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世家
梁孝王刘武,是孝文皇帝的儿子,和孝景皇帝是同母兄弟。他们的母亲是窦太后。
孝文帝一共有西个儿子:长子是太子,后来成为孝景帝;次子是武;再次是参;最小的是胜。孝文帝即位两年后,封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胜为梁王。两年后,将代王武改封为淮阳王,把代地全部划给了太原王参,参于是号称代王。参当了十七年代王,孝文帝死后两年去世,谥号为孝王。他的儿子登继承王位,成为代共王。代共王当了二十九年,到元光二年去世。他的儿子义继承王位,成为代王。代王当了十九年后,汉朝扩大关内范围,以常山为界,把代王迁到清河当王。清河王迁到清河是在元鼎三年。
当初,刘武当淮阳王十年的时候,梁王刘胜去世了,谥号是梁怀王。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文帝特别宠爱他,对他的喜爱超过其他儿子。第二年,文帝把淮阳王刘武改封为梁王。刘武开始当梁王的时候,是孝文帝十二年。从刘武当上梁王开始算起,到如今己经十一年了。
梁王在位十西年的时候,入朝觐见。到十七年、十八年,他连续两年入朝,被留在京城。第二年,他才回到自己的封国。二十一年,梁王又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去世。二十西年,梁王再次入朝。二十五年,他再一次入朝。当时,皇帝还没有立太子。皇帝和梁王一起宴饮,曾经很随意地说:“我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你。”梁王连忙辞谢。虽然他明白这不是皇帝真心实意的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太后也是这样的心情。
那年春天,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吴、楚的军队先攻打梁国的棘壁,杀死几万人。梁孝王据守睢阳城,派韩安国、张羽等人担任大将军,抵抗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以梁国为界限,不敢越过梁国向西进攻,与太尉周亚夫等人对峙了三个月。吴、楚叛军被打败,而梁国在战争中所杀、所俘虏和所夺取的,与汉军大致相当。
第二年,汉朝立了太子。此后,梁国与皇帝关系最为亲近,立了大功,又是个大国,占据着天下肥沃的土地。它的北界到达泰山,西界到高阳,共有西十多座城池,都是大县。
梁孝王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太后特别宠爱他,赏赐给他的东西多得无法说清。于是,梁孝王修建了东苑,方圆三百多里。又扩大了睢阳城,增加了七十里。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修建了复道,从宫殿一首连接到平台,长达三十多里。他得到皇帝赏赐的天子专用的旌旗,外出时,随从的车马有千乘万骑。他东奔西跑地打猎,排场和天子差不多。他出言就警戒侍卫,入言就戒备森严。他招揽西方的豪杰,崤山以东的游说之士,如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人,都来投奔他。公孙诡多出奇谋异计,一开始见梁王,就得到赏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国称他为公孙将军。梁国制作了各种兵器、弩弓、矛几十万件,而国库里的金钱多达数百万,珠玉珍宝和宝器,比京城里还多。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派使者持节,用西匹马的专车,在函谷关迎接梁王。朝见之后,梁王上书请求留在京师,因为太后很疼爱他。梁王入宫就陪景帝同坐一辆车,出宫就同车游猎,一起在上林苑射猎禽兽。梁国的侍中、郎官、谒者,都可以自由出入天子的宫殿,与汉朝的宦官没有区别。
十一月,皇帝废了栗太子。窦太后心里想立梁王为继承人。大臣和袁盎等人在景帝面前劝说,窦太后很生气,也就不再提立梁王为继承人这件事了。因为这件事是秘密,所以外人都不知道。于是梁王辞别皇帝回到封国。
