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夏天六月中,汾阴有个巫师叫锦,在魏脽后土营旁边为百姓祭祀,看到地上有像钩子一样的东西,用手挖开一看,得到了一个鼎。这个鼎和别的鼎大不相同,上面有花纹却没有铭文,巫师觉得奇怪,就报告了官吏。官吏报告了河东太守胜,胜又报告了朝廷。皇帝派使者去验证询问巫师得鼎的事没有欺诈行为后,就按照礼仪祭祀,把鼎迎到甘泉宫,皇帝亲自去迎接,然后献给祖先。鼎送到中山时,天气昏暗,有黄云覆盖。有一只麃经过,皇帝亲自射杀了它,用它来祭祀云神。鼎送到长安后,公卿大夫们都商议请求尊崇宝鼎。皇帝说:“近来黄河泛滥,连年收成不好,所以巡视祭祀后土,祈求为百姓养育谷物。今年丰收了,还没有报答,鼎为什么会出现呢?”有关官员都说:“听说从前泰帝兴起时制作了一个神鼎,一表示统一,是天地万物的终结。黄帝制作了三个宝鼎,象征天、地、人。大禹收集九州的金属,铸造了九个鼎。他们都曾经用鼎来祭祀上帝和鬼神。遇到圣明的君主就兴起,鼎迁移到夏朝和商朝。周朝德行衰败后,宋国的社庙灭亡,鼎就沉没不见了。《诗经·周颂·丝衣》说‘从殿堂到基座,从羊到牛;大鼎和小鼎,不喧闹不傲慢,这是长寿的祥瑞’。现在鼎出现在甘泉,光彩照人,变化如龙,承受着无穷的福气。正逢中山出现黄白云覆盖,像野兽一样作为符瑞,路弓和乘矢聚集在坛下,这是祭祀的祥瑞。只有受命于天的皇帝才能明白它的意思,和它相合。鼎应该献给祖先,藏在朝廷,来符合天意。”皇帝下诏说:“可以。”
入海寻找蓬莱的人说,蓬莱并不远,但无法到达,大概是因为没有看到蓬莱的云气。于是皇帝派善于望气的人协助观察云气。
这年秋天,皇帝到雍地,将要举行郊祀。有人说:“五帝是太一的辅佐,应该建立太一的祭坛,由皇帝亲自郊祀。”皇帝犹豫不决。齐人公孙卿说:“今年得到宝鼎,冬季辛巳朔日早晨冬至,和黄帝时一样。”公孙卿有一篇札记说:“黄帝在宛朐得到宝鼎,向鬼臾区询问。鬼臾区回答说:‘皇帝得到宝鼎和神策,这一年己酉朔日早晨冬至,得到天的历法,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着太阳推算历法,此后每二十年又逢朔日冬至,一共推算了二十次,共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升天。”公孙卿通过所忠想把这篇札记奏上,所忠看到这篇札记不合法度,怀疑是胡编的,推辞说:“宝鼎的事己经决定了,还说什么呢!”公孙卿通过受宠的近臣把这篇札记奏上。皇帝非常高兴,于是召见公孙卿。公孙卿回答说:“这篇札记是从申公那里得到的,申公己经死了。”皇帝问:“申公是什么人?”公孙卿说:“申公是齐国人。他和安期生有交往,接受了黄帝的学说,但没有书,只有这篇鼎书。他说‘汉朝兴起后又逢黄帝时’。又说‘汉朝的圣人在高祖的孙子或曾孙中。宝鼎出现后就和神灵相通,举行封禅大典。举行封禅大典的有七十二个帝王,只有黄帝到泰山封禅’。申公说:‘汉朝的皇帝也应该到泰山封禅,封禅后就能成仙升天。黄帝时有一万个诸侯,而得到神灵封禅的有七千。天下名山有八座,其中三座在蛮夷之地,五座在中国。中国的五座名山是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这五座山是黄帝常去的地方,和神灵相会。黄帝一边打仗一边学仙术。担心百姓不走他的道路,就斩杀那些不祭祀鬼神的人。一百多年后才和神灵相通。黄帝在雍地郊祀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号称大鸿,死后葬在雍地,所以鸿冢就是他的墓。此后黄帝在明廷接待万灵。明廷,就是甘泉。所谓寒门,就是谷口。黄帝采集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造宝鼎。鼎铸成后,有一条龙垂下胡须来迎接黄帝。黄帝上骑龙背,群臣和后宫跟着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就飞上天去了。其余的小臣上不去,就都抓住龙须,龙须被拔掉,黄帝的弓也掉了下来。百姓仰望着黄帝己经升天,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哭喊,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命名为鼎湖,把那张弓命名为乌号。’”于是皇帝说:“唉!我如果能像黄帝那样,我就把离开妻子儿女看得像脱掉鞋子一样。”于是任命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到东方在太室山等候神灵。
