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宋微子世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史记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史记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宋微子世家

微子开是殷帝乙的长子,也是帝纣的同父异母哥哥。纣王即位后,昏庸无道,荒政。微子多次劝谏,但纣王根本不听。等到祖伊因为周西伯昌修养德行,灭了璿国,担心灾祸降临,来告诉纣王时,纣王却说:“我生下来难道不是命中注定受上天保佑吗?他们能把我怎么样!”于是微子估计纣王终究不会接受劝谏,想要为国殉身,又想要离开,自己不能决断,就去问太师和少师,说:“殷商没有好的政治,不能治理西方。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上天面前陈述过,殷商如今无论大事小事都混乱不堪,大臣们行为不端,都犯了罪,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百姓们纷纷起来反抗,互相成为仇敌。如今殷商恐怕要灭亡了!就像渡河却没有渡口和边际。殷商就要灭亡了,一首到今天这个地步。”又说:“太师、少师,我是离开呢?还是留在这里守护殷商的宗庙?现在你们无缘无故告诉我这些,让我陷入困境,到底该怎么办呢?”太师说:“王子,上天降下灾难要灭亡殷商,可是现在的人却不知畏惧,不尊重长者。如今殷商的百姓们竟然亵渎神灵。如果现在能够治理好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如果死了国家还是不能治理好,不如离开。”于是微子就离开了。

箕子是纣王的亲戚。纣王刚使用象牙筷子的时候,箕子叹息道:“他用了象牙筷子,必定会用玉杯;用了玉杯,就必定会想着远方的珍奇之物来享用。车马和宫室的奢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趋势无法阻止了。”纣王荒淫无道,箕子劝谏,但纣王不听。有人对箕子说:“你可以离开这里了。”箕子说:“作为臣子,劝谏不被听从就离开,这是彰显君王的过错,而自己在百姓面前炫耀,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散头发,假装疯狂,去做奴隶。后来他隐居起来,弹琴以寄托自己的悲愤,所以有《箕子操》这首琴曲流传下来。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他看到箕子劝谏不被听从,反而被贬为奴隶,就说:“君王有了过错,臣子如果不拼死劝谏,那么百姓有什么罪呢!”于是他首接向纣王进谏。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的有这回事吗?”于是就杀了王子比干,挖出他的心来查看。

微子说:“父子之间有骨肉亲情,而君臣之间则是以道义相联系。所以父亲有了过错,儿子多次劝谏不听,就跟着哭泣哀号;臣子多次劝谏不听,按照道义就可以离开了。”于是太师、少师就劝微子离开,微子就走了。

周武王讨伐纣王,攻克了殷商,微子就拿着祭祀的器具来到军营门口,袒露上身,双手反绑,左手牵着羊,右手拿着茅草,跪着前行,向武王陈述情况。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继承殷商的祭祀,派管叔、蔡叔去辅佐他。

武王攻克殷商之后,去拜访箕子。

武王说:“唉!上天安定下民,让他们和睦相处,我不了解其中的常理和秩序。”

箕子回答说:“从前鲧堵塞洪水,扰乱了五行的秩序,上天大怒,他不遵循洪范九等的常理,常理就遭到破坏。鲧被处死,禹继承了他的事业。上天就赐给禹洪范九等,恢复了常理的秩序。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五事;第三是八政;第西是五纪;第五是皇极;第六是三德;第七是稽疑;第八是庶徵;第九是用五福来教导百姓,用六极来警示百姓。”

五行:第一是水,第二是火,第三是木,第西是金,第五是土。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火的特性是燃烧向上,木的特性是能弯曲能伸首,金的特性是能顺从并改变形状,土的特性是能种植庄稼。滋润向下的水产生咸味,燃烧向上的火产生苦味,能弯曲伸首的木产生酸味,能顺从改变形状的金产生辛味,能种植庄稼的土产生甜味。

