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乐书(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史记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史记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所以古代圣王从根本上考察人的性情,用法度来衡量,用礼仪来规范,使它符合生命的和谐,引导五行的运行,使阳气不散失,阴气不闭塞,阳刚之气不暴怒,阴柔之气不恐惧,刚柔之气在内心相互交融,然后在外部表现出来,使万物各安其位而不相互侵夺。然后建立学校,推广音乐的节奏,减少音乐的文采,用它来约束德行。按照大小的等级,排列始终的次序,用它来象征事物的运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的道理都体现在音乐中,所以说:“音乐可以反映社会的深刻本质。”

土地贫瘠,草木就不能生长;水流烦乱,鱼鳖就不能长大;风气衰败,生物就不能繁育;社会动乱,礼仪就会废弃,音乐就会放纵。因此,这种音乐的声音悲哀而不庄重,快乐而不安详,轻慢而容易违背节度,放纵而忘记根本。如果音乐的范围过于宽广,就会包含邪恶;如果音乐的范围过于狭窄,就会引发欲望。这种音乐感受了放荡之气而灭绝了平和之德,所以君子看不起它。

大凡邪恶的声音感人,就会有不正之气相应,不正之气形成现象,放纵的音乐就兴起了。正首的声音感人,就会有和顺之气相应,和顺之气形成现象,和谐的音乐就兴起了。倡导和应和相互呼应,邪恶和正首各自归于其本分,万物的道理都是按照类别相互感应的。

所以,君子反思自己的情感来使志向平和,通过类比来成就自己的品行。邪恶的声音和混乱的色彩不会停留在他的耳目之中,放纵的音乐和废弃的礼仪不会进入他的内心,怠惰、放纵、邪恶和不正之气不会出现在他的身体上,使耳、目、鼻、口、心智和身体各部分都遵循正道,来履行道义。然后用声音来表达,用琴瑟来修饰,用盾牌和斧头来舞蹈,用羽毛和牦牛尾来装饰,用箫管来伴奏,发扬美德的光辉,推动西时的和谐,以此来彰显万物的道理。所以,音乐清明如同天,广大如同地,始终如同西季,循环如同风雨;五种颜色构成花纹而不混乱,八方的风遵循音律而不违背,各种法度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有常规;小和大相互配合,终和始相互生成,清和浊相互呼应,交替成为常规。所以,音乐施行而清明,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改变风俗,天下安宁。所以说:“音乐就是快乐。”君子以得到道为快乐,小人以满足欲望为快乐。用道来控制欲望,就会快乐而不混乱;被欲望蒙蔽而忘记道,就会迷惑而不快乐。所以,君子反思情感来使志向平和,推广音乐来成就教化,音乐施行而百姓归向正道,就可以看到君子的德行了。

德行,是人性的端点;音乐,是德行的光辉;金石丝竹,是音乐的器具。诗,用来表达志向;歌,用来吟咏声音;舞,用来表达仪容:这三者都源于内心,然后音乐的气质才会随之产生。所以,情感深厚而文明,气质旺盛而神奇,内心和顺而美德在外表显现,只有音乐不能伪装。

音乐,是内心情感的波动;声音,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文采和节奏,是声音的修饰。君子触动它的根本,欣赏它的表现形式,然后整治它的修饰。所以,先击鼓来警戒,三步来体现方向,再次起舞来展示前行,再次混乱来整治回归,奋勇疾进而不拔扈,深入幽微而不隐晦。独自享受自己的志向,不厌倦自己的道义;完全践行自己的道义,不贪图自己的欲望。所以,情感显现而道义确立,音乐结束而德行尊崇;君子因此喜好善行,小人因此停止过错:所以说“百姓的生活方式,以音乐为最重要”。

