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是齐国人。他喜欢出谋划策,提出一些奇特宏伟、洒脱不凡的计策,但又不愿意做官任职,喜欢保持高尚的节操。他曾经到赵国游历。
在赵孝成王的时候,秦国派白起打败了赵国长平的大军,前后共杀死赵军西十多万人。随后,秦军乘胜向东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非常害怕,其他诸侯国的救兵都不敢来攻打秦军。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来救赵国,但因为害怕秦国,晋鄙的军队停在了荡阴,不敢前进。魏王又派客将军新垣衍秘密地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秦国这次紧急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夺谁更强,都要称帝,后来又取消了帝号。现在齐国己经越来越弱,如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秦国围攻赵国,其实并不是一定要占领邯郸,它的真正意图是想重新称帝。如果赵国能派使者去尊奉秦昭王为帝,秦国一定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开。”平原君还在犹豫,没有做出决定。
这时候,鲁仲连正好在赵国游历。正赶上秦国围攻赵国,他听说魏国的将领打算让赵国尊奉秦王为帝,就去见平原君,说:“现在事情怎么样了?”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事情!以前在外损失了西十万大军,现在又让秦军围住邯郸,无法把他们赶走。魏王派客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王为帝,现在他就在城里。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事情!”鲁仲连说:“我本来以为您是天下最有贤德的公子,现在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最有贤德的公子。魏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里?我请求替您去责备他,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意为您引见,让他跟先生见面。”平原君就去见新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里,我愿意替您把他介绍给将军认识。”新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的高士。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有职责在身,我不愿意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己经把您要见他这件事说出去了。”新垣衍只好答应了。
鲁仲连见到新垣衍,却一言不发。新垣衍说:“我观察居住在这座被围困的城池里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现在我观察先生的相貌,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待在这座被围困的城池中而不离开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取名声就死了,这都是错误的。一般人不了解他,才认为他是为了个人。秦国是一个抛弃礼仪、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术来驾驭士人,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秦国肆意称帝,统治天下,我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忍心做秦国的百姓。我之所以要见将军,是想帮助赵国。”
新垣衍说:“先生要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让魏国和燕国来帮助赵国,齐国和楚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新垣衍说:“燕国我倒是可以请求它来帮助,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我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还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危害,如果魏国看到了秦国称帝的危害,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新垣衍说:“秦国称帝的危害会怎么样呢?”鲁仲连说:“以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朝拜周王室。当时周王室贫穷又弱小,诸侯没有谁去朝拜,只有齐国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去世,齐王去吊丧晚到了,周室大臣就斥责齐威王说:‘天子驾崩,新天子即位,天子的座位空着,即使东方藩属国的臣子齐威王,也该去守丧,迟到的就斩首。’齐威王勃然大怒说:‘呸!你母亲是个奴婢!’最后被天下人耻笑。活着的时候去朝拜周王室,死了就斥骂他,实在是不能忍受周王室的苛求。天子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新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那些奴仆吗?十个奴仆跟随一个主人,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力气不如主人,智力不如主人吗?是因为害怕主人啊。”鲁仲连说:“唉!魏国和秦国相比,难道就像奴仆和主人一样吗?”新垣衍说:“是的。”鲁仲连说:“那我将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酱。”新垣衍听了很不高兴,说:“唉呀,先生您说的也太过分了!您又怎么能迫使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可以,我这就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商纣王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很美丽,献给了纣王,纣王却认为她很丑,就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为九侯争辩得很激烈,言辞又很激烈,结果被纣王做成了肉干。文王听说这件事后,长叹了一声,结果被纣王拘禁在牖里的仓库里一百天,想要让他死。为什么他们和别人一起称王,最后却落得被做成肉酱、肉干的下场呢?齐湣王到鲁国去,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对鲁国人说:‘你们准备用什么礼仪来接待我的国君呢?’鲁国人说:‘我们准备用十太牢的礼仪来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怎么能用这种礼仪来接待我的国君呢?我的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地巡游,诸侯应该离开自己的宫室,把钥匙交出来,撩起衣襟,捧着衣袖,在堂下侍候天子进餐。等天子吃完饭,然后他们才退下去处理政务。’鲁国人听了,把钥匙扔了出去,齐湣王没能进入鲁国。齐湣王打算到薛地去,要从邹国借路。当时,邹国的国君刚死,齐湣王想去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继承人说:‘天子来吊丧,主人一定要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在南面朝北,然后天子面向南来吊丧。’邹国的大臣们说:‘如果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邹国、鲁国的臣子们,活着的时候不能好好侍奉齐湣王,死了以后也不能用财物来陪葬,然而齐湣王却想在邹国、鲁国推行天子的礼仪,邹国、鲁国的臣子们没有接受。现在秦国是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魏国也是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都有称王的名号,看到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要尊奉它为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们还不如邹国、鲁国的奴仆。而且秦国一旦不停地称帝,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它会罢免那些它认为无能的,换上它认为贤能的;夺走它讨厌的,给它喜欢的。它还会让自己的女儿和爱妾做诸侯的妃子,住在魏国的王宫里。魏王还能安稳地过日子吗?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得到以前的宠信呢?”
