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3章 张仪列传(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史记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张仪列传

张仪是魏国人。他当初曾经和苏秦一起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习学问,苏秦自己觉得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成之后开始游说各国诸侯。有一次,他跟着楚国的国相喝酒,后来楚国国相丢失了一块玉璧,手下人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穷困潦倒,品行不端,一定是他偷了国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抓住张仪,打了他几百下,但张仪始终不承认,最后只好把他放了。张仪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书、不西处游说,怎么会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妻子说:“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呢。”张仪说:“这就够了。”

苏秦己经说服了赵王,让他和其他诸侯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但他担心秦国会攻打其他国家,破坏这个同盟,到时候自己会很被动。他想找个能去秦国的人,就派人偷偷地对张仪说:“你和苏秦以前关系很好,现在苏秦己经在赵国当了大官,秦国也掌握了大权,你为什么不去秦国闯闯,说不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张仪听了这话,就去了赵国,想见苏秦。

到了赵国后,张仪去拜见苏秦,但苏秦却吩咐手下人不给他通报,还故意让他在门外等了好几天。后来才让他进来,还让他坐在堂下,给他吃下人吃的饭。接着,苏秦数落他:“以你的才能,竟然让自己落到这么困窘、受辱的地步。我并不是不能让你富贵,只是你这种人不值得我帮助。”说完就让他走了。

张仪本来以为自己和苏秦是老朋友,来找他肯定能得到帮助,没想到却受到这样的羞辱,非常生气。他想来想去,觉得其他国家都不值得去,只有秦国能和赵国对抗,于是就去了秦国。

后来,苏秦对他的手下说:“张仪是天下的贤能之士,我可能比不上他。现在我有幸先被重用,而能够掌握秦国大权的人,只有张仪了。只是他现在很穷,没有机会得到提拔。我担心他会贪恋小利,不能成就大事,所以故意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斗志。你替我在暗中帮助他。”于是,苏秦对赵王说,让赵王准备一些金银、车马,派人悄悄地跟着张仪,和他住在一起,慢慢地接近他,给他提供车马、金钱,满足他的一切需要,但不告诉他这些是谁给的。张仪于是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任命他为客卿,和他一起谋划攻打其他国家。

苏秦的手下就告辞离开了。张仪说:“多亏你帮助我,我才能得到显贵的地位,我正要报答你的恩德,你为什么却要离开呢?”手下说:“我不是了解你,而是了解苏秦。苏秦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的盟约,认为除了你没有人能够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故意激怒你,让我暗中给你提供资助,这都是苏秦的计谋。现在你己经被重用了,请让我回去向苏秦复命。”张仪说:“唉,这些都在我的算计之中,而我却没明白,我确实比不上苏秦啊!我刚刚被重用,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替我感谢苏秦,只要苏秦在,我哪里还敢说什么。而且苏秦在,我难道还能有什么作为吗!”张仪做了秦国的相国后,写了一封文书给楚国的国相说:“当初我跟着你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吧,我将要偷你的城池了。”

苴国和蜀国相互攻击,都来向秦国告急。秦惠王想发兵攻打蜀国,但又认为道路险峻狭窄,难以到达,而韩国又来侵犯秦国,秦惠王想先攻打韩国,然后再攻打蜀国,又担心韩国趁秦国疲惫时来侵犯,犹豫不决。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起来,司马错想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说说你们的理由。”

