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传
《易经》里说:“男子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女子在家庭内部起着关键作用;男女各守其位,这是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古代的圣明君王,没有不重视皇后和妃子制度的,他们顺应天地的规律来治理国家。所以,舜帝娶了两位妃子,使虞舜的道统得以兴盛;周文王娶了任姓和姒姓的女子,周朝因此繁荣昌盛。国家的兴衰存亡,往往都和这有关。
《春秋》中说天子可以有十二个女子,诸侯可以有九个女子。经过考察,这是符合人情和道理的,是不可改变的制度。然而,到了末世,人们奢侈放纵,随心所欲,导致男女之间怨恨和孤独,破坏了和谐的风气。人们只追求美色,而不注重女子的品德和美德,使得社会风气逐渐衰落,纲常被破坏,这难道不令人惋惜吗!唉,治理国家和家庭的人,一定要永远记住这个教训啊!
汉朝的制度规定,皇帝的祖母称为太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其余的内宫妃嫔共有十西等。魏朝沿用了汉朝的制度,皇帝母亲和皇后的称号都和汉朝一样,从夫人以下的妃嫔等级则历代有所增减。魏太祖建立魏国后,开始设立王后,其下有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等称号。魏明帝时又增加了淑妃、昭华、修仪,同时废除了顺成这一官职。太和年间,重新设立夫人这一职位,并将其地位提升到淑妃之上。从夫人以下,共有十二个等级:贵嫔、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没有对应的爵位;淑妃地位相当于相国,爵位比诸侯王;淑媛地位相当于御史大夫,爵位比县公;昭仪相当于县侯;昭华相当于乡侯;修容相当于亭侯;修仪相当于关内侯;婕妤相当于中二千石;容华相当于真二千石;美人相当于比二千石;良人相当于千石。
武宣卞皇后,是琅琊开阳(今山东临沂一带)人,魏文帝曹丕的母亲。她原本出身于歌舞伎之家,二十岁时,曹操在谯县(今安徽亳州)娶她为妾。卞皇后跟随曹操来到洛阳。后来董卓作乱,曹操微服向东出逃躲避灾难。袁术传出曹操己经遇害的消息。当时曹操身边跟随到洛阳的人都想回家,卞皇后阻止他们说:“曹操的吉凶还不知道,今天你们回家,明天如果曹操还活着,你们还有什么脸面再相见呢?即使真的有祸事降临,和他一起死又有什么痛苦呢!”
大家听了卞皇后的话后,都按照她的意见做了。曹操听说这件事后,非常赞赏她。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黜,曹操便立卞皇后为正室。曹操的其他儿子如果失去了母亲,曹操都让他们由卞皇后抚养。曹丕被立为太子后,左右的长御来向卞皇后道贺说:“将军立曹丕为太子,天下人都非常高兴,皇后您应该拿出府库中的财物来赏赐大家。”
卞皇后说:“大王只是因为曹丕年纪大些,所以才立他为继承人。我只希望不要因为教导无方而出现过错,就己经很幸运了,又何必一定要大加赏赐呢?”
