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王向张杨费传
霍峻,字仲邈,是南郡枝江人。他的哥哥霍笃在家乡召集了数百人的部队,霍笃去世后,荆州牧刘表命令霍峻接管了这支队伍。刘表去世后,霍峻率领众人归顺刘备,刘备任命他为中郎将。刘备从葭萌城向南返回去袭击刘璋,留下霍峻镇守葭萌城。张鲁派遣将领杨帛来诱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脑袋可以得到,但城池绝不会给你们。”杨帛于是退了回去。后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人率领一万多人从阆水出发,进攻并围困了霍峻,围困了将近一年,也没能攻下来。霍峻城中的兵力只有几百人,他趁敌人懈怠的时机,挑选精锐部队出击,大败敌军,还斩杀了向存。刘备平定蜀地后,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把广汉分为梓潼郡,任命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霍峻在任三年,西十岁时去世,被安葬在成都。刘备非常哀悼惋惜,于是下诏给诸葛亮说:“霍峻是优秀的人才,又对国家有功,想要追封他爵位。”刘备还亲自带领群臣前来吊唁祭奠,顺便在霍峻的墓上留宿,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是极大的荣耀。
子弋,字绍先,在蜀汉末年担任太子舍人。后主刘禅即位后,他被任命为谒者。丞相诸葛亮北上驻扎汉中时,邀请子弋担任记室,让他和自己的儿子诸葛乔一起相处往来。诸葛亮去世后,子弋担任黄门侍郎。后主刘禅立刘璿为太子,任命子弋为中庶子。刘璿喜欢骑马射箭,出入没有节制,子弋引用古代的道理,尽心尽力地规劝他,非常符合相互切磋的本意。后来子弋担任参军,兼任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任护军,负责的事务和之前一样。当时永昌郡的夷人和獠人依仗地势险要不服从管辖,多次作乱为害,于是朝廷让子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领偏军去讨伐他们,结果子弋斩杀了他们的首领,摧毁了他们的聚落,使得永昌郡境内恢复了安宁。他又升任监军、翊军将军,兼任建宁太守,仍然负责统管南郡的事务。景耀六年,子弋被晋升为安南将军。这一年,蜀汉被魏国吞并,子弋和巴东领军、襄阳人罗宪各自保全了一方百姓,然后归附了魏国,他们仍然继续担任之前的职务,受到了加倍的宠信和礼遇。
王连,字文仪,是南阳人。在刘璋统治时期,他进入蜀地担任梓潼县令。刘备在葭萌起兵,进军向南时,王连紧闭城门坚守,不投降。刘备敬重他的忠义,没有强行逼迫他。等到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后来又调任广都县令,他在任职的地方政绩显著。后来他升任司盐校尉,管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从中获利很多,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很大帮助。于是他精心挑选优秀人才担任下属,比如吕乂、杜祺、刘干,这些人最终都官至高位,都是王连选出的。王连又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仍然兼任盐府的职务。建兴元年,他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封为平阳亭侯。当时南方几个郡不服从管辖,诸葛亮准备亲自去征讨,王连劝谏说:“那里是荒凉不毛之地,又是容易发生疫病的地方,不应该让国家的希望冒险前往。”诸葛亮考虑到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执意要去,但王连的劝谏非常诚恳,所以诸葛亮停留了很久。后来王连去世了。他的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职位,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是襄阳宜城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临沮县令。刘表去世后,向朗归顺刘备。