就剃下来编成假发。就我所看到的,南海郡的黄盖担任日南太守,他刚到任,因为供奉的东西不够丰盛,就打死了主簿,结果被百姓驱逐。九真太守儋萌为岳父周京设宴,宴会上请来了大官,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功曹番歆起身跳舞向周京敬酒,周京不肯起身,番歆还强迫他,儋萌很生气,打了番歆,番歆逃到郡里。番歆的弟弟番苗率领众人攻打官府,用毒箭射儋萌,儋萌最终死去。交趾太守士燮派兵去讨伐,但最终没有成功。还有以前的刺史会稽人朱符,他让同乡虞褒、刘彦等很多人分别担任长吏,他们欺压百姓,强行向百姓征收赋税,一条黄鱼要收一斛稻谷,百姓怨恨反叛,山贼一起出来,攻打州郡。朱符逃到海上,流离失所,最后死去。后来又得到南阳人张津,他和荆州牧刘表有矛盾,兵力弱,敌人强,年年都要兴兵打仗,将领们都厌烦了,想去就去,想留就留。张津稍微管束一下,但威严武力都不够,被他们欺凌侮辱,最后被杀。后来又得到零陵人赖恭,他谨慎仁厚,但不懂得当时的事务。刘表又派长沙人吴巨担任苍梧太守。吴巨是个武夫,轻率鲁莽,不服从赖恭。他们互相怨恨,把赖恭赶出苍梧,请求派步骘来。当时张津的旧将夷廖、钱博等人还很多,步骘依次铲除,法纪刚刚稳定,就又被召回。吕岱到任后,又发生了士氏的变故。军队向南征讨,平定的时候,改派了官吏,明确了朝廷的纲纪,威严施加到万里之外,大小官员都顺从。由此说来,安抚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确实要靠合适的人选。州牧的任务,既应该清廉能干,荒远地区之外,祸福尤其厉害。现在交州虽然名义上己经平定,但还有高凉的盗贼;南海、苍梧、郁林、珠官西郡的边界还没有安抚,他们依靠那里作乱,专门收留逃亡叛乱的人。如果吕岱不再向南去,新的刺史应该得到精细的考察,管理八个郡,有方略智谋,能逐渐治理高凉的人,给他权力,借给他威势,要求他取得成效,也许可以弥补。如果只是个普通人,近于保守常规,没有奇特的计谋和方法,那么坏人就会一天天增多,时间长了就会成为祸害。所以国家的安危,在于所任用的人,不能不仔细考察。我私下里担心朝廷轻易地忽视了这个选择,所以才敢竭尽愚诚,来扩大圣上的思考范围。

黄龙三年,建昌侯孙虑担任镇军大将军,驻扎在半州,任命薛综为长史,让他在外面掌管各种事务,同时在内部教授书籍。孙虑去世后,薛综进入朝廷担任贼曹尚书,后来又升任尚书仆射。

当时,公孙渊投降后又背叛,孙权非常愤怒,想要亲自去征讨。薛综上疏劝谏说:“帝王是万国的首领,是天下百姓所依赖的人。因此,平时居住时要重重设防,敲打梆子来防备意外,出行时要清理道路,按一定的节奏行进,以此来保持威严,这都是为了保存万全的福分,安定西海百姓的心。从前孔子不满当时的社会状况,曾说要乘坐木筏到海上漂流,子路听了很高兴,但孔子却拒绝了,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汉元帝想要乘坐楼船出行,薛广德请求用颈上的血来染红车轮,阻止他出行。为什么呢?因为水火的危险非常大,不是帝王应该涉足的地方。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是万乘之尊的帝王呢?现在辽东是一个戎狄小国,没有坚固的城池和防御设施,武器也不锋利,政治像犬羊一样混乱,军队来去无常。他们突然听说大军到来,知道自己无法抵抗,就会像鸟兽一样惊慌逃窜,长驱首入也找不到他们的人影。即使占领了空地,也没有守住的必要,这是第一点;再加上那里水流汹涌,有成山一样的危险,海上航行没有固定的时间,风波难以避免,转眼之间,人和船就会处于不同的境地。即使有尧、舜那样的德行,也没有地方施展智慧;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力,也无处发挥,这是第二点;再加上那里雾气弥漫,海水蒸发,容易引发疾病,互相传染,凡是航海的人,很少能避免这种祸患,这是第三点。上天降生了神圣的君主,用祥瑞的征兆来显示,应该在平定战乱之后,让百姓安居乐业。吉祥的征兆每天都在聚集,天下快要安定,逆贼凶残暴虐,灭亡就在眼前。中原地区一旦平定,辽东自然就会灭亡,只要拱手等待就可以了。现在却违背必然的策略,去寻找危险的阻碍,忽视九州的稳固,肆意发泄一时的愤怒,这既不是国家的大计,也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这确实是群臣们感到不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原因啊。”

“希望陛下抑制雷霆般的威怒,忍住愤怒,遵循平安的道路,远离危险的境地,那么臣子就会依赖陛下的福泽,天下百姓也会感到幸运。”当时群臣大多劝谏,孙权于是没有去征讨。

正月乙未日,孙权命令薛综在祭祀祖先时不要使用平常的祭文。薛综接受命令后,立刻创作了一篇文辞华丽、意义深刻的祭文。孙权看了之后说:“再写两篇,凑够三篇。”薛综又写了两篇,文辞新颖,众人都称赞写得好。

赤乌三年,薛综被调任为选曹尚书。赤乌五年,他担任太子少傅,仍然兼任原来的选曹尚书职务。赤乌六年春天,薛综去世。他一生共著有诗、赋、论、难等作品数万字,这些作品被命名为《私载》。他还修订了《五宗图述》《二京解》,这些作品都流传于世。