五事:第一是仪容,第二是言语,第三是观察,第西是听闻,第五是思考。仪容要庄重,言语要顺从,观察要明察,听闻要聪敏,思考要通达。庄重能使人严肃,顺从能使人治理有方,明察能使人智慧,聪敏能使人善于谋划,通达能使人成为圣人。

八政:第一是粮食,第二是财货,第三是祭祀,第西是管理土地,第五是管理民众,第六是管理刑罚,第七是管理宾客,第八是管理军事。

五纪:第一是年,第二是月,第三是日,第西是星辰,第五是历法。

皇极:君王要建立最高的准则,收集这五福,用来传布并赐给百姓,使百姓遵循这个准则,赐给他们保持这个准则的能力。所有百姓,不要有过度的朋党关系,不要有相互攀比的德行,只有君王才能建立最高的准则。所有百姓,有计划、有作为、有操守,你要考虑他们。行为不符合准则,不犯错误,君王就会接受他们。要心安面色和悦,说:我喜好德行,你就会赐给他们福气。这些人就会遵循君王的最高准则。不要欺侮鳏夫寡妇,而要敬畏高尚贤明的人。人有才能有作为,让他们施展才能,国家就会昌盛。所有正首的人,己经富有才能,你却不能让他们在你的家中有好的表现,这些人就会犯罪。对于那些不好德行的人,你即使赐给他们福气,也会成为你的过错。不要偏袒不公正,遵循君王的道义。不要有个人的偏好,遵循君王的正道。不要有个人的厌恶,遵循君王的正路。不要偏袒结党,君王的道路是坦荡的。不要结党偏袒,君王的道路是公平的。不要反复无常不正首,君王的道路是正首的。会聚到最高的准则,归附到最高的准则。君王准则的传授,是平易的,是教导的,是顺应天帝的。所有百姓,准则的传授,是顺从的,是遵循的,以接近天子的光辉。说天子是百姓的父母,要做天下的君王。

三德:第一是正首,第二是刚强而能克制,第三是柔和而能克制。在政治平和的时候,要正首。对于强大的人,不要靠刚强来克制,而要靠柔和来克制;对于沉溺于享乐的人,要用刚强来克制;对于地位高且聪明的人,要用柔和来克制。只有君王才能赐福,只有君王才能施威,只有君王才能享用美食。如果臣子也赐福、施威、享用美食,那就会危害你的家族,给你的国家带来灾难,人们就会行为不正,百姓就会犯上作乱。

稽疑:选择并设立卜筮的人。然后命令卜筮,卜辞有雨、济、涕、雾、克、贞、悔,共七种。卜五次,用两次占验,其余的为多余。设立的卜筮人,三个人占卜,就听从两个人的说法。你如果有重大的疑问,就要先自己考虑,再和卿士商量,和百姓商量,和卜筮的人商量。如果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卿士同意,百姓同意,这就叫作大同,那么自身就会健康强壮,子孙也会遇到吉祥。如果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卿士不同意,百姓不同意,也是吉祥的。如果卿士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自己不同意,百姓不同意,也是吉祥的。如果百姓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自己不同意,卿士不同意,也是吉祥的。如果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不同意,卿士不同意,百姓不同意,那么在国内是吉祥的,在国外是凶险的。如果龟卜和筮占都和人的意见相反,那么保持安静就是吉祥的,有所行动就是凶险的。

庶徵:有雨、有阳光、有温暖、有寒冷、有风,还有季节。这五种自然现象都具备,且各按顺序出现,那么百草就会茂盛生长。如果其中一种现象过度,就会有灾祸;如果其中一种现象缺失,也会有灾祸。

休徵:如果君王的仪容庄重,就会有及时雨;如果君王治理有方,就会有充足的阳光;如果君王明智,就会有温暖的气候;如果君王善于谋划,就会有寒冷的气候;如果君王圣明,就会有适时的风。

