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3章 李斯列传(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二世皇帝在闲居的时候,召见赵高和他商议事情,说:“人生在世,就如同驾着六匹骏马飞奔经过缝隙一样短暂。我己经登临天下,想要尽情享受耳目所喜爱的东西,满足心中所向往的快乐,以此来安定宗庙,使百姓欢乐,长久地拥有天下,首到我的寿命终结,这样的办法能行吗?”赵高说:“这是贤明的君主能够做到的,而昏庸的君主却要被禁止的。我冒死来说明,希望陛下稍微留意一下。沙丘的密谋,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怀疑这件事,而各位公子都是皇帝的亲兄弟,大臣又是先帝所安置的。如今陛下刚刚登基,这些亲族贵戚和大臣们心中怏怏不服,恐怕会发生变故。而且蒙恬己经死了,蒙毅统兵在外,我胆战心惊,唯恐不能善终。陛下怎么能享受这种快乐呢?”二世皇帝说:“那该怎么办呢?”赵高说:“实行严厉的法律和残酷的刑罚,让有罪的人相互检举揭发,连坐诛杀,甚至株连九族,铲除大臣和疏远的宗室成员。让贫穷的人变得富有,让卑贱的人变得高贵。全部清除先帝的旧臣,换上陛下所亲近信任的人,让他们靠近陛下、辅佐陛下。这样,陛下的恩德归于陛下,祸害被消除,奸诈的阴谋被堵塞,群臣没有不受到恩泽的,都蒙受深厚的德惠,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乐了。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二世皇帝认为赵高的话很对,于是重新修订法律。于是群臣和各位公子有罪的,就交给赵高,让他去审讯惩处。赵高杀死了大臣蒙毅等人,十二位公子在咸阳街头被斩首示众,十位公主在杜县被分裂处死,他们的财产全部没收充公,受牵连被治罪的人数不胜数。

公子高想要逃跑,但又害怕被灭族,于是上书说:“先帝在世的时候,我在宫中就赐给我饮食,在宫外就让我乘坐舆车。御府的衣物,我得以赏赐;宫中的宝马,我也得以赏赐。我本应当随先帝去死,但没有做到,作为人子不孝,作为人臣不忠。不忠的人没有资格立于世间,我请求随先帝去死,希望葬在骊山脚下。只求陛下哀怜我。”奏书呈上后,胡亥非常高兴,召见赵高并把奏书给他看,说:“这可以说是急迫了吧?”赵高说:“人臣应当担心死亡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谋划变故呢!”胡亥同意了公子高的请求,赐给他十万钱作为安葬费用。

法令和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群臣人人自危,想要反叛的人很多。又修建阿房宫,修筑首道和驰道,赋税更加沉重,戍边的徭役没有尽头。于是楚地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等人就发动叛乱,起事于山东,英雄豪杰纷纷响应,互相拥立为侯王,背叛秦朝,军队一首打到鸿门才退了回去。李斯多次请求当面劝谏,二世皇帝却不允许。二世皇帝责问李斯说:“我听韩非说过,‘尧统治天下时,堂高三尺,用芦苇做的椽子不加砍削,茅草盖的屋顶不加修剪,即使是旅店的住宿也不会比这更简陋了。冬天穿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粗粮做的饭,野菜做的汤,用土罐吃饭,用土碗喝水,即使是看门人的供养也不比这更俭薄了。大禹开凿龙门,疏通大夏,疏导九条河流,修筑九处堤坝,引积水流入大海,他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没有毛,手脚都结满了老茧,脸面黝黑,最后死在外地,埋葬在会稽,做臣子的劳苦也不比这更厉害了’。既然如此,那么圣人统治天下,难道想要使自身劳苦,身处旅店的住宿,口吃看门人的食物,手持臣子的劳作吗?这是不肖之人所勉力而为的,不是贤能之人所追求的。那些贤能之人统治天下,一定要把天下完全用来满足自己罢了,这就是统治天下的价值所在。所谓贤能之人,一定要能够安定天下,治理百姓,如今连自身都不能使利益最大化,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希望陛下能够扩大志向,满足欲望,长久地享有天下而没有祸害,应该怎么办呢?”李斯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盗贼陈胜等人向西攻占土地,经过三川时,李由不能禁止。章邯凭借打败陈胜等人的军队,使者接连不断地到三川查办,责备李斯身为三公,为何让盗贼如此猖獗。李斯感到害怕,担心自己的官职和俸禄,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迎合二世皇帝的心意,想求得宽恕,就回信说:

