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秋天,没有北方的萧瑟,依旧绿意盎然,只是空气中多了几分干燥的凉意,驱散了盛夏的黏腻。街道两旁的音像店里,邓丽君甜美又略带忧伤的歌声飘出来,与街头巷尾偶尔响起的、节奏强劲的迪斯科音乐交织在一起,构成这个时代特有的、新旧碰撞的旋律。
年轻人的穿着越发大胆。喇叭裤虽然不再是最时髦的,但依旧常见,花衬衫、连衣裙的颜色更加鲜艳。烫着“招手停”发型、戴着蛤蟆镜的男青年,和穿着踩脚裤、高领毛衣的女青年,蹬着崭新的自行车穿梭而过,成为城市里流动的风景。
林晚走在这日渐繁华的街道上,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她依旧穿着朴素,但眉宇间的怯懦和疲惫己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和沉静的力量。
药材公司的稳定订单,让她终于摆脱了赤贫,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她甚至咬牙买了一辆二手的女式自行车,方便往来于租住的小屋、加工点和药材市场之间。
她不再满足于仅仅做药材公司的初级供应商。那虽然稳定,但利润空间有限,且受制于人。她开始利用空闲时间,更加系统地研究药材配伍和凉茶配方。
她省吃俭用,订阅了《大众医学》、《食品科学》等杂志,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上面的知识。她甚至壮着胆子,去旁听过一次市里举办的“中医药保健讲座”,虽然大多听不懂,却开阔了眼界。
一个周末,她去最大的新华书店想找一些专业书籍,却发现科技类书架前挤满了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在争相购买或阅读各种技术、经济、甚至英语学习的书籍。
“知识热”、“文凭热”的浪潮,正席卷着这座开放前沿的城市,改变着无数人的命运轨迹。林晚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学习的决心。
她尝试着将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改良了几款凉茶配方,使其口感更佳,也更符合现代人追求的“保健”概念。
她做了几大壶,免费送给药材公司相熟的职工和几位老主顾品尝,收获了不少好评。
“小林啊,你这凉茶越做越好了!比外面凉茶铺的还够味!”药材公司门卫老陈咂着嘴称赞道。
“是啊,喝了感觉喉咙都舒服多了,没那么燥了。”质检科的一位大姐也附和。
这些反馈让林晚信心大增。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芽——也许,她可以重新把凉茶生意做起来,但不再是摆地摊,而是开一个正经的、有固定门面的凉茶铺?甚至……将来有一天,能把自己配制的凉茶,像那些成盒的菊花晶、夏桑菊冲剂一样,包装起来销售?
这个想法让她心跳加速,但也知道路还很长。她需要更多的资本,更成熟的技术,和……一个机会。
机会似乎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这天,她照常去药材公司送加工好的柴胡。在办公楼走廊里,迎面遇见了质检科的张科长。张科长身边还跟着一位穿着时髦西装、提着公文包、看起来像是港商或者外贸干部的中年男人。
“小林,来得正好!”张科长看到她,眼睛一亮,叫住了她,“这位是省外贸公司的李经理,对我们省的特色药材资源很感兴趣。你上次送来的那批茯苓,切片工艺很好,李经理想看看。”
林晚心里一惊,连忙礼貌地问好。
李经理打量了她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料到加工药材的是这么一位年轻清秀的女同志。他接过张科长递来的样品,仔细看了看薄厚均匀、色泽白皙的茯苓片,满意地点点头:“确实不错!手工能达到这个水平,很难得。我们公司正在开拓东南亚的中药材出口业务,对炮制工艺要求很高。不知道这位女同志……怎么称呼?”
“我姓林,林晚。”林晚尽量保持镇定地回答。
“林晚同志,”李经理语气客气了许多,“你这加工点规模怎么样?能不能接一些工艺要求更复杂的订单?比如出口级别的精制饮片?”
外贸出口?精制饮片?
这些词汇像惊雷一样在林晚耳边炸响!这远远超出了她目前的加工能力!她的“加工点”还只是那个旅社后院的小角落!
