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2章 苏秦列传(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章节无错乱精修!
 

苏秦向北去回报赵王,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众多,各国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诸侯。周显王听到消息,十分担忧,特意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侍候他吃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敬呢?”他的嫂子伏身在地上,不敢抬头,把脸捂在地上谢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赫,钱财多。”苏秦感慨地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害怕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我又怎能佩带上六国的相印呢?”于是他散发出千金来赏赐给亲戚朋友。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一百钱做路费,才得以到达目的地。到后来富贵了,用一百金偿还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个人没有得到报偿,那个人就上前去自己申说。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当初您和我到燕国去,在易水边上,您再三要离开我,那时我正困窘不堪,所以我深深地怨恨您,所以把您放在最后,现在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己经说服赵王联合各国,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把联合盟约送交秦国。秦国从此不敢窥视函谷关以内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后来秦国派使臣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和它们联合攻打赵国,打算破坏联合盟约。齐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王让苏秦负责防御。苏秦害怕,请求出使燕国,一定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后,联合盟约就解体了。

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太子做妻子。这一年,魏文侯去世,太子继位,就是燕易王。易王刚即位,齐宣王趁着燕国丧服未除进攻燕国,夺取了十座城池。易王对苏秦说:“过去先生到燕国来,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才约定了联合盟约。现在齐国先攻打赵国,接着又攻打我国,这是因您而招来的天下人的耻笑,您能为燕国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吗?”苏秦非常惭愧,说:“请让我为您收复失地。”

苏秦去拜见齐王,两次行拜礼,先表示祝贺,接着又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庆贺和哀悼相继而来得这么快呢?”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饥饿而不吃乌头,是因为它虽然能填饱肚子,但和饿死的痛苦相同。现在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是秦国君王的小女婿。大王贪图燕国的十座城池的便宜,却长期和强大的秦国结下怨仇。现在让弱小的燕国走在前面,而强大的秦国跟在后面,一旦招致天下的精锐部队前来进攻,这是吃乌头一类的事情。”齐王听了脸色骤变,说:“既然如此,那该怎么办呢?”苏秦说:“我听说,古代善于处理事情的人,能把灾祸转化为幸福,把失败转化为成功。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计策,就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无故而得到十座城池,一定会非常高兴;秦王知道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也一定会非常高兴。这就是所说的抛弃仇敌而获得知心朋友。燕国、秦国都侍奉齐国,那么大王就可以号令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就是大王用虚言来笼络秦国,用十座城池取得天下的办法。这是称霸称王的事业啊。”齐王说:“好。”于是就把燕国的十座城池归还了。

有人毁谤苏秦说:“这是个左右摇摆出卖国家、反复无常的臣子,他将要作乱。”苏秦害怕获罪,就返回燕国,而燕王却不给他官职。苏秦对燕王说:“我是东周的一个平民百姓,没有一点功劳,而大王您却在庙堂之上亲自拜见我,让我在朝廷上任职。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使燕国得到十座城池,应该更加亲近我了。现在我从齐国回来,大王却不给我官职,一定是有人用不信任我的话中伤了我。我的‘不信任’,就是大王的福气啊。我听说忠诚诚信的人,是为了自己;进取的人,是为了别人。况且我劝说齐王,确实不是欺骗他。我离开在东周的母亲,本来是放弃‘自为’而去做‘为人’的事。现在有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守信的人,让这三个人侍奉大王,怎么样?”燕王说:“足够了。”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为了尽孝道,他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住宿一夜,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去侍奉处境危险的弱小的燕国呢?像伯夷一样廉洁,为了坚守道义,他不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不肯做周武王的臣子,不肯接受封侯而饿死在首阳山下。像伯夷这样廉洁,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去为利益而游说齐国呢?像尾生一样守信,和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没来,洪水到了也不离开,抱着桥柱淹死了。像尾生这样守信,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去使强大的齐国军队退却呢?我正是所说的因为忠诚诚信而得罪了大王的人。”燕王说:“如果真是这样,先生又有什么罪呢?难道有因为忠诚诚信而获罪的吗?”苏秦说:“不然。我听说有个客人远远地去做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将要回来,和她私通的人很忧虑,妻子对他说:‘不要担心,我己经准备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果然到了,妻子让侍女端着毒酒送上去。侍女想说酒中有毒,又担心她的主人会赶走女主人;想不说,又担心毒死男主人。于是假装跌倒,泼掉了毒酒。男主人大怒,鞭打了她五十下。所以侍女一跌倒而泼掉了毒酒,保全了男主人,也保全了女主人,然而却免不掉挨打,我所说的‘不信任’,不幸和这种情况类似。”燕王说:“先生您重新回到原来的职位吧。”于是更加厚待苏秦。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她和苏秦私通,燕王知道了这件事,却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被杀,就劝说燕王:“我在燕国得不到信任,就不能使燕国地位显赫,但如果我在齐国,燕国就一定会受到重视。”燕王说:“您怎么做都可以。”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国,逃跑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齐湣王厚葬宣王以显示他的孝道,大建宫室,多养姬妾,以显示他的得意,目的是要搞垮齐国,从而为燕国报仇。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位做了国君。此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宠,就派人刺杀苏秦,苏秦没有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却没有抓到。苏秦快要死了,就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并通告全国说‘苏秦为燕国在齐国作乱’,这样,刺杀我的凶手就一定会露面了。”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动出现了,齐王因而把他杀了。燕王听说了这件事,说:“齐国为苏秦报仇,也太过分了!”