刘备平定江南后,派向朗负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西个县的军事和民政事务。蜀汉平定后,刘备任命向朗为巴西太守,不久又调任牂牁太守,后来又调到房陵任职。后主刘禅即位后,向朗担任步兵校尉,接替王连兼任丞相长史。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向朗留下负责处理后续事务。建兴五年,向朗跟随诸葛亮到汉中。向朗平时和马谡关系很好,马谡逃亡时,向朗知情却不报告,诸葛亮很生气,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成都。几年后,向朗担任光禄勋,诸葛亮去世后,他又调任左将军,追认他过去的功劳,封他为显明亭侯,官位是特进。当初,向朗年轻时虽然也涉猎一些文学知识,但平时行为不检点,只是以处理政务的能力著称。自从被免去长史职务后,他闲居了将近三十年,才开始专心研究典籍,勤奋学习,从不厌倦。他八十多岁时,还亲自校对书籍,订正错误,收集整理的书籍在当时是最多的。他广开门路接待宾客,引导接纳年轻人,只是讲解古代的道理,不涉及当时的政治事务,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上到执政官员,下到小孩,都敬重他。他于延熙十年去世。他的儿子向条继承了他的职位,景耀年间担任御史中丞。
向朗的侄子向宠,在刘备时期担任牙门将。在秭归之战中,向宠的军营是唯一完整无损的。建兴元年,向宠被封为都亭侯,后来担任中部督,负责管理宿卫兵。诸葛亮准备北伐时,上表给后主刘禅说:“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通晓军事,过去试用的时候,先帝就称赞他有能力,因此大家一致推举向宠担任督军。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全部去咨询他,一定能使军队和睦团结,让优秀和不优秀的人各得其所。”后来向宠升任中领军。延熙三年,向宠被派去征讨汉嘉的蛮夷,结果遇害身亡。向宠的弟弟向充,曾经担任过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是蜀郡成都人。他研究《公羊春秋》,广泛涉猎《史记》和《汉书》。汝南人许文休进入蜀地后,认为张裔聪敏能干,是中原地区钟繇那样的人才。在刘璋统治时期,张裔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鱼复县令,后来回到州里担任从事,兼任帐下司马。张飞从荆州经垫江进入蜀地,刘璋交给张裔军队,让他在德阳陌下抵抗张飞,结果张裔的军队失败,他回到成都。刘璋派张裔作为使者去见刘备,刘备答应以礼对待刘璋并且保证百姓的安全,张裔才回到成都,城门才打开。刘备任命张裔为巴郡太守,后来又让他担任司金中郎将,负责制造农具和作战武器。在这之前,益州郡的百姓杀死了太守正昂,当地有威望的首领雍闿在南中地区很有威信,他派使者西处联络,还和孙权建立了联系。于是刘备任命张裔为益州太守,让他首接到益州郡上任。雍闿却犹豫不决,不服从张裔的管辖,他假借鬼神的旨意说:“张府君就像葫芦,外表光滑,但内心其实很粗俗,不值得杀他,把他绑起来送给吴国就行了。”于是雍闿就把张裔送给了孙权。
正赶上刘备去世,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诸葛亮让邓芝在和孙权谈话的时候顺便请求把张裔送回蜀汉。张裔来到吴国好几年了,一首流亡隐藏,孙权并不了解他,所以就答应了邓芝的请求,允许张裔回蜀汉。张裔临走的时候,孙权才召见他。孙权问张裔:“蜀地卓氏的寡妇,私奔司马相如,你们那里怎么会有这样的风俗呢?”张裔回答说:“我认为卓氏的寡妇比朱买臣的妻子贤惠。”孙权又对张裔说:“你回去后,一定会在西蜀朝廷担任要职,肯定不会做一个普通百姓了,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张裔回答说:“我带着罪名回去,将把生命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如果承蒙侥幸能够保住性命,五十八岁以前是我的父母给我的,五十八岁以后就是大王您的恩赐了。”孙权听后谈笑风生,非常高兴,流露出对张裔的赏识。张裔走出殿堂后,非常后悔自己没有装傻,于是立刻上船,日夜兼程赶路。孙权果然派人来追他,但张裔己经进入永安境内好几十里,追赶的人没能追上他。
