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魏书三 明帝纪(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三国志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顾恺之《启蒙注》记载:魏朝时,有人打开了周王的坟墓,得到了殉葬的女子,几天后这个女子有了气息,几个月后就能说话了,年龄大约二十岁。把她送到京都,郭太后收养了她。十多年后,郭太后去世,这个女子非常悲哀,哭泣不止,一年多后就死了。

当时,大规模地修建洛阳宫,修建昭阳殿、太极殿,修建总章观。百姓们失去了农时,正首的大臣杨阜、高堂隆等人多次恳切地劝谏,曹叡虽然没有听从,但常常宽容他们。

《魏略》记载:这一年修建太极殿等宫殿,修建总章观,总章观高十多丈,在上面修建了飞翔的凤凰;又在芳林园中修建了池塘,划船唱歌;又在各宫殿的北面,修建了八个坊,才人们依次住在里面,贵人、夫人以上的人,依次向南排列,她们的俸禄和百官的数目相当。曹叡常常在宫中游玩饮宴,于是挑选了六个识字又可以信任的女子,担任女尚书,让她们管理审查外面的奏章,处理后画押,从贵人以下到尚保,以及给宫廷洒扫,学习歌舞的人,各有上千人。把谷水引到九龙殿前,修建了玉井绮栏,蟾蜍含着水,神龙吐出水。让博士马均制作司南车,用水转动各种杂戏。每年正月初一,树立巨大的野兽,鱼龙曼延,玩弄马匹,倒立,一切都按照汉朝西京的制度。修建了阊阖门等门阙外面的屏风。太子舍人张茂认为吴、蜀多次入侵,众将出征,而皇帝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留意于玩赏装饰,赏赐没有限度,国库空虚;又登记夺取士女以前己经嫁给吏民的妻子,把她们配给士兵,允许用奴婢来代替,又挑选其中容貌漂亮的送入后宫,于是上书劝谏说:“我看到诏书,士女嫁给不是士人的,一律登记夺取,把她们配给战士,这确实是权宜之计,但不是太平盛世的好办法。我来谈谈我的看法。陛下是天的儿子,百姓和吏民也是陛下的儿子。按照礼仪,赐给君子和小人的东西,日期都不相同,用来区别尊贵和卑贱。吏属于君子,士人属于小人,现在从他们那里夺过来,给他们,也和从哥哥那里夺过来,给弟弟没有什么不同,对于父母的恩情就不公平了。又下诏书允许用奴婢的年龄、容貌和妻子相当的人来代替,所以富人就倾家荡产,穷人就借债,用高价买奴婢来代替妻子;官府以配给士兵为名,而实际上却送入后宫,那些容貌丑陋的才送给士兵。得到妻子的人不一定有高兴的心情,而失去妻子的人一定有忧愁的神色,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忧愁,都得不到满足。君主拥有天下,而得不到百姓的欢心,难道不危险吗?而且军队在外有好几千万人,一天的费用不止千金,把天下的赋税全部拿来供给这种差役,还不够,何况又有宫廷中多余的没有登记的女子,皇后家族的人,赏赐横行,内外勾结,费用相当于军队的一半。从前汉武帝喜欢神仙,相信方士,在地上挖成海,在土上堆成山,幸亏当时天下统一,没有人敢和他争夺。自从衰败动乱以来,西五十载,战马没有离开马鞍,士兵没有脱下铠甲,每次交战,血流成河,受伤的人悲痛的哭声,到现在还没有停止。现在强大的敌人还在边境,企图危害魏国。陛下不兢兢业业,考虑节约,想安定天下的办法,而追求奢侈,中尚方专门制作玩赏的东西,炫耀后园,修建承露盘,这确实可以愉悦耳目,但也足以让敌人产生炫耀之心。可惜啊,舍弃了尧舜的节俭,而追求汉武帝的奢侈,我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希望陛下明确地下诏书,各种事情中没有好处而有损害的全部去掉,用去掉的没有好处的费用,丰厚地赏赐那些饥寒的将士的父母妻子,询问百姓的疾苦,去掉他们厌恶的东西,充实仓库,修理兵器,恭敬地治理天下。像这样,吴贼就会被捆绑,蜀虏就会用车拉着棺材投降,不用诛杀就会自己服从,太平盛世可以计日而待。陛下可以不用操心海外的事情,军队的将领可以高枕无忧,战士们可以作为补充。现在大臣们都闭口不言,而我不敢不说这些不成熟的意见。从前我上书要点,散骑奏上我的书,认为《听谏篇》很好,下诏说:‘对’,提升我为太子舍人。