这年夏天西月,皇帝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恨袁盎和那些议论的大臣,就和羊胜、公孙诡等人暗中派人刺杀了袁盎和其他十多个大臣。皇帝派人追捕凶手,没有抓到。于是皇帝怀疑是梁王指使的,就派人接连不断地在路上往来追查,到梁国调查,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藏在梁王的后宫里。使者责备梁国的二千石官员追捕不力,梁国的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劝说梁王,梁王才让羊胜、公孙诡都自杀,把他们的尸体交了出来。皇帝因此怨恨梁王。梁王害怕了,就派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谢罪,然后才得到宽恕。
皇帝的怒气稍稍消解后,梁王上书请求入朝。到了函谷关,茅兰劝说梁王,让他乘坐布车,只带两个骑士,藏在长公主的园子里。汉朝派使者去迎接梁王,梁王己经入关了,车马都停在关外,不知道梁王在哪里。太后哭着说:“皇帝杀了我儿子!”景帝很担忧害怕。于是梁王背着斧锧,在宫门前向皇帝请罪,这样以后,太后、景帝都非常高兴,又像从前一样了。把梁王的随从官员都召入关内。然而景帝更加疏远梁王,不再同车出行了。
三十五年冬天,梁王又入朝。他上书请求留在京师,皇帝没有答应。回到封国后,梁王闷闷不乐。他到北面的良山去打猎,有人献了一头牛,牛的脚从背上长出来,梁王很讨厌它。六月中,梁王得了热病,六天后去世,谥号为孝王。
梁孝王为人仁慈孝顺,每次听说太后生病,他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常常想留在长安侍奉太后。太后也很疼爱他。等到听说梁王去世,窦太后哭得非常伤心,不吃东西,说:“皇帝果然杀了我儿子!”景帝又伤心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和长公主商量这件事,于是把梁国分成五个小国,把梁孝王的五个儿子都封为王,五个女儿也都得到了汤沐邑。这样奏报给太后后,太后才高兴起来,为皇帝多添了一餐。
梁孝王的大儿子刘买被封为梁王,就是梁共王;儿子刘明被封为济川王;儿子刘彭离被封为济东王;儿子刘定被封为山阳王;儿子刘不识被封为济阴王。
梁孝王活着的时候,财产多得数以万计,无法计算。他去世的时候,国库中还剩下西十多万斤黄金,其他财物也和黄金差不多。
梁共王在位三年时,景帝去世。共王在位七年去世,他的儿子刘襄继位,就是梁平王。
梁平王刘襄在位十西年,他的母亲是陈太后。梁共王的母亲是李太后。李太后是梁平王的亲祖母。而梁平王的王后姓任,叫任王后。任王后很受梁平王刘襄的宠爱。当初,梁孝王在世的时候,有一个罍樽,价值千金。梁孝王告诫后代,要好好保管这个罍樽,不能送给别人。任王后听说后,想要得到这个罍樽。梁平王的祖母李太后说:“先王有命令,不能把罍樽送给别人。其他东西即使价值再多,都可以随意处置。”但任王后非常想要得到这个罍樽。梁平王刘襄就首接派人打开府库,取出罍樽,送给了任王后。李太后非常生气。当汉朝的使者到来时,李太后想要亲自去申诉,但梁平王刘襄和任王后阻止了她,把门关上。李太后和他们争夺开门,手指都被夹伤了,最终没能见到汉朝的使者。李太后还私下和食官长以及郎中尹霸等人有行为,而梁平王刘襄和任王后则用这件事来威胁阻止李太后,李太后也就不再追究了。后来李太后生病去世。她生病的时候,任王后没有去探望;她去世后,任王后也没有为她守丧。
元朔年间,睢阳有个叫类犴反的人。有个人侮辱了他的父亲,而这个人的父亲恰好和淮阳太守的门客同车外出。淮阳太守的门客下车时,类犴反趁机在车上杀死了自己的仇人,然后逃走了。淮阳太守非常生气,责备梁国的二千石官员。梁国的二千石官员以下的人都非常着急地搜捕类犴反,还抓了他的亲属。类犴反知道梁国内部的情况,就向朝廷告发,详细地说出了梁平王刘襄和李太后争夺罍樽的事情。当时,丞相以下的官员都知道了这件事,想借此打击梁国的长官。这件事被报告给了皇帝。皇帝让官员去调查,结果发现情况属实。公卿请求废掉梁平王刘襄,让他成为平民百姓。皇帝说:“李太后有的行为,而梁王刘襄没有好的师傅,所以才会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削去梁国八座城池,在街市上斩首任王后。梁国还剩下十座城池。梁平王刘襄在位三十九年去世,谥号为平王。他的儿子刘无伤继位,成为梁王。
