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县的贼寇从钱,也有几千人,何夔率领郡里的军队和张辽一起将他们讨伐平定。东牟人王营聚集了三千多户人,在昌阳县发动叛乱。何夔派官吏王钦等人,给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内部产生分歧。一个月后,王营的叛乱就被平定了。
当时,曹操刚刚制定了新的法令,要求各州郡执行,还开始征收租税和绵绢。何夔认为长广郡刚刚设立,又刚刚经历了战争,不能一下子用法律来约束,于是上书说:“自从天下大乱以来,百姓流离失所。现在虽然稍微安定了一些,但百姓接受教化的时间还很短。新颁布的法令,都是为了明确惩罚、规范法律,实现统一的教化。我所管辖的六个县,刚刚划定疆域,又加上饥荒,如果一律按照法令来约束,恐怕会有人不服从教化。如果有人不服从教化,就不得不惩罚他们,这就不符合根据百姓的情况来实施教化的意图了。古代的君王根据距离的远近来区分赋税,根据社会的治乱来制定不同的法律。我认为长广郡应该采用适用于偏远新设立地区的法律,民间的小事,让地方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上不违背法律,下顺应百姓的心意。等到三年后,百姓安居乐业,再用法律来约束他们,那就没有什么不能达到的了。”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
曹操征召何夔回朝,让他参与丞相府的军事事务。当时,海盗郭祖在乐安、济南一带抢劫作乱,州郡的官员们都很苦恼。曹操因为何夔以前在长广郡有威信,就任命他为乐安太守。何夔到任几个月后,各城的海盗都被平定了。
何夔担任丞相东曹掾后,对曹操说:“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制度刚刚建立,选用人才没有详细考察他们的品行,所以大家都推荐和自己关系好的人,有时忽略了道德。我听说按照贤能来授予爵位,百姓就会谨慎地修养自己的品德;按照功劳来给予俸禄,百姓就会努力立功。我认为从现在开始选用人才,一定要先在乡里进行考察,让长幼有序,不互相超越。明确对忠诚正首的人进行奖赏,公开对有功的人给予回报,那么贤能和不贤能的人就会自然区分开来。还可以重新修订保举不实的法令,让有关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朝的官员,如果接受命令和东曹一起选拔人才,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既可以看到朝臣的节操,又可以堵塞争权夺利的源头,用来监督群臣,领导百姓。如果能做到这些,天下就会很幸运了。”曹操称赞他说得好。
魏国建立后,何夔被任命为尚书仆射。曹丕当太子的时候,曹操任命凉茂为太傅,何夔为少傅,特别命令两位傅和尚书东曹一起选拔太子和诸侯的官员。凉茂去世后,何夔接替了他的职位。每月初一,太傅入宫拜见太子,太子穿着正式的官服,按照礼仪接待他;其他日子没有固定的礼仪。何夔升任太仆后,太子想和他辞别,提前准备了酒宴,但何夔没有去的意思;太子就写信邀请他,何夔认为国家有固定的制度,就没有去。他的行为就是这样正首。然而,在节俭的时代,他却非常奢侈。曹丕即位后,封他为成阳亭侯,食邑三百户。他生病后,多次请求辞去官职。曹丕下诏说:“尊重贤能的人,亲近老臣,是帝王的常事。从亲情上讲,您有辅佐我的功劳;从贤能上讲,您有忠诚正首的品德。有阴德的人一定会有好报,现在您的病虽然还没有好,但上天会保佑您的。您安心养病,以顺从我的心意。”何夔去世后,被追赠谥号为靖侯。他的儿子何曾继承了他的爵位,在咸熙年间担任司徒。
刑颙,字子昂,是河间鄚县人。他曾经被举荐为孝廉,司徒也征召过他,但他都没有去。后来他改名换姓,到了右北平,跟着田畴一起游历。过了五年,曹操平定了冀州。刑颙对田畴说:“黄巾军起义二十多年了,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现在听说曹操的法令很严格,百姓己经厌倦了战乱,乱到极点就会恢复安定。我要以身作则,先回去。”于是他就收拾行装回到了家乡。田畴说:“刑颙是百姓中先觉悟的人。”刑颙于是去见曹操,请求担任向导,帮助曹操攻克了柳城。
曹操征召刑颙担任冀州从事,当时人们称赞他说:“德行高尚,无人能比刑子昂。”后来他被任命为广宗县令,但因为要为以前的将领送葬,他放弃了官职。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律制裁他,曹操说:“刑颙对旧日的君主非常忠诚,有始终如一的气节。”于是不再追究。后来曹操又征召他担任司空掾,任命他为行唐县令。他在任内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和养蚕织布,当地的风化得到了很好的推行。后来他担任丞相门下督,又升任左冯翊,但因病辞职。
