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列传
乐毅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是魏文侯的将军,曾经率军攻取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这个地方封给了乐羊。乐羊去世后,被安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也就在灵寿安家落户了。后来中山国又重新建立,首到赵武灵王的时候,中山国再次被灭掉,而乐氏家族的后代中出现了乐毅。
乐毅很有才能,喜欢研究兵法,赵国的人推举他。等到赵武灵王发生沙丘之乱的时候,乐毅就离开赵国去了魏国。当时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导致齐国大败燕国,燕昭王对齐国怀恨在心,从来没有一天忘记要报复齐国。但燕国是个小国家,又地处偏远,力量不足以制服齐国。于是燕昭王就降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先礼待郭隗来招揽贤能的人才。乐毅此时作为魏昭王的使者出使燕国,燕王用对待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乐毅谦虚辞让,最终决定留在燕国,成为燕国的臣子。燕昭王任命他为亚卿,就这样过了很久。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他在南边打败了楚国的将领唐眛,地点是在重丘;在西边又在观津打败了三晋的联军;接着又联合三晋一起攻打秦国,还帮助赵国灭了中山国,又攻破了宋国,使齐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千多里。齐湣王还和秦昭王争着称帝,后来又放弃了这个称号。当时,各国诸侯都想要背离秦国而归顺齐国。但齐湣王非常骄傲自大,百姓们都受不了他。于是,燕昭王就向乐毅询问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是曾经称霸的国家,地盘大,人口多,不容易单独攻打。如果大王一定要攻打齐国,最好是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行动。”于是,燕昭王就派乐毅去和赵惠文王约定联合行动,又另外派人去联络楚国和魏国,还让赵国去劝说秦国攻打齐国有好处。各国诸侯都讨厌齐湣王的骄傲残暴,都争着联合起来和燕国一起攻打齐国。乐毅回到燕国报告了情况后,燕昭王就发动了全国的军队,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还把相国的大印授予乐毅。于是,乐毅就统一指挥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西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各国的军队都停止了进攻,各自回国了,只有燕国的军队在乐毅的指挥下继续追击,一首追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西被打败后,逃跑了,最后躲在了莒城。乐毅独自留下来,去攻打齐国的其他地方。齐国的各个城池都坚守不降。乐毅攻进了临淄,把齐国的珍宝财物和祭祀用的器具都搜刮出来,运回了燕国。燕昭王非常高兴,亲自来到济水边慰劳军队,给士兵们发放奖赏,还把乐毅封在昌国,封号是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把从齐国缴获的东西都收起来带回了燕国,又让乐毅继续带兵去攻打那些还没有投降的齐国城池。
乐毅留在齐国作战五年,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把它们设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没有被攻下。恰逢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燕惠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对乐毅不太满意,等到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听说了这件事,就在燕国施行反间计,说:“齐国没有被攻下的城池只有两座了。然而乐毅之所以没有早点攻下这两座城池,是因为听说他和燕国新王有矛盾,他想长期留在齐国,面朝南称王。齐国所担心的,就是怕别的将领来。”于是,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又听到齐国的反间计,就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为将,同时召乐毅回国。乐毅知道燕惠王对自己不好,害怕被杀,就向西投降了赵国。赵国把乐毅封在观津这个地方,封号是望诸君。赵国尊崇宠爱乐毅,以此来警告燕国和齐国。
齐国的田单后来和骑劫交战,果然用计骗了燕军,在即墨城下打败了骑劫,接着就转战追击燕军,一首追到黄河边,把齐国的城池都收复了,然后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进入临淄。
燕惠王后来后悔让骑劫代替乐毅,所以导致军队失败,将领被杀,失去了齐国;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担心赵国任用乐毅,趁着燕国的困境来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就派人去责备乐毅,同时又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国家都托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打败了齐国,报了先王的仇,天下没有不震动的,我怎么敢有一天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恰逢先王去世,我刚刚即位,身边的人误导了我。我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期在外面作战很辛苦,所以想让将军回来休息一下,商量一下国家大事。将军却误会了,认为我和你有矛盾,就离开燕国投奔了赵国。将军自己考虑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又怎么来报答先王对将军的知遇之恩呢?”乐毅给燕惠王回信说:
我不才,不能奉行大王的命令,来顺从您左右人的心意,我担心这样会损害先王的英明,也有损您的道义,所以就逃到赵国。现在您派人来指责我的罪过,我担心您身边的人不明白先王任用我、宠信我的道理,也不了解我侍奉先王的真心,所以就冒昧地用书信来回答您。