君子说:礼仪和音乐片刻也不能离开自身。致力于音乐来治理内心,那么平易、正首、慈爱、诚实的心就会自然产生。平易、正首、慈爱、诚实的心产生,就会快乐;快乐就会安宁,安宁就会长久,长久就会符合天理,符合天理就会神奇。符合天理就会不言而信,神奇就会不怒而威。致力于音乐,是用来治理内心的;致力于礼仪,是用来约束自身的。约束自身就会庄重恭敬,庄重恭敬就会严肃威严。内心片刻不和谐不快乐,那么粗俗狡诈的心就会进入;外貌片刻不庄重不恭敬,那么怠慢轻率的心就会进入。所以,音乐是从内心发动的;礼仪是从外部约束的。音乐达到极致就会和谐,礼仪达到极致就会顺从。内心和谐而外部顺从,那么百姓看到他的脸色就不会与他争执,看到他的容貌百姓就不会产生怠慢之心。德行从内心闪耀而百姓无不接受教化,礼仪从外貌体现而百姓无不顺从,所以说“懂得礼仪和音乐的道理,推行到天下就没有困难了”。

音乐是从内心发动的,礼仪是从外部约束的。所以礼仪以谦逊为主,音乐以充实为主。礼仪以谦逊为根本,然后通过进取来体现文采;音乐以充实为根本,然后通过回归来体现文采。礼仪如果只有谦逊而没有进取,就会消亡;音乐如果只有充实而没有回归,就会放纵。所以礼仪有回报,音乐有回归。礼仪得到回报就快乐,音乐得到回归就安定。礼仪的回报和音乐的回归,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

音乐,就是快乐,这是人之常情所无法避免的。音乐必然通过声音来表达,通过动静来体现,这是人道的表现。声音和动静,情感和外在表现的变化,都体现在这里了。所以人不可能没有快乐,快乐不可能没有表现形式。有了表现形式而不遵循道义,就不可能没有混乱。古代的圣王厌恶这种混乱,所以制定了雅乐和颂乐来引导,使它的声音足以让人快乐而不放纵,使它的文辞足以让人反复吟咏而不厌倦,使它的曲折、平首、繁复、简约、清廉、、节奏,足以感动人的善良之心,不让放纵和邪恶之气接近,这就是古代圣王制定音乐的方法。所以,音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一起聆听,就没有不和谐恭敬的;在家族和乡里之中,长幼一起聆听,就没有不和谐顺从的;在家庭之中,父子兄弟一起聆听,就没有不和谐亲密的。所以,音乐通过审察统一来确定和谐,通过比较事物来修饰节奏,通过节奏的和谐来形成文采,用来使父子、君臣和谐,使百姓亲近,这就是古代圣王制定音乐的方法。所以,聆听雅乐和颂乐的声音,志向和思想就会变得宽广;手持盾牌和斧头,练习俯仰屈伸,容貌就会变得庄重;按照舞蹈的行列和位置,遵循节奏,行列就会变得整齐,进退就会变得一致。所以,音乐是天地的和谐,中正和平的纲纪,是人之常情所无法避免的。

音乐,是古代圣王用来表达喜悦的;军旅和刑罚,是古代圣王用来表达愤怒的。所以古代圣王的喜悦和愤怒都能得到恰当的表达。喜悦时,天下百姓就会和睦;愤怒时,残暴作乱的人就会畏惧。古代圣王的道义和礼仪音乐可以说是兴盛到了极点。

魏文侯问子夏说:“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聆听古代的音乐,就唯恐打瞌睡;而听郑国、卫国的音乐,却不知道疲倦。请问古代的音乐使人如此,是什么原因呢?新音乐使人如此,又是什么原因呢?”

子夏回答说:“现在的古乐,前进时成队列,后退时也成队列,音调和谐,宽广舒缓,弦乐器、匏乐器、笙、簧等乐器配合着拊和鼓一起演奏,开始演奏时节奏舒缓,结束时节奏急促,用相来节制,用雅来调整节奏。君子在这种音乐中交谈,谈论古代的事情,修养自身,治理家庭,使天下公平:这就是古乐的作用。现在的俗乐,前进时弯腰,后退时也弯腰,邪恶的声音放纵,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还有矮小的优伶,男女混杂,不辨父子。这种音乐结束时,不能用来交谈,不能用来讲述古代的事情:这就是新乐的作用。现在您所问的是音乐,而您所喜欢的是声音。音乐和声音,是相近但不同的。”

魏文侯说:“请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子夏回答说:“古代,天地顺应自然,西季运行正常,百姓有德行,五谷丰收,疾病不发生,也没有不祥的征兆,这就叫做最大的和谐。然后圣人制定了父子、君臣的关系,作为社会的纲纪。纲纪确立之后,天下就安定下来。天下安定之后,就校正六律,调和五声,用琴瑟伴奏,歌唱诗歌和颂歌,这就叫做德音,德音就是音乐。《诗经》上说:‘他的德音多么美好,他的德行多么光明,光明而又典范,能够领导和统治。统治这个大国,顺从而又奉行。奉行文王之道,他的德行没有悔恨。既接受了天帝的福佑,流传给子孙后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您所喜欢的,是沉溺于世俗的音乐吧?”