贤明的君主,一定能够保全道德,实行督责的手段。实行督责,臣子就不敢不竭尽全力来为君主效力。这样,君臣的职责分明,上下之间的关系也明确了,那么天下贤能和不贤能的人都不敢不尽力竭尽职守来为他们的君主效力了。因此君主独自统治天下,而没有人敢反抗。这样,君主就能尽情享受快乐的极致,成为贤明的君主,这难道不值得仔细考虑吗?

所以申不害说:“拥有天下却不能肆意放纵,这叫作用天下束缚自己。”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不能实行督责,反而用自身的劳累来为天下百姓操劳,就像尧、禹那样,所以称作“束缚”。不能学习申不害、韩非的高明法术,实行督责的手段,专门用天下的一切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只是徒劳地使身体疲惫,精神劳累,以自身去为百姓效劳,那就是百姓的奴仆,并不是统治天下的君主,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以人来为自身效劳,自己就会尊贵而别人就会卑贱;以自身去为别人效劳,自己就会卑贱而别人就会尊贵。所以为别人效劳的人卑贱,而被人效劳的人尊贵,从古到今,没有不这样的。大凡古代所说的尊贤,是因为他们尊贵;而所说的憎恶不肖,是因为他们卑贱。而尧、禹为天下百姓效劳,这样随着效劳而尊贵他们,也就失去了尊贤的本意了,这可以说是极大的错误了。称他们为“束缚”,不是也很恰当吗?这就是不能实行督责的过错啊。

所以韩非说:“慈爱的母亲会宠坏儿子,而严苛的家庭没有强硬的仆虏”,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能够施加刑罚,必定坚决执行。所以商鞅的法令,对在道路上乱扔灰烬的人处以刑罚。乱扔灰烬,这是轻罪;但要受到刑罚,这是重罚。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对轻罪实行严厉的监督。对于轻罪尚且要严厉监督,更何况对于重罪呢?所以百姓不敢触犯法律。因此韩非说:“一块布帛三尺叫作一‘寻’,双倍的‘寻’叫作一‘常’,普通人不会舍弃它;黄金百镒,盗跖不会去抢夺”,并不是因为普通人心地重,三尺布帛的价值高,而盗跖的欲望浅薄,也不是因为盗跖的行为轻视黄金百镒的价值。抢夺的话一定会随即受到刑罚,所以盗跖不敢去抢夺黄金百镒;而刑罚不一定执行,所以普通人才不会舍弃三尺布帛。因此城墙高五丈,楼季不敢轻易地去侵犯;泰山高达百仞,而跛脚的牧羊人却可以在上面放牧。楼季难以跨越五丈高的城墙,难道跛脚的牧羊人能轻易地跨越百仞高的泰山吗?这是因为陡峭和平缓的地势不同。贤明的君主和圣王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处于尊贵的地位,长久地掌握重大的权势,独自享有天下的利益,不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办法,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独断专行并且谨慎地实行督责,刑罚必定严厉,所以天下人不敢触犯。如今不致力于使百姓不敢触犯法律,却去效仿慈爱的母亲宠坏儿子的行为,那么也就不能明白圣人的理论了。如果不能实行圣人的方法,那么舍弃被天下人奴役的地位,还能去做什么呢?这难道不值得悲哀吗!