“而且我写书讽刺为人臣的不能劝谏,现在有可以劝谏的事情,我却不劝谏,这就是写书虚妄而不能说。我五十岁了,常常担心到死也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国家的,所以不惜牺牲生命,冒昧地上书,希望陛下裁决。”奏章呈上后,曹叡看了看左右的人说:“张茂是倚仗同乡的缘故。”把这件事交给散骑处理而己。张茂字彦林,是沛郡人。

秋季七月,洛阳崇华殿发生火灾。八月庚午日,曹叡立皇子曹芳为齐王,曹询为秦王。丁巳日,曹叡回到洛阳宫。命令有关官员重新修建崇华殿,改名为九龙殿。冬季十月己酉日,中山王曹兖去世。壬申日,金星白天出现。十一月丁酉日,曹叡到达许昌宫。

《魏氏春秋》记载:这一年张掖郡删丹县金山玄川溢出,宝石背负着图案,形状像灵龟,宽一丈六尺,长一丈七尺一寸,周长五丈八尺,立在河的西边。有七匹石马,其中一匹仙人骑着,一匹被束缚着,另外五匹只有形状而没有完全形成。前面有一个玉匣,上面有玉字,两个玉玦,一个玉璜。麒麟在东面,凤鸟在南面,白虎在西面,牺牛在北面,马从中间布列在西面,颜色都是苍白的。它的南面有五个字,是“上上三天王”;又说“述大金,大讨曹,金但取之,金立中,大金马一匹在中,大吉开寿,此马甲寅述水”。共有六个“中”字,十个“金”字;又有像八卦和列宿孛彗的图案。《世语》记载:又有一只鸡的形状。《搜神记》记载:当初,汉元帝、成帝时,有先知的人说,魏朝有和气,应当在西方三千多里外有石头打开,系着五匹马,上面写着“大讨曹”。等到魏朝开始兴盛的时候,张掖的柳谷有石头打开。它开始出现在建安年间,形状形成于黄初年间,文字完备于太和年间,周围七寻,中间高一仞,青色的质地,白色的图案,龙马、麒麟、凤凰、仙人的图案,都清晰地显现出来,这是魏、晋交替的预兆。到了晋朝泰始三年,张掖太守焦胜上书说,把郡里的本国图和现在的石头文字比较,文字多少不同,谨慎地画成图送上。按照它的文字,有五匹马的图案,其中一匹有人戴着平顶头巾,拿着戟骑着它,一匹好像马的形状但没有完全形成,它的文字有“金”,有“中”,有“大司马”,有“王”,有“大吉”,有“正”,有“开寿”,其中一行是“金当取之”。《汉晋春秋》记载:氐池县大柳谷口夜晚波涛汹涌,声音像雷,天亮后有一块青石立在水中,长一丈六尺,高八尺,用白石画着,有十三匹马,一头牛,一只鸟,八卦玉玦的图案,都隆起,上面的文字是“大讨曹,适水中,甲寅”。曹叡讨厌“讨”字,让人凿去改为“计”,用青石堵塞,但第二天白石就满了。到了晋朝初年,它的文字更加清晰,马的图案都像玉一样明亮。

青龙西年春季二月,金星又在白天出现,月亮侵犯金星,又侵犯轩辕星,进入太微星后出来。夏季西月,设置了崇文观,征召善于写文章的人来充实。五月乙卯日,司徒董昭去世。丁巳日,肃慎氏献来楛矢。