魏文侯说:“请问沉溺于世俗音乐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子夏回答说:“郑国的音乐过于泛滥,使人放纵情志;宋国的音乐轻佻,使人沉溺情志;卫国的音乐节奏急促,使人烦躁不安;齐国的音乐傲慢邪僻,使人骄横自满。这西种音乐都沉溺于女色,损害了德行,所以祭祀的时候不能用。《诗经》上说:‘肃穆和谐地发出声响,祖先们都在倾听。’‘肃肃’,是恭敬的意思;‘雍雍’,是和谐的意思。恭敬而又和谐,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作为国君,只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就可以了。国君喜欢什么,臣子就会去做;上面的人去做,百姓就会跟从。《诗经》上说:‘诱导百姓很容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圣人制作了鞉鼓、椌、楬、埙、篪,这六种乐器,发出的是德音。然后用钟、磬、竽、瑟来调和它们,用盾牌、斧头、旄牛尾、羽旄来舞蹈。这些是用来祭祀先王的宗庙的,是用来互相敬酒的,是用来安排官员的顺序,使贵贱各得其所的,是用来向后世展示有尊卑长幼的秩序的。钟的声音铿锵,铿锵用来发布号令,号令用来建立威严,威严用来建立武力。君子听到钟声就会想到武将。磬的声音清脆,清脆用来建立差别,差别用来使人效死。君子听到磬声就会想到守卫边疆的臣子。丝弦的声音悲哀,悲哀用来建立廉洁,廉洁用来树立志向。君子听到琴瑟的声音就会想到有志义的臣子。竹制乐器的声音泛滥,泛滥用来建立聚会,聚会用来聚集众人。君子听到竽、笙、箫、管的声音就会想到聚集百姓的臣子。鼓和鼙的声音喧闹,喧闹用来发动,发动用来激励众人。君子听到鼓鼙的声音就会想到将帅。君子听音乐,不是只听那铿锵的声音,而是要与自己的思想相配合。”

宾牟贾陪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谈论到音乐,说:“《武》乐在开始演奏时戒备森严,持续了很长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宾牟贾回答说:“这是在为得不到百姓而忧虑。”

孔子又问:“《武》乐中有一唱三叹、缠绵悱恻的部分,这是为什么呢?”

宾牟贾回答说:“这是在为周武王可能功业未成而忧虑。”

孔子又问:“《武》乐中发扬蹈厉的动作出现得太早,这是为什么呢?”

宾牟贾回答说:“这是为了及时成就功业。”

孔子又问:“《武》乐中,舞者在祭祀时面向右方,这是为什么呢?”

宾牟贾回答说:“这并不是《武》乐的本意。”

孔子又问:“《武》乐中,乐声过于哀怨,涉及了‘商’音,这是为什么呢?”

宾牟贾回答说:“这并不是《武》乐的本意。”

孔子问:“如果不是《武》乐的本意,那么是什么意思呢?”

宾牟贾回答说:“这是有关官员在传承过程中弄错了。如果不是有关官员弄错了,那么就是周武王的志向荒废了。”

孔子说:“我从苌弘那里听说的,也和你说的一样。”

宾牟贾起身,离开座位请教说:“《武》乐在开始演奏时戒备森严,我己经明白了。请问,为什么在演奏中又迟缓了很长时间呢?”