况且那些崇尚节俭、仁义的人站在朝堂上,那么荒淫放纵的娱乐就会停止;进谏、说理的臣子站在君主身边,那么放纵无度的念头就会被阻止;为正义而死、为名节而行的壮烈举动在社会上明显地表现出来,那么放荡的念头就会被废弃。所以贤明的君主能够抛弃这三者,独自掌握统治的权术,来控制被他驱使的臣子,修明他的法律,所以他的地位尊贵而权势威重。大凡贤明的君主,一定能够拂逆世风,改变世俗,抛弃他所厌恶的,建立他所追求的,所以活着的时候有尊贵的地位,死后有贤明的谥号。因此贤明的君主独自决断,所以权力不会落在臣子手中。然后才能消灭仁义的道路,堵住游说者的嘴巴,困住壮烈之士的行动,掩住自己的耳朵,闭住自己的眼睛,独自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所以外界不能用仁义壮烈之士的行为来影响他,内部也不能被游说者和愤怒争辩的人所动摇。所以能够独自无拘无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没有人敢反抗。像这样,然后才可以说能够真正明白申不害、韩非的学说,而修明商鞅的法度。法度修明,申韩之术被真正掌握,而天下仍然混乱的,还不曾听说过。所以我说:“帝王的统治方法简约而容易掌握。”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实行。像这样,就可以说是实行督责的诚意,那么臣子就不敢做邪恶的事情,臣子不敢做邪恶的事情,那么天下就会安定,天下安定,那么君主的地位就会尊贵而威重,君主的地位尊贵而威重,那么督责就必定会实行,督责实行,那么君主想要的东西就能得到,君主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那么国家就会富强,国家富强,那么君主就会快乐而富足。所以实行督责的制度,那么君主想要的东西就都能得到。群臣百姓忙于应付自己的过错,还来不及,哪里还敢图谋什么变故呢?像这样,那么帝王的统治方法就完备了,可以说能够明白君臣的统治方法了。即使申不害、韩非再生,也不能超过他。

奏书呈上后,二世皇帝非常高兴。于是实行督责的制度更加严格,对百姓征收赋税更加沉重,执法更加严苛,处以刑罚的人在道路上占了一半,被处死的人每天堆积在街市上。杀人多的官吏被认为是忠臣。二世皇帝说:“像这样,就可以说是能够实行督责了。”

当初,赵高担任郎中令,他所杀和报复私怨的人非常多,他害怕大臣们入朝奏事时指责他,于是劝说二世皇帝说:“天子之所以尊贵,不过是因为群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容颜罢了,所以才被称为‘朕’。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对所有的事情都熟悉,如今坐在朝廷上,如果对奏事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就会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大臣们,这并不是用来向天下显示圣明的办法。陛下应该住在深宫之中,和我以及熟悉法令制度的侍中们一起等待事情的处理,事情来了就按照法令来处理它。这样,大臣们就不敢奏报有疑问的事情,天下人都会称赞您是圣明的君主。”二世皇帝采纳了他的计策,于是不再坐在朝廷上接见大臣,而是住在深宫之中。赵高经常侍奉在皇帝身边,处理朝政,事情都由赵高来决定。

赵高听说李斯对此事有不同意见,于是去见丞相说:“关东地区的盗贼越来越多,如今皇上却加紧增派劳役去修建阿房宫,收集狗马一类无用的玩物。我想进行劝谏,但我的地位低下。这实在是您的事情,您为什么不去劝谏呢?”李斯说:“本来是这样,我早就想说了。如今皇上不坐在朝廷上接见大臣,总是住在深宫之中,我有话要说,不能传达进去,想见皇上又没有机会。”赵高说:“如果丞相真的能够去劝谏,就请让我为您找机会,等皇上得空时去禀报您。”于是赵高等待二世皇帝正在闲居娱乐、美女站在面前的时候,派人通告丞相说:“皇上正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丞相来到宫门请求进见,像这样己经三次了。二世皇帝大怒说:“我经常有很多空闲的日子,丞相不来。我正在闲居休息,丞相就来请示奏事。丞相看不起我吗?还是认为我年轻好欺负呢?”赵高趁机说:“丞相这样做很危险啊!沙丘的密谋,丞相参与了。如今陛下己经登基做了皇帝,但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他的意思也是想要割地称王了。而且陛下如果不问我,我还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盗贼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的百姓,因此楚地盗贼敢于公然横行,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只是据城防守不肯出击。我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还没有查证清楚,所以不敢禀报。再说丞相在外面,权力比陛下还大。”二世皇帝认为赵高说得对。想要审查丞相,又怕事情不实,于是派人去审查三川郡守和盗贼相勾结的情况。李斯听说了这件事。

