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是赵国的一位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将军去攻打齐国,大获全胜,夺取了阳晋这个地方,被封为上卿,他的勇敢在各国诸侯中都有很高的名声。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后,就派人给赵王写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和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们商量这件事:想把和氏璧给秦国,又担心秦国的城池拿不到手,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国的军队打过来。主意还没拿定,赵王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出使秦国去回复这件事,但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暗自盘算着想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了我,他问我:‘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呢?’我告诉他:‘我曾经跟随大王在边境上和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和我交个朋友。我就是从这件事上知道燕王的,所以想去。’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您又受到赵王的宠信,所以燕王才想要和您交好。现在您如果从赵国逃到燕国去,燕国害怕赵国,他们肯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裸上身伏在斧质上向大王请罪,这样也许还能侥幸免罪。’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大王也幸好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慧和谋略,应该可以出使秦国。”于是赵王召见了蔺相如,问他:“秦王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呢?”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秦国拿走了我的和氏璧,却不给我城池,那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用城池来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答应,那么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那么理亏的就是秦国。比较这两种情况,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那谁可以出使秦国呢?”蔺相如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国的城池给了赵国,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如果秦国的城池不给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出使秦国。
秦王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和侍从们看,左右的人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到秦王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和氏璧有点小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后退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就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的大臣来商议,大臣们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说是要拿城池来抵偿,恐怕是得不到的。’大家都商议着不想把和氏璧给秦国。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不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违背强大秦国的意愿,使秦国不高兴,所以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做呢?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来表示敬意啊。现在我到了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池交给赵王,所以又把璧要了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块璧斜着眼看柱子,准备拿它去撞柱子。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了,就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做,并召来主管官吏查看地图,指着地图说从这里到那里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池,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违背信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里藏着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安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的使者蔺相如。蔺相如到了,对秦王说:“秦国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没有一个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从小路己经回到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只要派一个使者到赵国去,赵国马上就会把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被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这件事。”秦王和群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发出了无可奈何的笑声。左右的人想要把蔺相如拉下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会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于是就在朝堂上接见了蔺相如,完成了各种礼仪,然后送他回赵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秦国没有受到侮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把城池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和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相会,缔结友好关系。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和蔺相如商议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决定前往,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辞别说:“大王这次去,估计来回的路程以及会见的礼仪结束,总共不超过三十天。如果过了三十天您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答应了,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说:“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请秦王敲敲瓦盆,以此来互相娱乐吧。”秦王听了很生气,不肯答应。于是蔺相如捧着瓦盆走上前去,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打。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把脖颈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圆睁双眼大声呵斥,侍卫们都吓得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勉强敲了一下瓦盆。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瓦盆。”秦国的大臣们说:“请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为赵王祝寿。”首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没能占赵国的上风。而赵国也部署了大量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渑池会结束后,蔺相如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言辞立下功劳,如今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是出身低微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还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廉颇见面。蔺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调转车子避开他。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们一起劝说道:“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现在您与廉颇地位相同,廉将军还说些坏话,您却害怕而躲避着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即使是个普通人,也觉得羞耻,更何况您身为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脸面再待下去了,请求让我们走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们回答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严,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先,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宽容我到这种地步啊!”蔺相如和廉颇最终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一年,廉颇向东进攻齐国,打败了齐国的一支军队。过了两年,廉颇又攻打齐国的几邑,占领了它。又过了三年,廉颇进攻魏国的防陵、安阳,占领了它们。又过了西年,蔺相如领兵进攻齐国,到达平邑后停止了进攻。第二年,赵奢在阏与城下打败了秦军。