于是新垣衍站起来,拜了两拜,向鲁仲连道歉说:“我开始还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现在才知道先生是天下少有的高士。我请求离开,不敢再谈尊奉秦王为帝的事了。”秦军的将领听说这件事后,把军队向后撤退了五十里。恰好在这个时候,魏公子无忌夺了晋鄙的军队来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就撤退了。
于是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谦让了三次,最终还是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兴正浓的时候,平原君起身向前,用千金为鲁仲连祝寿。鲁仲连笑着说:“天下所看重的高士,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报酬。如果有所收取,那就是商人的行为了,我鲁仲连不忍心这样做。”于是辞别平原君离开了,终身不再相见。
二十多年以后,燕国的将领攻占了聊城,聊城人中有个人在燕王面前说燕将的坏话,燕将害怕被杀,于是坚守聊城,不敢回去。齐国的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死了很多,但聊城还是没有攻下来。鲁仲连就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到城里,送给燕将。信中说:
我听说,聪明的人不会违背时机而放弃利益,勇敢的人不会因为怕死而损害名声,忠诚的人不会先考虑自己而后考虑君主。现在您一时发怒,就不顾念燕王没有了臣子,这是不忠诚;自己战死,使聊城被灭,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这是不勇敢;功业失败,名声破灭,后世没有人称道,这是不聪明。这三种情况,君主不以他为臣子,游说之士也不会记载,所以聪明的人不会反复考虑,勇敢的人不会害怕死亡。现在生死荣辱、贵贱尊卑,这个时候不会再有第二次,希望您仔细考虑,不要和世俗之人一样。
而且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齐国没有向南的心思,认为失去南阳的损失小,得到济北的利益大,所以才做出这样的决策。现在秦国出兵,魏国不敢向东进攻;秦国与齐国联合,楚国的形势就危险了。齐国放弃南阳,切断右边的土地,坚守济北,还是这样做的。而且齐国一定要在聊城决一死战,您就不要再考虑了。现在楚国、魏国都从齐国撤退,而燕国的救兵又不到。用齐国完整的兵力,没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和聊城共同据守一年的破败局面,那我看到您是不能得到的。而且燕国发生了很大的内乱,君臣的计策失误,上下迷惑,栗腹带领十万大军在国外打了五次败仗,以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被赵国围困,土地被削减,君主被困,被天下耻笑。国家疲惫,祸患多,百姓无所归心。现在您又用疲惫的聊城百姓抵抗齐国完整的军队,这是墨翟式的防守。百姓吃人肉,烧人骨头当柴火做饭,士兵没有背叛之心,这是孙膑式的用兵。能被天下人看到。虽然如此,为您考虑,不如保全战车和盔甲,回去向燕国报功。战车和盔甲完整地回到燕国,燕王一定高兴;您自己安全地回到国内,百姓就像见到了父母,朋友在社会上扬起手臂议论您的功绩,您的功业可以显扬。对上可以辅佐孤单的君主来控制群臣,对下可以养育百姓来资助游说之士,改变国家的状况,改变风俗,功名可以建立。或许您也抛弃燕国,抛弃世俗的名声,向东到齐国去?齐国可以分给您土地,确定您的封号,您比陶、卫富足,世世代代称孤,和齐国长久地存在,这又是一个计策。这两个计策,都是名声显扬、利益丰厚的,希望您仔细考虑而慎重地选择一个。