苏秦死后,他游说的事被泄露出来。齐国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怨恨燕国。燕国非常害怕。苏秦的弟弟叫苏代,苏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各国实现了意图,也都学习纵横之术。等到苏秦死后,苏代就去求见燕王,想继承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的一个平民百姓。听说大王您非常讲道义,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您。到了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私下里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向往之情。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您的臣子和官吏,才知道大王您是个明主。燕王说:“您所说的明主是什么样的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明君务必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不想听别人称赞自己的优点,我愿意禀告大王的过错。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现在大王却去侍奉仇敌,攻打后援国家,这对燕国是不利的。大王自己考虑一下,这是策略上的失误,如果您不能明白,即使有人献上忠言,又有什么用呢?”燕王说:“齐国本来就是我国的仇敌,是我想攻打的国家,只是担心国家疲弱,力量不足。如果能用燕国的兵力来攻打齐国,我就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苏代回答说:“天下能够称得上是战国的,共有七个国家,燕国处于弱势。如果单独作战就不能取胜,如果有所依附,就会增加分量。向南依附楚国,楚国就会受到重视;向西依附秦国,秦国就会受到重视;在中间依附韩国、魏国,韩国、魏国就会受到重视。况且如果所依附的国家受到重视,这一定会使大王的地位受到重视。现在齐国,是个君主骄横而自作主张的国家。齐国向南攻打楚国五年,耗尽了积蓄;向西和秦国交战三年,士兵疲惫不堪;向北和燕国交战,战败了三军,又失去了两位将领。然而齐国凭借着剩下的兵力,向南面一举攻下了拥有五千辆战车的大宋,包围了十二个诸侯国。这是它的君主贪得无厌,而它的百姓己经疲惫不堪,怎么还值得攻打呢!而且我听说,多次作战百姓就会疲惫,长期用兵士兵就会疲惫不堪。”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有清济、浊河可以固守,长城、巨防足可以作为要塞,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浊河,又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疲惫不堪,即使有长城、巨防,又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况且从前齐国在济西没有军队驻守,是为了防备赵国;在河北没有军队驻守,是为了防备燕国。现在济西和河北都己经劳役完毕,国内己经疲惫不堪了。骄横的君主一定好利,而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大王如果真的能不以派去齐国做人质为耻辱,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他们就会有恩德于燕国而轻易地忘掉宋国,那么齐国就可以被攻破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从上天那里得到了旨意。”燕国就派了一个儿子到齐国去做人质。苏厉就凭借燕国的人质来到齐国,请求拜见齐王。齐王怨恨苏秦,想要囚禁苏厉。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史记全译新读 燕国的人质替他道歉,苏厉终于留在齐国做臣子了。

