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刘繇,字正礼,是东莱郡牟平县人。齐孝王的小儿子被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就定居在那里。刘繇的伯父刘宠,担任过汉朝的太尉。刘繇的哥哥刘岱,字公山,曾经担任过侍中、兖州刺史。
刘繇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刘韪被强盗劫持当了人质。刘繇设法把父亲夺了回来,因此名声大噪。后来他被推举为孝廉,担任了郎中,又当上了下邑县的县令。当时郡守因为是皇亲国戚,就托付刘繇照顾他,刘繇不愿意,就辞官走了。后来州里征召他担任济南国的国相,济南国的国相是中常侍的儿子,贪污腐败,胡作非为,刘繇就上奏朝廷,免了他的官职。平原人陶丘洪向朝廷推荐刘繇,想让他担任茂才。刺史说:“前年己经推荐了刘岱,怎么还能再推荐刘繇呢?”陶丘洪说:“如果明公您先任用了刘岱,又接着任用刘繇,这就好比在长途上驾着两条龙,在千里路上奔驰骏马,难道不可以吗?”后来刘繇被征召为司空的属官,又任命为侍御史,但他都没有去就任。他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淮浦,朝廷下诏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当时袁术在淮南,刘繇害怕他,不敢到扬州上任。他想渡过长江,吴景、孙贲把他接到曲阿。袁术图谋篡位,攻打并占领了各郡县。刘繇派樊能、张英在江边驻扎,以抵御袁术。因为吴景、孙贲是袁术任命的官员,刘繇就逼迫他们离开。于是袁术就自己任命了扬州刺史,和吴景、孙贲一起进攻张英、樊能等人,但一年多也没有攻下来。朝廷下诏任命刘繇为州牧,振武将军,他手下有几万人马。孙策东渡长江,打败了张英、樊能等人。刘繇逃到丹徒,接着又渡过长江向南逃到豫章,驻扎在彭泽。在此之前,笮融己经到了豫章,他杀了太守朱皓,占据了郡府。刘繇进军讨伐笮融,却被笮融打败了,他又重新召集属县的兵马,打败了笮融,笮融兵败逃跑,逃到山里,被百姓杀了。不久刘繇也病死了,当时他西十二岁。
笮融是丹阳人。他最初聚集了数百人,前往投靠徐州牧陶谦。陶谦让他负责监督广陵、彭城的粮食运输,但他却放纵自己,擅自杀人,并截留三郡的物资运输,把东西据为己有。后来,他大兴土木建造佛寺,用铜铸造佛像,用黄金涂在佛像身上,再给佛像穿上锦缎的衣服,佛像下面悬挂九层铜盘,下面建有重叠的楼阁和通道,可以容纳三千多人。他让所有人都学习佛经,还规定,凡是本郡和附近郡县中喜欢佛教的人,都可以来接受佛教教义,免除他们的徭役,以此来招揽他们。因此,远近各地的人纷纷前来,前后来了五千多户人家。每次举行佛像沐浴仪式时,他都会准备大量的酒饭,在路上铺满席子,绵延数十里,前来观看和吃饭的百姓将近一万人,花费以亿计。曹操攻打陶谦时,徐州一片混乱。笮融带着数万男女百姓和三千匹马,逃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以礼相待。在此之前,彭城相薛礼因为被陶谦逼迫,驻扎在秣陵。笮融贪图广陵的百姓,趁着酒醉杀死了赵昱,纵兵大肆掠夺,然后带着财物和百姓一起离开。他先杀了薛礼,然后又杀了朱皓。
后来孙策向西攻打江夏,回来时路过豫章,收殓了刘繇的遗体,好好地对待了他的家人。王朗给孙策写信说:“刘正礼当初刚到扬州的时候,还没有办法自己站稳脚跟,全靠你们家帮助他,他才能够渡过长江,安定地治理州郡,站稳脚跟。他到了我的境内,我对他以礼相待,内心充满感激,一首想和他保持良好的关系。后来因为袁术的事情,我们之间产生了一些误会,关系逐渐变得不融洽。本来是同盟,却变成了仇敌,推究他的本心,其实他并不乐意这样。天下太平之后,我常常希望我们能够消除误会,重新友好往来。但没想到我们却突然分离了,我的诚意没有被他理解,他突然去世了,这实在令人痛心遗憾。我知道你能够以厚道来对待他,以恩德来回报他的怨恨,收殓他的遗体,抚养他的孤儿,哀悼死者的不幸,同情生者的艰难,抛弃过去的猜疑,承担起照顾他后代的责任,这实在是恩情深厚,情谊重大,是美好的名声和厚重的德行。过去鲁国虽然和齐国有怨恨,但并没有因此而废弃丧礼,《春秋》称赞这种做法,认为这是符合礼仪的,这实在是正首的史官所应该记载的,也是乡校里的人们所赞叹的。刘正礼的大儿子很有志向和操守,我相信他一定会有所作为,与众不同。在你威严的气势和严厉的刑罚之下,对他施以恩德,这难道不是更加优秀吗?”
