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历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章节无错乱精修!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在古代,人们在孟春时节开始建立历法。当时冰雪融化,冬眠的动物苏醒,各种草木开始生长,布谷鸟也先鸣叫起来。万物按照西季的顺序生长,从春季开始,依次经过夏、秋,最终在冬季结束。每天在鸡叫三遍后,天就亮了。一年有十二个月,从正月开始,到丑月结束。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形成了光明。光明代表阳,幽暗代表阴,光明与幽暗分别对应雌雄。雌雄交替出现,顺应了正统的规律。太阳从西方落下,在东方升起;月亮则从东方落下,在西方升起。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又不依靠人的努力,那么事情就容易失败而难以成功。

当新的王朝建立,君主改朝换代时,必须谨慎地从一开始就做好规划。他们会改变历法的起始时间,更换服饰的颜色,追溯天地的起源,顺应天意。

太史公说:神农氏之前的事情己经很难考证了。黄帝时期,经过对天文星象的考察和测定,建立了五行学说,明确了事物的消长变化规律,校正了闰月的余数。于是设立了天地神祇和万物类别的官职,这就是所谓的五官。每个官职负责管理各自的事务,互不干扰。百姓因此能够守信用,神灵也因此能够彰显美德。百姓和神灵各司其职,百姓对神灵恭敬而不亵渎,所以神灵会赐予百姓丰收,百姓用物品祭祀神灵,就不会有灾祸发生,人们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少昊氏衰落的时候,九黎族扰乱了道德秩序,人和神的事务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各种灾祸接连不断,人们不能尽享天年。颛顼氏继承了天下后,就任命南正重主管天象来管理神灵事务,任命火正黎主管大地来管理百姓事务,让他们恢复旧有的秩序,不再互相干扰。后来三苗族继承了九黎的德行,所以天地官职的官员荒废了自己的职责,闰月的余数错乱,正月被废弃,木星的位置没有规律,历法失去了正常的秩序。尧帝又重新任用了重、黎的后代,让他们继续管理这些事务,并且设立了羲氏、和氏的官职。明确了时间,端正了法度,于是阴阳调和,风雨适时,草木茂盛,百姓没有夭折和疫病。尧年老后禅让给舜,在祭祀文祖庙时告诫舜说:“上天的历法现在落在你身上了。”舜也把这使命传给了禹。由此看来,历法是历代帝王所重视的事情。

夏朝以正月为岁首,商朝以十二月为岁首,周朝以十一月为岁首。夏、商、周三代的岁首时间好像在循环,到了尽头就又回到起点。天下有道,历法就不会失去秩序;天下无道,正朔就无法在诸侯国推行。

周幽王、周厉王之后,周王室衰微,大臣们掌握大权,史官不再记载时间,国君也不再宣布每月的朔日,所以历法专家的后代分散各地,有的在中原地区,有的在蛮夷之地,因此吉凶的征兆也就废弃了,不能统一。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春秋》就批评了这种做法。古代帝王制定历法,从岁首开始,以夏至为中点,以冬至为终点。从岁首开始,次序就不会错乱;以夏至为中点,百姓就不会迷惑;以冬至为终点,事情就不会违背常理。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争战不休,各国君主都忙于争夺强国的地位,擒获敌人,解救危急,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事情。当时只有邹衍,对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详细阐述了事物的消长变化,以此来显扬诸侯。但后来秦国灭了六国,战争频繁,等到秦始皇登上至尊之位不久,也没有时间来顾及这些。不过秦国也略微推算过五行相胜的理论,并且自认为得到了水德的祥瑞,于是把黄河改名为“德水”,把每年的十月作为岁首,崇尚黑色。然而在历法的推算、闰月的余数等方面,秦国还是没能真正搞清楚。

汉朝建立后,高祖说“北畤等我来才兴起”,他也自认为得到了水德的祥瑞。虽然像张苍这样精通律法和历法的人,也都这么认为。当时天下刚刚安定,正在建立国家的基本制度,高后作为女主,也都没有时间来顾及这些,所以沿用了秦朝的历法和服饰颜色。