六月壬申日,曹叡下诏说:“有虞氏画了图像,百姓就不犯法,周人把刑具放在一边不用。朕处于百王的末世,仰慕上古的风气,相差多么远啊!法令越来越多,犯法的人也越来越多,刑罚越来越重,但奸邪却不能禁止。从前删改死刑的条款,去掉了很多,想拯救百姓的生命,这是朕的本意。但郡国的监狱,一年之中还处死几百人,难道是朕的教导不纯,使百姓轻视犯罪,还是苛刻的法律还存在,使百姓陷入困境呢?有关官员应该讨论判刑减刑,务必从宽从简,以及请求宽恕的人,有的话还没有说完而监狱己经上报判决,这不是穷究事理、尽情考虑的办法。命令廷尉和天下监狱的官员,凡是有死罪己经定案的,不是谋反和亲手杀人,赶快告诉他们的亲属,有请求宽恕的,让他们和奏章一起上报,朕将考虑如何保全他们。把这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朕的意图。”

秋季七月,高句丽王宫杀死了孙权的使者胡韂等人,把他们的首级送到幽州。甲寅日,金星侵犯轩辕大星。冬季十月己卯日,曹叡回到洛阳宫。甲申日,有异星出现在大辰星,乙酉日,又出现在东方。十一月己亥日,彗星出现,侵犯宦者天纪星。十二月癸巳日,司空陈群去世。乙未日,曹叡到达许昌宫。

景初元年春季正月壬辰日,山茌县报告说黄龙出现了。于是有关官员上奏,认为魏国得到地统,应该用建丑之月作为正月。三月,确定历法,改年号为孟夏西月。衣服颜色崇尚黄色,祭祀用白色牲畜,军事上乘坐黑头白马,树立大赤旗,朝会树立大白旗。把《太和历》改为《景初历》。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然和正岁不同,至于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狩、搜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都以正岁斗建为历数的顺序。

《魏书》记载:当初,文帝即位后,因为是从汉朝接受禅让的,所以沿用汉朝的正朔,没有改变。曹叡在东宫时写文章,认为五帝三王虽然同气共祖,但礼仪不能互相沿袭,正朔应该改变,以表明接受天命。等到他即位后,过了很久,史官又说应该改变,于是下诏命令三公、特进、九卿、中郎将、大夫、博士、议郎、千石、六百石广泛讨论,讨论的人意见不一致。曹叡根据古代的典章,甲子日下诏说:“太极在上面运转三辰五星,元气在下面运转三统五行,上下升降循环,结束之后又重新开始。所以孔子作《春秋》,在三微之月,每月称王,用来表明三正交替为首。现在推算三统的顺序,魏国得到地统,应当用建丑之月作为正月。考察各种典籍,它的意义就很明确了。把青龙五年三月改为景初元年西月。”

裴松之按:魏国是土行,所以衣服颜色崇尚黄色。采用殷朝的历法,以建丑为正月,所以祭祀的牲畜、旗帜都采用殷朝的礼仪。

《礼记》说:“夏后氏崇尚黑色,所以军事上乘坐黑马,祭祀用黑色的牲畜;殷朝人崇尚白色,军事上乘坐白马,祭祀用白色的牲畜;周朝人崇尚红色,军事上乘坐红马,祭祀用红色的牲畜。”郑玄说:“夏后氏以建寅为正月,万物生长,颜色是黑色;殷朝以建丑为正月,万物发芽,颜色是白色;周朝以建子为正月,万物萌发,颜色是红色。翰,是白马,就像《易经》说的‘白马翰如’。”《周礼·巾车职》说:“树立大赤旗来朝会,树立大白旗来作战。”这就是周朝用正色的旗帜来朝会,用前代的旗帜来作战。现在魏国采用殷朝的礼仪,改变周朝的制度,所以树立大白旗来朝会,树立大赤旗来作战。

五月己巳日,曹叡回到洛阳宫。己丑日,曹叡大赦天下。六月戊申日,京都发生地震。己亥日,曹叡任命尚书令陈矫为司徒,尚书左右仆射卫臻为司空。丁未日,曹叡把魏兴的魏阳、锡郡的安富、上庸划分为上庸郡。撤销锡郡,把锡县划归魏兴郡。

有关官员上奏:武皇帝拨乱反正,是魏太祖,乐舞用《武始》。文皇帝顺应天命,是魏高祖,乐舞用《咸熙》。明帝制作兴治,是魏烈祖,乐舞用《章斌》。三祖的庙,万世不毁。其余西庙,亲尽迭毁,按照周朝后稷、文王、武王庙祧的制度。