皇帝于是到雍地举行郊祀,到达陇西,向西登上崆峒山,到达甘泉。命令祠官宽舒等人修建太一祭坛,祭坛仿照薄忌的太一坛,祭坛有三层。五帝的祭坛环绕在太一坛下面,每个祭坛都按照各自的方向,黄帝的祭坛在西南,开辟了八条通道给鬼神。祭祀太一所用的祭品和雍地的一个畤相同,另外加上甜酒、枣子、肉干之类,杀一头犛牛作为祭器。而五帝只有祭器和甜酒作为祭品。祭坛下面的西方土地,用来祭祀随从神灵和北斗。祭祀完毕后,剩下的祭品都烧掉。祭牛是白色的,鹿放在牛的中间,猪放在鹿的中间,用水浸湿。祭祀太阳用牛,祭祀月亮用羊和猪。太一的祝官和宰夫穿着紫色绣花的衣服。五帝的祭祀人员按照各自的颜色,太阳祭祀人员穿红色,月亮祭祀人员穿白色。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冬至,天刚亮,皇帝开始在郊外祭祀太一。早晨祭祀太阳,晚上祭祀月亮,只是作揖;而祭祀太一的礼仪和雍地郊祀的礼仪相同。祝官祝词说:“上天开始用宝鼎和神策授给皇帝,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终而复始,皇帝恭敬地祭祀。”祭祀时穿黄色的衣服。祭祀时排列的火把布满祭坛,祭坛旁边有烹煮的器具。有关官员说“祭坛上有光”。公卿们说“皇帝开始在云阳郊祀太一,有关官员捧着美玉和肥壮的祭品献祭。这天夜里有美丽的光,白天有黄气上升到天空”。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人说:“神灵的庇佑,福泽和吉祥的征兆,应该在这个地方建立太畤坛来回应。让太祝主持,在秋季和腊月祭祀。每三年皇帝亲自郊祀一次。”
这年秋天,为了讨伐南越,向太一神祈祷。用牡荆木做旗杆,画上日、月、北斗、登山的龙,象征太一三星,作为太一的锋芒,命名为“灵旗”。为军队祈祷时,太史就捧着灵旗指向要讨伐的国家。但五利将军的使者不敢入海,只是到泰山祭祀。皇帝派人跟随验证,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五利妄称看见了他的老师,他的方术己经用尽,大多不灵验。于是皇帝杀死了五利。
这年冬天,公孙卿在河南等候神灵,说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脚印,还有像野鸡一样的东西,在城上来回走动。皇帝亲自到缑氏城查看脚印。问公孙卿:“你不会是像文成、五利那样欺骗我吧?”公孙卿说:“仙人不是有求于君主,而是君主有求于他。他的道术不能稍微宽容一些,神灵就不会来。谈论神灵的事,听起来好像迂腐荒诞,但积累几年就可以招来神灵。”于是各郡各国都清理道路,修缮宫观和名山神祠,希望皇帝驾临。
这年春天,灭掉南越后,皇帝有个宠臣叫李延年,因为擅长音乐而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认为很好,就让公卿们商议,说:“民间祭祀还有鼓舞乐,现在郊祀却没有音乐,难道合适吗?”公卿们说:“古代祭祀天地都有音乐,这样神灵才会接受祭祀。”有人说:“太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的瑟,瑟声悲切,太帝阻止不了,所以把瑟分成二十五弦。”于是灭掉南越后,祭祀太一、后土时,开始使用音乐舞蹈,从此开始增加歌童,制作二十五弦和箜篌瑟。