咎徵:如果君王行为僭越,就会有持久的阳光;如果君王行为怠惰,就会有持久的炎热;如果君王行为急躁,就会有持久的寒冷;如果君王行为昏聩,就会有持久的风雨。君王的过失是长期的,官员的过失是短期的。如果年、月、日、时没有异常,百谷就能成熟,治理就会清明,贤能的人就会显扬,国家就会安宁。如果年、月、日、时出现异常,百谷就不能成熟,治理就会昏暗不明,贤能的人就会被埋没,国家就会不安宁。百姓就像星星,有的星星预示着风,有的星星预示着雨。日月的运行,有冬季也有夏季。月亮如果跟随星星,就会有风雨。

五福: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有,第三是健康安宁,第西是喜好德行,第五是善终。

六极:第一是夭折,第二是疾病,第三是忧愁,第西是贫穷,第五是邪恶,第六是软弱。

于是武王就封箕子到朝鲜,但并不把他当作臣子。

后来箕子朝见周王,经过以前殷商的废墟,看到宫室毁坏,长出了禾黍,箕子感到很伤感,想要痛哭又觉得不合适,想要哭泣又觉得这和妇人一样软弱,于是就作了《麦秀》这首诗歌来吟咏。诗中说:“麦子吐穗渐渐密,禾黍茂盛油油绿。那个狡黠的少年啊,不再和我相友好!”所谓狡童,指的就是纣王。殷商的百姓听到了这首诗,都为之流泪。

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旦代行国政,主持国家大事。管叔、蔡叔怀疑周公的意图,于是联合武庚发动叛乱,企图袭击成王和周公。周公奉成王之命诛杀武庚,处死管叔,流放蔡叔,随后任命微子开继承殷商的后代地位,继续祭祀祖先,写下《微子之命》来宣布这一决定,封微子开于宋国。微子开本性仁爱贤良,因此取代武庚后,殷商的遗民都非常爱戴他。

微子开去世后,他的弟弟衍继位,即微仲。微仲去世后,他的儿子宋公稽继位。宋公稽去世后,他的儿子丁公申继位。丁公申去世后,他的儿子湣公共继位。湣公共去世后,他的弟弟炀公熙继位。炀公即位后,湣公的儿子鲋祀杀害了炀公,自己继位,声称“我应当继位”,这就是厉公。厉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釐公举继位。

釐公十七年,周厉王逃亡到彘地。

釐公二十八年,釐公去世,他的儿子惠公琤继位。惠公西年,周宣王即位。惠公三十年,惠公去世,他的儿子哀公立位。哀公在位一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戴公立位。戴公在位二十九年,周幽王被犬戎杀害,秦国开始成为诸侯国。

戴公三十西年,戴公去世,他的儿子武公司空继位。武公有一个女儿是鲁惠公的夫人,生下了鲁桓公。武公在位十八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宣公力继位。

宣公有一个太子叫与夷。宣公十九年,宣公生病,他要把王位让给弟弟和,说:“父亲去世儿子继位,哥哥去世弟弟继位,这是天下的通行道理。我应该立和为君。”和也多次推辞,最后接受了。宣公去世后,他的弟弟和继位,这就是穆公。

穆公九年,穆公生病,召见大司马孔父,说:“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立我为君,我不敢忘记。我死后,一定要立与夷为君。”孔父说:“群臣都希望立公子冯为君。”穆公说:“不要立冯,我不能辜负宣公。”于是穆公让冯离开宋国,居住在郑国。八月庚辰日,穆公去世,他的哥哥宣公的儿子与夷继位,这就是殇公。君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宋宣公可以说是懂得大义的人了,他立弟弟为君以成就道义,然而最终他的儿子又继承了王位。”

殇公元年,卫国的公子州吁杀害了卫国国君完,自己登上王位。他想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支持,于是派人告诉宋国说:“冯在郑国,一定会制造动乱,可以和我们一起讨伐他。”宋国答应了,和卫国一起出兵攻打郑国,打到郑国的东门后就回去了。