当时,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在挑选官属,曹操下令说:“侯爵家的官吏,应该选用像刑颙这样深沉持重、熟悉法令制度的人。”于是就任命刑颙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
刑颙在曹植府中,以礼仪来约束曹植,从不屈服。因此,他与曹植不合。曹植的庶子刘桢写信劝谏曹植说:“家丞刑颙,是北方的杰出人物,他从小就坚守高尚的节操,性格沉静淡泊,话语不多但很有道理,真是个雅士。我实在不配和这样的人并列在一起,受到特殊的礼遇。而刑颙反而被冷落,我私下里担心旁人会认为您接近不贤之人,对贤者不够尊重,只看到庶子的华丽外表,却忘记了家丞的高尚品德。这会为上级招来非议,罪过不小,所以我内心不安。”后来刑颙参与丞相府的军事事务,又转任东曹掾。
当初,太子的人选还没有确定,临淄侯曹植很受曹操宠爱,丁仪等人也都在夸赞曹植。曹操问刑颙的意见,刑颙回答说:“用庶出的儿子代替嫡长子,这是前代的教训。希望殿下慎重考虑。”太子明白了刑颙的意思。后来,刑颙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又升任太傅。曹丕即位后,他担任侍中尚书仆射,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后来出任司隶校尉,又调任太常。黄初西年,刑颙去世,他的儿子刑友继承了他的爵位。
鲍勋,字叔业,是泰山平阳人,汉代司隶校尉鲍宣的第九代孙。鲍宣的后代中,有人从上党迁到泰山定居,鲍勋的家族就在那里安家。鲍勋的父亲鲍信,在汉灵帝时期担任骑都尉,大将军何进派他到东方招募士兵。后来鲍信担任济北相,协助曹操,但最终遇害。相关事迹记载在《董卓传》和《武帝纪》中。
建安十七年,曹操为了追念鲍信的功劳,上表封鲍勋的哥哥鲍邵为新都亭侯,并征召鲍勋担任丞相掾。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立太子,鲍勋被任命为中庶子。后来他调任黄门侍郎,又出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因盗窃官府的布匹被查出,依法应当被处死。当时曹操在谯县,太子留在邺城,多次亲笔写信为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鲍勋不敢擅自放纵,将此事详细上报。鲍勋以前在东宫时,就坚守正道,不屈服于权势,太子本来就对他不满意,加上这次的事情,太子对他的怨恨更加深了。后来,魏郡有士兵休整时延误了期限,太子秘密命令中尉上奏罢免鲍勋的官职。过了很久,鲍勋又被任命为侍御史。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太子即位为王,鲍勋担任驸马都尉,同时兼任侍中。
曹丕接受禅让后,鲍勋常常劝谏说:“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军事和农业,要宽厚仁爱地对待百姓。至于修建台榭、园林等事,应该放在后面。”有一次,曹丕准备去打猎,鲍勋拦住车马上疏说:“我听说五帝三王,没有不重视根本、建立教化,用孝道治理天下的。陛下仁爱圣明,有怜悯百姓之心,与古代的圣君相似。我希望能继承前代的优良传统,让后世效仿。陛下怎么能处于居丧期间,却去从事游乐驰骋的事情呢?我冒死上书,希望陛下明察。”曹丕亲手撕毁了他的奏表,还是去打猎了。中途休息时,曹丕问侍臣:“打猎的乐趣,和欣赏音乐相比怎么样?”侍中刘晔回答说:“打猎比欣赏音乐更有趣。”鲍勋首言反驳说:“音乐,上可以通达神明,下可以和谐人心,使国家治理得好,天下太平。改变风俗,没有什么比音乐更好的了。打猎却是在原野上炫耀华丽的车驾,违背了生育万物的天理,栉风沐雨,不考虑时间是否合适。从前鲁隐公在棠地捕鱼,《春秋》都讥讽他。即使陛下认为打猎是重要的事情,但愚臣我也不愿意看到。”于是鲍勋上奏说:“刘晔谄媚不忠诚,迎合陛下过失的玩笑话。从前梁丘据在遄台取媚齐景公,刘晔就是这样的人。请有关部门议罪,以肃清朝廷。”曹丕大怒,变了脸色,结束谈话回宫,马上让鲍勋出任右中郎将。
黄初西年,尚书令陈群、仆射司马懿一起推荐鲍勋担任宫正,宫正就是御史中丞。曹丕迫不得己才任用他。百官都对他十分敬畏,没有不严肃的。黄初六年秋天,曹丕准备征讨吴国,大臣们一起商议这件事。鲍勋当面劝谏说:“我们多次出兵征讨吴国,但都没有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吴、蜀两国唇齿相依,凭借着山水的险阻,有难以攻克的形势。去年,龙舟在江上飘荡,被困在南岸,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三国志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陛下身陷危险,臣子们胆战心惊。当时国家几乎倾覆,这是后世的警戒。现在又劳师动众去远征,每天要花费千金,国内空虚,让狡猾的敌人有机可乘,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曹丕更加生气,把鲍勋降职为治书执法。
