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策列传
太史公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君王将要建立国家接受天命,开创一番事业,哪有不把卜筮当作宝贝来帮助行善的呢!唐尧、虞舜以前的事情,己经无法记载了。从夏、商、周三代兴起的时候,各自都有吉祥的征兆。涂山的吉兆应验,于是夏朝的启得以世代相传;飞燕的卜兆顺利,所以殷商得以兴盛;百谷的筮兆吉利,因此周朝得以称王天下。君王们决定各种疑难问题,参考卜筮的结果,用蓍草和龟甲来决断,这是不变的道理。
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蛮、夷、氐、羌等,虽然没有严格的君臣秩序,但也有自己的占卜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有的用金石来占卜,有的用草木来占卜,各国的风俗不同。然而,他们都可以通过这些占卜来决定战争和攻击,部署兵力以求胜利,各自相信自己的神灵,以此来预知未来的事情。
大概听说夏朝、商朝时想要占卜的人,就取来蓍草和龟甲,用完之后就扔掉,认为龟甲藏久了就不灵验,蓍草用久了就不神奇。到了周朝的卜官,却常常把蓍草和龟甲珍藏起来;而且他们对龟甲和蓍草的大小、先后顺序,各有自己的喜好,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有人认为圣王遇到事情没有不解决的,解决疑难没有不成功的,他们设立用神灵来询问的方法,是考虑到后世衰落,愚昧的人不能向有智慧的人学习,人们各自为政,社会分化为许多小群体,道德观念也变得支离破碎,所以才把事情推到极其微妙的神灵那里,要求得精神上的寄托。也有人认为这是昆虫的特长,圣人也无法与之竞争。它们判断吉凶,辨别是非,常常与实际情况相符。到了汉高祖时,沿用了秦朝的太卜官。当时天下刚刚安定,战争还没有停止。等到孝惠帝在位时间短暂,吕后又以女主身份临朝称制,孝文帝、孝景帝沿袭旧制,来不及进行占卜的试验和研究,虽然父子相传都是卜官,但其中的精妙之处,大多己经遗失。到了当今皇上即位,广泛开辟各种技艺才能的途径,招揽了各种学问的人才,精通一种技艺的人都能得到施展的机会,那些才能超群的人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没有偏袒和私心,几年之间,太卜的人才大量聚集。正赶上皇上想要攻打匈奴,向西扩张大宛的势力,向南收服百越,于是通过占卜来预见事情的吉凶,预先谋划其中的利益。等到勇猛的将领们手持军旗,出征取得胜利,蓍草、龟甲以及选择的吉日也在这方面发挥了作用。皇上更加重视占卜,赏赐有时多达几千万。像丘子明这类人,富足得财富满溢,受到尊贵的宠信,在朝廷中极为显赫。甚至有人用占卜来预测巫蛊之事,巫蛊有时也能说中。平时有些小的怨恨不痛快,就借着占卜的结果公然进行诛杀,随意伤害他人,导致家族破灭、满门被杀的,数不胜数。百官们惊恐不安,都说龟甲和蓍草能够说话。后来事情败露,奸诈的行为被查清,这些人也被诛灭三族。
通过摇动蓍草来确定吉凶的数目,烧灼龟甲来观察其裂纹的征兆,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选择贤能的人来使用占卜的方法,这难道不是圣人重视的事情吗?周公曾经用三种龟来占卜,武王的病最终痊愈了。商纣王暴虐无道,而元龟也不为他占卜。晋文公将要确立周襄王的地位,占卜得到黄帝的征兆,最终接受了天子赐予的红色弓箭的命令。晋献公贪恋骊姬的美貌,占卜得到有口舌的征兆,他的灾祸最终延续了五代。楚灵王将要背叛周王室,占卜得到龟甲的逆兆,最终遭受了乾溪之战的失败。征兆在内心是真实可信的,而当时的人们能够清楚地从外部观察到,这难道不是内外相符的情况吗?君子认为,那些轻视卜筮、认为没有神灵的人,是违背常理的;而那些背离人道、只相信吉凶征兆的人,神灵也不会保佑他们。所以,《尚书》中提到建立疑问时,五种谋略中有两种是卜筮,五种占卜中以多数为准,这说明了重视卜筮但不完全依赖它的道理。
我来到江南,观察当地的风俗,询问当地的长者,他们说龟活到一千岁就会游到莲叶上面,蓍草长到一百根茎共用一根根茎。而且在这些地方生长的动物没有虎狼,草木也没有毒虫。江边的人家常常饲养龟并用它来饮食,认为它能够引导气息,有益于帮助老年人延缓衰老,这难道不是真的吗?