她的脸瞬间涨红,手心冒汗,巨大的机遇和巨大的压力同时袭来。她几乎要下意识地拒绝。
但就在话要出口的瞬间,她看到了李经理眼中那丝并未完全掩饰的、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苦寒梅花香之辣女逆转人生路 对“个体户”能力和规模的习惯性质疑,也看到了张科长鼓励的眼神。
一股不服输的倔强猛地冲上头顶!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语气不卑不亢地回答:“李经理,张科长,非常感谢您们给我这个机会。我目前的加工点确实不大,但我对药材加工的技术和要求非常熟悉,也能保证每一批货的质量。如果公司信得过,我愿意尽全力试一试,保证按时按质完成订单!”
她没有夸大,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坦诚现状的同时,表达了强烈的信心和决心。
李经理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似乎对她沉稳得体的回答颇为欣赏。他沉吟了一下,对张科长说:“老张,你看……”
张科长哈哈一笑:“老李,别看小林同志年轻,可是个钻研技术的实在人!她送来的货,次品率是我们所有供应商里最低的!我看可以让她先试做一个小批量的订单,看看效果嘛!”
李经理最终点了点头:“好吧。小林同志,我们最近有一批出口香港的黄芪急单,要求切薄片,无硫熏,杂质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量不大,但时间紧,要求高。你敢不敢接?”
“敢!”林晚毫不犹豫地回答,心脏狂跳,“请李经理放心,我一定按要求完成!”
接下订单,林晚几乎是跑着离开药材公司的。巨大的兴奋感和沉重的压力让她浑身发抖。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更是一个天大的机遇,一个能让她彻底摆脱小打小闹、迈上新台阶的跳板!
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她没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场地,没有专业的切片工具,没有熟练的工人,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大量优质原料……
她首先想到的,是去找那位卫生系统的王科长。她硬着头皮,带着药材公司的订单合同(复印件)和外贸公司的要求文件,找到了王科长办公室。
王科长看了材料,听了她的困难,沉吟良久。他欣赏林晚的闯劲和诚信,但也面露难色:“小林啊,你这个情况……正规的加工场地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决。不过,”他话锋一转,“我可以帮你问问街道的知青社,他们有个闲置的旧仓库,虽然条件一般,但地方大,稍微收拾一下,做临时加工点应该没问题。租金也可以优惠。至于工具和工人……就得靠你自己想办法了。”
这己是雪中送炭!林晚千恩万谢。
她立刻行动起来。用几乎所有的积蓄租下了那个旧仓库,又跑遍旧货市场,淘换来了两台半旧的电动切片机和一些必要的工具。工人不好找,她咬牙开出了比国营厂临时工还高的日工资,才勉强招到两个下岗的女工和一个手脚麻利的农村小伙。
她日夜泡在仓库里,带着临时拼凑起来的“团队”,严格按照外贸公司的要求,一遍遍地试验切片厚度、烘干温度,亲自把关每一道工序。那段时间,她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眼睛里布满血丝,手上添了许多新伤。
周凛的信又来了。信里除了照例的问候和牵挂,还透露出一个信息:陆峻似乎通过关系,调到了市工业局的一个科室,虽然听起来是闲职,但毕竟进了机关。
林晚看着信,只是淡淡一笑,随手放在一边。北方小城的那些纷扰,此刻听起来竟如此遥远和不真实。她的全部身心,都己投入到眼前这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战斗中去。
终于,在交货期限的前一天,第一批符合出口标准的黄芪精制饮片装箱完毕。看着那一片片薄如蝉翼、色泽金黄、散发着浓郁药香的黄芪片,林晚和她的工人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外贸公司的质检员来验货时,仔细检查了每一项指标,最后满意地在验收单上签了字。
“林晚同志,厉害!”质检员竖起大拇指,“第一次做出口订单,就能达到这个水准,前途无量啊!”
送走质检员,林晚独自站在空旷的仓库里,看着角落里堆放的几箱成品,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她做到了。凭借着自己的双手、智慧和咬牙不服输的韧劲,她抓住了机遇,闯过了难关。
窗外,南国的阳光正好,透过仓库高窗的玻璃,洒下一地金光。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必将有更多的挑战和风雨。但她无所畏惧。
风,己经起于青萍之末。而她,这株曾被风雨摧折的小草,终于要迎着风,奋力生长,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M26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