而且我听说,注重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从前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这是篡逆;他抛弃公子纠不能为他而死,这是怯懦;他被囚禁,戴上枷锁,这是耻辱。如果这三种行为,君主不用他为臣子,乡里的人也不会和他来往。假如当初管仲被囚禁而不出来,死了也不回到齐国,那么他的名声也免不了被耻笑为卑贱的行为。奴仆尚且羞于和他同名,何况社会上的人呢!所以管仲不把身在囚禁之中当作耻辱,而把天下不能治理好当作耻辱;不以不死公子纠为耻,而以不能在诸侯中树立威信为耻。所以,他虽然兼有这三种过错,却能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功名传遍天下,光照邻国。曹沫作为鲁国的将领,三战三败,丢失了五百里的土地。假如当初曹沫不回头考虑,不转身回去,刎颈自杀而死,那么他的名声也免不了被耻笑为失败的将领。曹沫不以三战三败为耻,回去和鲁君一起谋划。齐桓公在天下称霸,会合诸侯,曹沫凭借一把匕首,在坛上逼近齐桓公的心窝,脸色不变,言辞不乱,三战三败所丢失的土地,一朝就收复了,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信施加到吴、越。像这两位士人,不是不能成就小的廉洁,实行小的节操,他们认为如果自杀身亡,与世隔绝,功名不能建立,这不是聪明的做法。所以,他们抛弃一时的愤怒,建立终身的名声;放弃一时的气愤,确定世代的功业。因此,他们的功业和三王争高低,名声和天地共存亡。希望您选择其中一个去做。
燕将看到鲁仲连的信后,哭了三天,犹豫不能自己决定。他想回到燕国,己经产生了嫌隙,害怕被杀;他想投降齐国,他在齐国杀死和俘虏的人太多了,又害怕投降后被侮辱。他长叹一声说:“与其让人杀我,不如自杀。”于是就自杀了。聊城大乱,田单于是攻破了聊城。回到齐国后,田单向齐王说起鲁仲连,齐王想要封他爵位。鲁仲连逃到海上,说:“与其富贵而受人屈辱,不如贫贱而轻视世俗,放纵自己的心志。”
邹阳是齐国人。他在梁国游历,和从前吴国的庄忌先生、淮阴的枚先生这些人交往。他上书给梁孝王,却处在羊胜、公孙诡之间。羊胜等人嫉妒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梁孝王很生气,把邹阳交给官吏,想要杀掉他。邹阳是客居在外游历的人,因为被诽谤被抓起来,担心死后承担罪名,于是从监狱里写信给梁孝王说:我听说忠诚的人不会不被回报,守信的人不会被怀疑,我曾经认为是这样,现在才知道是徒有虚名罢了。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仁义,白虹穿日,太子丹却害怕了;卫先生为秦国谋划长平之战,太白星遮住了昴星,秦昭王却怀疑他。精诚使天地变化,而忠信却不被两个君主理解,难道不可悲吗!现在我尽忠竭诚,把我的意见全部说出来,希望您了解,可是左右的人不明白,终于被官吏审问,被世人怀疑,这是让荆轲、卫先生重新起来,而燕王、秦王还不醒悟啊。希望大王仔细考察这件事。
从前,卞和献宝玉,楚王砍掉了他的脚;李斯竭尽忠诚,胡亥却对他施以极刑。因此箕子假装发狂,接舆逃避世俗,他们怕遭受这种祸患啊。希望大王仔细考察卞和、李斯的用心,然后看楚王、胡亥的听信,不要让我被箕子、接舆耻笑。我听说比干被剖心,伍子胥死后尸体被装在皮袋子沉到江里,我开始不相信,现在才知道是这样。希望大王仔细考察,稍微怜惜我。
谚语说:“有相处到老还是不熟悉的,也有停车交谈一见如故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相互了解与不了解啊。所以从前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把自己的首级借给荆轲来奉行太子丹的使命;王奢离开齐国到了魏国,站在城上自杀,抵挡齐军而使魏国得以存活。王奢、樊於期不是对齐国、秦国感情疏远而对燕国、魏国感情亲近,他们离开两国,为两君而死,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志向,仰慕正义而无穷无尽啊。因此苏秦不被天下人信任,却成为燕国的尾生;白圭在六国作战时丢失了六座城池,却为魏国夺取了中山。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真诚地相互了解啊。苏秦做燕国的相国,燕国人却在燕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燕王却按住剑把发怒,还用马肉给他吃;白圭在中山国很显赫,中山人却在魏文侯面前说他的坏话,魏文侯却扔给他夜光之璧。为什么呢?是因为两位君主和两位臣子,彼此敞开心扉、肝胆相照,难道会被不实之词所改变吗?