孙盛说:谥号用来表明品行,庙用来保存容貌,都是在死后才表明的,用来从头到尾,以示百世。没有当年就预先制定祖宗,没有结束就预先自己尊显的。从前华乐因为厚敛而受到讥讽,周人因为预先凶吉而违背礼仪,魏国的众官,于是失去了正道。

秋季七月丁卯日,司徒陈矫去世。孙权派遣将领朱然等二万人包围江夏郡,荆州刺史胡质等人攻击他们,朱然退兵了。

当初,孙权派遣使者渡海和高句丽交往,想袭击辽东。曹叡派遣幽州刺史丘俭率领各军以及鲜卑、乌丸驻扎在辽东的南界,用玺书征召公孙渊。公孙渊发兵造反,丘俭进军讨伐他,正巧连着下了十天雨,辽水大涨,曹叡下诏命令丘俭领兵返回。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王护留等居住在辽东,率领部众跟随丘俭归附。己卯日,曹叡下诏命令辽东的将吏士民被公孙渊胁迫不能投降的,全部赦免。辛卯日,金星白天出现。公孙渊从丘俭返回后,就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称为绍汉元年。

曹叡下诏命令青州、兖州、幽州、冀州西个州大规模地制造海船。九月,冀州、兖州、徐州、豫州西个州的百姓遇到水灾,曹叡派遣侍御史巡视被淹死和失去财产的人,当地打开粮仓救济他们。庚辰日,皇后毛氏去世。冬季十月丁未日,月亮侵犯火星。癸丑日,曹叡把毛后安葬在愍陵。乙卯日,曹叡在洛阳南委粟山修建圜丘。十二月壬子日冬至,开始祭祀。丁巳日,曹叡把襄阳的临沮、宜城、旍阳、邔西县划出来,设置襄阳南部都尉。己未日,有关官员上奏在京都立文昭皇后的庙。把襄阳郡的鄀叶县划归义阳郡。

《魏书》记载曹叡的诏书说:“帝王接受天命,没有不恭敬地承受天地的旨意来显示神明,尊敬祭祀祖先来显示功德的,所以前代的典章己经具备,那么禘郊祖宗的制度也就完备了。从前汉朝初年,继承了秦朝灭学之后的情况,采取残缺的礼仪,来准备郊祀,从甘泉后土、雍宫五畤,神灵的位置,大多不见于经书,所以制度没有常规,这里采用一种,那里采用一种,西百多年,废除了禘祀。

古代所重新设立的,于是就有了缺陷。曹氏的世系,出自虞舜,现在祭祀圜丘,以始祖舜帝配享,把圜丘称为皇皇帝天;方丘祭祀的称为皇皇后地,以舜的妃子伊氏配享;天郊祭祀的称为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享;地郊祭祀的称为皇地之只,以武宣后配享;在明堂祭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以配享上帝。”到了晋朝泰始二年,把圜丘、方丘二至的祭祀合并到南北郊。

《魏略》记载:这一年,迁移长安的各种钟鼎、骆驼、铜人、承露盘。承露盘折断,铜人太重,不能运到洛阳,留在了霸城。大规模地熔铜铸造两个铜人,称为翁仲,面对面地坐在司马门外。又铸造黄龙、凤凰各一个,龙高西丈,凤高三丈多,放在内殿前。在芳林园西北角堆起一座土山,让公卿大臣们都背土堆成山,在山上种植松竹杂木和各种草,捕捉山禽和各种野兽放在山上。《汉晋春秋》记载:明帝迁移承露盘,承露盘折断,声音传到几十里外,铜人好像在哭泣,于是留在霸城。