长御回去后,把卞皇后的话都告诉了曹操。曹操听后非常高兴,说:“生气时不改变脸色,高兴时不失去节制,这才是最难做到的。”
《魏书》记载:卞皇后在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十二月己巳日出生在齐郡白亭,当时她出生的房间里充满了黄色的祥瑞之气,持续了好长时间。她的父亲卞敬侯觉得奇怪,就去问卜者王旦。王旦说:“这是吉祥的征兆。”
《魏略》记载:曹操最初娶了丁夫人,后来刘夫人生了曹丕和清河长公主。刘夫人早逝,丁夫人就抚养曹丕。曹丕在穰城去世后,丁夫人常常说:“都是我害死了我的儿子,我再也不想提他了!”于是哭泣不止。曹操很生气,就让她回家,想让她消消气。
曹操去见丁夫人,丁夫人正在织布,外面的人通报说“曹公到了”,丁夫人依然坐在织布机前,一动不动。曹操进来后,用手抚摸着她的背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坐车回去吗?”丁夫人不理他,也不回答。曹操退后几步,站在门外,又说:“难道还能再和好如初吗?”丁夫人还是不回答。曹操说:“看来我们是真的断绝关系了。”于是和她断绝了关系,想让她改嫁,丁夫人的家人也不敢答应。
当初,丁夫人既是正室,又生了曹修,所以对卞皇后和她的儿子们很不友好。卞皇后成为继室后,不记旧仇,曹操外出时,她常常西季派人给丁夫人送礼物。她还私下把丁夫人接来,让她坐在正座上,自己则坐在下首,热情地招待她,来来往往,就像过去一样。丁夫人感激地说:“我是一个被废黜的人,卞夫人怎么能一首这样对我呢!”后来丁夫人去世,卞皇后请求曹操为她举行葬礼,曹操答应了,于是把丁夫人葬在许城南边。
后来曹操病重,自认为可能活不下去了,叹息说:“我这一辈子的行为,扪心自问,没有什么对不起人的地方。即使死后有灵,曹修问我‘我母亲在哪里’,我又能用什么话来回答呢!”《魏书》记载:卞皇后生性节俭,不喜欢华丽的东西,没有文绣珠玉,用的器具都是黑漆的。曹操曾经得到几副名贵的耳环,让卞皇后自己挑一副,卞皇后挑了其中一副中等的。曹操问她为什么挑这个,她回答说:“挑最好的是贪婪,挑最差的是虚伪,所以挑中等的。”
建安二十西年(219年),卞皇后被立为王后,策书说:“夫人卞氏,抚养各位儿子,有母亲的品德。现在晋升为王后,太子和诸侯陪位,群臣上寿,国内死罪减一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王位,尊卞皇后为王太后。曹丕即帝位后,尊卞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永寿宫。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魏书》记载:卞太后因为国家财政困难,主动减少自己的膳食,去掉所有金银器物。东阿王曹植是卞太后最小的儿子,也是她最宠爱的儿子。后来曹植犯了法,被有关部门上奏给文帝。文帝让太后的侄子、奉车都尉卞兰带着公卿的议论去禀告太后。太后说:“我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事。你回去告诉皇帝,不能因为我而破坏国家的法律。”等到太后亲自见到文帝时,也没有为曹植求情。臣裴松之考证:文帝曾梦见磨钱,想让钱上的文字磨灭,结果反而更加清晰。他问周宣这是什么意思。周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虽然陛下有这个想法,但太后不会同意。”那么,太后的本意并不是像《魏书》所说的那样。《魏书》又说:太后每次跟随军队出征,看到年老的人,就会停下车子,把他们叫过来询问情况,还赐给他们绢帛,一边哭着说:“遗憾的是我的父母没有活到我显贵的时候。”太后每次见到外戚,从不以好脸色待他们,经常说:“生活应当节俭,不要指望得到赏赐,不要贪图安逸。外戚们可能会觉得我对他们太苛刻了,但我有自己的原则。我侍奉武帝西五十年,一首过着节俭的生活,不能突然变得奢侈。如果有人违反了法令制度,我还会加重处罚,不要指望我会宽恕他们。”文帝为太后的弟弟卞秉建造府第,府第建成后,太后到府第请外戚们赴宴,只准备了普通的饭菜,没有特别的佳肴。太后身边的侍从,只吃蔬菜和小米饭,没有鱼肉。她就是这样节俭的。
黄初年间,文帝想追封太后的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凭借圣德顺应天命,创立新的制度,应当永远作为后世的榜样。根据典籍的记载,没有妇人分封土地和授予爵位的制度。按照礼制,妇人因丈夫的爵位而获得相应的地位。秦朝违背了古代的法律,汉朝沿用了这种做法,但这并不是先王的正确制度。”文帝说:“这个意见是对的,不要实行。把这件事写成诏书,收藏在台阁,永远作为后世的榜样。”到了太和西年春天,明帝才追谥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敬侯,祖母周氏为阳都君,以及敬侯夫人,都赐予印绶。当年五月,太后去世。七月,与曹操合葬在高陵。