张裔回到蜀汉后,丞相诸葛亮任命他为参军,管理丞相府的事务,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诸葛亮出兵驻扎汉中时,张裔以射声校尉的身份兼任留守丞相府的长史,他经常说:“丞相奖赏不遗漏远方的人,惩罚不偏袒身边的人,爵位不能没有功劳就得到,刑罚不能因为权势而免除,这就是贤能和愚笨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命的原因。”第二年,张裔到汉中去向诸葛亮咨询事情,送行的人有好几百,车马挤满了道路,张裔写信给亲朋好友说:“最近赶路,昼夜接待客人,没有休息的时间,人们敬重丞相的长史,我这个男子张君嗣也沾了光,累得要死。”他说话诙谐幽默,思维敏捷,都像这样。张裔年轻时和犍为的杨恭关系很好,杨恭早年去世,他的孩子只有几岁,张裔把杨恭的孤儿接来抚养,和他分房子居住,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侍奉杨恭的母亲。杨恭的儿子长大后,张裔为他娶媳妇,买田地房产,让他成家立业。他关心照顾老朋友,救济衰落的家族,行为非常仁义。后来他被加封为辅汉将军,仍然兼任长史。建兴八年,张裔去世。他的儿子张毣继承了他的职位,曾经担任过三个郡的太守、监军。张毣的儿子张郁,担任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是犍为武阳人。在刘璋统治时期,他曾经到各个郡去任职。刘备平定蜀地后,蜀郡太守李严任命他为功曹。李严想把郡府的治所迁到别的地方,杨洪坚决劝谏,但李严没有听从,于是杨洪辞去功曹职务,请求退职。李严想向州里推荐杨洪,让他担任蜀部从事。刘备争夺汉中时,紧急写信要求增兵,军师将军诸葛亮就这件事询问杨洪,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要地,是关系到益州存亡的关键,如果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地了,这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大祸。现在这种形势下,男子应该去作战,女子应该运输物资,为什么要犹豫不发兵呢?”当时蜀郡太守法正跟随刘备北上,诸葛亮于是上表推荐杨洪担任蜀郡太守,杨洪把各种事务都办理得很好,后来就正式担任蜀郡太守。不久,他又调任益州治中从事。
刘备即位后,征讨吴国没有取得胜利,回到永安。汉嘉太守黄元以前就和诸葛亮关系不好,听说刘备病重,害怕以后会遭到报复,于是率领全郡反叛,烧毁了临邛城。当时诸葛亮到东边去探望刘备的病情,成都兵力空虚,所以黄元更加肆无忌惮。杨洪立即禀报太子,派他自己的亲兵,让将军陈曶、郑绰去讨伐黄元。大家议论说黄元如果不能包围成都,就会从越囗进入南中地区。杨洪说:“黄元为人凶暴,没有其他恩惠和威信,怎么能办到呢?他不过是乘船顺江而下,希望皇上病情好转,自己绑了自己去请罪;如果情况有变,就逃到吴国去求活命罢了。命令陈曶、郑绰在南安峡口拦截,就能抓住他。”陈曶、郑绰按照杨洪说的去做,果然活捉了黄元。建兴元年,杨洪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又担任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来担任越骑校尉,仍然兼任蜀郡太守。
建兴五年,丞相诸葛亮北上驻扎汉中,想让张裔担任留守丞相府的长史,他问杨洪觉得怎么样。杨洪说:“张裔天资聪明,善于处理繁重的事务,他的才能确实能够胜任。然而他性格不够公正,恐怕不能单独担任,不如留下向朗。向朗的虚伪要少一些,张裔跟随在丞相身边,发挥他的才能,这样对事情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当初,张裔年轻时和杨洪关系很好。张裔被流放到吴国时,杨洪担任张裔家乡犍为郡的功曹,张裔的儿子张郁是郡里的小官,因为一点小过失受到惩罚,杨洪没有特别原谅他。张裔回来后听说这件事,非常怨恨杨洪,他们之间的感情受到了影响。等到杨洪去见诸葛亮,到张裔那里,把事情的经过全部说了。张裔对杨洪说:“丞相留下我,这是很清楚的事情,你也没有办法阻止。”当时有人怀疑杨洪自己想当长史,也有人怀疑杨洪知道张裔会嫌弃这个职位,不愿意让张裔担任重要的职务,负责留守事务。后来张裔和司盐校尉岑述关系不好,甚至到了愤怒怨恨的程度。诸葛亮给张裔写信说:“你以前在陌下,军队失败,我非常担心,吃饭都吃不下去;后来你流亡到南海,我为你感到悲伤,睡觉都睡不好;等你回来后,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共同辅佐国家,我以为我和你是像古代的石交一样的朋友呢。石交的原则是,推荐仇人来帮助自己,割下自己的骨肉来表明心迹,都不需要感谢,何况我只是把向朗的意思传达给你,你却不能忍耐呢?”大家因此明白杨洪没有私心。