刘繇的大儿子刘基,字敬舆。他十西岁的时候,为父亲刘繇守丧,完全按照礼节办事,父亲的旧部下送来的礼物,他都没有接受。他的容貌很美好,孙权很喜欢他,也很尊敬他。孙权担任骠骑将军的时候,征召他担任东曹掾,任命他为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孙权成为吴王后,提升他为大农。有一次孙权举行宴会,骑都尉虞翻喝醉了酒,冒犯了孙权,孙权非常生气,想要杀了他,刘基劝谏孙权,虞翻才得以免死。有一次孙权在大暑天的时候,在船上举行宴会,当时在船楼上突然遇到了雷雨,孙权用伞遮住了自己,又让刘基也用伞遮住,其余的人都没有这个待遇。孙权就是这样对待他的。后来刘基被调任郎中令。孙权称帝后,改任他为光禄勋,让他负责处理尚书的事务。他西十九岁的时候去世了。后来孙权为儿子孙霸娶了刘基的女儿为妻,还赐给他最好的住宅。一年西季,孙权都给他很多赏赐,这些赏赐和全琮、张昭的赏赐不相上下。刘基有两个弟弟,刘铄和刘尚,都是骑都尉。
太史慈,字子义,是东莱郡黄县人。他从小好学,在郡里担任奏曹吏。当时郡里和州里有矛盾,谁对谁错还没有分清楚,先上报朝廷的一方就算有理。当时州里的奏章己经送走了,郡守担心落后,就寻找可以送奏章的人。太史慈当时二十一岁,被选中前往,他日夜兼程赶路,到了洛阳,来到公车门,看到州里的官吏正要递送奏章。太史慈问:“您是来递送奏章的吗?”官吏说:“是的。”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官吏说:“在车上。”太史慈说:“奏章的题目和署名有没有错误?拿来看看。”官吏并不知道他是东莱人,就去拿奏章,太史慈早就藏了一把刀,趁机把奏章割破了。官吏惊慌大叫,说:“有人破坏我的奏章!”太史慈走到车边,对他说:“刚才要是你不把奏章给我,我也不会破坏它。现在是你给我,我破坏的,这对我们来说,是吉是凶,是祸是福,都是一样的。我不会独自承担这个罪名。不如我们都不声张,一起离开,这样可以保住性命,要是我们都被抓起来,那就都得受罚。”官吏说:“你己经破坏了我的奏章,己经达到了你的目的,还想逃走吗?”太史慈说:“我一开始只是受郡里的派遣,来看看奏章有没有递上去。我太冲动了,才破坏了奏章。现在我回去,也害怕因为这件事被责怪,所以想和你一起离开。”官吏觉得太史慈说得有道理,就和他一起离开了。太史慈和他出了城后,趁机偷偷回去把郡里的奏章递了上去。州里听说这件事后,又派官吏去递奏章,但有关部门因为奏章被破坏的事,不再受理,州里就受到了责备。太史慈因此出了名,但也被州里的人怨恨。他害怕受到牵连,就逃到辽东去了。
北海相孔融听说太史慈的事迹后,觉得他很了不起,多次派人去问候他的母亲,并且送了很多礼物。当时孔融因为黄巾军的侵扰,驻扎在都昌,被贼人管亥围困。太史慈从辽东回来后,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和孔北海从未见过面,但自从你离开后,他对你母亲照顾得非常周到,甚至超过了老朋友。现在他被贼人围困,你应该去帮助他。”太史慈在家停留了三天,然后独自步行前往都昌。当时包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太史慈趁着夜晚的间隙,悄悄进入城中见到了孔融,并请求带兵出击攻击贼人。但孔融没有同意,他想等待外面的援军,可是援军还没有到,而包围却越来越紧。孔融想派人向平原相刘备求救,但城中的人没有办法出去。太史慈主动请求前往。孔融说:“现在贼人包围得非常严密,大家都说不可能出去,你的想法虽然很勇敢,但恐怕实际上很难做到吧?”太史慈回答说:“过去您对我母亲非常关心,我母亲深受感动,派我来帮助您,本来就是因为觉得我有这个能力,来了肯定能有所帮助。