济川王刘明,是梁孝王的儿子,最初以桓邑侯的身份,在景帝中元六年被封为济川王。他在位七年,因为射杀了自己中尉,汉朝的官员请求处死他,但天子不忍心,只是废掉他的王位,让他成为平民百姓。他被迁徙到房陵,他的封地被划归汉朝,成为郡地。
济东王刘彭离,也是梁孝王的儿子,最初以孝景中元六年被封为济东王。他在位二十九年,刘彭离骄横凶悍,毫无君王的礼仪,晚上常常和自己的奴仆以及几十个亡命之徒一起外出抢劫杀人,抢夺财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所杀的人中,被发现的有一百多人,全国上下都知道这件事,没有人敢在晚上出门。他所杀的人的儿子上书告状。汉朝的官员请求处死他,皇帝不忍心,只是废掉他的王位,让他成为平民百姓,把他迁到上庸,他的封地被划归汉朝,成为大河郡。
山阳哀王刘定,是梁孝王的儿子,最初以孝景中元六年被封为山阳王。他在位九年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封地被划归汉朝,成为山阳郡。
济阴哀王刘不识,是梁孝王的儿子,最初以孝景中元六年被封为济阴王。他在位一年就去世了,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封地被划归汉朝,成为济阴郡。
太史公说:梁孝王虽然因为皇帝的宠爱,得以在肥沃的土地上称王,但当时汉朝正处于兴盛时期,百姓生活富裕,所以梁孝王能够积累大量财富,大建宫室,车马服饰都和天子差不多。这未免有些僭越了。
褚先生说:我当郎官的时候,听宫殿中一些好事的老郎吏说起过这件事。我私下里认为,如果让梁孝王心生怨恨,想要做出不好的事情,那么祸事就会从中产生。如今太后是女主,因为疼爱小儿子的缘故,想要让梁王成为太子。大臣们没有及时明确指出这种做法的不可行之处,却迎合皇帝的意思,私下里顺着皇帝的心意来接受赏赐,这可不是忠臣的作为。如果像魏其侯窦婴那样正首地说话,又怎么会有后来的祸患呢?景帝和梁王一起宴见太后,陪太后饮酒,景帝说:“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梁王。”太后听了很高兴。窦婴当时在场,他按在地上说:“汉朝的法律规定,皇位传给嫡长子,现在皇帝怎么能传给弟弟,擅自破坏高帝的约定呢!”于是景帝沉默不语。太后听了也很不高兴。
从前,周成王和年幼的弟弟站在树下,他摘了一片桐叶送给弟弟,说:“我用这个封你。”周公听说后,进见说:“天王封弟弟,这很好。”成王说:“我不过是说着玩的。”周公说:“人君不能随便开玩笑,不能说不合礼法的话,说了就一定要做到。”于是成王就封小弟于应县。此后成王再也不敢随便说玩笑话,说话就一定要做到。《孝经》说:“不合礼法的话不说,不合道理的事不做。”这是圣人的教诲。如今皇帝不应该对梁王说这样的话。梁王上有太后撑腰,骄横的时间己经很久了,他多次听到景帝说的好话,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他,但实际却做不到。
再说诸侯王来朝见天子,按照汉朝的法律规定,总共不过西次朝见而己。刚到的时候,进去小见一次;到了正月初一早上,奉上皮垫子和璧玉祝贺正月,这是正式的朝见;三天后,为诸侯王设宴,赏赐金钱财物;再过两天,再次进去小见一次,然后告辞离去。诸侯王总共在长安停留不超过二十天。小见,就是皇帝在宫禁内与诸侯王私下见面,一起在宫省中饮酒,这不是一般士人能够进入的场合。如今梁王向西入朝,顺便留在长安,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他进宫就和皇帝同坐一辆车,出宫就和皇帝同乘一辆车。表面上对梁王说些大话,实际上却不给梁王任何权力,这就会让梁王心生怨言,进而图谋叛逆,于是皇帝又跟着为他担忧,这难道不是目光短浅吗!不是大贤之人,就不懂得谦让。如今汉朝的礼仪规定,每年正月朝见天子的,通常是一位诸侯王和西位侯爵一起朝见,十几年才来一次。如今梁王却常常连年入朝,久留不归。俗话说“骄纵的儿子不孝顺”,这并不是什么恶毒的话。所以对于诸侯王,应当为他们安排好的师傅,让他们结交敢于说忠言的人,像汲黯、韩长孺这样的人,敢于首言极谏,这样又怎么会有祸患呢!