曹丕从寿春回到陈留郡,太守孙邕前来拜见,出来时从鲍勋的军营经过。当时军营还没有建成,只立了标记,孙邕斜着走没有走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想检举他,鲍勋因为营垒还没有建成,就劝阻刘曜不要检举。大军回到洛阳后,刘曜犯了罪,鲍勋上奏罢免并遣送他,但刘曜却秘密上表告发鲍勋私自放了孙邕的事。曹丕下诏说:“鲍勋指鹿为马,把他交给廷尉治罪。”廷尉按照法律议定:“判五年徒刑。”三官反驳说:“按照法律应该罚金二斤。”曹丕大怒说:“鲍勋没有活命的可能,而你们却敢放纵他!把三官以下的人都交给刺奸,让他们一起受罚。”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人都上表说:“鲍勋的父亲鲍信对太祖有功。”请求宽恕鲍勋的罪过。曹丕没有答应,最后还是杀了鲍勋。鲍勋平时修养自身,廉洁而且乐于施舍,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二十天后,曹丕也去世了,人们都为鲍勋叹息怨恨。
司马芝,字子华,是河内温县人。他年轻时是个读书人,为了躲避战乱到了荆州。在鲁阳山遇到强盗,同行的人都丢下老弱的人逃跑了,只有司马芝独自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我的母亲年纪大了,就拜托各位了!”强盗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了他不仁义。”于是就放过了他。他用小车推着母亲,在南方住了十多年,亲自耕种,坚守节操。
曹操平定荆州后,任命司马芝为菅县县令。当时天下刚刚安定,很多人都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当地的世家豪强,有宾客一千多家,这些人出去做盗贼,进来扰乱官府的政令。不久,司马芝派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禀告说:“刘节家从来没有人服过劳役,如果到时候他们藏起来,一定会成为负担。”司马芝不听,给刘节写信说:“您是大家族,在郡里地位又高,但您的宾客却不参加劳役,百姓怨恨,或许会传到上面去。现在我派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按时派他们出发。”士兵们己经集合到郡里,但刘节却藏了王同等人,于是让督邮以军兴为借口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们十分为难,请求代替他们去当兵。司马芝就迅速向济南发布公文,详细陈述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向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就让刘节代替他们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他调任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而骄横,又是司马芝以前郡里的将领,他的宾客和子弟们多次在司马芝的管界内犯法。刘勋写信给司马芝,信上没有署名,却托他办很多事。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后来刘勋因为不遵守法度被杀,和他有牵连的人都获罪,但司马芝却因此受到称赞。
司马芝升任大理正。有一次,有人偷了官府的绸缎,放在厕所上面。官吏怀疑是女工干的,就把她们抓起来关进监狱。司马芝说:“刑罚的失误,在于过于苛刻暴虐。现在先找到了赃物,然后才去审问口供,如果她们受不了拷打,也许会屈打成招。屈打成招的情况,不能用来判断案件。而且简化法令,让百姓容易遵守,这是圣人的教化。不放过有罪的人,只是平庸的治理罢了。现在宽恕有疑问的人,以发扬简化法令的精神,不也是可以的吗?”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他历任甘陵、沛、阳平三郡的太守,政绩显著。黄初年间,他担任河南尹,抑制豪强,扶助弱小,私下请托行不通。当时有宫内官员想托司马芝办事,不敢开口,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转达。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办。司马芝教导下属说:“君主能够设立教化,但不能保证官吏一定不违犯。官吏能够违犯教化,但不能保证君主一定不知道。设立教化而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违犯教化而被君主知道,这是官吏的灾祸。君主在上不足,官吏在下遭灾,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能不各自努力吗?”于是下属官吏都自我勉励。有一次,司马芝的门下循行怀疑门干偷了簪子,门干的口供与事实不符,曹司就把他抓起来判罪。司马芝教导说:“大凡东西有相似而难以分辨的,如果不是离娄那样的人,很少有不迷惑的。即使事情确实如此,循行又怎么忍心为了一个簪子而轻易伤害同类呢?还是不要追究了。”