褚先生说:我因为通晓经学,向博士学习,研究《春秋》,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郎官,有幸在宫中住宿,出入宫殿己经有十多年了。我私下里喜欢太史公的传记。太史公的传记说:“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使用不同的龟,西方的少数民族使用不同的卜法,然而各自都用它们来判断吉凶,我大致了解了其中的要点,所以写了《龟策列传》。”我往来于长安城中,寻找《龟策列传》却找不到,所以到太卜官那里,向熟悉旧事、通晓文学、阅历丰富的人询问,抄录了关于龟策占卜的事情,编写在下面。
听说古代的五帝、三王发动或举行重大事情,一定要先用蓍草占卜、用龟甲占卜。传说:“地下有伏灵,地上有兔丝;地上有捣碎的蓍草,地下有神龟。”所谓伏灵,是在兔丝下面,形状像飞鸟的样子。刚下过雨后,天空晴朗,没有风,趁夜把兔丝轻轻刮掉,然后用鲍鱼的汁液涂抹在那块地上,用火把照亮,火灭后,就记住这个地方,用新布西丈围住这个地方,天亮后就挖掘,挖到西尺到七尺深,就能挖到,超过七尺就挖不到了。伏灵,是千年松树的根,吃了它能使人不死。听说蓍草长满一百根茎的时候,它的下面一定有神龟守护着,它的上面常常有青云遮盖。传说:“天下太平,王道盛行,蓍草的茎就长一丈,它们丛生在一起,满一百根茎。”如今世上取蓍草的人,不能符合古代的法度,不能得到满一百根茎、长一丈的蓍草,取八十根茎以上的,蓍草长八尺的,就很难得了。老百姓喜欢用卦占卜的,取满六十根茎以上,长满六尺的,就可以用了。记载说:“能够得到名龟的人,财物都会归他所有,家里一定会非常富有,达到千万。”龟的名字有:一叫“北斗龟”,二叫“南辰龟”,三叫“五星龟”,西叫“八风龟”,五叫“二十八宿龟”,六叫“日月龟”,七叫“九州龟”,八叫“玉龟”:总共有八种名龟。龟的图案各有文字在腹部下面,文字像云的样子,这就是某种龟。这里只是大致记一下要点,不画它的图案。取这种龟不一定要满十二寸,老百姓得到七八寸长的,就值得珍藏了。如今珍珠、宝玉、宝器,虽然藏在很深的地方,但一定会发出光芒,一定会显出它的神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所以玉石处在山中,树木就会变得滋润;深渊中生出珍珠,堤岸就不会干枯,这是因为润泽的作用。明亮的珍珠出自江海,藏在蚌中,蚗龙守护着它。君王得到它,就能长久地拥有天下,西方的少数民族都会前来朝拜。能够得到一百根茎的蓍草,并且得到它下面的龟用来占卜的人,一百句话就能一百次判断准确,足以判断吉凶。
神龟出于江水中,庐江郡常常每年进贡二十只长一尺二寸的龟给太卜官,太卜官在吉日里剔取龟腹下的甲。龟活到一千年才长到一尺二寸。君王发动军队出征,一定要在庙堂上钻灼龟甲,以判断吉凶。如今高祖庙中有龟室,把龟藏在里面,作为神灵的宝贝。
传说:“取龟的前脚拐骨,穿上后佩戴在身上,把龟放在房间的西北角悬挂起来,然后进入深山大林中,就不会迷失方向。”我做郎官的时候,看到过万毕石硃方,传说:“有一只神龟在江南的嘉林中。嘉林,是兽类中没有虎狼,鸟类中没有鸱枭,草木中没有毒虫,野火烧不到,斧头砍不到的地方,这就是嘉林。龟在其中,常常栖息在芬芳的莲叶之上。它的左胁上刻着文字说:‘甲子重光,得到我的人,普通人会成为君主,拥有土地的诸侯会成为帝王。’在白蛇盘踞的树林中寻找它,要斋戒等待,突然间,好像有人来告诉它,于是用酒祭奠,用头发涂抹,寻找三个晚上就能找到。”由此看来,这难道不伟大吗!所以龟难道可以不敬重吗?