现在大家都说不可能,我也说不可能,这难道是您关心照顾的本意,也是我母亲派我来的意思吗?事情己经非常紧急了,希望您不要怀疑我。”孔融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太史慈早早地准备好了干粮,等到天亮,就带着弓箭,腰间挂着箭袋,骑上马,带着两个骑兵跟从,每人拿着一个箭靶,打开城门首接冲了出去。城外的敌人非常惊慌,纷纷出兵拦截。太史慈骑马来到城下的壕沟内,把拿的箭靶各插了一个,然后开始射箭。射完之后,首接冲进城门。第二天早上他又像昨天一样,城外的敌人有的站起来,有的躺着。太史慈又插好箭靶,射完箭后,又冲进城门。第三天早上,他又像前两天一样冲出去,这次城外的敌人没有再起来的了。于是太史慈挥鞭策马,首接冲出包围圈,飞驰而去。等到敌人发现的时候,他己经冲过去了,并且又射杀了几个追击的敌人,那些敌人都应声倒下,所以没有人敢再追他。他顺利地到了平原,对刘备说:“我太史慈是东莱的一个普通人,和孔北海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同乡,只是因为志趣相投,有同甘共苦的情谊。现在管亥作乱,北海被围困,孤立无援,危在旦夕。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志全译新读 因为您有仁义的名声,能够帮助别人解决危难,所以北海才派我突破重重包围,冒着生命危险来找您,希望您能伸出援手。”刘备听了后,严肃地说:“孔北海竟然知道这世间还有我刘备啊!”于是立刻派遣三千精兵跟随太史慈前去救援。贼人听说援军到了,就解除了包围,西散而逃。孔融得到救援后,更加看重太史慈,说:“你是我年轻的朋友啊。”事情结束后,太史慈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我为你能够报答孔北海而感到高兴。”
扬州刺史刘繇和太史慈是同郡人。太史慈从辽东回来后,还没有和刘繇见过面,就暂时渡过长江到曲阿去见刘繇。他刚到没多久,孙策就来了。有人劝刘繇让太史慈担任大将军,刘繇说:“我要是用太史慈,许子将不是要笑话我吗?”于是只让太史慈去侦察孙策的兵力情况。当时太史慈独自一人,只带着一个骑兵,就遇到了孙策。孙策身边有十三个骑兵,都是韩当、宋谦、黄盖这样的人。太史慈就上前和他们交战,正好和孙策对上了。孙策刺中了太史慈的马,但抢到了太史慈脖子上的手戟;太史慈也抢到了孙策的头盔。正巧两家的骑兵都赶到了,于是双方就散开了。
太史慈本该和刘繇一起逃到豫章,但他却逃到芜湖,躲进了山里,自称丹阳太守。当时,孙策己经平定了宣城以东的地方,只有泾县以西的六个县还没有归顺。太史慈于是就进军泾县,建立了屯兵府,得到了很多山越人的拥护。孙策亲自去攻打,太史慈被抓住了。孙策立刻给他松了绑,拉着他的手说:“还记得在神亭的时候吗?要是你当时抓住了我,你会怎么样?”太史慈说:“那可说不准。”孙策大笑着说:“今天的事情,我要和你一起干。”于是就任命他为门下督,回到吴郡后,又给他配备了兵马,任命他为折冲中郎将。后来刘繇在豫章去世,他手下有一万多人马,但还没有归附任何人。孙策就派太史慈去安抚他们。孙策身边的人说:“太史慈肯定往北跑了,不会再回来了。”孙策说:“太史慈要是舍弃我,还能跟谁呢?”他在昌门为太史慈送行,握着他的手腕说:“什么时候能回来?”太史慈回答说:“不超过六十天。”果然,他按期回来了。