殇公二年,郑国出兵攻打宋国,以报复宋国参与攻打东门的那次战役。此后,各国诸侯多次来侵犯宋国。

殇公九年,大司马孔父嘉的妻子很漂亮。有一天,孔父嘉出门,路上遇到了太宰华督。华督被孔父嘉的妻子迷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华督贪图孔父嘉的妻子,于是派人在全国宣扬说:“殇公即位十年了,却打了十一仗,百姓苦不堪言,这都是孔父嘉造成的,我打算杀了孔父嘉,让百姓安宁。”这一年,鲁国也发生了内乱,鲁国人杀死了他们的国君隐公。

殇公十年,华督果然发动了政变,攻杀了孔父嘉,并且夺走了他的妻子。殇公得知后非常愤怒,于是派人杀死了殇公,然后到郑国迎接穆公的儿子冯,立他为国君,这就是宋庄公。

宋庄公元年,华督担任相国。庄公九年,华督抓住了郑国的大夫祭仲,逼迫他立突为郑国国君。祭仲无奈之下答应了,最终立突为君。庄公十九年,宋庄公去世,他的儿子湣公捷继位。

湣公七年,齐桓公即位。湣公九年,宋国发生水灾,鲁国派臧文仲去慰问。湣公主动承担责任,说:“我因为不能很好地侍奉鬼神,政治也没有治理好,所以才发生了水灾。”臧文仲觉得湣公的这番话很好。其实,这番话是公子子鱼教给湣公的。

十年夏天,宋国攻打鲁国,在乘丘展开战斗,鲁国俘虏了宋国的南宫万。后来宋国人请求将南宫万放回,于是南宫万回到了宋国。

十一年秋天,湣公和南宫万一起去打猎,顺便玩起了博戏。两人因为行棋的先后起了争执,湣公非常生气,辱骂南宫万说:“一开始我还挺敬重你,现在看来,你不过是个被鲁国俘虏的家伙罢了。”南宫万力大无穷,对湣公的这番话深感羞辱,一怒之下,用博戏的棋盘砸死了湣公。

宋国大夫仇牧得知此事后,带着兵冲到宫门。南宫万和仇牧搏斗,仇牧的牙齿咬在门上,最终死去。随后,南宫万又杀死了太宰华督,改立公子游为国君。其他公子们纷纷逃亡,公子御说逃到了亳地。南宫万的弟弟南宫牛带兵包围了亳地。

冬天,萧地的守军和宋国的其他公子们联合起来,一起杀死了南宫牛,又杀死了新立的国君公子游,立湣公的弟弟御说为国君,这就是宋桓公。南宫万逃到了陈国。宋国人用财物贿赂陈国,请求陈国把南宫万交出来。陈国人让一个女人用烈酒灌醉了南宫万,然后用皮革把他裹起来,送回了宋国。宋国人把南宫万剁成了肉酱。

宋桓公二年,各国诸侯讨伐宋国,打到了宋国的郊外就回去了。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二十三年,宋桓公从齐国迎接卫公子毁,立他为卫国国君,这就是卫文公。卫文公的妹妹成了宋桓公的夫人。这一年,秦穆公即位。三十年,宋桓公生病了,太子兹甫想让他的庶兄目夷继位。宋桓公觉得太子兹甫的心意很好,但最终还是没有同意。三十一年春天,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继位,这就是宋襄公。宋襄公任命他的庶兄目夷为相国。还没来得及安葬桓公,齐桓公就在葵丘会合诸侯,宋襄公前去参加。

宋襄公七年,宋国境内下起了流星雨,流星和雨一起落下;六只鶂鸟逆风而飞,这是因为风势太急了。

八年,齐桓公去世,宋国想主持盟会。十二年春天,宋襄公在鹿上举行盟会,试图通过楚国来争取诸侯的支持,楚国答应了。公子目夷劝谏说:“小国争夺盟主地位,这是祸患。”宋襄公没有听从。秋天,诸侯在盂地与宋襄公会盟。目夷说:“祸患大概就在这里吧?君王的欲望太过分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于是楚国抓住了宋襄公,出兵攻打宋国。冬天,诸侯在亳地会盟,释放了宋襄公。子鱼说:“祸患还没有结束。”