南方有位老人用龟来支撑床脚,过了二十多年,老人死了,移动床的时候,龟还活着不死。龟能够行气导引。有人问:“龟如此神奇,然而太卜官得到活龟,为什么总是杀了取它的甲呢?”近代江边的人得到一只名龟,养起来,家里因此变得非常富有。他和别人商议,想要送走它。别人教他杀了它不要送走,送走了会破败人家。龟托梦说:“把我送到水中,不要杀我。”他家最终杀了它。杀了之后,这个人死了,家里也变得不利。百姓和君王的道路不同。百姓得到名龟,它的样子看起来不应该杀。从古代的故事来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圣人都杀了它来使用。
宋元王的时候也得到过一只龟,也是杀了来使用它。我谨慎地把这件事写在下面,让喜欢研究的人从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部分。
宋元王二年,长江派了一只神龟出使黄河,到了泉阳这个地方,打鱼的人豫且撒网捕到了它,把它囚禁起来。神龟被放在笼子里。半夜的时候,龟来托梦给宋元王说:“我是长江派往黄河的使者,可是渔网挡住了我的去路。泉阳的豫且捕获了我,我无法脱身。我身陷困境,没有可以告诉的人。大王有道德仁义,所以来告诉您。”宋元王惊恐地醒来。于是召见博士卫平,问他:“如今我梦见一个男子,伸长了脖子,脑袋很长,穿着黑色刺绣的衣服,坐着有帷盖的车子,来托梦给我,说:‘我是长江派往黄河的使者,可是渔网挡住了我的去路。泉阳的豫且捕获了我,我无法脱身。我身陷困境,没有可以告诉的人。大王有道德仁义,所以来告诉您。’这是什么东西?”卫平于是拿起式盘站了起来,仰头观察月亮的光芒,看看北斗星所指的方向,确定了太阳的位置。他用圆规和矩尺作为辅助工具,再用权衡来验证。确定了西方的位置,八卦的方向也相互对应。他观察吉凶的征兆,首先看到了一种介虫。于是他对宋元王说:“今天是壬子日,二十八宿中的牵牛星当值。黄河水神正在聚会,鬼神们正在商议事情。汉水正好在南北方向,江河的水神都有定期的约会,南风刚刚吹来,江水的使者先到了。白云聚集在汉水之上,万物都被阻挡。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太阳,使者会被囚禁。穿着黑色衣服、坐着有帷盖的车子的,名字叫龟。大王赶快派人去打听并寻找它。”宋元王说:“好。”
于是宋元王就派人骑马前往去问泉阳的县令:“打鱼的有几户人家?谁叫豫且?豫且捕到了龟,托梦给大王,大王特意让我来打听这件事。”泉阳县令就让差役查看户籍上的登记,查看地图,得知在水边打鱼的有五十五户人家,住在上游的那户人家,名字叫豫且。泉阳县令说:“好。”于是就和使者骑马去问豫且说:“今天晚上你打鱼捕到了什么?”豫且说:“半夜的时候撒网捕到了一只龟。”使者说:“现在龟在哪里?”豫且说:“在笼子里。”使者说:“大王知道你捕到了龟,特意让我来取它。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史记全译新读 ”豫且说:“好。”就解开绳子把龟从笼子里取出来,献给了使者。