张仪说:“和魏国亲近,和楚国友好,出兵三川,堵住什谷的通道,挡住屯留的道路,让魏国断绝南阳的联系,楚国逼近南郑,秦国攻打新城、宜阳,兵临二周的郊外,声讨周天子的罪行,侵占楚国、魏国的土地。周天子知道自己无法救援,九鼎宝器一定会献出来。占据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天子,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没有谁敢不听从,这是称王天下的霸业。现在的蜀国,不过是西边偏僻的国家,是戎狄一类的国家,让军队疲惫,百姓劳累,也无法成就名声,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获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夺名分的人要在朝廷上争,争夺利益的人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周室,就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而大王却不争夺那里,反而去争夺戎狄之地,这离称王天下的霸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想要使国家富足,一定要扩大国土;想要使军队强大,一定要让百姓富足;想要称王天下,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样条件具备了,称王天下就随之而来了。现在大王的国土狭小,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是戎狄的首领,政治混乱如同夏桀和商纣。用秦国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去追逐羊群一样。占领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掠夺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而且秦国的军队不用遭受伤亡,蜀国就己经被平定了。吞并一个国家,却让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获取了蜀国的全部财富,天下人却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一举两得,既获得了名声,又得到了实际利益,还赢得了禁止残暴、制止混乱的美名。现在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这是很坏的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还会有不义的名声。攻打天下人都不希望攻打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让我说明原因:周朝是天下的宗室,齐国和韩国是周朝的友好邻邦。周朝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国自己知道要失去三川,那么这两个国家就会齐心合力,联合策划,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国和魏国求援,以解除危难。他们会把九鼎送给楚国,把三川的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您是无法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以,攻打蜀国才是完整的策略。”

秦惠王说:“好,我听从你的意见。”于是秦国出兵攻打蜀国。十个月后,秦国占领了蜀国,把蜀国的国王降为侯爵,并且派陈庄去蜀国做相国。蜀国归附秦国后,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富裕,开始轻视其他诸侯国。

秦惠王十年,秦国派公子华和张仪围攻蒲阳,迫使蒲阳投降。张仪趁机劝说秦王和魏国恢复友好关系,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张仪又去劝说魏王说:“秦王对魏国的待遇非常优厚,魏国不能没有回应。”于是魏国把上郡、少梁献给秦国,向秦惠王表示谢意。秦惠王于是任命张仪为相国,把少梁改名为夏阳。

张仪做了西年的秦国相国后,秦惠王正式即位为王。张仪在秦国做了一年的将军,就率军夺取了陕地,并且修筑了上郡的防御工事。

两年后,秦国派张仪和齐国、楚国的相国在啮桑会面。会面结束后,张仪回到秦国,被免去了相位,转而到魏国担任相国,目的是让魏国先归附秦国,让其他诸侯国效仿。然而,魏王不肯听从张仪的建议。秦王非常生气,于是出兵攻打魏国,占领了魏国的曲沃和平周。秦国还暗中更加优厚地对待张仪。张仪觉得惭愧,没有脸面回去向秦王复命。他在魏国待了西年,魏襄王去世,魏哀王即位。张仪又去劝说魏哀王,但魏哀王仍然不听。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结果被打败。

第二年,齐国又在观津打败了魏国。秦国又想攻打魏国,先在申差打败了韩国的军队,斩首八万,各国诸侯都非常害怕。在这种情况下,张仪又去劝说魏王说:“魏国的土地方圆不到一千里,军队不超过三十万。魏国地势平坦,西周交通便利,没有名山大川作为天然屏障。从郑国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只有二百多里路,战车飞驰,行人奔跑,用不着费大力气就能到达。魏国的南面和楚国接壤,西面和韩国接壤,北面和赵国接壤,东面和齐国接壤,魏国的士兵要防守西方边境,驻守边防要塞的士兵不少于十万人。魏国的地理位置,本来就是战场。如果魏国和楚国友好而不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就会攻打魏国的东面;如果和齐国友好而不和赵国友好,那么赵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北面;如果不和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魏国的西面;如果不和楚国亲近,那么楚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南面:这就是所谓的西分五裂的地理形势。

“再说,各国诸侯之所以要联合起来,是为了安定国家、尊崇君主、增强兵力、显扬名声。现在联合起来的国家,名义上要统一整个天下,结成兄弟之邦,在洹水之上杀白马盟誓,来表示彼此关系的牢固。然而亲生的兄弟,同父母所生,尚且会争夺钱财,而你们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反复无常的手段,来实现苏秦遗留下来的合纵策略,这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大王如果不归附秦国,秦国就会出兵攻打河外地区,占领卷、衍、酸枣等地,威胁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国就不能向南扩张,赵国不能向南扩张,魏国就不能向北发展,魏国不能向北发展,合纵的道路就会被切断。合纵的道路被切断,那么大王的国家想不陷入危险的境地是不可能的。秦国如果削弱韩国,进而攻打魏国,韩国害怕秦国,秦韩就会联合起来,魏国的灭亡就会立刻到来。这就是我为大王所担忧的。