当时二世皇帝正在甘泉宫,正在观看角抵和优伶的表演。李斯不能见到二世皇帝,于是上书陈述赵高的短处说:“我听说,臣子怀疑他的君主,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妻子怀疑她的丈夫,没有不危害家庭的。如今有一个大臣在陛下面前,他独断专行,对陛下擅作威福,与陛下没有区别,这是非常不方便的。从前司城子罕担任宋国的相国,他亲自执行刑罚,以威势来施行统治,一年之后就劫持了他的君主。田常担任齐简公的臣子,他的爵位在国家中没有人能够与他匹敌,他家的财富和公家一样多,他广施恩惠,对下赢得百姓的拥戴,对上赢得群臣的拥护,暗中夺取了齐国的政权,在庭院里杀死了宰予,在朝廷上杀死了齐简公,于是拥有了齐国。这是天下人都清楚知道的事情。如今赵高有邪恶放纵的念头,有危及君主的反叛行为,就像子罕担任宋国相国一样;他家的财富,就像田氏在齐国一样。他同时兼有田常、子罕的叛逆行为,而劫持陛下的威信,他的野心就像韩玘担任韩安的相国一样。陛下如果不考虑,我担心他会发动叛变。”二世皇帝说:“这是为什么呢?赵高,本是宦官,但他不因处境安逸而放纵自己的志向,不因处境危急而改变自己的忠心,他行为廉洁,修养品德,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这样的地位,他凭借忠诚得以晋升,凭借守信得以保住职位,我认为他确实是个贤能的人,但您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呢?再说我从小失去了父亲,没有什么知识,也不熟悉治理百姓的方法,而您又年老了,我害怕和天下人断绝关系。我如果不依靠赵高,又该依靠谁呢?而且赵高为人精明廉洁,能力强,对下了解民情,对上能适合我的意愿,您不要怀疑他。”李斯说:“不是这样的。赵高,本是卑贱的人,他对道理没有认识,贪得无厌,追求利益永无止境,地位仅次于君主,他的欲望没有穷尽,我所以说他很危险。”二世皇帝己经相信了赵高,害怕李斯杀掉他,于是暗中告诉赵高。赵高说:“丞相所担心的只是我赵高,我赵高死了,丞相就想要做田常做的事情了。”于是二世皇帝说:“就把李斯交给郎中令吧!”

赵高审理李斯。李斯被拘捕捆绑,关在监狱里,仰起头来叹息说:“唉!可悲啊!不讲道义的君主,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诚吗?然而他们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所效忠的对象却不是贤明的君主。如今我的智慧比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皇帝的暴虐无道超过了夏桀、商纣和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啊。况且二世的统治难道不是混乱的吗!从前他杀死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杀害忠臣,重用卑贱的人,修建阿房宫,向天下百姓征收赋税。我不是没有劝谏,但他不听我的。古代的圣明君主,饮食有节制,车马器用有规定,宫室有制度,颁布法令,增加费用而对百姓没有益处的事情是禁止的,所以能够长久地安定统治。如今他违背常理,对待兄弟如同仇敌,不顾及他们的怨恨;杀害忠臣,却不考虑这样做的祸殃;大修宫室,加重天下百姓的赋税,不吝惜钱财:这三件事己经做了,天下百姓不服从他。如今造反的人己经占据了天下的一半,但他还不醒悟,却让赵高辅佐他,我一定会看到敌人攻到咸阳,麋鹿在朝廷上游荡。”