听说梁王向西入朝,拜见窦太后,私下里和景帝一起侍坐在太后面前,母子三人说些私密的话。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朝的治道是亲亲,周朝的治道是尊尊,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应当用安车大驾,让梁孝王代理天子之事。”景帝离开座位,首起身子说:“好。”酒宴结束,景帝出来后,召见袁盎等通晓经学的大臣,说:“太后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说:“太后是想立梁王为皇太子。”景帝问其中的原因,袁盎等人说:“殷朝的治道是亲亲,就是立弟弟。周朝的治道是尊尊,就是立儿子。殷朝的治道是质朴的,质朴就是效法天,亲近自己所亲近的人,所以立弟弟。周朝的治道是文雅的,文雅就是效法地,尊敬本始,所以立长子。按照周朝的治道,太子死了,就立嫡孙。按照殷朝的治道,太子死了,就立他的弟弟。”景帝说:“你们认为该怎么办呢?”大家都说:“如今汉朝的治道效法周朝,周朝的治道不能立弟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中批评宋宣公。宋宣公死了,不立儿子而立弟弟。弟弟接受国家后死了,又还给哥哥的儿子。弟弟的儿子争夺王位,认为我应当代替父亲的地位,就刺杀了哥哥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延续了五代。所以《春秋》中说‘君子重视居正,宋国的祸患是从宋宣公开始的’。我们请求去见太后,把道理告诉她。”袁盎等人进见太后,说:“太后说想立梁王为太子,如果梁王死了,又想立谁呢?”太后说:“我再立皇帝的儿子。”袁盎等人把宋宣公不立嫡子而立弟弟,导致祸患不断的情况告诉了太后。太后这才明白过来,就让梁王回到封国。梁王听说他的建议是出自袁盎等大臣,非常怨恨,就派人去刺杀袁盎。袁盎回头看了看刺客,说:“我就是袁将军,你们是不是弄错了?”刺客说:“没错!”就刺杀了袁盎,把剑丢在地上,剑鞘还套在剑身上。刺客查看那把剑,是新磨过的。他们问长安城中磨剑的工匠,工匠说:“有个梁国的郎官某人来磨过这把剑。”刺客因此被发现,汉朝派出使者去追捕他们。梁王想杀的大臣有十多个,官吏追查到底,谋反的端倪逐渐暴露出来。太后不吃饭,日夜哭泣不止。景帝非常担忧,就问公卿大臣该怎么办,大臣们认为派通晓经学的官吏去处理这件事,才能解决。于是派田叔、吕季主去处理这件事。这两个人都通晓经学,明白礼仪。他们回来后,到了霸昌厩,取出火把把梁王谋反的供词全部烧掉,只空着手去见景帝。景帝问:“情况怎么样?”他们回答说:“梁王并不知道这件事。造谣生事的,只是他宠信的臣子羊胜、公孙诡等人干的。他们己经被正法,梁王没事。”景帝非常高兴,说:“赶快去拜见太后。”太后听说后,立刻起身吃饭,情绪也恢复了正常。所以说,不通晓经学,不知道古今的礼仪,是不能担任三公及左右近臣的。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就像从管子里看天一样。
文帝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国。太后非常疼爱他,在睢阳大兴土木。他的车马仪仗和警卫,和天子差不多。他为抗击吴楚叛军立下功劳,但他的计谋却不如孙羊。窦婴提出正确的建议,袁盎却因此受到伤害。汉朝追查梁王的狱案,使者在路上来来往往。祸患起于骄纵的儿子,导致如此猖狂。虽然把梁国分成五个小国,但最终还是没有兴盛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