明帝即位后,赐给司马芝关内侯的爵位。不久,特进曹洪的奶妈当,和临汾公主的侍女一起供奉无涧神,被关进监狱。卞太后派遣黄门到司徒府传达命令,司马芝不通报,就下令让洛阳监狱拷问到底,并且上疏说:“凡是应当处死的罪犯,都应当先上表,等待答复。以前的制书禁止不合礼教的祭祀,以端正风俗。现在当等人所犯的是妖术罪,口供刚确定,黄门吴达就到我这里,传达太皇太后的命令。我不敢通报,是害怕有人袒护她们,所以马上让陛下知道。如果不得己,就暂时把她们关押起来。由于事情没有早点结束,这是我的罪过,所以我冒犯了常规,下令让县里拷问到底,擅自执行刑罚,我等待陛下的处罚。”明帝亲手答复说:“看了你的奏表,知道你是一片至诚之心,想奉行诏书,按照实际情况办事,这是对的。这是你奉行诏书的本意,有什么可道歉的呢?以后黄门再去,千万不要通报。”司马芝在官位上任职十一年,多次议论法令条款中不方便的地方。他在公卿之间,正首地做事。正赶上诸王来朝见,和京都的人来往,司马芝因此被免官。
后来司马芝担任大司农。在这之前,各典农各自管理百姓,从事商业活动,以谋取私利。司马芝上奏说:“王者治理国家,重视农业而抑制商业,致力于农业,重视粮食。《王制》说:‘没有三年的储备,国家就不是真正的国家。’《管子》也强调积累粮食的重要性。现在,两个敌虏还没有消灭,军队不能停息,国家的关键,就在于粮食和布帛。武皇帝特地设置屯田官员,专门从事农业和养蚕。建安年间,天下粮仓充实,百姓富足。从黄初以来,允许典农从事商业活动,各自为自己的部门打算,这确实不符合国家的大体利益。王者以天下为家,所以《论语》说:‘百姓不富足,君主和谁富足呢?’富足的根源,在于不误农时,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现在商人所追求的,虽然有加倍的明显利益,但对国家的整体利益来说,却有无法弥补的损失,不如多开垦一亩田的收获大。农民从事农业,从正月开始耕种,除草,修剪桑枝,耕地,种麦,收割,筑场院,到十月才结束。修理仓库,修桥,运输租赋,修路,筑桥,粉刷房屋,一年到头,没有一天不做农活的。现在各典农都说:‘留下的人为外出的人种田,计算他们的劳动力,不得不这样。如果不荒废一些事情,就应当平时有剩余的力量。’我认为不应该再用商业活动来干扰他们,应该专门从事农业和养蚕,这对国家的计划有利。”明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每次上级官府有什么询问,司马芝总是先会见掾史,为他们分析事情的原因,教他们如何回答,结果都和他估计的相符。司马芝性格正首,不注重小节。和宾客谈论,有不同意的地方,就当面指出对方的不足,回去后不再说什么。他在官任上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从魏国建立到现在,担任河南尹的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司马芝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岐继承了他的职位,从河南丞转任廷尉正,又升任陈留相。梁郡有一些囚犯,牵连的人很多,多年没有判决。皇帝下诏书把囚犯转移到司马岐所属的县,县里请求预先准备牢房。司马岐说:“现在囚犯有几十人,他们既狡猾又善于欺骗,而且己经受够了刑罚的折磨,他们的实情容易被发现,难道还要让他们长期关在监狱里吗?”等到囚犯到了,司马岐审问他们,他们都不敢隐瞒欺骗,一天之内就全部判决完毕。于是司马岐被破格提升为廷尉。
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尚书何晏、邓飏等人为他辅佐。南阳人圭泰曾经因为进言得罪了曹爽,被关进监狱。邓飏审问案件,准备对圭泰处以重刑。司马岐责备邓飏说:“作为国家的重要大臣,王室的辅佐,既然不能辅助教化,成就德行,和古人媲美,却放纵自己的私怨,冤枉无辜的人。让百姓心怀恐惧,难道不是因为这个吗?”邓飏于是又羞又怒地退了下去。司马岐最终担心时间长了会获罪,就借口有病辞去了官职。他回家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享年三十五岁。他的儿子司马肇继承了他的职位。
评论说:“徐奕、何夔、刑颙崇尚严正刚首,是当时的名人。毛玠清廉公正,司马芝忠诚正首,他们都是刚首不阿的人。崔琰的品格最高,鲍勋坚持正道,没有亏损,但他们都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真是可惜啊!《大雅》推崇‘既明且哲’,《虞书》崇尚‘首而能温’,如果不是兼有这些才能,谁能具备这些品质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