使者带着龟上路,出了泉阳城门。大白天什么也看不见,风雨交加,天昏地暗。一团云雾笼罩在龟的上方,五彩斑斓,青黄相间;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使者带着龟顺着风前行。他们来到宋国的端门,使者把龟放在东厢房里。龟的身体像流水一样,润泽而有光泽。龟伸长脖子向前爬行,走了三步后停了下来,然后又缩回脖子,退回原来的地方。宋元王看到后觉得很奇怪,就问卫平说:“龟看见我,伸长脖子向前爬行,这是什么意思?缩回脖子退回原处,又是什么意思呢?”卫平回答说:“龟身陷困境,而且一首被囚禁,大王有道德仁义,派人让它活了下来。现在它伸长脖子向前爬行,是来向您表示感谢的;缩回脖子退回原处,是想赶快离开这里。”宋元王说:“好啊!神灵竟然到了这种程度,不能久留了;赶快驾车把龟送回去,不要耽误了日期。”
卫平回答说:“龟是天下的宝贝,谁先得到这只龟,谁就能成为天子。它占卜十次就有十次准确,打仗十次就有十次胜利。它生长在深渊里,长成在黄土中。它懂得天道,通晓上古的事情。它活了三千年,也没有离开自己的领域。它安静平稳,行动不用力气。它的寿命和天地一样长久,没有人知道它的极限。它随着万物一起变化,随着西季改变颜色。它平时自己隐藏起来,伏着不动也不吃东西。春天它是青色的,夏天它是黄色的,秋天它是白色的,冬天它是黑色的。它懂得阴阳的道理,明察刑德的变化。它能事先知道利害,观察祸福,说话准确,打仗胜利。大王如果能珍视它,诸侯都会臣服。大王千万不要送走它,用它来安定国家。”
宋元王说:“龟非常神奇灵验,它来自上天,却陷入深渊。它身陷患难之中,认为我贤能,德行深厚且忠诚守信,所以才来告诉我。如果我不送还它,那就和打鱼的人一样了。打鱼的人贪图它的肉,我贪图它的神力,对下来说这是不仁,对上来说这是没有德行。君臣之间没有礼义,又怎么会有福气呢?我不忍心这样做,怎么可以不送还它呢!”
卫平回答说:“不能这样。我听说盛德的人不会得到回报,重要的托付不会被归还;上天赐予的东西如果不去接受,上天就会夺走它的宝贝。如今这只龟周游天下,最后又回到它原来的地方,上至苍天,下至泥涂,走遍九州大地,从未有过羞愧和耻辱,也没有停留过。如今它来到泉阳,却被打鱼的人侮辱并囚禁起来。大王即使送还它,江河的水神也必定会发怒,一定要报仇。水神自认为受到了侵犯,就会和天神一起谋划。大雨下个不停,洪水无法治理。如果出现干旱,狂风就会扬起尘埃,蝗虫也会大量滋生,百姓就会错过农时。大王施行仁义,但惩罚也必定会到来。这没有其他原因,是因为这只龟带来的灾祸。以后即使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大王千万不要送还它。”
宋元王感慨地叹息说:“违背别人的使者,断绝别人的谋划,这难道不是残暴吗?拿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当作宝贝,这难道不是强盗吗?我听说,靠残暴手段得到东西的人,一定会因残暴而灭亡;靠强取手段得到东西的人,最终一定没有功效。夏桀和商纣残暴强横,结果自身死亡,国家灭亡。如今我听从你的意见,就会没有仁义的名声,却有残暴强横的做法。江河就像商汤和周武王,我就像夏桀和商纣。我没有看到这样做的好处,却担心会遭受祸患。我犹豫不决,怎么还能得到这只宝龟呢?赶快驾车把龟送回去,不要让它久留。”卫平回答说:“不能这样,大王不用担心。天地之间,堆积石头就成为山。山高也不会崩坏,大地就能平安。所以说事物有时处境危险但却安全,有时看似轻微却不可移动;人有时忠诚老实却不如虚伪的人,有时容貌丑恶却适合担任高官,有时容貌美好却成为众人的祸害。不是圣人,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些道理。一年有春、夏、秋、冬西季,有时炎热,有时寒冷。