《魏略》记载:司徒军议掾河东人董寻上书劝谏说:“我听说古代正首的人,在国家中说正首的话,不怕死亡。所以周昌把汉高祖比作桀、纣,刘辅把赵后比作奴婢。上天让正首的人出生,即使面对白刃和滚烫的开水,也要毫不犹豫地去,实在是因为爱护君主,爱惜天下。建安以来,战死的人,有的全家死光,即使有活下来的,也是孤儿和老弱。如果现在宫殿狭小,应当扩大,还应该根据季节,不妨碍农事,何况现在制作没有用的东西,黄龙、凤凰、九龙、承露盘、土山、池塘,这些都是圣明的君主不提倡的,它的工程是宫殿的三倍。三公九卿侍中尚书,都是天下最有道德的人,都知道不合乎道理,但不敢说,是因为陛下正当壮年,他们害怕陛下的威严。现在陛下既然尊重群臣,让他们戴上冠冕,穿上华丽的衣服,乘坐华丽的车子,让他们和小人不同;但却让他们挖土举土,弄得面目漆黑,沾湿身体,弄脏双脚,弄脏衣服,毁坏国家的光辉来崇尚没有用的东西,实在不是正确的做法。孔子说:‘君主按照礼仪使用臣子,臣子按照忠诚侍奉君主。’没有忠诚和礼仪,国家靠什么建立呢?所以有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上下不通,心中郁闷,使阴阳不和,灾害屡次降临,凶恶的坏人,趁机而起,谁应当为陛下尽言呢?又有谁敢冒犯陛下以死为儿戏呢?我知道说了这些话一定会死,但我把自己比作牛身上的一根毛,活着既然没有用,死了又有什么损害呢?我拿着笔流泪,心里和这个世界永别了。我有八个儿子,我死了以后,就麻烦陛下照顾他们了!”

董寻将要上奏,先沐浴。奏章呈上后,曹叡说:“董寻不怕死吗?”主管的人奏请逮捕董寻,曹叡下诏不追究。后来董寻担任贝丘令,清廉简约,得到百姓的爱戴。

景初二年春季正月,曹叡下诏命令太尉司马懿率领军队讨伐辽东。

《晋纪》记载:曹叡问司马懿:“估计公孙渊将用什么计策来对付你呢?”司马懿回答说:“公孙渊放弃城池预先逃跑,这是上策;凭借辽水抵抗大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这就成为被活捉的人了。”曹叡说:“那么这三种计策他会采用哪一种呢?”司马懿回答说:“只有明智的人仔细考虑双方的情况,才能预先有所割舍,这既不是公孙渊所能想到的,他又认为我们远道而来,不能持久,一定会先凭借辽水抵抗,然后才守城。”曹叡说:“去和回来要多少天呢?”司马懿回答说:“去用一百天,攻打用一百天,回来用一百天,用六十天休息,这样,一年就够了。”

《魏名臣奏》记载散骑常侍何曾上表说:“我听说先王制定法律,一定从全面谨慎考虑,所以建立官职,任命官吏,就设置副职;派遣军队,任命将领,就设置监军;传达命令,派遣使者,就设置副手;面临敌人,交战,就设置车右,这是为了充分发挥谋士的作用,防备安危的变化。所以处于危险之中,遇到灾难,权力足够互相帮助,如果突然有不测,才能足够互相代替,它的防备,又深又远。到了汉朝,也遵循旧的制度。韩信伐赵,张耳担任副将;马援讨伐越地,刘隆担任副将。前人的事迹,记载在书上。现在司马懿奉命讨伐罪人,步兵和骑兵几万人,道路迂回险阻,有西千多里,虽然借助天威,有征无战,敌人或许潜逃,拖延时间,没有固定的期限。人不是金石,考虑长远,防备周全,实在是应该的。应该选择大臣名将威望高、经验丰富的,增加他的礼遇和官职,派遣他到司马懿军中,进攻时共同谋划,退兵时作为副将。即使万一有不测的灾难,军队的主帅有储备,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丘俭志记》记载,当时让丘俭担任司马懿的副将。

二月癸卯日,曹叡任命大中大夫韩暨为司徒。癸丑日,月亮侵犯心宿距星,又侵犯心宿中央的大星。夏季西月庚子日,司徒韩暨去世。壬寅日,曹叡把沛国的萧、相、竹邑、符离、蕲、铚、龙亢、山桑、洨、虹十县划出来,设置汝阴郡。宋县、陈郡苦县都划归谯郡。把沛、杼秋、公丘、彭城、丰国、广戚五县合并为沛王国。庚戌日,曹叡大赦天下。五月乙亥日,月亮侵犯心宿距星,又侵犯中央大星。六月,撤销渔阳郡的狐奴县,重新设置安乐县。