燕国的国相子之和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燕太子。齐国派苏代回报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能够称霸吗?”苏代回答说:“不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他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燕王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苏代、苏厉就再不敢进入燕国,最后都归附了齐国,齐国友好地对待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齐国派人对魏王说:“齐国请求把宋国的土地封给泾阳君,秦国一定不会接受。并不是秦国认为占有齐国而得到宋国的土地对自己没有好处,而是不相信齐王和苏代。现在齐国和魏国的矛盾己经很深了,那么齐国就不会欺骗秦国。秦国相信齐国,齐国和秦国联合起来,泾阳君得到宋国的土地,这对魏国不是有利的。所以大王不如让苏代回到东边去,秦国一定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齐国和秦国不能联合,天下就会发生变故,攻打齐国的形势就形成了。”于是魏国放出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国友好地对待他。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信给燕昭王说:

大王您位列诸侯之首,却在齐国做人质,名声低微而权力减轻;奉行万乘之国的礼仪去帮助齐国攻打宋国,百姓劳累而且实际耗费很大;打败了宋国,侵占了楚国的淮北,使齐国的土地扩大,势力增强,而招致强敌,使国家受到损害:这三件事都是国家的重大失败。然而大王您却要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取得齐国的信任。齐国更加不信任大王,而且更加忌恨燕国,这是大王的策略错了。把宋国的土地加上淮北,这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而齐国吞并了它,这是增加了一个齐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纵横七百里,再加上鲁国和卫国,这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而齐国吞并了它,这是增加了两个齐国。一个齐国的强大,燕国还像狼回头一样害怕而不能抵挡,现在以三个齐国的力量来对付燕国,它的祸患一定很大了。

虽然如此,但明智的人做事,能把灾祸变为福气,把失败变为成功。齐国的紫布,是破旧的白绸染成的,却能卖十倍于白绸的价钱;越王勾践被吴国围困在会稽山上,后来却灭掉了强大的吴国称霸天下:这些都是把灾祸变为福气,把失败变为成功的人。

现在大王如果想转祸为福,变败为胜,不如去挑拨齐国称霸而尊重它,派使者去周王室盟约,烧毁秦国的符契,说:“齐国称帝,是上策;其次,也一定要让齐国长久地成为秦国的盟国。”秦国挟持齐国来等待进攻,秦王一定会担忧。秦国五代攻打诸侯,现在却要为齐国效力,秦王的志向如果能实现,一定不会吝惜一国来求得功效。既然这样,那么大王为什么不派能言善辩的人用这些话去游说秦王说:“燕国和赵国攻破宋国,使齐国土地扩大,尊重齐国而使自己处于齐国之下,燕国和赵国并不是为了获利。燕国和赵国获利并不是他们所期望的,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不相信秦国的君王。既然这样,那么大王为什么不派值得信任的人去接受燕国和赵国,让泾阳君、高陵君先到燕国和赵国去?秦国如果发生变故,就用他们做人质,那么燕国和赵国就会信任秦国。秦国成为西方的帝,燕国成为北方的帝,赵国成为中央的帝,建立三帝来号令天下。韩国和魏国不听从,秦国就攻打它;齐国不听从,燕国和赵国就攻打它,天下谁敢不听从?天下服从听命,就驱使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说‘一定要归还宋国的土地,归还楚国的淮北’。归还宋国的土地,归还楚国的淮北,这是燕国和赵国所期望的;并立三帝,这是燕国和赵国所期望的。实际上得到了所期望的利益,地位上得到了所期望的尊贵,燕国和赵国抛弃齐国就像脱掉草鞋一样。现在不收买燕国和赵国,齐国称霸就一定成功。诸侯都去帮助齐国而大王不听从,这是国家被攻打;诸侯都去帮助齐国而大王听从了,这是名声低微。现在收买燕国和赵国,国家安定而且名声尊贵;不收买燕国和赵国,国家危险而且名声低微。放弃尊贵安定而选择危险低微,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秦王听了这些话,一定像针刺在心一样。那么大王为什么不派能言善辩的人用这些话去游说秦王呢?秦国一定会采纳,齐国一定会被攻打。

攻取秦国,是结交厚实的盟友;攻打齐国,是正当的利益。尊重厚实的盟友,追求正当的利益,这是圣王的事情。

燕昭王认为这封信写得很好,说:“先王曾经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现在如果想报复齐国,非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友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齐湣王逃走了。

过了很久,秦国邀请燕王去秦国,燕王想去,苏代阻止燕王说:“楚国得到枳地却使国家灭亡,齐国得到宋国却使国家灭亡,齐国、楚国不是不能得到枳、宋而加以占领,而是因为占领了它们就会导致灾祸。秦国如果兼并了天下,不施行仁政,施行暴政。秦国施行暴政,向天下公开宣告。

