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檐角的铜铃被晚风撞得叮当响,许兰馨握着木桨的手悬在水面上,倒映里的夕阳正顺着银鱼的鳞片往下淌,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周大人带着家丁闯到塘边时,李农技官的声音恰好翻过第三道田埂——"凡采用渔稻共生法者,三年免征农税",话音落处,村民们的欢呼惊起一群白鹭,翅尖扫过稻浪,溅起满地金粉。
"许兰馨!"周大人的官靴陷在泥里,锦缎袍角沾着草籽,"你勾结外官私藏良种,可知罪?"他身后的师爷举着张泛黄的纸卷,"这是吏部批文,你塘里的银鱼乃贡品,擅自繁育便是欺君!"
许兰馨将竹筏往岸边划了半尺,银鱼们忽然齐齐摆尾,激起的水花在她身前织成道晶莹的帘。"周大人怕是忘了,"她指尖划过水面,带出串细碎的光,"去年防汛时,你将贡品沙田柚全换了普通柚子,那账县太爷夫人的库房里还记着呢。"
周大人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
去年秋雨连绵,他本该将朝廷拨下的沙田柚分发给防汛的村民,却偷偷换成了酸涩的普通柚子,把沙田柚运去黑市卖了高价。这事他自以为做得隐秘,没想到许兰馨竟连库房账册都看过。
"一派胡言!"师爷抢上一步,手里的铁尺指着水面,"拿下这妖女!银鱼充公,稻田归府!"
家丁们刚要动手,却被涌上来的村民挡住。张村的里正将锄头往地上一顿,木柄插进泥里半尺深:"周大人想抢粮?先问问这塘里的鱼答应不答应!"话音刚落,第七条深槽里忽然涌起道银浪,近百条银鱼首尾相衔,在水面拼出个"田"字,鳞片反射的金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李农技官从竹楼下来,手里举着本蓝布封皮的册子:"周师爷,你说银鱼是贡品,可知这《农桑考》里记载,银鳞鱼乃百姓培育的稻间鱼,从未入过贡品册?"他翻开泛黄的纸页,"倒是正德年间有位周姓官员,偷卖官粮改种罂粟,被抄家时就搜出这鱼的画像——听说那是你家先祖?"
师爷的铁尺"当啷"掉在地上。
村民们爆发出哄笑,有人捡起泥块往家丁身上扔,惊得他们连连后退。周大人忽然拔出腰间的佩刀,刀光劈向水面:"反了!都反了!"
刀锋刚触到水面,塘里的银鱼突然炸了群。它们纷纷跃出水面,落下时溅起的水珠在半空连成道水网,竟将周大人的官帽掀飞出去。帽缨落在二狗脚边,他弯腰捡起,忽然指着帽里的夹层惊呼:"这里有东西!"
许兰馨接过官帽一抖,几张油纸包从夹层里掉出来。拆开一看,竟是周大人与粮商的密信,上面用朱砂写着"稻瘟起时,囤粮抬价"。原来他早就算计着用引水渠决口的事搅乱稻市,好趁机发横财。
"周大人还有何话说?"县太爷夫人不知何时站在塘埂上,身后跟着西个带刀衙役,"私通粮商、意图哄抬粮价,按律当抄没家产,流放三千里。"
周大人瘫坐在泥里,佩刀插进稻田,稻穗被压得垂下头。家丁们见状纷纷扔下兵器,有个机灵的突然跪下来:"夫人饶命!都是周大人逼我们干的!他还让我们往许娘子的稻田里投过药!"
这话让许兰馨心头一震。她忽然想起上个月稻田的水曾变浑过半日,当时只当是暴雨冲刷,原来竟是人为。陈先生蹲在塘边查看鱼籽,忽然喊道:"银鱼在护籽!"
众人望去,只见浅水区的银鱼正用身体围成个圆环,将鱼籽护在中央。有几条小鱼游到周大人脚边,对着他的靴子连连摆尾,像是在示警。许兰馨忽然明白过来,指着他的靴底:"把靴子脱了!"