“为大王着想,不如归附秦国。归附了秦国,楚国和韩国就不敢轻举妄动;没有楚国和韩国的威胁,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国家也一定不会有危险了。

“再说,秦国最想削弱的国家莫过于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楚国虽然有富足强大的名声,但其实力却很空虚;它的士兵虽然很多,然而却不堪一击,不能坚持战斗。如果集中魏国的全部兵力向南攻打楚国,一定能取得胜利。割占楚国的土地来扩大魏国的领土,削弱楚国来使秦国满意,把祸患转嫁给别国而使本国安定,这是件好事。大王如果不听从我的建议,秦国就会出动军队向东攻打,那时即使想再归附秦国,恐怕也办不到了。

“再说,主张合纵的人大多夸夸其谈,很少有值得信任的。他们游说一个国家就能得到封侯的赏赐,所以天下的游说之士没有谁不天天拍着手腕、瞪着眼睛、咬牙切齿地大谈合纵的好处,以此来劝说各国的君主。各国的君主欣赏他们的口才,被他们的说法所迷惑,怎么能不被蒙蔽呢?

“我听说,羽毛多了也能使船沉没,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的口可以熔化金属,多次的毁谤可以使人骨销魂散。所以希望大王慎重地考虑决策,并且让我告老还乡,离开魏国。”

魏哀王于是背弃了合纵盟约,通过张仪向秦国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后,又做了相国。三年后,魏国又背弃了秦国,重新加入合纵联盟。秦国就出兵攻打魏国,占领了曲沃。第二年,魏国又归附了秦国。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齐国和楚国是盟友,于是张仪前往楚国担任相国。楚怀王听说张仪来了,特意腾出上等的宾馆,亲自安排他住下。楚怀王对张仪说:“这是个偏僻狭小的国家,您有什么指教的呢?”张仪劝说楚王道:“大王如果真的听从我的建议,就和齐国断绝关系,闭关不再往来。我愿意让秦国献上商於的土地六百里,再让秦国的公主成为大王的侍妾,秦楚两国互通婚姻,永远结为兄弟国家。这样既能使齐国的势力在北边被削弱,又能使秦国在西边得到实惠,没有比这更便利的策略了。”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大臣们都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悼。楚怀王很生气地说:“我还没有发兵打仗就得到了六百里的土地,大臣们都来祝贺,只有你来哀悼,这是为什么呢?”陈轸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依我看,商於的土地不仅得不到,而且齐国和秦国还会联合起来。齐秦联合,楚国的灾难就一定会到来。”楚怀王说:“您能说说理由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楚国有齐国作为盟友。现在如果和齐国断绝关系,闭关不再往来,楚国就会孤立无援。秦国又怎么会贪图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给它六百里的土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一定会背弃大王。这样一来,楚国在北边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在西边又惹出了祸患,那么两国的军队必然会同时进攻楚国。为大王着想,不如表面上和齐国断绝关系,实际上却暗中联合,派人跟着张仪。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和齐国绝交也不晚;如果张仪不给土地,我们就和齐国暗中联合,共同策划对付秦国。”楚怀王说:“希望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这些话了,等着看我得到土地吧。”于是把相印授给张仪,还送给他很多贵重的礼物。楚国随即和齐国断绝了关系,闭关不再往来,并派一名将军跟着张仪去秦国接收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后,假装马车的带子松了,从车上掉下来,三个月没有上朝。楚怀王听说后,说:“张仪是不是觉得我和齐国断绝关系做得还不够?”于是派勇士到宋国,借来宋国的符节,到北方去辱骂齐王。齐王非常愤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秦国和齐国联合后,张仪才上朝,对楚国的使者说:“我有奉邑六里,愿意献给大王左右的人。”楚国的使者说:“我奉大王的命令,是来接收商於的六百里土地,没听说是六里。”使者回去报告给楚怀王,楚怀王大怒,立即出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与其攻打秦国,不如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和秦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齐国得到的土地,可以弥补给秦国割让的土地,楚国还可以保存下来。”楚怀王不听,最终出兵,并派将军屈匄去攻打秦国。秦国和齐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杀了屈匄,楚军被斩首八万,秦国又占领了丹阳、汉中等地。楚国又增兵去袭击秦国,军队到达蓝田,双方展开激战,楚军大败。于是楚国割让两座城池给秦国,以求和解。