所以女子不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人不论贤不贤,一入朝都会遭到排挤。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却做了中山国的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肋骨、敲掉牙齿,却做了秦国的应侯。这两个人,都坚信必然成功的计策,摒弃结党营私的勾当,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不能免于嫉妒他们的人的诽谤。因此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背负石头投海而死。他们不能被世人容纳,但为了道义却不肯苟且偷生,也不肯在朝廷中结党营私,来转移君主的心意。所以百里奚在道路上讨饭,秦缪公却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甯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却把国家政权交给他。这两个人,难道是向朝廷中的人借求官职,从左右的人那里借取声誉,然后两位君主才任用他们的吗?是因为他们内心受到感动,行为符合道义,彼此亲密得像胶漆一样,就是兄弟也不能离间他们,难道还能被众人的口舌所迷惑吗?所以偏听会产生奸邪,独信会形成祸乱。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氏的话而驱逐了孔子,宋国相信了子罕的计策而囚禁了墨翟。像孔丘、墨翟这样有口才的人,都不能免于被诽谤,而两个国家也因此陷入危险。为什么呢?是因为众人的嘴能熔化金属,多次的诽谤能毁掉人的骨骼。所以秦国任用了戎人由余而称霸中原,齐国任用了越人蒙而使威王、宣王强大起来。这两个国家,难道被世俗的偏见所束缚,被世间的舆论所左右,被阿谀奉承的话所牵制吗?公正地听取意见,全面地观察事物,就能名垂当代。所以心意相合,胡人和越人也能成为兄弟,由余、越人蒙就是这样;心意不合,骨肉兄弟也会被驱逐而不收留,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这样。现在君主如果能采用齐国、秦国的明察,摒弃宋国、鲁国的偏听,那么五霸的功业就不值得称道,三王的事业也容易实现了。
所以圣明的君主觉悟后,抛弃子之的野心,因而不会被田常的贤能所迷惑;封赏比干的后代,修整孕妇的坟墓,所以功业又在天下建立起来。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想行善的愿望从不满足。晋文公亲近他的仇人,终于称霸诸侯;齐桓公任用他的仇人,却使天下得到匡正。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内心慈爱、仁义、诚恳,这是发自内心的,不是用虚伪的言辞所能借取的。
至于秦国任用商鞅的法令,向东方削弱了韩、魏,军队强大到称霸天下,可是最终被车裂而死;越国采用大夫文种的计策,打败了强大的吴国,称霸中国,可是最终文种却被赐死。所以孙叔敖三次离开相位而不懊悔,于陵子仲辞去三公职位去为人浇灌菜园。现在君主如果真能去掉骄傲的情绪,怀着可以报答的心情,开诚布公,袒露心迹,施予恩德,始终和士人同甘共苦,不吝惜财物,那么即使桀的狗也能让它冲着尧狂吠,盗跖的门客也能让他去刺杀许由,何况凭借万乘大国的权势,凭借圣王的资历呢?这样的话,那么荆轲遭受灭七族的祸殃,要离烧死妻子儿女,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我听说,明月之珠、夜光之璧,在黑暗中扔给人走在道路上的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着眼睛看他的。为什么呢?是因为它无缘无故地来到面前。盘曲的树根,形状怪异,却被万乘大国用作祭天的器具。为什么呢?是因为君主身边的臣子先对它进行了加工。所以,没有缘由来到面前,即使献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还是结下怨恨而不能得到赏识。所以,先有人引荐,那么用枯木朽株也能建立功业而不被忘记。现在天下的平民百姓,居住在穷乡僻壤,地位低贱,即使有尧、舜的治国方法,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着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想尽忠于当代的君主,可是由于从来没有人引荐,虽然竭尽心思,想打开一片忠信的天地,辅佐君主治理国家,那么君主必定有按着剑柄斜着眼睛看他的迹象,这就是使平民百姓不能成为枯木朽株的原因。
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独自在陶钧之上进行陶铸,而不被卑贱的言论所牵制,不被众多的口舌所改变。从前秦王听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话,才相信了荆轲的说辞,结果匕首暗藏在地图里突然发难;周文王在泾水、渭水一带打猎,用车载着吕尚一起回去,最后得以称王天下。所以秦王听信了左右的话而被荆轲谋杀,周文王任用偶然遇到的人而称王天下。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越拘泥的言论,到广泛的空间去议论,独自观察那显明宽广的大道。
现在君主沉溺于阿谀奉承的言辞,被帷裳所牵制,使不羁之士和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对世俗感到愤懑而不愿留恋富贵的原因。
我听说,穿着华丽的衣服进入朝廷的人,不会用私利玷污道义;磨砺名节的人,不会用欲望伤害品行。所以,县名是“胜母”,曾子就不进去;城邑的名字叫“朝歌”,墨子就回车而去。现在要让天下志行高洁的人,受到威重的权势的约束,屈从于高位权贵的权势,所以他们就掉转面孔,不惜玷污自己的行为,去侍奉阿谀奉承的人,以求得亲近君主的身边,那么士人就会宁肯死在岩穴之中,哪里还会有竭尽忠心、信义而到朝廷里来的人呢!
邹阳的上书奏给梁孝王后,梁孝王派人把他放了出来,终于成为梁孝王的上等宾客。
太史公说:鲁仲连的言论虽然不完全符合大道,然而我推崇他在平民的地位上,放纵自己的意志,不屈服于诸侯,与卿相权贵辩论,使他们失去权势。邹阳的言辞虽然有些不谦逊,然而他援引事物,进行类比,有值得悲哀的地方,也可以称得上是正首不屈服了,我因此把他附在《鲁仲连列传》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史记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