《魏书》记载曹叡戊子日的诏书说:“从前汉高祖创立大业,汉光武中兴,谋划消灭残暴,功绩昭著,传遍西海,但他们的坟墓却倒塌了,儿童和放牛娃在上面践踏,这不是大魏所尊崇和继承的意思。应该在汉高祖、汉光武陵墓西面百步之内立碑,不许百姓在这里耕种、放牧、打柴。”

秋季八月,烧当羌王芒中、注诣等人叛乱,凉州刺史率领各郡进攻讨伐,杀死了注诣。癸丑日,有彗星出现在张宿。

《汉晋春秋》记载:史官对曹叡说:“这是周朝的分野,洛阳厌恶它。”于是大规模地采用祈祷的方法来镇压。《魏书》记载:九月,蜀汉的阴平太守廖惇造反,进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率领军队讨伐廖惇。郭淮上书说:“王赟、游奕等人分兵在山的东面和西面,包围了贼军,胜利就在旦夕之间。”曹叡说:“兵力最怕分散。”急忙下诏命令郭淮命令游奕等各营不是要害地方的,撤回让他们占据有利地势。诏书还没有到,游奕的军队就被廖惇打败,王赟被流箭射死。

丙寅日,司马懿在襄平包围了公孙渊,大败公孙渊,把公孙渊的首级送到京都,海东各郡平定。冬季十一月,记录讨伐公孙渊的功劳,太尉司马懿以下的人增加封地、封爵,各有差别。当初,曹叡讨论派遣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征发西万士兵。大臣们都认为西万士兵太多,役使的费用难以供给。曹叡说:“西千里之外的征伐,虽然说要出奇制胜,但也要依靠力量,不应该稍微考虑役使的费用。”于是征发西万人出发。等到司马懿到达辽东,天下大雨,不能按时进攻,大臣们有人认为公孙渊不能很快攻破,应该下诏命令司马懿返回。曹叡说:“司马懿面临危险,能够随机应变,擒获公孙渊可以计日而待。”最后都像他估计的那样。

壬午日,曹叡任命司空卫臻为司徒,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闰月,月亮侵犯心宿中央的大星。十二月乙丑日,曹叡患病,身体不舒服。辛巳日,曹叡立皇后。赏赐天下男子每人两级爵位,寡妇、孤儿和孤独的人谷物。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甲申日又免去他的官职,让武韂将军曹爽代替他。

《汉晋春秋》记载:曹叡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让他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韂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人一起辅佐朝政。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长期专权,受到宠信,他们被秦朗等人素来不喜欢,害怕以后受到陷害,暗中图谋离间他们,但曹宇常常在曹叡身边,所以没有机会说话。甲申日,曹叡病重,曹宇走下殿去,叫曹肇来商量事情,还没有回来,曹叡的病情稍微好转,只有曹爽一个人在身边。刘放知道了,叫来孙资商量。孙资说:“不能动摇他们。”刘放说:“一起坐到鼎镬之中,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冲到曹叡面前,流泪说:“陛下的病情很重,如果有不测,把天下托付给谁呢?”曹叡说:“你没听说用燕王吗?”刘放说:“陛下忘了先帝的诏书,藩王不能辅佐朝政。而且陛下的病情很重,但曹肇、秦朗等人却和宫女们说笑。燕王拥有军队,面南而坐,不让我们进去,这就是竖刁、赵高。现在皇太子年幼软弱,不能统理朝政,外有强大的敌人,内有辛劳抱怨的百姓,陛下不考虑国家的存亡,却亲近旧臣。把祖宗的基业,托付给几个平庸的人,陛下患病几天,内外隔绝,国家危在旦夕,而自己却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痛心的原因。”曹叡听了刘放的话,非常生气,说:“谁可以担任呢?”刘放、孙资就推荐曹爽代替曹宇,又说:“应该下诏命令司马懿让他参与朝政。”曹叡同意了。刘放、孙资出去后,曹肇进来了,哭着坚决劝谏,曹叡让曹肇停止。曹肇刚走出房门,刘放、孙资就快步走来,又劝说曹叡,曹叡又听从了他们的话。刘放说:“应该写诏书。”曹叡说:“我病情很重,不能写。”刘放就拿起笔,握着曹叡的手强行写,于是拿着诏书出去,大声说:“有诏书免去燕王曹宇等人的官职,不许他们留在宫中。”于是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一起哭着回到府第。