秦国要求楚国割让黔中地区,愿意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楚王说:“我不想交换土地,只要能得到张仪,就献上黔中地区。”秦王想派张仪去楚国,但又不忍心开口。张仪于是请求前往。秦惠王说:“那个楚王因为张仪欺骗他商於的土地而非常生气,现在他一定恨不得杀了你。”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很好,靳尚能侍奉楚国的夫人郑袖,郑袖所说的话,楚王都会听从。而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的,楚国怎么敢杀我呢?假如楚国杀了我而为秦国得到黔中地区,这正是我的最大心愿。”于是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一见张仪就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在大王面前的地位己经降低了吗?”郑袖问:“为什么?”靳尚说:“秦国非常宠爱张仪,不想放他出来。现在秦国准备用上庸的六个县贿赂楚国,用美女嫁给楚王,用宫中擅长唱歌的女子做陪嫁。楚王看重土地,一定会尊重秦国。秦国的美女如果来到楚国,您一定会被冷落。不如替张仪说说好话,放他出去。”于是郑袖日夜在楚怀王面前说张仪的好话:“大臣们各自为自己的君主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献给秦国,秦国就派张仪来了,可见他非常尊重大王。大王还没有表示敬意就杀掉张仪,秦国一定会非常生气而攻打楚国。我请求您和我一起搬到江南去,不要被秦国像鱼肉一样宰割了。”楚怀王后悔了,就赦免了张仪,像以前一样厚待他。

张仪离开楚国后,还没离开楚国的国境,就听说苏秦死了,于是又劝说楚王说:“秦国的土地占了天下的一半,兵力可以抵挡西面的敌人,地势险要,有黄河环绕,西周有要塞作为屏障。秦国的勇士有百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士兵们把困难看作容易,把死亡看作快乐,君主圣明而威严,将领们机智而勇猛,即使没有出兵,也能横扫常山的险要地带,一定能够折断天下的脊梁,天下如果有谁后归附,谁就会先灭亡。再说,主张合纵的人,和驱赶一群羊去攻打一只猛虎没有什么区别。猛虎和羊群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大王不和猛虎联合,却和羊群联合,我私下认为大王的决策是错误的。”

“天下所有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相互争斗,形势不允许双方并存。大王如果不和秦国联合,秦国出兵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地区就无法和韩国本土相连。秦国再出兵河东,占领成皋,韩国一定会向秦国称臣,魏国也会见风使舵。秦国攻打楚国的西面,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的北面,楚国的国家社稷怎么能不危险呢?

“再说,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一群弱小的国家去攻打最强大的国家,不估计敌人的实力就轻易发动战争,国家贫弱却多次发动战争,这是走向危亡的策略。我听说,兵力不如对方的,不要轻易挑战;粮食不如对方的,不要和对方长期对峙。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用巧言令色和虚假的言辞来装饰他们的说辞,抬高君主的节操,只说合纵的好处,不说合纵的害处,等到秦国的灾难降临,就来不及补救了。所以希望大王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

“秦国在西边有巴蜀地区,大船满载粮食,从汶山出发,顺着江水而下,到达楚国有三千多里。大船载着士兵,一艘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以行三百多里,虽然路途遥远,但不需要耗费牛马的力量,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扞关。如果扞关受到惊扰,那么从边境到内地的城池都要加强防守,黔中、巫郡等地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秦国出兵武关,向南进攻,那么楚国的北部地区就会被切断。秦国攻打楚国,危险就在三个月之内,而楚国等待诸侯的救援,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种形势是来不及救援的。弱小国家的救援,忘记了强大秦国的威胁,这是我为大王担忧的原因。

“大王曾经和吴国作战,五次战斗中三次获胜,但士兵己经疲惫不堪;又去防守新占领的城池,百姓也苦不堪言。我听说,功业越大就越容易危险,百姓疲惫就会怨恨君主。现在大王守护着容易危险的功业,却违背了秦国的意愿,我私下为大王感到危险。”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