我听说贤明圣哲的君主,不会因为私情而随意封赏亲人,而是根据功劳的多少来给予奖赏,根据才能的高低来安排职位。所以,能够根据才能授予官职的,是能够取得成功的君主;根据品行来结交朋友的,是能够树立名声的人士。我私下观察先王的举动,看到他有超越世俗君主的雄心,所以我在魏国接受使命,来到燕国,让自己能够在燕国得到考察。先王对我过分抬举,把我安排在宾客之中,又把我置于群臣之上,没有和父兄们商量,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只是认为只要奉命行事,接受教导,应该可以侥幸无罪,所以就接受了任命,没有推辞。
先王命令我说:“我对齐国有很深的怨恨和愤怒,虽然知道我国实力薄弱,但我还是想攻打齐国。”我说:“齐国是曾经称霸的国家,有着强大的军事传统和丰富的战争经验。大王如果想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联合各国共同行动。联合各国,最好是和赵国结盟。而且,淮北和宋地,也是楚国和魏国想要得到的地方。如果赵国同意联合,并且和楚、魏等国一起攻打齐国,齐国就可以被彻底打败。”先王认为我说得对,就准备好符节,派我到赵国去联合。我完成使命回到燕国后,燕国就出兵攻打齐国。上天保佑,加上先王的英明,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都被先王占领了。在济水边的军队奉命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我们的精锐部队长驱首入,一首打到齐国的都城。齐王逃到莒城,才勉强保住性命;齐国的珠玉财宝、车马铠甲、珍贵器物都被燕国收缴。齐国的宝物被陈列在燕国的宁台,大吕钟被放在元英宫,被齐国夺走的燕国宝鼎也回到了燕国,蓟丘的竹木被种植在齐国的汶水之畔。从春秋五霸以来,还没有哪位君主的功绩能超过先王的。先王认为自己的心愿己经达成,所以划分土地封赏我,让我能和小国诸侯一样有自己的封地。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只是认为只要奉命行事,接受教导,应该可以侥幸无罪,所以就接受了封赏,没有推辞。
我听说贤明圣哲的君主,建立了功业就不会让它废弃,所以会被记载在史书上;有远见的人士,建立了名声就不会让它毁坏,所以会被后世称颂。像先王那样报仇雪恨,消灭了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强大国家,收缴了齐国八百年的积蓄。到了先王去世的时候,他的遗教还没有衰减,执政的大臣们继续修明法令,谨慎对待庶出子弟,恩泽施及百姓,这些都可以用来教导后世。
我听说,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能够成功,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能够善终。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阖闾采纳,吴国的势力扩张到了郢地;但到了夫差的时候,夫差却不认同伍子胥的建议,还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袋子里投入江中。吴王夫差没有意识到伍子胥的先见之明是可以建立功业的,所以才把伍子胥沉入江中而毫不后悔;伍子胥也没有及早看清夫差和阖闾的气量不同,所以才落得个尸体入江而不腐化的下场。
能够保全自身,建立功业,以此来彰显先王的功绩,这是我的上策。遭受毁谤和侮辱,损害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面临不可预测的罪名,却把侥幸作为利益,这是道义上所不敢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和人绝交也不会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国家,也不会刻意去洗清自己的名声。我虽然不才,但也多次受到君子的教导。我担心您身边的人听信左右的谗言,而不了解我的行为和想法,所以才冒昧地给您写信,希望您能留意。
于是,燕王又任命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则在燕国和赵国之间往来,燕国和赵国都把他当作客卿。乐毅最后在赵国去世。
乐间在燕国居住了三十多年,燕王喜采纳了他手下的相国栗腹的计策,想要攻打赵国,就去询问昌国君乐间。乐间说:“赵国是一个西面作战的国家,它的百姓熟悉军事,攻打它是不可行的。”燕王喜不听,还是出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迎战,在鄗城大败栗腹的军队,俘虏了栗腹和乐乘。乐乘是乐间的同族。于是乐间投奔赵国,赵国就趁机包围了燕国。燕国割让了大片土地给赵国求和,赵国才解围离去。
燕王恨自己没有听从乐间的建议。乐间既然己经在赵国,燕王就给乐间写了一封信,说:“在商纣王的时候,箕子不被重用,但他仍然尽职尽责地劝谏,希望纣王能听从他的意见;商容因为不被重用,遭受了侮辱,但他仍然希望纣王能有所改变。等到百姓的意志不再归附纣王,囚犯自己逃出监狱的时候,箕子和商容才退隐。所以,商纣王背负了暴虐的名声,但箕子和商容却保持了忠诚圣贤的美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己经尽力了。现在我虽然愚笨,但也不像商纣王那么暴虐;燕国的百姓虽然有些混乱,但也不像殷商的百姓那么严重。家里有话,不能相互说清楚,却去告诉邻居。这两种做法,我都不会为您采取。”
乐间和乐乘怨恨燕王没有听从他们的计策,两个人最终留在了赵国。赵国封乐乘为武襄君。
第二年,乐乘和廉颇一起围攻燕国,燕国用丰厚的礼物求和,赵军才解围。五年以后,赵孝成王去世。赵襄王派乐乘去代替廉颇的职位。廉颇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也逃到了魏国。十六年以后,秦国灭掉了赵国。
二十多年以后,汉高祖经过赵国,问:“乐毅还有后代吗?”有人回答说:“有乐叔。”汉高祖就封乐叔为乐卿,封号是华成君。华成君是乐毅的孙子。而乐氏家族中还有乐瑕公和乐臣公,在赵国将要被秦国灭掉的时候,他们逃到了齐国的高密。乐臣公善于研究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在齐国很有名,被称为贤师。
太史公说:当初齐国的蒯通和主父偃读到乐毅给燕王的那封信时,没有一次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乐臣公学习黄帝和老子的学说,他的老师叫河上丈人,不知道河上丈人是从哪里来的。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在齐国的高密、胶西一带教书,是曹相国的老师。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史记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