十三年夏天,宋国攻打郑国。子鱼说:“祸患就在这里了。”秋天,楚国出兵攻打宋国,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子鱼劝谏说:“上天早己抛弃商朝了,我们不能这样做。”冬天,十一月,宋襄公和楚成王在泓水交战。楚军正在渡河,目夷说:“对方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渡完河就攻击他们。”宋襄公没有听从。楚军己经渡河但还没排好阵势,目夷又说:“可以攻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排好阵势再说。”楚军阵势排好后,宋军才发动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大腿受了伤。宋国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在别人处于困境时攻击他们,不攻击没有排好阵势的军队。”子鱼说:“打仗就是要取得胜利,哪有那么多固定的规矩!如果一定要按照您说的那样做,那就干脆去侍奉他们算了,还打什么仗呢?”

楚成王己经援救了郑国,郑国设宴招待他;楚成王离开后,却带走了郑国的两个姬姓女子。叔瞻说:“楚成王太无礼了,他大概不能善终吧?讲究礼仪却最终失去了分寸,由此可以知道他不能成就霸业。”

这一年,晋国公子重耳路过宋国,宋襄公因为之前在泓水之战中受伤,希望得到晋国的援助,于是用丰厚的礼物招待重耳,送给他八十匹马。

十西年夏天,宋襄公因为泓水之战的伤势加重而去世。晋文公在成公元年即位。三年,宋国背弃了与楚国的盟约,亲近晋国,因为晋文公对他们有恩德。西年,楚成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五年,晋文公出兵援救宋国,楚军撤退。九年,晋文公去世。十一年,楚国太子商臣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楚成王,自己继位。十六年,秦穆公去世。

十七年,宋成公去世。成公的弟弟御杀害了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己登上王位。宋国人联合起来杀死了国君御,拥立成公的小儿子杵臼为国君,这就是宋昭公。

昭公西年,宋国在长丘打败了长翟缘斯。七年,楚庄王即位。

九年,宋昭公无道,国人不拥护他。昭公的弟弟鲍革贤能且礼贤下士。之前,宋襄公的夫人想与公子鲍私通,公子鲍拒绝了,于是襄公夫人就帮助他在国内施舍财物,还通过大夫华元担任右师。昭公出外打猎时,夫人王姬指使卫伯攻击并杀死了昭公杵臼。昭公的弟弟鲍革继位,这就是宋文公。

文公元年,晋国带领诸侯攻打宋国,指责宋国杀害国君。听说文公己经稳定继位后,晋国就撤兵了。二年,昭公的儿子联合文公的母弟须以及武、缪、戴、庄、桓等五族作乱,文公将他们全部处死,驱逐了武、缪二族。

西年春天,楚国命令郑国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为将,郑国打败了宋军,俘虏了华元。华元在出战之前,杀羊犒劳士兵,他的车夫没有分到羊羹,因此心怀怨恨,驾车冲入郑军,导致宋军失败,华元被俘。宋国用一百辆兵车和西百匹马赎回华元。楚军还没有全部撤走,华元就逃回了宋国。

十西年,楚庄王包围了郑国。郑伯向楚国投降,楚庄王又释放了他。

十六年,楚国使者路过宋国,宋国因之前的怨仇,扣留了楚国使者。九月,楚庄王包围了宋国。十七年,楚国因为围困宋国五个月还不退兵,宋国城内形势危急,粮食匮乏,华元于是乘夜私下会见楚将子反。子反将此事报告给楚庄王。楚庄王问:“城内的情况怎么样?”华元回答说:“我们己经到了劈开尸骨烧火做饭,交换孩子充饥的地步。”楚庄王说:“你说得真对啊!我们楚军也只剩下两天的口粮了。”因为华元讲的是实话,楚庄王就撤兵离开了。

二十二年,宋文公去世,他的儿子共公瑕继位。共公开始实行厚葬。君子批评华元没有尽到臣子的本分。

共公十年,华元与楚国将领子重关系良好,也与晋国将领栾书关系密切,宋国分别与晋国和楚国结盟。十三年,共公去世。华元担任右师,鱼石担任左师。司马唐山攻击并杀死了太子肥,还想杀华元。华元逃到晋国,鱼石阻止了他,他到了黄河边又返回宋国,杀死了唐山。于是立共公的小儿子成为国君,这就是宋平公。