刘表的侄子刘磐,骁勇善战,多次侵犯艾县、西安县等地。于是孙策把海昏、建昌等六个县分出来,让太史慈担任建昌都尉,驻守海昏,并且让他统领众将去抵御刘磐。刘磐从此销声匿迹,不再侵犯这些地方了。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长着漂亮的胡须,手臂像猿猴一样长,善于射箭,箭不虚发。他曾经跟随孙策讨伐麻保的贼兵,贼兵在屯里的楼上骂他们,太史慈就用箭射贼兵的手,箭贯穿贼兵的手钉在木柱上,围在楼外的上万人无不拍手叫好。他的箭术就是这么高超。曹操听到他的名声,就写了一封信给太史慈,用匣子封好。太史慈打开匣子一看,里面没有信,只有当归。孙权掌管事务后,因为太史慈能够制服刘磐,就把南方的事情委托给他。太史慈西十一岁的时候,在建安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太史享,官至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是苍梧广信人。他的祖先本来是鲁国汶阳人,到王莽作乱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迁居到交州。传了六代到士燮的父亲士赐,东汉桓帝的时候担任日南太守。士燮年轻的时候到京城游学,拜颍川人刘子奇为师,研究《左氏春秋》,被举荐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后来因为公事被免官。父亲士赐去世后,服丧期满,他又被举荐为茂才,担任巫县县令,后来升任交趾太守。
士燮的弟弟士壹,最初担任郡督邮。刺史丁宫被征召回京都,士壹恭恭敬敬地送他。丁宫被他的诚恳所感动,临别时对他说:“如果我以后担任三公,一定征召你。”后来丁宫担任司徒,征召士壹。等士壹赶到的时候,丁宫己经被免职,黄琬代替他担任司徒,对士壹非常礼遇。董卓作乱的时候,士壹逃回乡里。交州刺史朱符被夷人杀害,州郡一片混乱。士燮就上表推荐士壹担任合浦太守。他的二弟士黄有担任徐闻县令,士黄有担任九真太守,士黄有的弟弟士武担任南海太守。
士燮为人宽厚大度,谦虚地对待士人,中原地区的士人前往他那里避难的有上百人。他沉迷于研究《春秋》,并为它作注解。陈国的袁徽给尚书令荀彧写信说:“交州的士燮,学问渊博,又擅长治理政务。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保全了一郡之地,二十多年边境平安无事,百姓没有失业,那些漂泊在外的人,都得到了他的恩惠。即使是窦融在河西地区保全一方,又怎么能超过他呢?他处理完公务后,就研习书本典籍,《春秋左氏传》他研究得尤其精练,见解精微。我多次向他请教《左传》中的疑难问题,他都能说出老师的传授,见解十分周密。他还精通古今的《尚书》,对其中的大义解释得非常详细。听说京师的古今学者之间,经常因为学术观点不同而争吵不休。现在他打算把《左氏传》《尚书》中的重要观点整理出来,呈报上去。”他就是这样被人们称赞的。
士燮兄弟都担任郡太守,称雄一方,他们地处万里之外,威严尊贵无人能比。他们出行时钟磬齐鸣,仪仗威严,有笳箫鼓吹,车马满道。胡人夹在车轮旁焚烧香料的常常有几十人。他们的妻妾乘坐有帷幕的车子,子弟们跟着兵士骑马,当时他们地位尊贵,威震百蛮,就连南越王尉他也不足以超过他们。士武先因病去世。
朱符死后,汉朝派张津担任交州刺史,但张津后来又被他的部将区景杀害。荆州牧刘表派零陵人赖恭接替张津。当时,苍梧太守史璜也去世了,刘表又派吴巨接替他,吴巨和赖恭一起到达交州。汉朝得知张津被杀后,给士燮发了一封诏书,说:“交州地处偏远,南边靠着江海,皇上的恩德无法传达,百姓的忠义也被阻隔。听说逆贼刘表又派赖恭来窥探南方,现在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七郡,仍兼任交趾太守。”后来,士燮派官员张旻带着贡品前往京都。当时天下大乱,道路不通,但士燮仍然没有放弃向朝廷进贡的职责。朝廷又特别下诏,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封他为龙度亭侯。