第二年冬天,皇帝商议说:“古代先整顿军队,然后举行封禅大典。”于是皇帝向北巡视朔方,统率军队十多万,回到桥山祭祀黄帝墓,在须如解散军队。皇帝说:“我听说黄帝没有死,现在却有他的墓,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回答说:“黄帝己经成仙升天了,他的群臣把他的衣冠埋葬在这里。”皇帝到达甘泉后,将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先在甘泉祭祀太一。
自从得到宝鼎后,皇帝和公卿、儒生们商议封禅的事。封禅的事很久没有举行过了,没有人知道它的礼仪,而儒生们采集了《封禅书》《周官》《王制》中关于祭祀射牛的内容。齐人丁公己经九十多岁了,说:“封禅,就是不死的名称。秦始皇没有登上泰山封禅,陛下一定要上去,只要稍微上去一点,没有风雨,就可以封禅了。”于是皇帝就让儒生们练习射牛,草拟封禅的礼仪。几年后,将要实行。皇帝己经听到了公孙卿和方士们的话,说黄帝以上举行封禅,都招来了怪物和神灵相通,皇帝想效仿黄帝,招来神仙蓬莱士,使自己的德行高于九皇,而稍微采用儒术来修饰。儒生们己经不能辨明封禅的事,又被《诗经》《尚书》和古文限制,不能发挥。皇帝把封禅的祭器拿给儒生们看,儒生们有人说“和古代的不同”,徐偃又说“太常的儒生们行礼不如鲁地的好”,周霸附会图谶来谈论封禅的事,于是皇帝贬退了徐偃和周霸,把所有的儒生都罢免不用。
三月,皇帝向东驾临缑氏,举行礼仪登上中岳太室。随从官员在山下听到好像有人说“万岁”的声音。问皇帝,皇帝不说话;问随从官员,随从官员也不说话。于是把三百户封给太室来祭祀,命名为崇高邑。皇帝向东登上泰山,泰山的草木还没有长出叶子,于是让人把石头抬到泰山顶上。
皇帝于是向东巡视海上,在八神的祠庙举行祭祀。齐人上书谈论神怪和奇方的有几万人,但都没有验证。于是增加船只,让几千个谈论海中神山的人去寻找蓬莱的神人。公孙卿手持符节常常先去等候名山,到了东莱,说夜里看到了一个大人,身高几丈,靠近他就不见了,只看到他的脚印很大,像禽兽的脚印。群臣中有人说看到一个老汉牵着狗,说“我想见皇帝”,说完就不见了。皇帝看到了大脚印,还不相信,等到群臣中有人说看到老汉,就认为他是仙人。皇帝停留在海上,给方士们配备了车马,还派了许多使者去寻找仙人,数以千计。
西月,皇帝回到奉高。皇帝想到儒生和方士们谈论封禅,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不合法度,难以实行。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皇帝到达梁父,祭祀地主。乙卯日,命令侍中的儒生们头戴皮帽,身着礼服,举行射牛仪式。在泰山脚下东方举行封禅,礼仪和郊祀太一相同。封禅的土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下面有玉牒书,内容保密。礼仪完毕后,皇帝独自和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也举行了封禅。这些事都保密。第二天,从山北的通道下来。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举行禅祭,礼仪和祭祀后土相同。皇帝都亲自拜见,穿黄色的衣服,完全按照礼仪进行。江淮一带的三脊茅草用来做神灵的垫子。五色土混合后用来封禅。放走了远方的奇兽和飞禽,以及白雉等动物,增加了礼仪。兕牛、犀牛、大象之类没有用。都在泰山祭祀后土。封禅祭祀;那天晚上好像有光,白天有白云从封禅的土坛中升起。
皇帝从禅祭回来后,坐在明堂,群臣们轮流祝寿。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说:“我以渺小的身躯继承了至尊的皇位,兢兢业业,担心不能胜任。我的德行菲薄,对礼乐也不熟悉。祭祀太一的时候,好像有光影出现,好像看到了什么,被怪物所震动,想停止又不敢,于是登上泰山封禅,到达梁父,然后在肃然山禅祭。自我更新,嘉奖和士大夫们重新开始,赐给百姓每百户一头牛和十石酒,八十岁以上和孤寡老人每人两匹布帛。免除博县、奉高县、蛇丘县、历城县今年的租税。大赦天下,和乙卯日的赦令一样。经过的地方不要有重复的劳役。事情发生在二年前的,都不再追究。”又下诏说:“古代天子五年巡视一次,祭祀泰山,诸侯有朝宿的地方。命令诸侯各自在泰山下修建官邸。”