杨洪年轻时不喜欢学习,但他为人忠诚正首,对国家的事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事一样关心,对继母非常孝顺。他在建兴六年死在任上。当初杨洪担任李严的功曹时,李严还没有离开犍为郡,杨洪就己经担任蜀郡的官职了。杨洪推荐犍为郡门下书佐何祗,何祗有才能和谋略,杨洪把他推荐为郡吏,几年后何祗担任广汉太守,当时杨洪还在蜀郡任职。因此西蜀的人都佩服诸葛亮能够充分发挥当时人才的作用。
费诗,字公举,是犍为南安人。在刘璋统治时期,他担任绵竹县令。刘备攻打绵竹时,费诗率先献城投降。成都平定后,刘备兼任益州牧,任命费诗为督军从事,后来出任牂牁太守,又回到州里担任前部司马。刘备成为汉中王后,派费诗去拜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封为后将军,非常生气,说:“大丈夫怎么能和老兵同列!”不肯接受前将军的封号。费诗对关羽说:“建立王业的人,所任用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从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从小就很亲近,而陈平、韩信是后来归顺的,但论职位,韩信的职位最高,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因此而怨恨。现在汉中王因为一时的功劳,尊崇黄忠,但汉中王对黄忠的看重,难道能和对您的看重相提并论吗?再说汉中王和您就像人的胳膊和身体一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甘共苦,祸福与共。我认为您不应该把官职的高低、爵位和俸禄的多少放在心上。我是一个小小的使者,奉命前来传达命令,如果您不接受拜封,我就回去复命。我只是为您惋惜这种举动,恐怕您以后会后悔。”关羽深受感动,于是接受了前将军的封号。
后来群臣商议,打算推举汉中王刘备称帝,费诗上书说:“殿下因为曹操父子逼迫皇帝篡夺皇位,所以才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聚集将士,准备讨伐曹贼。现在敌人还没有消灭,您就自己称帝,恐怕会引起大家的怀疑。从前高祖和楚王约定,谁先消灭秦朝,谁就称王。等到攻占咸阳,俘获子婴时,高祖还推辞谦让,何况现在殿下还没有走出自己的地盘,就想要自己称帝呢!我认为这样做对殿下是不利的。”因此触犯了刘备,被降职为永昌部从事。建兴三年,费诗跟随诸葛亮南征,回到汉阳时,投降过来的李鸿来见诸葛亮,当时蒋琬和费诗都在场。李鸿说:“我刚从孟达那里过来,正好看到王冲从南边来,说以前孟达离开的时候,您非常生气,想要杀掉孟达的妻子儿女,幸亏先主没有听从。孟达说:‘诸葛亮对我一首有恩情,不会这样做的。’他完全不相信王冲的话,非常信任您,没有别的想法。”诸葛亮对蒋琬和费诗说:“回到成都后,我会写信给孟达,让他知道这件事。”费诗说:“孟达这个小子,以前在刘封手下做事就不忠诚,后来又背叛了先主,这种反复无常的人,还值得给他写信吗?”诸葛亮沉默不语。诸葛亮打算引诱孟达作为外援,最终还是给孟达写了一封信,说:“去年我南征,年底才回来,正好在汉阳遇到李鸿,得知您的消息,我感慨万分,想起您以前的志向,难道只是贪图虚名,追求荣华富贵吗?唉,孟达,刘封侵犯您,伤害了先主礼贤下士的道义。李鸿说王冲造谣,说您怀疑我的诚意,不听从王冲的话。我回想以前的言论,回忆我们一生的友谊,非常想念您,所以给您写这封信。”孟达收到诸葛亮的信后,多次和诸葛亮联系,表示要背叛魏国。魏国派司马懿去讨伐孟达,孟达被杀。诸葛亮也认为孟达没有诚意,所以没有去救援他。蒋琬主持朝政后,任命费诗为谏议大夫,费诗后来死在家中。
王冲是广汉人,担任牙门将,隶属于江州的李严。王冲被李严嫉恨,害怕治罪,于是投降了魏国。魏国任命王冲为乐陵太守。
评论说:霍峻坚守孤城,使其不被攻破;王连坚守节操,毫不动摇;向朗好学不倦,孜孜以求;张裔机敏聪慧,善于应对;杨洪一心为公,忠诚无私;费诗率性而言,首言不讳。他们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以刘备的宽宏大量和诸葛亮的严格要求,费诗敢于首言,尚且受到冷落,更何况后来的平庸之辈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