后来,吴巨和赖恭闹矛盾,吴巨起兵赶走了赖恭,赖恭逃回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派步骘担任交州刺史。步骘到达后,士燮兄弟奉命接受他的指挥,但吴巨心怀异心,步骘把他杀了。孙权加封士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士燮派儿子士廞去当人质,孙权任命士廞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的儿子们在南方的,都被任命为中郎将。士燮又劝说益州的豪强雍闿等人,率领本郡人民遥遥归附孙权,孙权更加赞赏他,提升他为卫将军,封他为龙编侯,封士壹为偏将军、都乡侯。士燮每次派使者去见孙权,都送上成千上万的杂香、细葛布,还有明珠、大贝壳、琉璃、翡翠、玳瑁、犀牛角、象牙等珍宝,以及奇珍异果,芭蕉、椰子、龙眼等,每年都不断。士壹也经常进贡马匹,总共几百匹。孙权每次都写信,给予丰厚的赏赐,来答谢、安慰他们。士燮在交趾郡任职西十多年,黄武五年,他九十多岁时去世。
孙权因为交州距离太远,就把合浦以北的地方划出来设立广州,任命吕岱为广州刺史;把交趾以南的地方划出来设立交州,任命戴良为交州刺史。孙权又派陈时代替士燮担任交趾太守。吕岱留在南海,戴良和陈时一起前往交州,走到合浦的时候,士燮的儿子士徽自称交趾太守,发动家族和部族的军队,阻止戴良前进。戴良只好停留在合浦。交趾人桓邻,是士燮推举的官员,他向士徽磕头劝说他迎接戴良,但士徽大怒,把桓邻鞭打致死。桓邻的哥哥桓治的儿子桓发,又集结家族和部族的军队进攻士徽。士徽紧闭城门坚守,桓发等人围攻了几个月也没有攻下来,于是双方约定和好,各自收兵回去。
吕岱接到孙权的命令,要他杀掉士徽。于是吕岱从广州出发,带领军队日夜兼程,经过合浦,和戴良一起前进。士壹的儿子、中郎将士匡和吕岱有旧交,吕岱任命士匡为师友从事,先给交趾送去一封书信,告诫士徽祸福的厉害关系,又派士匡去见士徽,劝说他认罪。吕岱告诉士徽,虽然他失去了郡守的职位,但保证他没有其他忧患。吕岱在士匡后面赶到,士徽的哥哥士祗,弟弟士干、士颂等六人,都袒露上身迎接吕岱。吕岱让他们重新穿上衣服,自己则继续前进,来到郡城之下。第二天一早,吕岱让人搭起帐幔,邀请士徽兄弟依次进来,宾客坐满了座位。吕岱起身,手执符节,宣读诏书,历数士徽的罪状,左右的人趁机把士徽反绑起来带走,士徽等人立刻被处死,首级被送到武昌。
士壹、士黄有、士匡后来出来投降。孙权宽恕了他们的罪行,以及士燮在武昌当人质的儿子士廞,把他们全部贬为平民。几年后,士壹、士黄有因犯法被杀。士廞因病去世,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成了寡妇。孙权下诏,让当地官府每月给她发放俸米,还赐给她西十万钱。
评论说:刘繇注重修养名声和品行,喜欢品评人物。但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要他凭借一州之地的兵力去争夺天下,这并不是他的长处。太史慈信义坚定,忠诚刚烈,有古人的风范。士燮在南越担任太守,一生过得悠闲自在,但他的儿子士徽却不够谨慎,给自己招来灾祸。大概是因为平庸的人贪图富贵,又依仗险要的地势,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