寒暑不调和,灾害之气就会相互干扰。同一年有不同季节的天气,这是自然规律造成的。所以让春天萌生,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人有时施行仁义,有时施行残暴强横。残暴强横有时会得势,仁义有时会失势。万物都是这样,不可能完全治理得当。大王听我的,我请求把道理全部说出来。天产生五种颜色,用来分辨黑白。大地生长五谷,用来分辨善恶。但普通百姓不知道分辨这些,他们和禽兽差不多。住在山谷中,住在洞穴里,不知道种田。天下发生祸乱,阴阳错乱不调。人们急急忙忙,相互交往却不加选择。妖怪多次出现,传说会使人孤单衰弱。圣人分别安排各种生物的生活,使它们互不干扰。禽兽有雌雄,把它们放在山野中;鸟有雌雄,把它们分布在树林和湖泽中;有甲壳的昆虫,把它们放在溪谷中。所以统治百姓,要为他们建造城郭,在城内规划里巷,在城外开辟田间小路。安排夫妻男女,分给他们田地和住宅,排列他们的房屋。为他们编制户籍,区分他们的姓氏和种族。设置官吏,用官爵和俸禄来鼓励他们。让他们穿桑麻织成的衣服,吃五谷养活自己。让他们耕地、平整土地、除草、培土。人们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看到自己觉得美好的东西,身体得到利益。从这些来看,不强迫百姓努力做事,就不会达到目的。所以说种田的人不努力,粮仓就不会满;商人不努力,就不会得到利润;妇女不努力,布帛就不会精美;官吏不努力,就不能形成威势;大将不努力,士兵就不会听从命令;侯王不努力,死后就不会留下名声。所以说努力是事情的开始,是分别事物的道理,是万物的纲纪。从努力中所得到的,没有什么不具备的。大王认为不是这样,大王难道没有听说玉匣中的雌雉,出自昆山;明亮的宝珠,出自西海;雕刻石头,剖开蚌壳,把它们拿到集市上出卖;圣人得到了这些东西,把它们当作宝贝。宝贝所在的地方,那里的人就能成为天子。如今大王自认为残暴,还不如剖开蚌壳到海中取珠;自认为强横,也不过是在昆山雕刻石头。得到宝物的人没有罪过,把宝物当作宝贝的人也没有祸患。如今龟自己来到泉阳,撞上渔网,被渔夫捕获,托梦自己说,这是国家的宝贝,大王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宋元王说:“不能这样。我听说,劝谏的人是带来福气的,阿谀奉承的人是带来祸害的。君主听信阿谀奉承的话,这是愚蠢和迷惑。虽然如此,但祸害不会无缘无故地到来,福气也不会自己产生。天地之气相合,从而生出万物。阴阳有分别,不会脱离西季,一年有十二个月,以太阳的运行作为周期。圣人通晓这些道理,自身就不会遭受灾祸。贤明的君主运用这些道理,人们就不敢欺骗他。所以说福气的到来,是人自己招来的;祸害的到来,也是人自己造成的。祸与福是相同的,刑与德是相对的。圣人观察这些,从而知道吉凶。夏桀和商纣的时候,与上天争功劳,阻止鬼神,使它们不能相通。这本来就己经是没有道义了,但阿谀奉承的臣子却很多。夏桀有阿谀奉承的臣子,名字叫赵梁。他教夏桀做不合道义的事,怂恿夏桀贪婪残暴。夏桀把商汤囚禁在夏台,杀了关龙逢。夏桀身边的臣子们害怕被杀,就在一旁偷偷地阿谀奉承。国家危险得像累起来的鸡蛋,他们却都说没有关系。他们说要快乐万岁,有的说还没有到尽头。他们蒙蔽夏桀的耳目,和他一起装疯卖傻。商汤最终讨伐夏桀,夏桀身死国亡。夏桀听信阿谀奉承的臣子,自己独自遭受了灾祸。《春秋》记载了这件事,到现在也没有忘记。商纣有阿谀奉承的臣子,名字叫左强。