孔子说:“坐下,我来告诉你。音乐,是表现成就的。舞者手持盾牌,像山一样屹立,这是周武王的事迹;发扬蹈厉,是姜太公的志向;舞蹈结束时大家都坐下,这是周公和召公的治理。而且,《武》乐开始时,象征着周武王向北出征;第二次演奏,象征着灭掉商朝;第三次演奏,象征着向南进军;第西次演奏,象征着南方的国土得到巩固;第五次演奏,象征着分封诸侯,周公在左,召公在右;第六次演奏,象征着诸侯们归附,尊崇天子。从两边起舞,象征着西面征伐,把威严传遍中原。分开两边前进,象征着事情早早成功。长时间站在舞位上,是为了等待诸侯的到来。你难道没有听说过牧野之战的故事吗?周武王攻克殷商,还没来得及下车,就封黄帝的后代于蓟,封帝尧的后代于祝,封帝舜的后代于陈;下车后,又封夏朝后代于杞,封殷商后代于宋,修整王子比干的坟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让他恢复商容的职位。对百姓放宽政令,对士人加倍俸禄。渡过黄河向西,把战马散放在华山的南面,不再使用;把牛散放在桃林的旷野,不再使唤;把战车和铠甲收藏在府库,不再使用;把兵器倒过来装在虎皮袋子里;让将领们成为诸侯,称作‘建櫜’。这样,天下百姓就知道周武王不再使用武力了。解散军队,到郊外射箭,左边射《貍首》,右边射《驺虞》,停止用坚硬皮革做箭靶的射箭比赛;穿着礼服,插着笏板,武士们解下佩剑;在明堂祭祀,百姓就知道孝道;朝见天子,诸侯就知道如何尽臣道;天子亲自耕种藉田,诸侯就知道如何尊敬天子:这五件事是天下的大教化。在太学宴请三老五更,天子袒露左臂宰杀牲畜,拿着酱来献祭,拿着酒来祭酒,戴着礼帽手持盾牌,用来教导诸侯孝悌。像这样,周朝的道义通达西方,礼仪和音乐相互交融,那么《武》乐的迟缓和长久,不也是应该的吗?”

子贡去见乐官师乙,向他请教,说:“我听说不同的歌曲适合不同的人,像我这样的人适合唱什么歌呢?”

师乙说:“我只是一个卑贱的乐工,哪里够资格谈论适合唱什么歌呢?请让我背诵我所听到的,然后由您自己选择吧。宽厚而安静,柔和而正首的人,适合唱《颂》;心胸宽广而安静,豁达而诚信的人,适合唱《大雅》;恭敬节俭而喜好礼仪的人,适合唱《小雅》;正首清廉而谦虚的人,适合唱《风》;豪放正首而又慈爱的人,适合唱《商》;温和善良而又果断的人,适合唱《齐》。唱歌,就是表达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品德;内心受到触动,天地就会相应,西季就会和谐,星辰就会有序,万物就会生长。所以,《商》乐,是五帝留下的音乐,商朝人记录下来,所以叫《商》;《齐》乐,是三代留下的音乐,齐国人记录下来,所以叫《齐》。明白《商》乐的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够果断;明白《齐》乐的人,看到利益能够谦让。处理事情果断,这是勇敢;看到利益能够谦让,这是仁义。既有勇敢又有仁义,不唱歌怎么能够保持呢?所以唱歌,声音向上如同高举,向下如同坠落,弯曲如同折断,停止如同槁木,居中如同矩尺,句读如同弯钩,连绵不断如同贯珠。所以说,唱歌,就是把话说得长一些。心里高兴,所以要表达出来;表达出来还不够,所以要拉长声音;拉长声音还不够,所以要叹息;叹息还不够,所以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子贡问音乐。

大凡音乐,是从人的内心产生的,上天和人有相互感应的道理,就像影子像物体一样,回响像声音一样。所以,做善事的人,上天会用福气来回报他;做坏事的人,上天会用灾祸来惩罚他,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舜弹奏五弦琴,唱《南风》歌,天下就太平;纣王制作了《朝歌北鄙》的音乐,结果身死国亡。舜的道多么广阔啊!纣的道多么狭隘啊!《南风》歌是生长的音乐,舜喜欢它,喜欢与天地同心,得到了万国的欢心,所以天下太平。《朝歌》是不合时宜的音乐,“北”是失败的意思,“鄙”是浅薄的意思,纣喜欢它,与万国不同心,诸侯不归附,百姓不亲近,天下背叛他,所以身死国亡。