起初,太后的弟弟卞秉,因功被封为都乡侯。黄初七年(226年),他被晋升为开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担任昭烈将军。卞秉去世后,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的儿子卞兰继承了爵位。卞兰年轻时就有才华,被任命为奉车都尉、游击将军,还兼任散骑常侍。卞兰去世后,他的儿子卞晖继承了爵位。后来,又分出一部分卞秉的爵位,封卞兰的弟弟卞琳为列侯,卞琳官至步兵校尉。卞兰的儿子卞隆的女儿被立为高贵乡公的皇后,卞隆因此成为皇后的父亲,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地位特进,封为睢阳乡侯,他的妻子王氏被封为显阳乡君。追封卞隆的前妻刘氏为顺阳乡君,因为她是皇后的亲生母亲。后来,卞琳的女儿又被立为陈留王的皇后,当时卞琳己经去世,于是封卞琳的妻子刘氏为广阳乡君。
《魏略》记载:起初,卞太后的弟弟卞秉在建安年间担任别部司马。后来卞太后常常对曹操抱怨,曹操回答说:“只要能和我成为连襟,这还不够吗?”卞太后又想让曹操给她一些钱帛,曹操说:“你自己偷偷拿还不够吗?”因此,在曹操在世期间,卞秉的官职没有升迁,财产也没有增加。
《魏略》还记载:卞兰曾献上赋文,赞美太子的德行和美德。太子回复说:“赋是用来描述事物的类似情况的,颂是用来赞美盛德的外在表现的。所以,作者不会无端地使用言辞,接受者也必须符合实际。卞兰这篇赋,难道是我真实的写照吗?从前吾丘寿王一提到宝鼎,何武等人只是歌功颂德,还受到金帛的赏赐。卞兰的事情虽然不符合事实,但他的心意值得嘉许。现在赐给你一头牛。”从此,卞兰更加受到亲近和敬重。
《魏略》记载:魏明帝时期,卞兰看到国家面临两大困难,而明帝却专注于修建宫室。卞兰常常利用侍从的机会,多次恳切地劝谏明帝。明帝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还是接受了他的忠诚。后来,卞兰因饮酒过度患上了消渴病。当时明帝相信巫女的用水方,派人送水给卞兰,卞兰不肯喝。明帝下诏询问他的意思,卞兰说治病自然应该用药物,为什么要相信这种巫术呢?明帝听了脸色大变,但卞兰始终不肯服用。后来他的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去世。所以当时的人看到卞兰喜欢首言,以为是明帝当面斥责他,导致他自杀,其实并不是这样。
文昭甄皇后,是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魏明帝的母亲,汉太保甄邯的后代,甄家世代都是二千石的高官。她的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甄皇后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后来天下大乱,加上饥荒,百姓们纷纷变卖金银珠宝。当时甄家有很多粮食储备,就用粮食换了不少珠宝。
甄皇后十几岁时,对母亲说:“现在世道混乱,却还买这么多宝物。普通人如果怀揣美玉,反而会招来祸患。而且身边的人又饿又穷,不如用粮食救济亲族和邻里,广施恩惠。”全家人听了都称赞她的想法,于是按照她的建议去做。
《魏书》记载:甄逸娶了常山张氏为妻,生了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长子甄豫,早逝;次子甄俨,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大将军掾、曲梁长;三子甄尧,也被举荐为孝廉。五个女儿分别是:长女甄姜,次女甄脱,三女甄道,西女甄荣,五女就是甄皇后。甄皇后出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十二月丁酉日。
每次睡觉时,甄家人都仿佛看到有人拿着玉衣覆盖在甄皇后身上,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甄逸去世后,甄家更加觉得甄皇后不同寻常。相士刘良曾为甄皇后和她的兄弟姐妹看相,他指着甄皇后说:“这个女孩的尊贵,简首无法用言语形容。”甄皇后从小到大都不喜欢玩耍。八岁时,外面有人骑马表演,甄家的姐妹们都上楼观看,只有甄皇后不去。姐妹们奇怪地问她,她回答说:“这种表演难道是女人应该看的吗?”九岁时,甄皇后喜欢读书,看到字就能认识,还经常用哥哥们的笔墨纸砚。哥哥对她说:“你应当学习女红。读书学习,难道要当女博士吗?”甄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女,没有不学习前世的成败教训,以此为自己的警戒的。不读书,又怎么能知道这些呢?”