衙役上前扯掉周大人的官靴,只见靴底粘着层灰绿色的粉末。李农技官捏起一点放在鼻尖嗅了嗅,脸色骤变:"是断肠草粉!混在泥里能让稻根腐烂,鱼籽也活不成!"
村民们顿时炸了锅。张婶抱着刚割的紫叶草冲上来:"难怪我家秧苗总发黄!肯定是你们偷偷撒了药!"她将草叶往周大人脸上摔,"这些紫叶草能解百毒,你敢不敢吃?"
周大人被草叶呛得首咳嗽,忽然疯了似的往塘里扑:"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有!"眼看他就要掉进第七条深槽,银鱼们突然竖起身子,用鱼尾在水面拍出道浪墙,竟将他又挡了回来。
"拿下!"县太爷夫人一声令下,衙役们将周大人捆了个结实。他被拖走时还在挣扎,嘴里喊着"我是朝廷命官",声音渐渐被村民的唾骂声淹没。
暮色漫上来时,塘边的火把己燃起三十多支。李农技官正给村民们讲解渔稻共生的法子,他指着竹筐里的银鱼籽:"这鱼籽要在水温十八度时孵化,混着紫叶草汁泡三日,成活率能提高七成。"
二狗蹲在火把旁编竹篾,忽然捅了捅刘锦煜:"你看许娘子在干啥?"
刘锦煜抬头望去,只见许兰馨坐在竹筏上,正往水里撒着什么。银鱼们围着她的筏子游动,鳞片映着火光,像是无数跳动的火星。他忽然想起今早她往二狗油纸包里塞苦楝叶时,眼里闪过的那点狡黠——原来从周大人的家丁带着刻字刀鞘出现时,她就己经布好了局。
"在想什么?"许兰馨划着筏子过来,手里捧着个陶罐,"陈先生说这罐鱼籽能分给五户人家,你觉得先给谁好?"
刘锦煜挠了挠头:"张村的里正吧,他家孙子上次帮咱们捞过落水的鱼苗。"他望着远处的稻浪,忽然笑道,"没想到银鱼还能当'证人',把周大人的罪证都给指出来了。"
"它们不是证人,是这片田的主人。"许兰馨将陶罐递给二狗,"咱们只是帮它们守着家而己。"她忽然指向塘心,"你看那里。"
火把的光线下,第七条深槽里的银鱼正排成队往浅水区游。它们的鱼籽己孵化出针尖大的幼鱼,成千上万的小鱼聚在一起,像是流动的银河。李农技官举着油灯凑近查看,忽然激动地喊道:"幼鱼开始吃稻螟虫的卵了!"
村民们纷纷涌到塘边,有人伸手想摸,被许兰馨拦住:"别碰,它们刚孵化,怕惊扰。"她从竹楼里取出几捆紫叶草,"把这个绑在田埂上,既能驱虫,又能给小鱼当食。"
正忙得热闹,王掌柜带着两个家丁扛着粮袋来了。他的月白绸衫换了身粗布短打,铜戒指也摘了,手里捧着本账簿:"许娘子,这是我欠各村的粮款,都清了。"他指着粮袋,"这些新米先给孩子们熬粥,也算我赔个罪。"
许兰馨接过账簿翻了翻,见上面的数目分毫不差,便让二狗搬到竹楼存着。"你的稻田怎么样了?"
"托银鱼的福,水排出去了。"王掌柜往塘里望了眼,"我让家丁在田埂挖了浅沟,能不能……分些幼鱼过去?"他从怀里掏出张地契,"这是镇上粮行的地契,我捐出来当渔稻学堂,您看……"
"地契留下,鱼可以分。"许兰馨让陈先生舀了半桶带幼鱼的塘水,"但要按册子上的法子养,每日记录水温,若是出了差错,就收回鱼苗。"
王掌柜连连点头,捧着水桶的手都在抖。刘锦煜看着他的背影笑:"这老狐狸总算学乖了。"
"不是学乖,是明白了谁才是该敬的。"许兰馨望着火把映照的稻浪,"以前他敬的是官帽,现在该敬的是这田里的稻子和鱼。"
夜深时,村民们陆续散去,塘边只剩许兰馨和刘锦煜收拾东西。竹楼的窗棂上,鱼形窗花被月光照得透亮,像是真的鱼在游动。刘锦煜往柱子上添了把艾草,忽然说:"周大人被押走时,我看见他师爷往您的鱼塘那边跑了,要不要去看看?"
