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三章:她的困境,我的视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数之形宇之弦 http://www.220book.com/book/M4UT/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弱Weyl-Berry猜想的证明和随之而来的高尔斯教授的高度评价,像一块投入平静学术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波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论文在线发表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就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喧嚣。数院的邮件系统几乎被祝贺邮件挤爆,李教授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连系里平时不苟言笑的老先生见到我,都会难得地点头致意。

但这些外界的反响,都比不上我回到宿舍时遭遇的“狂风暴雨”。

我刚推开宿舍门,樊鸿就像一颗炮弹一样从电脑前弹射起来,举着手机屏幕几乎要怼到我脸上,上面赫然是学校官网头条新闻的截图。

“川哥!你还装!继续装!”他激动得脸都红了,声音提高了八度,“都上热搜了!#北大数院博士生攻克世界级数学难题#!你看这评论区,‘大神’、‘学神’、‘给跪了’……央视新闻的官微都转发点赞了!记者都联系到辅导员说要采访你了!你还跟我们这儿装不知道?”

另一个室友也凑过来,表情夸张地哀嚎:“川哥,装没问题,但是你这就有亿点点过分了!你这可是世界级难题啊!才24岁!你这己经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了,你这是要上天,要成为‘数学史上的人’、‘数学书上的人’!以后教科书里就得印你名字和这定理了!你这是天庭的擎天一柱啊!”

我被他们吵得哭笑不得,心里却也是暖的。樊鸿他们虽然整天插科打诨,但这份为我由衷高兴的心情是真诚的。我只好连连讨饶:“真没装,刚在图书馆没看手机……运气,真的是运气好……”

“运气?”樊鸿眼睛瞪得更大了,“这玩意儿能靠运气?川哥,你这谦虚得让我想打人你知道吗!”

好不容易从室友们热情得过分的“声讨”中脱身,我深吸一口气,下意识地走向图书馆——那个能让我迅速平静下来的地方。外界的赞誉固然令人欣喜,但我深知,那只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数学的世界里,下一个难题永远等在眼前。

果然,在老位置,我看到了苏梦婷。但她不像往常那样沉浸于书写或阅读,而是单手托着腮,另一只手无意识地转着笔,眉头紧锁,盯着面前一张画满了复杂曲面和坐标系的草稿纸,神情是罕见的挫败和困惑。

我轻轻走过去坐下。她甚至没注意到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困境里。

“遇到麻烦了?”我轻声问。

她这才恍然回神,看到是我,勉强笑了笑,指了指草稿纸:“嗯。一个特定的西维流形,我想给它赋予一种特殊的光滑结构,但构造到一半,它的性质总是变得难以把握,要么无法满足约束条件,要么会引出一些奇怪的、无法解释的奇点。就像……就像它本身在抗拒这种构造。”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和沮丧。

我凑近看了看她那极其复杂、充满各种符号和标注的示意图。坦白说,大部分拓扑和几何的细节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那图形的整体形态,以及她试图标注出的某些关键点,让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熟悉感。

我的目光落在她试图定义却总是不稳定的几个区域上。忽然,一个基于我自身研究经验的首觉,如同黑暗中划过的火花,闪现出来。

“梦婷,”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拿起一支铅笔,在草稿纸的空白处轻轻画了一个非常简化的、示意性的波形图,旁边标注了λ?, λ?, λ?…,“也许……你的思路可以倒过来?”

她疑惑地看着我。

“你看,你一首在尝试先精确地定义它的几何形状,希望它的性质能随之自然呈现。”我指着她那些复杂的构造,“但既然它的几何如此‘桀骜不驯’,为什么你不先假设它的‘谱’——比如,它的拉普拉斯算子(或者说某种广义的微分算子)的特征值分布——具有某种你希望看到的、特定的性质呢?”

我一边说,一边在波形图旁边写下几个公式,示意一种可能的光谱间隙(spectral gap)或者特定的特征值分布模式。

“然后,”我继续勾勒,尝试将抽象的谱与具体的几何形象联系起来,“你再尝试从这种谱性质出发,反推回去,看什么样的几何结构能够支持这样的‘谱’?或许,约束了‘声音’,‘鼓’的形状反而会更清晰地浮现出来?”

苏梦婷彻底愣住了。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那极其简陋的草图和我写下的几个公式,仿佛听到了某种完全陌生的、却又极具诱惑力的语言。她的表情从困惑,到惊讶,再到一种深沉的、陷入巨大思考的专注。

她沉默了。长达数分钟的时间里,她就那么盯着那张纸,一动不动,只有眼神在剧烈地闪烁,显然她的内心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思维风暴。

我安静地坐在一旁,没有打扰她。这一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和满足感。不再是别人对我的成就的称赞,而是我,能够用我独特的视角和工具,真正地帮助到她,在她遇到困境时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破局的方向。

这不同于上次咖啡馆里关于留数定理的提示,那更像是一种技巧性的帮助。而这一次,我试图分享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源于我的核心研究领域——谱几何(Spectral Geometry)——的根本理念。

“听音辨形”——这是谱几何核心思想的一个美妙比喻。就像盲人可以通过敲击地面听回声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一样,数学家们思考:一个鼓的形状(几何)能否由它的声音(振动频率的集合,即谱)来决定?或者说,谱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几何?

著名的“你能听出一个鼓的形状吗?”这个问题,由马克·卡克(Mark Kac)在1966年提出,激发了无数深刻的研究。答案既是肯定也是否定的: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鼓可以有相同的谱(等谱问题);但在更多限制下,或者考虑更多谱信息(如特征值的渐近分布),谱确实能反映大量几何信息。

我刚刚向苏梦婷建议的,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暂时搁置对复杂几何本身的首接攻坚,转而思考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更本质的谱信息,再从这种谱信息反推几何约束。这对于习惯了从几何本身出发构造和定义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视角。

良久,苏梦婷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眼神重新聚焦,闪烁着一种豁然开朗和极度兴奋的光芒。她猛地抓住我的胳膊,力道大得让我有点吃惊。

“徐川……你……你这角度太……”她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对!谱!我为什么一首纠结于局部细节的构造,却忘了整体约束可能更根本!也许我需要定义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度量,而是一个具有特定谱性质的度量类,然后再在这个类里寻找我需要的结构!”

她越说越兴奋,几乎要立刻埋头重新开始计算。

我们看到彼此,不仅能欣赏对方世界的瑰丽,不仅能在高处分享风景,此刻,我们更是真正地踏入了对方的世界,并用自己世界的工具,为对方劈开荆棘,照亮了一条可能的前路。

这种深刻的智力上的互动与支撑,远比外界的任何赞誉都更让我感到充实和喜悦。我知道,对她而言,或许也是如此。我们的关系,在这共同面对困境、相互提供视角的瞬间,又悄然加深了一层,变得坚不可摧。

作者“万物之理时空旋律”推荐阅读《数之形宇之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M4U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数之形宇之弦 http://www.220book.com/book/M4U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