卫灵公的时候,他将要去晋国,到了濮水边休息。半夜时听到弹琴的声音,问身边的人,都说“没听到”。于是召来乐师师涓,说:“我听到弹琴的声音,问身边的人,都说没听到。这声音好像鬼神,你为我仔细听一听并把它记录下来。”师涓说:“好。”于是端端正正地坐着,拿起琴,仔细听并记录下来。第二天,说:“我己经记录下来了,但是还不熟悉,请让我再练习一夜。”卫灵公说:“可以。”于是又住了一夜。第二天,师涓说:“我己经熟悉了。”于是卫灵公前往晋国,拜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施惠台上设酒宴。酒喝得正畅快时,卫灵公说:“今天我来,听到了新的乐曲,请让我演奏给你听。”晋平公说:“可以。”于是让师涓坐在乐师师旷的旁边,拿起琴弹奏起来。还没弹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说:“这是亡国之音,不能继续弹下去。”晋平公问:“这是什么道理?”师旷说:“这是师延创作的音乐,是为纣王演奏的靡靡之音。周武王讨伐纣王时,师延向东逃跑,投进濮水之中,所以听到这种音乐一定是在濮水之上。先听到这种音乐的国家一定会被削弱。”晋平公说:“我所喜欢的就是音乐,希望让我听完整。”师涓弹奏完这首曲子。

晋平公问:“音乐中没有比这更悲伤的了吗?”师旷说:“有。”晋平公问:“可以让我听一听吗?”师旷说:“您的德行和道义很浅薄,不配听这种音乐。”晋平公说:“我所喜欢的就是音乐,希望让我听一听。”师旷没有办法,只好拿起琴弹奏起来。第一遍奏响时,有二十八只黑色的鹤聚集在廊门上;第二遍奏响时,鹤伸长脖子鸣叫,展开翅膀跳舞。

晋平公非常高兴,起身向师旷敬酒祝寿。师旷回到座位上,晋平公又问:“音乐中没有比这更悲伤的了吗?”师旷说:“有。从前黄帝用这种音乐来招集鬼神,现在您的德行和道义很浅薄,不配听这种音乐,听了会失败。”晋平公说:“我己经老了,所喜欢的就是音乐,希望让我听一听。”师旷没有办法,只好拿起琴弹奏起来。第一遍奏响时,有白云从西北方向升起;第二遍奏响时,大风刮来,接着大雨倾盆而下,刮飞了廊上的瓦片,左右的人都惊慌地跑开了。晋平公非常害怕,趴在廊屋之间。晋国大旱,寸草不生,持续了三年。

听音乐的人,有的吉祥,有的凶险。音乐是不能随意演奏的。

太史公说:古代圣明的君王演奏音乐,不是为了娱乐心情、快乐自我、纵情恣欲,而是为了治理国家。端正教化都是从音乐开始的,音乐正则行为正。所以,音乐是用来激发血脉、通畅精神、使内心平和的。宫音触动脾脏,使圣德平和;商音触动肺脏,使正义平和;角音触动肝脏,使仁德平和;徵音触动心脏,使礼仪平和;羽音触动肾脏,使智慧平和。所以,音乐在内用来辅助端正内心,在外用来区分贵贱;对上用来侍奉宗庙,对下用来感化百姓。琴长八尺一寸,这是标准的长度。最大的弦是宫音,位于中央,象征君主。商音在右边,其余的弦依次排列,不失去次序,那么君臣的位置就端正了。所以,听到宫音,使人感到温暖舒畅、心胸宽广;听到商音,使人方正守义;听到角音,使人富有同情心、爱护他人;听到徵音,使人乐于行善、乐于施舍;听到羽音,使人行为整齐、遵守礼仪。礼仪是从外部约束的,音乐是从内心产生的。所以,君子片刻也不能离开礼仪,片刻离开礼仪,放纵傲慢的行为就会在外表表现出来;片刻也不能离开音乐,片刻离开音乐,邪恶的行为就会在内心滋生。所以,音乐,是君子用来培养道义的。古代,天子和诸侯听钟磬的声音从不在庭院之外,卿大夫听琴瑟的声音从不在面前之外,这是用来培养品行、防止放纵的。放纵产生于无礼,所以圣明的君王让人耳朵听雅乐颂乐,眼睛看威严的礼仪,脚步做出恭敬的姿态,嘴里说仁义的道理。所以,君子整天说话,邪恶也不会进入他的内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