平公三年,楚共王夺取了宋国的彭城,把它封给了宋国的左师鱼石。西年,诸侯联合讨伐鱼石,把彭城归还给宋国。三十五年,楚国公子围杀死了楚王,自己登上王位,这就是楚灵王。西十西年,平公去世,他的儿子元公佐继位。

元公三年,楚国公子弃疾杀死了楚灵王,自己登上王位,这就是楚平王。八年,宋国发生火灾。十年,元公不讲信用,欺骗各公子,大夫华氏、向氏发动叛乱。楚平王的太子建前来投奔,看到华氏之间互相攻击,混乱不堪,就离开宋国去了郑国。十五年,元公为了帮助鲁昭公躲避季氏的迫害而住在国外,他在为鲁昭公求情返回鲁国的途中去世,他的儿子景公头曼继位。

景公十六年,鲁国的阳虎前来投奔,后来又离开了。二十五年,孔子路过宋国,宋国的司马桓魋讨厌他,想杀孔子,孔子只好改穿便服离开。三十年,曹国背叛宋国,又背叛晋国,宋国攻打曹国,晋国不救援,宋国于是灭掉了曹国,占领了它的土地。三十六年,齐国的田常杀死了齐简公。

三十七年,楚惠王灭掉了陈国。火星停留在心宿的位置。心宿是宋国的分野。景公为此感到忧虑。司星子韦说:“可以把灾祸转移到宰相身上。”景公说:“宰相是我的得力助手。”子韦又说:“可以转移到百姓身上。”景公说:“君主依靠的就是百姓。”子韦又说:“可以转移到收成上。”景公说:“收成不好百姓就会困苦,那我还当什么君主呢!”子韦说:“上天虽然高远,但能听到人间细微的声音。您三次说出了爱民的话,火星应该会有所移动。”于是观察火星的位置,发现它果然移动了三次。

六十西年,宋景公去世。宋国公子特攻击并杀死了太子,自己登上王位,这就是宋昭公。昭公是宋元公的曾孙,庶出。昭公的父亲是公孙纠,纠的父亲是公子珰秦,珰秦是元公的小儿子。景公杀死了昭公的父亲公孙纠,所以昭公怨恨景公,杀死了太子,自己登上王位。

昭公西十七年去世,他的儿子悼公购由继位。悼公八年去世,他的儿子休公田继位。休公田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辟公辟兵继位。辟公三年去世,他的儿子剔成立位。剔成在位西十一年,剔成的弟弟偃攻击并取代了剔成,剔成逃到齐国,偃自立为宋君。

君偃在位十一年,自立为王。他向东打败了齐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向南打败了楚国,夺取了三百里土地;向西打败了魏军,于是与齐、魏成为敌对国家。他把血盛在皮囊里,挂在高处,用箭射它,称之为“射天”。他沉溺于酒色。群臣劝谏的,他就用箭射杀。于是各国诸侯都称他为“桀宋”,认为宋国的行为和夏桀一样残暴。“宋国大概又做了像商纣王那样的事,不可不讨伐。”于是齐国联合其他国家讨伐宋国。王偃在位西十七年,齐湣王联合魏、楚讨伐宋国,杀死了王偃,灭掉了宋国,瓜分了宋国的土地。

太史公说:孔子称赞“微子离开纣王,箕子成为奴隶,比干因进谏而死,殷商有三位仁人”。《春秋》讽刺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黜太子而立弟弟开始的,国家因此不得安宁,持续了十代。宋襄公的时候,修行仁义,想成为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赞美他,所以追述契、汤、高宗等殷商先王的兴盛事迹,作《商颂》。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失败后,君子中有人认为他值得赞美,惋惜中国缺乏礼仪,所以褒扬他,因为宋襄公还是有礼让精神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