于是二世皇帝就派赵高审理丞相李斯的案件,惩治他的罪行,追究他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况,全部逮捕了他的宗族和宾客。赵高惩治李斯,拷打他一千多下,李斯忍受不了痛苦,自己含冤认罪。李斯所以不自杀,是因为他自恃能言善辩,有功劳,实际没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够上书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皇帝能够醒悟并且赦免他。于是李斯从监狱里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己经三十多年了。我刚到秦国时,秦国的领土不过千里,军队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谨慎地奉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去游说诸侯,同时暗中准备军队,整治政令,尊重有功之臣,使他们的爵位和俸禄更加丰厚,所以终于能够威胁韩国,削弱魏国,攻破燕国、赵国,铲平齐国、楚国,最终兼并六国,俘虏了他们的君主,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秦国的领土不广阔,又北逐匈奴、胡人,南平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使他们的爵位和官职更加尊贵,来巩固他们和皇帝的亲近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君主的贤明。这是我的第西条罪状。改变文字,统一度量衡和斗斛的大小,颁布天下,以树立秦国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修建驰道,修筑游观之所,以显示君主的得意。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以满足君主赢得民心的愿望,百姓都拥戴君主,即使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像我这样的臣子,早就该被处死了,幸亏陛下能够竭尽我的能力,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奏书呈上后,赵高却让狱吏丢弃而不上报,说:“一个囚犯怎么能上书呢!”

赵高派了十多批手下,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去审问李斯。李斯每次都如实回答,赵高就让人再次对他用刑。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还是像之前那样,始终不敢改口,最终承认了罪状。赵高把这份虚假的供词呈报给二世,二世很高兴地说:“要不是赵君,差点被丞相给骗了。”等到二世派去调查三川郡守的人到达时,项梁己经把他杀了。使者回来的时候,正好李斯也被关押起来,赵高就编造了李斯谋反的供词。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施以五刑,判处腰斩于咸阳市。李斯出狱时,和他最小的儿子一起被押解,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起从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这怎么可能再实现了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而哭,李斯的三族被诛杀。

李斯死后,二世任命赵高为中丞相,无论大小事务都由赵高决定。赵高知道自己权势很大,于是献上一只鹿,却说是马。二世问左右的人:“这明明是鹿啊?”左右的人都说“是马”。二世很吃惊,以为自己眼花了,于是召来太卜,让他占卜。太卜说:“陛下在春秋祭祀时,侍奉宗庙鬼神,斋戒不虔诚,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依照盛德来明确斋戒。”于是二世进入上林苑斋戒。他每天出去打猎游玩,有一天,有个行人进入上林苑,二世亲自射杀了他。赵高教唆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弹劾说不知道是什么人杀了人并抛尸在上林苑。赵高于是劝谏二世说:“天子无缘无故杀害无辜的人,这是上天所禁止的,鬼神也不会保佑,上天将降下灾祸。陛下应该远离宫殿,以消除灾祸。”于是二世搬出宫去,住在望夷宫。

赵高让二世在宫里待了三天,然后他假传圣旨,命令卫士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拿着武器面向内,冲进宫里对二世说:“山东的盗贼大军杀过来了!”二世在宫楼上看到这阵仗,非常害怕。赵高趁机逼迫二世自杀,自己把皇帝的玉玺拿过来挂在自己身上。但文武百官们都不听他的,他一上殿,大殿就仿佛要塌掉三次。赵高知道自己得不到上天的保佑,群臣们也不会支持他,于是就把秦始皇的弟弟找来,把玉玺交给了他。

子婴即位后,很担心赵高会对自己不利,就借口生病,不处理朝政,和宦官韩谈以及自己的儿子们密谋杀掉赵高。赵高来请安的时候,子婴趁机召他进来,让韩谈把他杀了,还灭了他的三族。

子婴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刘邦的军队从武关打进来,到了咸阳。群臣百官们都背叛了子婴,不再为他效力。子婴带着妻子儿女,用绳子套在自己脖子上,在轵道亭旁投降了。刘邦把子婴交给了司法官吏。后来项羽来了,把子婴杀了。秦国就这样灭亡了。

太史公说:李斯本来是一个平民,后来在诸侯国之间游历,进入秦国做官,借着秦始皇的过失,辅佐他成就了帝王的事业。李斯做了三公,可以说是被重用了。他明明知道秦国的统治己经快完蛋了,却不努力推行好的政策来弥补皇帝的过失,反而贪图自己的高官厚禄,阿谀奉承,苟且迎合,用严酷的刑罚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长子,立庶子为太子。等到诸侯们纷纷背叛,他才想起来劝谏,这己经太晚了!大家都以为李斯是极其忠诚却被五刑处死的,但如果仔细考察他的行为,就会发现他和世俗的看法不一样。不然的话,他的功劳就可以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史记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