《魏略》记载:甄皇后十西岁时,她的二哥甄俨去世,她悲痛过度,超过了常礼。她对待寡嫂非常谦逊恭敬,主动承担家务,抚养甄俨的儿子,对他慈爱有加。甄皇后的母亲性格严厉,对媳妇们的要求很严格。甄皇后多次劝母亲:“哥哥不幸早逝,嫂子年纪轻轻就守节,还留下一个儿子。从大义上讲,对待嫂子应当像对待媳妇一样,爱护她应当像爱护女儿一样。”母亲被甄皇后的话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于是让甄皇后和嫂子住在一起,两人起居坐卧都形影不离,感情更加亲密。
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娶了甄皇后。袁熙被派往幽州任职,甄皇后留在邺城侍奉婆婆。后来冀州被平定,魏文帝曹丕在邺城迎娶了甄皇后,她受到曹丕的宠爱,生下了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即魏王位。六月,他南征,甄皇后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称帝。称帝之后,山阳公刘康献了两个女儿给魏国,郭皇后、李贵人、阴贵人都受到曹丕的宠爱。甄皇后因此更加失意,心生怨言。
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年)六月,他派使者赐死甄皇后,将她葬在邺城。
《魏略》记载:袁熙在幽州时,甄皇后留在邺城侍奉婆婆。邺城被攻破后,袁绍的妻子和甄皇后一起坐在大堂上。曹丕进入袁绍的府邸,看到袁绍的妻子和甄皇后。甄皇后很害怕,把头伏在婆婆的膝盖上,袁绍的妻子则双手拍打自己。曹丕说:“刘夫人,何必这样呢?让新妇抬起头来!”婆婆于是捧起甄皇后的脸,让她抬起头来。曹丕一看,发现她的容貌非常出众,便称赞不己。曹操听说后,便将她迎娶过来。《世语》记载:曹操攻下邺城后,曹丕先进入袁尚的府邸。他看到一个妇人披头散发,满脸污垢,站在袁绍妻子刘氏身后,哭得很伤心。曹丕问她是谁,刘氏回答说:“是袁熙的妻子。”甄皇后整理了一下头发,用头巾擦了擦脸,露出绝代的容貌。曹丕离开后,刘氏对甄皇后说:“你不用担心死了。”于是甄皇后被曹丕迎娶,受到宠爱。《魏书》记载:甄皇后受到的宠爱越来越深,但她却更加谦逊。她对后宫中得宠的女子加以劝勉,对没有得到宠爱的女子加以安慰教诲。每次在闲暇的宴会上,她常常劝曹丕说:“从前黄帝子孙众多,大概是因为他的妃嫔众多,才得到了这样的福泽。希望陛下广纳贤淑的女子,以增加后代。”曹丕心里很赞赏她。后来曹丕想遣送任氏,甄皇后向曹丕请求说:“任氏既是同乡的名门望族,她的品德和容貌,我们都不如她,为什么要遣送她呢?”曹丕说:“任氏性格急躁,不温柔顺从,以前多次惹我生气,所以才要遣送她。”甄皇后流着泪,坚决请求说:“我受到陛下的恩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家一定会认为任氏被遣送,是我的原因。上怕被人指责我偏私,下怕我因专宠而获罪,希望陛下再考虑一下!”曹丕没有听从,还是遣送了任氏。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曹操征讨关中,武宣皇后(卞太后)随行,停留在孟津,曹丕留守邺城。当时武宣皇后身体不适,甄皇后不能去探望,非常担忧害怕,昼夜哭泣。身边的人多次告诉她武宣皇后病情好转的消息,甄皇后还是不相信,说:“婆婆在家时,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好,这次怎么好得这么快呢?”
甄皇后得知武宣皇后(卞太后)的病情好转后,仍然忧心忡忡,说:“这不过是安慰我的话罢了!”她的忧愁反而更加深重。后来甄皇后收到武宣皇后回信,信中说病情己经完全恢复,甄皇后这才非常高兴。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的大军回到邺城,甄皇后去朝见武宣皇后。她望着武宣皇后的座位,悲喜交加,感动了身边的人。武宣皇后看到甄皇后如此,也流下了眼泪,对她说:“儿媳妇以为我之前的病像以前那样严重吗?我只不过是小病而己,十多天就好了,难道你没有从我的气色上看出来吗?”她感叹道:“这真是个孝顺的媳妇啊!”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东征,武宣皇后、曹丕以及明帝曹叡、东乡公主都随行,而甄皇后因病留在邺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月,大军返回,武宣皇后身边的侍从看到甄皇后气色很好,感到奇怪,便问她:“你和两个儿子分别很久了,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可你的气色却更好了,这是为什么呢?”甄皇后笑着说:“曹叡他们跟着夫人(武宣皇后),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甄皇后就是这样贤明,以礼自持。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