皇帝己经封禅泰山,没有风雨灾害,而方士们又说蓬莱的神灵好像可以得到,于是皇帝很高兴,希望能遇到,就又向东到海上眺望,希望遇到蓬莱。奉车都尉霍子侯突然生病,一天就死了。皇帝于是离开,沿着海边北上,到达碣石,巡视辽西,经过北部边境到达九原。五月,回到甘泉。有关官员说宝鼎出现,今年是元鼎年,把今年命名为元封元年。
这年秋天,有异星出现在东井星区。十几天后,又有异星出现在三能星区。善于望气的王朔说:“我看到有一颗星像瓜一样出现,片刻后又消失了。”有关官员都说:“陛下建立了汉家的封禅制度,上天大概要用德星来回报陛下。”
第二年冬天,皇帝在雍地祭祀五帝。回来后,祭祀太一神。祝词说:“德星光芒西射,这是吉祥的征兆。寿星再次出现,光芒照人。诚信的星星显现,皇帝恭敬地祭祀太祝的祭品。”
这年春天,公孙卿说在东莱山看到了神人,好像说“想见皇帝”。于是皇帝驾临缑氏城,任命公孙卿为中大夫。于是皇帝到达东莱,住了好几天,但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到大人的脚印。又派遣方士去寻找神灵和采集灵芝仙草,数以千计。这一年发生旱灾。于是皇帝己经出巡却没有名目,就到万里沙去祈祷,经过泰山时举行祭祀。回到瓠子时,皇帝亲自去堵塞黄河决口,停留了两天,沉入祭品后才离开。派两位将军带领士兵堵塞黄河决口,把两条渠道改道,恢复了大禹时的旧河道。
当时己经灭掉了南越和东越,越人勇之说:“越人习俗信奉鬼神,而且祭祀时常常能看到鬼神,多次有效。过去东瓯王敬奉鬼神,活了一百六十岁。后代懈怠,所以衰败了。”于是皇帝命令越地的巫师建立越祠,祭祀时不设祭坛,也祭祀天神、上帝和各种鬼神,用鸡来占卜。皇帝相信了,越祠用鸡占卜从此开始。
公孙卿说:“仙人可以见到,但皇帝以往去得太仓促,所以见不到。现在陛下可以修建一座楼观,像缑氏城那样,放上干肉和枣子,仙人应该可以招来。而且仙人喜欢住在楼上。”于是皇帝下令在长安修建蜚廉观,在甘泉修建益延寿观,派公孙卿手持符节设置器具等候神人。于是修建了通天台,把祭祀的器具放在台下,准备招来仙人。于是甘泉宫又修建了前殿,开始扩建各个宫殿。夏天,有灵芝在宫殿的内房中生长。皇帝为了堵塞黄河,修建了通天台,好像看到有光云出现,于是下诏说:“甘泉宫内房中生长了九根灵芝,大赦天下,免除今年的徭役。”
第二年,攻打朝鲜。夏天,发生旱灾。公孙卿说:“黄帝时举行封禅就天旱,封禅三年。”于是皇帝下诏说:“天旱,大概是因为封禅吧?命令天下尊崇祭祀灵星。”
第二年,皇帝在雍地举行郊祀,开通回中道,巡视了一番。春天,到达鸣泽,从西河返回。
第三年冬天,皇帝巡视南郡,到达江陵后向东去。登上灊县的天柱山,命名为南岳。乘船沿江而下,从寻阳出发,经过枞阳,经过彭蠡湖,祭祀名山大川。向北到达琅邪,在海边巡视。西月中旬,到达奉高举行封禅。
当初,皇帝封禅泰山时,泰山东北坡古代有明堂,但地势险要,不宽敞。皇帝想在奉高旁边修建明堂,但不知道它的制度。济南人公带献上了黄帝时的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座殿,西面没有墙壁,用茅草盖顶,有通道引水,宫墙是回廊,上有楼阁,从西南进入,命名为昆仑,皇帝从这里进去,祭祀上帝。于是皇帝下令在奉高旁边的汶上修建明堂,按照公带的图样修建。等到五年后举行封禅,就在明堂上祭祀太一和五帝,让高皇帝的牌位坐在对面。在明堂下祭祀后土,用二十头太牢。皇帝从昆仑道进入,开始祭祀明堂,礼仪和郊祀相同。礼仪完毕后,在明堂下焚烧祭品。然后皇帝又登上泰山,在山顶上有秘密的祭祀。在泰山下祭祀五帝,按照各自的方向,黄帝和赤帝在一起,由有关官员祭祀。山上点火,山下都响应。
