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小试牛刀
经过几日的学习和练习,加入草编队伍的几位妇人手艺日渐纯熟。孙婆婆编的草鞋底子最厚实耐穿;王氏心思细腻,编的小篮子格外精巧;刘婶力气大,编出的草席又大又平整;张嫂速度最快,能编出各种实用的小物件。苏婉清则成了技术指导和品质总监,确保每件成品都达到标准。
第一批成品己经积累了不少,是时候检验市场了。
云朔城虽小,也有固定的集市日期。这日恰逢集日,沈清韵决定亲自带队,去集市上“小试牛刀”。她挑选了孙婆婆、王氏和刘婶三人同行,一方面她们手艺好,成品有代表性,另一方面人多些也能互相照应。苏婉清和周氏留守家中,继续指导张嫂等人赶制下一批货物。
沈墨轩本也想跟着去,被沈清韵以“家中需有男丁照应”为由留下。她知道兄长书生脸皮薄,未必适应市井叫卖,而且集市鱼龙混杂,需谨慎行事。
西人带着一筐精心挑选的草编物品,来到了城中心那片相对热闹的空地——云朔城唯一的集市。集市上人来人往,多是周边百姓前来交易自家产的少量蔬菜、鸡蛋,或是贩卖些山货、手工品,规模不大,却也充满市井气息。
她们找了一处相对干净的角落,铺开一块粗布,将草鞋、篮子、草垫、小饰盒等物品一一摆开。与其他摊位上粗糙、单调的草编物相比,她们的产品无论是做工、样式还是美观度,都明显高出一筹。
起初,路人只是好奇地瞥几眼,并未驻足。孙婆婆和王氏有些紧张,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沈清韵却并不气馁,她深吸一口气,学着记忆中集市小贩的样子,清了清嗓子,用清晰但不刺耳的声音招呼起来:“来看一看,瞧一瞧嘞!结实耐穿的草鞋,精巧实用的篮子!自家手艺,价格公道!”
她的声音吸引了一些目光。一位穿着补丁衣服的大婶蹲下身,拿起一双草鞋仔细看了看,又用力扯了扯鞋底,惊讶道:“哟,这鞋底编得可真厚实!比老刘头家卖的结实多了!多少钱一双?”
沈清韵早己和众人商量好价格,她微笑道:“大婶,三文钱一双。您看这用料,这手艺,保证穿得久。”
那大婶显然心动了,对比了一下旁边摊位同样卖三文却单薄许多的草鞋,犹豫了一下,还是掏出三枚磨得发亮的铜钱:“成,给我来一双!俺家那口子费鞋,就缺这结实的!”
开张了!
第一笔生意成交,孙婆婆等人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沈清韵将三文钱郑重地交给孙婆婆:“婆婆,这是您编的那双鞋卖的钱,您收好。”
孙婆婆握着那三枚还带着体温的铜钱,手都有些颤抖。这是她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靠自己的手艺,这么快就挣到了现钱!
有了第一个顾客,便有第二个、第三个。她们摊位上的东西因为质量好、样式新,很快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草鞋和实用篮子卖得最好,连苏婉清指导编的那些精巧的小饰盒,也被一个带着女儿来赶集的妇人买走,说是给女儿装头花用。
不到一个时辰,她们带来的货物便销售一空!甚至还有没买到的顾客询问下次集日是否还来。
盘点收入,竟然换回了五十多文铜钱!这对于孙婆婆、王氏这些平日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妇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按照事先约定,沈清韵根据每个人提供的成品数量和品质,现场进行了分配。孙婆婆和王氏因为提供的成品多且好,分得最多,各自有十几文钱。刘婶和张嫂(留守制作)也分到了相应的份额。沈清韵和苏婉清作为技术提供者和组织者,也象征性地分了一份。
握着手中沉甸甸的铜钱,孙婆婆激动得老泪纵横:“活了这么大岁数,头一回……头一回觉得自己还有点用……”
王氏也眼圈发红,紧紧攥着钱,仿佛攥着一家人的希望。
小试牛刀,大获成功!这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她们看到了靠自己双手改变生活的可能,对沈清韵这个组织者,也从最初的疑虑变成了由衷的信服和感激。团结协作、按劳分配的模式,第一次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希望的星火,通过这小小的草编,开始真正点燃。
边疆流放怕什么?先分田地再建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边疆流放怕什么?先分田地再建国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M8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