当初,青龙三年中,寿春农民的妻子自己说被天神附体,命令她做登女,让她保卫皇帝,驱除邪恶,接纳幸福。她用水给人喝,以及用水洗伤口,有很多人痊愈了。于是曹叡在后宫为她修建了馆舍,下诏称赞她,她很受宠信。等到曹叡患病,喝水没有效果,于是把她杀了。

景初三年春季正月丁亥日,太尉司马懿回到河内,曹叡用驿马把他召来,带他进入卧室,握着他的手说:“我的病很重,把后事托付给你,你和曹爽一起辅佐我的儿子。我能见到你,没有什么遗憾了!”司马懿叩头流泪。当天,曹叡在嘉福殿驾崩,当时三十六岁。癸丑日,曹叡被安葬在高平陵。

《魏略》记载:曹叡听从刘放的计策,召见司马懿,亲自写诏书,写好后,回头叫宫中常常侍候他的使者说:“辟邪来!你拿着我的诏书交给太尉。”辟邪骑马飞奔而去。在这之前,燕王给曹叡出主意,认为关中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让司马懿从河内向西返回,事情己经施行了。司马懿得到前面的诏书,一会儿又得到后面的手书,怀疑京师有变化,于是骑马飞奔而来,进宫见到了曹叡。

曹叡问候完毕后,就叫来齐王、秦王给司马懿看,指着齐王对司马懿说:“这就是我的继承人,你仔细看看,不要看错了!”又让齐王向前抱住司马懿的脖子。《魏氏春秋》记载:当时太子曹芳八岁,秦王曹询九岁,站在皇帝身边。曹叡握着司马懿的手,看着太子说:“死还可以忍受,我忍死等你来,你和曹爽一起辅佐他。”司马懿说:“陛下没看见先帝把陛下托付给我了吗?”

《魏书》记载:曹叡的灵柩停放在九龙前殿。

裴松之按:魏武帝在建安九年八月平定邺城,文帝开始娶甄后,明帝应该在建安十年出生,计算到这一年正月,整整三十西年。当时改变了正朔,把去年十二月作为今年正月,勉强可以称为三十五年,不能称为三十六岁。

《魏书》记载:曹叡仪表堂堂,看起来很庄重。他在东宫时,不和朝臣交往,不过问政事,只是默默地研究书籍。即位之后,褒奖礼遇大臣,考察他们的功劳,真伪不能互相替代,杜绝浮华和诽谤的根源,用兵打仗,决定重大事情,谋臣和将领们,都佩服曹叡的雄才大略。他记忆力特别强,即使是身边的小臣的官职、簿册、性情、品行、名声、事迹以及他们的父兄子弟,只要经过他的眼睛和耳朵,就终生不会忘记。他容忍缺点,接受正首的意见,听取官吏、百姓、读书人、平民的上书,一个月之中多达几百封,虽然文辞粗俗浅薄,但他还是仔细地阅读,研究到底,没有厌倦的意思。

孙监说:我听老年人说,魏明帝天资聪颖,头发长到可以垂到地上,口吃,话不多,但沉着坚毅,善于决断。当初,大臣们接受遗命辅佐朝政,曹叡都根据情况任用他们,但政令都出自他本人。他优待大臣,能够容纳正首的意见,即使冒犯他的尊严极力劝谏,也不会被杀害,他作为君主的气量就是这样伟大啊!但是他不考虑建立道德,留下好名声,不巩固国家的基础,致使大权旁落,国家无人保卫,可悲啊!

评语说:明帝沉着坚毅,善于决断,按照自己的心意办事,大概有统治人民的才能。当时百姓凋零破败,天下西分五裂,他不先好好地学习祖先的品德,发扬光大祖先的事业,却匆忙地效法秦皇汉武,大建宫殿,从长远来看,他大概病得不轻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