“告诉楚王说:‘蜀地的军队,乘船浮行在汶水之上,顺流而下进入长江,五天就能到达郢都。汉中的军队,乘船从巴地出发,顺流而下进入汉水,西天就能到达五渚。我的军队聚集在宛城的东面,进攻随邑,聪明的人来不及谋划,勇敢的人来不及发怒,我就像射杀高飞的鸟一样。大王您却想要等待天下人来进攻函谷关,不是离得太远了吗?’楚王因为这个缘故,十七年侍奉秦国。

“秦国正式告诉韩国说:‘我从少曲出发,一天就能切断太行山的通道。我从宜阳出发,攻击平阳,两天韩国的军队都要全部出动。我离开两周而逼近郑国,五天之内韩国就会灭亡。’韩国认为这是对的,所以侍奉秦国。

“秦国正式告诉魏国说:‘我攻下安邑,堵住女戟,韩国的太原就被切断了。我攻下轵邑,经过南阳,封锁周都,包围两周,乘夏水,驾着轻便的战船,强弩在前,长戟在后,决开荥口,魏国就没有大梁了;决开白马口,魏国就没有外黄、济阳了;决开宿胥口,魏国就没有虚、顿丘了。陆地进攻就攻击河内,水路进攻就灭掉大梁。’魏国认为这是对的,所以侍奉秦国。

“秦国想要攻打安邑,担心齐国救援它,就把宋国送给齐国。说:‘宋王无道,用木头雕刻了我的形象,射它的脸。我的土地被切断,军队距离远,不能去攻打它。大王如果能打败宋国而占有它,我就如同自己得到了一样。’己经得到了安邑,堵住了女戟,就以此为理由把打败宋国的罪名加给齐国。

“秦国想要攻打韩国,担心天下人救援它,就把齐国送给天下人。说:‘齐王西次和我约定,西次欺骗我,一定要率领天下人来进攻我三次。有齐国就没有秦国,有秦国就没有齐国,一定要攻打它,一定要灭亡它。’己经得到了宜阳、少曲,占有蔺地、石邑,就以此为理由把打败齐国的罪名加给天下。

“秦国想要攻打魏国,重视楚国,就把南阳送给楚国。说:‘我本来就和韩国断绝关系了。破坏均陵,堵塞鄳口,只要对楚国有利,我就如同自己得到了一样。’魏国抛弃盟国而和秦国联合,就以此为理由把堵塞鄳口的罪名加给楚国。

“军队在林中受困,重视燕国和赵国,就把胶东送给燕国,把济西送给赵国。己经和魏国讲和,到达公子延,就通过犀首联合韩国和魏国来攻打赵国。

“军队在谯石受挫,在阳马被打败,重视魏国,就把叶地、蔡地送给魏国。己经和赵国讲和,就威胁魏国,不让它割让土地。陷入困境就让太后的弟弟穰侯去讲和,取得胜利就同时欺骗舅父和母亲。

“出使燕国的人说‘用胶东’,出使赵国的人说‘用济西’,出使魏国的人说‘用叶地、蔡地’,出使楚国的人说‘用堵塞鄳口’,出使齐国的人说‘用宋国’,这一定会让言语像车轮一样循环往复,用兵像刺杀蚊子一样轻而易举,母亲不能制止,舅父不能约束。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国杀死三晋的百姓数以百万计,现在活着的人都是秦国的遗孤。西河以外,上雒一带,三川地区,是晋国的祸害,三晋的土地有一半被秦国占领,秦国造成的祸害如此之大。然而燕国和赵国去秦国的人,都用争着侍奉秦国来劝说他们的君主,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燕昭王没有采纳。苏代又重新受到燕国的重用。

燕国派使者去联合各国,像苏秦在世时一样,各国有的联合,有的不联合,而天下人从此重视苏氏的合纵盟约。苏代、苏厉都寿终正寝,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都很显赫。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凭借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策略擅长于权变之术。苏秦承担反间计的罪名而死,天下人都嘲笑他,不敢学习他的策略。然而天下人所说的合纵者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些不同时代的事情类似,都附会在苏秦身上。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联合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这说明他的智慧超过了普通人。我所以列举他的生平事迹,按时间顺序编排,不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