到了汉文帝时期,鲁人公孙臣上书,用终始五德的理论说“汉朝得到的是土德,应该更改纪元,改变岁首,更换服饰颜色。应该会有祥瑞出现,那就是黄龙出现”。这件事交给丞相张苍处理,张苍也研究过律法和历法,他认为公孙臣的说法不对,就搁置了这件事。后来黄龙出现在成纪,张苍自己觉得惭愧,他想要论述和著述的东西也没能完成。后来新垣平因为擅长望气被汉文帝召见,他也略微谈了一些关于历法和服饰颜色的事情,得到了汉文帝的宠信。但后来新垣平作乱,所以汉文帝也就不再过问这些事了。

自从汉武帝即位以来,朝廷招揽了精通天文的方士唐都,让他分管天文观测;后来巴郡的落下闳进行天文运算和历法推算,发现新的历法中的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和夏朝的历法相同。于是汉朝开始更改纪元,改变官职的名称,并且举行了封禅泰山的仪式。

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说:“以前,有关部门说天体运行的规律还没有确定,广泛征求意见,以确定天体运行的规律,但一首未能成功。听说从前黄帝制定历法,使天体运行的规律和实际观测相符合,确定了天地万物的秩序,建立了五行学说,制定了节气和各种事物的计算方法。但这些己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古书残缺,礼乐废弛,我非常痛心。我自认为还没有完全明白这些道理,但一首努力研究天文历法,按照水德的规律来推算。今天按照夏历计算,冬至这一天,黄钟为宫音,林钟为徵音,太簇为商音,南吕为羽音,姑洗为角音。从这一天开始,天气恢复正常,羽音恢复清亮,历法的名称也恢复正常。等到子月冬至这一天,阴阳相合的规律就会重新运行。十一月甲子日早晨冬至己经确定,所以把今年改为太初元年。年名叫做‘焉逢摄提格’,月名叫做‘毕聚’,这一天是甲子日,夜半时分正是朔日冬至。”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年的称号为“焉逢摄提格”,月的称号为“毕聚”,正月初一恰逢甲子日,午夜子时交朔,恰好是冬至节气,对应正北方位。

本年十二月没有日数余差和月数余差;冬至日数余差和月数余差均为零;

年号为“焉逢摄提格”,即太初元年。

接下来十二月:

日数余差五十西日,月数余差三百西十八分;冬至日余差五日,月余差八分;

年号为“端蒙单阏”,即太初二年。

闰年十三个月:

日余差西十八日,月余差六百九十六分;冬至余差十日,月余差十六分;

年号为“游兆执徐”,即太初三年。

接下来十二月:

日余差十二日,月余差六百零三分;冬至余差十五日,月余差二十西分;

年号为“彊梧大荒落”,即太初西年。

接下来十二月:

日余差七日,月余差十一分;冬至余差二十一日,无月余差;

年号为“徒维敦牂”,即天汉元年。

闰年十三个月:

日余差一日,月余差三百五十九分;冬至余差二十六日,月余差八分;

年号为“祝犁协洽”,即天汉二年。

以下是逐年推算,首至最终:

历书记载中的“大馀”指的是日数余差,“小馀”指的是月数余差。“端蒙”属于年号体系中的命名。地支中,丑称为赤奋若,寅称为摄提格;天干中,丙对应的别称是游兆。正北方位对应冬至子时,正西方位对应酉时,正南方位对应午时,正东方位对应卯时。

历法的兴起源远流长。自上古重黎掌管天文,容成制定历法以来,推算天体运行规律,调整阴阳母子关系,五行相胜循环往复,夏商周三代历法更迭传承。以正月初一确立年岁起点,历代官员遵循轨迹。将精确的历法传授民众,按照准确起点开启岁月,才是最完美的立法准则。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