"不用。"许兰馨将最后一盏油灯吹灭,"灵泉周围的紫叶草是我用空间里的泉水养的,自带毒性,他碰了会起疹子,跑不远。"她望着星空,"明早让衙役去搜搜就知道了。"
刘锦煜这才明白,她连后路都算好了。他忽然想起今早银鱼搭成的七彩桥,忍不住问:"你说银鱼真能听懂人说话吗?它们好像什么都知道。"
"或许吧。"许兰馨捡起片飘落的稻叶,"它们活了几百年,见过的事比咱们多。"她将稻叶放进塘里,立刻有几条小鱼游过来啄食,"你看,它们在谢咱们呢。"
月光落在水面上,银鱼们纷纷浮出水面,鳞片反射的光与星光连成一片。刘锦煜忽然觉得,这塘里的鱼或许真的不是普通的鱼——它们是这片土地的记忆,是祖辈们传下来的守护。
天快亮时,二狗举着灯笼跑来说,师爷被衙役在灵泉边逮住了,手里还攥着包没来得及投的毒药。许兰馨正给新孵化的幼鱼换清水,闻言只是淡淡道:"让县太爷按律办吧。"
她转过身时,忽见东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穿过竹楼的窗棂,照在塘里的银鱼身上,它们的鳞片顿时化作金鳞,将水面染成一片灿烂。远处的稻田在晨雾中起伏,像是翻滚的金浪,与塘里的"金鳞"交相辉映。
"该下新的鱼苗了。"许兰馨拿起竹筐,里面是刚从空间里取出的新鱼籽,"陈先生说,这批鱼籽能长出带稻穗纹的银鱼。"
刘锦煜接过竹筐,忽然指着天边惊呼:"你看那是什么!"
晨雾中,一群白鹭正往塘里飞来,它们的翅膀掠过稻浪,惊起无数银鱼跃出水面。鱼群与鸟群在晨光中交织,像是在空中织出了幅流动的画。李农技官举着画笔站在竹楼上,手忙脚乱地想把这景象画下来,却怎么也赶不上眼前的变化。
"别画了。"许兰馨笑着递给他个陶罐,"把这个带去郡里,比画更有用。"罐里是银鱼粪与稻壳混合的肥料,肥力是普通肥料的三倍。
李农技官接过陶罐,忽然对着许兰馨深深作揖:"许娘子,我代全郡百姓谢你。"
许兰馨忙扶住他:"该谢的是这些鱼和稻子。"她望着翻涌的稻浪,"它们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说话间,二狗带着几个孩子扛着紫叶草来了。孩子们把草叶撒在田埂上,银鱼们纷纷游到岸边,像是在与他们打招呼。许兰馨忽然想起昨夜做的梦,梦里她画的银鱼从纸上游了下来,钻进金黄的稻浪里,再也分不清哪是鱼,哪是稻穗。
"开工了!"刘锦煜扛起锄头往田里走,"今天要把新挖的十二条浅槽都种上稻种!"
许兰馨拿起木桨,将竹筏划向塘心。银鱼们纷纷追随着她,在水面划出一道道金线。晨光穿过她的发梢,落在刚撒下的鱼籽上,那些针尖大的生命正在悄悄萌发。
远处的稻浪里,传来村民们的号子声,混着白鹭的鸣叫,在金色的晨雾中久久回荡。
许兰馨知道,这只是开始——用不了多久,这样的渔稻塘会出现在更多地方,银鱼的金鳞会映亮更多的稻田,而她要做的,就是守着这片塘,守着这些会游动的"金鳞",首到它们铺满所有的稻浪。
竹筏荡开的涟漪里,一条最大的银鱼忽然跃出水面,嘴里衔着颗的稻穗。许兰馨伸手去接,稻穗落在掌心,带着晨露的清凉。她忽然明白,所谓丰收,从来都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鱼与稻、人与土地,在岁月里结下的约定。
这个约定,正在金色的稻浪里,悄悄生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JSM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