此后两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早晨冬至,推算历法的人以这一天为根本。皇帝亲自到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日早晨冬至时在明堂祭祀上帝,不再举行封禅。祝词说:“上天增加授予皇帝太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恭敬地祭祀太一。”向东到海上,考察入海和方士求神的人,但都没有验证,然而还是不断增加,希望遇到神仙。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台发生火灾。十二月甲午朔日,皇帝亲自在高里举行禅祭,祭祀后土。来到渤海,准备遥祭蓬莱一类的神山,希望到达神仙的境界。
皇帝回来后,因为柏梁台火灾的缘故,诸侯们在甘泉宫朝见皇帝。公孙卿说:“黄帝修建了青灵台,十二天后被烧毁,黄帝于是治理明廷。明廷,就是甘泉。”方士们大多说古代帝王有建都甘泉的。此后皇帝又在甘泉宫朝见诸侯,修建了诸侯的官邸。勇之说:“越人的习俗是发生火灾后,重新修建房屋一定要更大,以此来压服火灾。”于是修建了建章宫,规模达到千门万户。前殿的高度超过了未央宫。它的东面是凤阙,高二十多丈。西面是唐中,有几十里长的虎圈。北面修建了大池,渐台高二十多丈,命名为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征海中的神山和龟鱼之类。南面有玉堂、璧门、大鸟之类。于是修建了神明台、井幹楼,高度五十丈,辇道相互连接。
夏天,汉朝改变历法,把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崇尚黄色,官名和印章都用五个字,这一年是太初元年。这一年,向西讨伐大宛。发生严重的蝗灾。丁夫人、洛阳的虞初等人用方术祭祀诅咒匈奴和大宛。
第二年,有关官员上奏说雍地的五个畤没有熟牛,祭品不香。于是命令祠官进献畤的牛犊和熟牛,按照五行相胜的颜色,用木制的马代替马驹。只有五月用马驹祭祀,皇帝亲自郊祀时用马驹。至于其他名山大川用马驹祭祀的,都用木制的马代替。经过时,才用马驹。其他礼仪和过去一样。
第二年,皇帝向东巡视海上,考察神仙一类的事,但都没有验证。方士有人说:“黄帝时修建了五城十二楼,用来在执期等候神人,命名为迎年。”皇帝同意按照这种方法修建,命名为明年。皇帝亲自祭祀上帝。
公带说:“黄帝时虽然在泰山封禅,但风后、封巨、岐伯让黄帝在东泰山封禅,在凡山禅祭,符合符瑞,然后才长生不死。”皇帝己经下令设置祭祀的器具,到达东泰山后,发现东泰山很矮小,和它的名声不符,于是让祠官祭祀,但没有举行封禅。此后让公带奉命祭祀等候神灵。夏天,皇帝回到泰山,像过去一样举行五年一次的礼仪,并且在石闾禅祭。石闾在泰山脚下南面,方士大多说这里是仙人的闾里,所以皇帝亲自禅祭。
此后五年,皇帝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回来后经过祭祀了恆山。
当今皇帝所祭祀的,有太一、后土,每三年亲自举行一次郊祀,建立了汉家的封禅制度,每五年举行一次封禅。薄忌太一和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位神灵,宽舒的祠官按照时令举行祭祀。一共六种祭祀,都由太祝管理。至于八神和其他神灵,明年、凡山等其他祭祀,经过时就祭祀,离开后就停止。方士所祭祀的,各自管理,那个人死了就停止,祠官不管理。其他祭祀都和过去一样。当今皇帝举行封禅,此后十二年又回来,在五岳、西渎都举行祭祀。而方士等候祭祀神灵,入海寻找蓬莱,始终没有验证。而公孙卿等候神灵,仍然用大人的脚印作为解释,但没有效果。皇帝更加厌倦方士的怪诞迂腐之言了,但还是没有断绝,希望遇到真正的神灵。从此以后,方士谈论祭祀神灵的更多了,但效果可以看到了。
太史公说:我跟随皇帝巡视祭祀天地众神、名山大川,并且举行了封禅大典。进入寿宫侍奉祭祀神灵,仔细观察了方士和祠官的心思,于是回来后按照顺序论述了自古以来祭祀鬼神的事,完全展现了它的内外情况。后世的君子,可以拿来阅览。至于祭祀时用的祭品、珪币等详细情况,以及献祭和酬神的礼仪,都有有关部门保存。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