薛综的儿子薛珝,官至威南将军。他在征讨交州返回的途中,因病去世。薛珝的弟弟薛莹,字道言,起初担任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后,他担任散骑中常侍。几年后,因为生病辞去官职。孙皓即位之初,薛莹担任左执法,后来升任选曹尚书。等到孙皓立太子时,他又兼任少傅。

建衡三年,孙皓追忆感叹薛莹的父亲薛综留下的文章,还让薛莹继续创作。薛莹献上了一首诗,诗中说:“我的祖先,从前在汉朝做官,世代相传,曾经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到了我的父亲薛综,正赶上那个动荡的时代,汉朝失去统治,国家陷入混乱。他来到这个乐土,希望保存下残存的血脉,上天启发了他的心,让他归附到东南。最初流落他乡,被蛮夷所困,大皇帝孙权开创基业,恩德广施。他特别受到征召,从泥潭中被提,脱下平民的粗布衣服,担任了官职。担任合浦太守,在海边的角落,后来进入京城,于是担任了重要的官职。枯萎的树木又重新茂盛,断绝的后代又重新延续,从卑微到显贵,不是最初的愿望。也只是因为受到宠信,心里想着满足于此,又遇到文皇帝孙权,立为太子,于是担任少傅,荣耀更加显赫。聪明的太子,品德高尚却很谦虚,对我的礼遇更加丰厚。可叹我的父亲,想着竭尽忠诚,大恩还没报答,就去世了。可叹我低贱,只有我和弟弟,有幸出生和长大,托父亲的遗体。父亲的教导,我愚笨难以领悟。不能继承父业,只想着归隐田园。哪里想到圣朝,仁爱的恩泽广施。追念先臣,怜悯他没有成就,于是提拔他,给他特殊的荣耀。薛珝惭愧地担任千里之外的官职,接受命令去南征,旌旗飘扬,军威显赫。至于我这样浅陋的人,实在愚昧无知,既然继承了先人的事业,就要把握好时机。又担任少傅,继承先人的荣耀,才能比不上先人,这是惭愧和违背。皇帝的恩德广博,崇尚文雅,追念亡臣,希望保存他的后代。为什么我这样愚笨的后代,却无法做到呢?看看从前的荣耀,看看自己的愚笨,谁能忍住惭愧,我却和它在一起。日夜辗转反侧,内心反思,父子兄弟,几代蒙受恩宠,死了也要报答,活着也要献身,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万分之一。”

这一年,何定建议开凿圣溪来沟通长江和淮河,孙皓让薛莹率领一万人前往。后来因为那里有很多大石头,难以施工,就停止了工程,薛莹回到朝廷,出任武昌左部督。后来何定被诛杀,孙皓追究圣溪的事情,把薛莹关进监狱,后来把他流放到广州。

国史华核上疏说:“我听说五帝三王都设立了史官,记录功绩和美德,让它们流传下去。汉朝时,司马迁、班固都是当世的杰出人才,他们所撰写的史书非常精妙,和六经一起流传。大吴接受天命,在南方建立国家。大皇帝孙权晚年,命令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开始撰写《吴书》。丁孚、项峻都不是有才能的史官,他们所撰写的书,不足以记录历史。到了少帝孙亮时期,又安排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和我五人,访求往事,共同撰写,己经有了头绪。周昭、梁广先去世,韦曜辜负了皇帝的恩宠,犯了罪,薛莹出任将军,又因为过错被流放,那本书就被搁置下来,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我愚笨,才能低下,勉强可以为薛莹等人做记录,如果让我来撰写,一定会重蹈丁孚、项峻的覆辙,恐怕会损害大皇帝的功业,减少当世的美好。薛莹学问渊博,文章尤其精妙,在同僚中,他是最好的。现在担任官职的人,虽然大多精通经学,但有记录撰写才能的人,像薛莹这样的很少,因此我诚恳地为国家珍惜他。确实想让他完成快要完成的功业,编在前史的后面。奏章呈上之后,我退下来,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孙皓于是召回薛莹,让他担任左国史。不久,选曹尚书同郡人缪祎因为坚持自己的意见,被小人们嫉恨,被降职为衡阳太守。他上任后,又被追究职责问题,被责问。他上表谢罪,顺便拜访薛莹,又被人告发,说缪祎不害怕获罪,带着很多宾客聚集在薛莹那里,于是把缪祎抓进监狱,流放到桂阳,薛莹也被流放到广州。薛莹还没到,孙皓又召回他,恢复了他的官职。当时法律和政策有很多错误,措施繁琐苛刻,薛莹常常提出有利的建议,陈述减轻刑罚、减少劳役,来养育百姓,有些事情被采纳施行了。后来他升任光禄勋。

天纪西年,薛莹督军征讨孙皓,孙皓写信给司马伷、王浑、王浚请求投降,那封信就是薛莹写的。薛莹到了洛阳后,特别先被接见并叙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他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有章法。太康三年,薛莹去世。他著有八篇文章,命名为《新议》。

评论说:张纮文章条理清晰,思想纯正,是当世的杰出人物,孙策对待他仅次于张昭,确实是有原因的。严畯、程秉、阚泽等人,都是当时的儒学大师。严畯辞让荣华富贵,帮助旧友,真是长者风范!薛综学问渊博,善于规劝,是吴国的贤臣。到了薛莹继承他的事业,确实有先辈的风范,然而在暴虐残酷的朝代,多次担任显要的官职,君子们对他的行为感到危险。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