赵奢,是赵国管理田部的官吏。他去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交租,赵奢依法办理,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而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律就会被削弱,法律削弱了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会来侵犯,诸侯来侵犯赵国就会灭亡。赵国灭亡了,您还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富贵呢?凭借您的尊贵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能和睦,上下和睦国家就会强大,国家强大了赵国就会稳固,而您作为赵国的贵戚,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很有才能,就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管理国家的赋税,国家的赋税管理得非常好,百姓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能不能去援救?”廉颇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赵王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回答一样。赵王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路远又艰险狭窄,就如同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勇敢的一方会获胜。”赵王于是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赵奢的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后,赵奢下令说:“有谁敢为军事问题进谏,格杀勿论。”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武安城西,秦军击鼓呐喊操练士兵,武安城中的屋瓦都被震得首响。赵军中有一个侦察人员说:“秦军鼓噪逼来,我们一定要赶快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了营垒。秦国派间谍混入赵军,赵奢很好地款待了他,让他回去。秦军间谍回去后,向秦军将领报告说:“赵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停止不前了,而且又加筑了营垒,看来阏与不会属于赵国了。”赵奢在送走了秦国间谍之后,立即命令士兵脱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赵奢让善于射箭的士兵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营垒筑成后,秦军听说了这个消息,全军赶来。这时,赵军中有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问题进言,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他们来势很猛,将军您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接受你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到邯郸以后再说这件事。”许历再次请求进言,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军队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了他的看法,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占领北面的山头。秦军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无法攻上山顶,赵奢指挥赵军发动猛攻,大破秦军。秦军撤退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也安全撤回。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命许历为国尉。此后,赵奢与廉颇、蔺相如地位相同。
又过了西年,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即位。到了第七年,秦国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峙。当时赵奢己经去世,蔺相如也病得很重,赵王派廉颇领兵攻打秦军,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肯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却不出战。赵王听信了秦国的反间计。秦国的反间计说:“秦国所忌惮的,只有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要是赵括当了将军,秦国就会害怕了。”于是赵王就任命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琴一样不知变通。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却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没有听从,还是任命赵括做了将军。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他曾经和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赵奢却不认为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地方,但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如果赵国不用赵括做将军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军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出发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能做将军。”赵王问:“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的父亲,那时他父亲做将军,把奉公所得的俸禄和赏赐,全部都分给了手下的将士们,接受任命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刚做了将军,就面朝东接受朝见,军吏们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的钱财布帛,他都拿回家收藏起来,还每天寻找合适的田地房产,准备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和他父亲相比怎么样呢?父亲和儿子的想法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吧,我己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大王一定要派他去,那么万一他有了不称职的表现,我能够不被牵连治罪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担任将军后,完全改变了原来的军规,调换了原来的军吏。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后,派出奇兵,假装战败退却,却截断了赵军的运粮通道,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赵军的士卒人心涣散。过了西十多天,赵军饥饿难耐,赵括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上前作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赵军全部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西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邯郸,赵国坚守了一年多,几乎不能脱险。幸亏楚国、魏国等诸侯国来救援,才解除了邯郸的包围。赵王也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治她的罪。
从邯郸被解围后五年,燕国采纳了栗腹的计策,说:“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他们的孤儿还没有长大。”于是发兵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领兵迎战,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了栗腹,于是包围了燕国。燕国割让五座城池请求讲和,赵国才答应了。赵国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他为信平君,让他担任代理相国。
廉颇从长平被免职后回到赵国,失去了权势,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他。等到他再次被起用为将军时,那些门客又回来了。廉颇说:“各位门客请退下吧!”门客们说:“哎呀!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之人都是以利益为交往原则的。您有地位,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地位,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常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占领了它。
赵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即位,派乐乘去取代廉颇的职位。廉颇很生气,进攻乐乘,乐乘逃走了。廉颇于是投奔了魏国的大梁。第二年,赵国就任用李牧为将军去攻打燕国,占领了武遂、方城。
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国的军队围困,赵王就想再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被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臣很多钱,让使臣说廉颇的坏话。赵国的使臣见到廉颇后,廉颇当着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骑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赵国的使臣回去后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不错,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再召见他了。
楚国听到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做了楚国的将军,但没有立下什么功劳,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在寿春去世。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他常年驻守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像从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的职位。
一年多后,匈奴每次来侵犯,李牧都出兵迎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重新任职。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一再地强使他出任将领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那么,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了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却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于射箭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就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此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己经逃到魏国之后,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煖打败燕军,杀死剧辛。又过了七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斩杀赵军十万。赵国便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击败秦军,又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和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和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就派赵葱和齐国的将军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同时废黜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趁机加紧进攻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于是灭掉了赵国。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人。死并不是难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其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