他夸夸其谈,花言巧语,怂恿商纣做不合道义的事。他劝商纣做象牙床,要达到天的高度,还有玉床。他用犀牛角和玉石做的器具,用象牙筷子喝汤。圣人把他的心剖开,壮士砍断他的脚。箕子害怕被杀,披散头发假装疯狂。商纣杀了周太子姬历,把周文王姬昌囚禁起来。把他关在石室里,想让他在以前就死。周文王被囚禁后,阴兢救活了他,和他一起逃走。他们进入周国的土地,得到了姜太公。周文王发动士兵,和商纣相互攻打。周文王生病死了,他的尸体被运在车上。他的儿子姬发代替他当将领,号称武王。武王在牧野和商纣作战,把商纣打败在华山的南面。
商纣王战败后逃回,被围困在象牙床边。他在宣室自杀,尸体没有安葬。他的头被挂在车轴上,西匹马拖着他的尸体走。我想到这些,心里就像滚烫的开水。这些人曾经富有天下,尊贵到成为天子,然而却非常傲慢。他们贪得无厌,做事喜欢追求高远的目标,贪婪残忍而又骄傲。他们不任用忠诚守信的人,却听信阿谀奉承的臣子,结果被天下人耻笑。如今我的国家,处于诸侯国之间,还不如秋毫那样微小。做事不当,又怎么能逃脱灭亡的结局呢?”卫平回答说:“不能这样。黄河虽然神灵贤明,但不如昆仑山;长江的源头虽然有道理,但不如西海。然而人们还要夺取江河中的宝贝,诸侯们争夺这些宝贝,战争就会发生。小国被灭亡,大国也会陷入危险,人们杀了别人的父兄,俘虏了别人的妻子儿女,毁坏了别人的国家,拆毁了别人的宗庙,来争夺这些宝贝。战争和争夺,这就是残暴强横。所以说用残暴强横的手段夺取它,用文治来治理它,不违背西季的规律,一定亲近贤能的士人;和阴阳一起变化,让鬼神做使者;和天地相通,和天地做朋友。诸侯就会臣服,百姓就会欢欣鼓舞。国家就会安宁,和世间万物一起重新开始。商汤和周武王实行这些,就取得了天子的地位;《春秋》记载了这些,把它作为治理国家的纲领。大王不自称是商汤和周武王,却把自己比作夏桀和商纣。夏桀和商纣残暴强横,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夏桀建造瓦房,商纣建造象牙床。他们烧灼丝帛,一定要浪费。他们征收赋税没有限度,杀人没有标准。他们杀死了牲畜,用熟牛皮做成袋子。用袋子装着血,和人一起吊起来,然后用箭射它,和天帝比试强弱。
违背扰乱西季的规律,让各种鬼神先来品尝祭品。劝谏的人就被杀死,阿谀奉承的人却在身旁。圣人潜伏隐藏,百姓不敢行动。上天降下干旱,国家多灾多难。螟虫年年滋生,五谷不能成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鬼神也不享用祭祀。狂风大作,白天也昏暗不明。日蚀和月蚀同时发生,光芒全部消失。众星乱成一团,全都失去了运行的规律。从这些来看,怎么能够长久呢!即使没有商汤和周武王,他们当时也一定会灭亡。所以商汤讨伐夏桀,周武王打败商纣,这是当时的形势造成的。他们成为天子,子孙世代相传;终身没有灾祸,后代称赞他们,到现在也没有停止。这都是因为他们根据当时的形势采取行动,看到事情就努力去做,才能够成为帝王。如今龟是大宝贝,是圣人派来的,把它传给贤能的人。不用手和脚,雷电会送它;风雨会送它,流水会送它。诸侯王有德行,才能够得到它。如今大王有德行,正赶上得到这个宝贝,恐怕不敢接受;大王如果送走它,宋国一定会有灾祸。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宋元王非常高兴。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