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智慧火花
春荒在互助会的集体努力下有惊无险地度过,天气也一天天暖和起来。生产活动逐渐恢复正常,草编生意依旧是目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
这日,在沈清韵家临时充作工坊的院子里,几位负责编织的妇人一边干活一边闲聊。心灵手巧的王氏看着自己刚刚编好的一个精美小篮,叹了口气:“这篮子编得是好看,可就是太费工夫了。要是能编得快些就好了,一天就能多编几个,多换点钱。”
旁边正在纺线的刘婶也接口道:“可不是嘛,俺这纺车也老旧了,纺起线来吱嘎响,还老爱断线,效率低得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在一旁整理草料的沈清韵心中一动。提高生产效率,是扩大再生产、改善生活的关键。她前世见过更高效的纺织机和编织技术,但首接拿出来太突兀,也未必完全适合当下的材料和工具水平。
一个更好的想法在她脑中形成——引导大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激发群众的智慧。
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王氏身边,拿起那个精美的小篮,赞赏道:“王嫂子的手艺是越发精湛了。你刚才说觉得编得慢,主要是慢在哪个步骤呢?”
王氏见沈清韵问得认真,便仔细想了想,指着篮子的收口处说:“主要是这收边和编花纹的地方,要特别小心,一针一针地挑,快不起来。”
沈清韵点点头,又转向刘婶:“刘婶,您觉得纺车慢,是摇起来费力,还是线容易断?”
刘婶比划着:“都有点!摇起来沉,胳膊酸,线也老断,得不停地接线,耽误功夫。”
沈清韵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对在场的所有妇人们说:“各位婶子、嫂子,咱们做活计,都想做得又快又好。王嫂和刘婶刚才提的这俩事,我看挺要紧。咱们能不能一起琢磨琢磨,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这编织收口更快点,让这纺车用起来更轻省点?”
她顿了顿,引导道:“比如编篮子,收口能不能用个固定的模子撑着,或者换个更顺手的编法?纺车呢,是不是哪个轴不够滑溜了?或者梭子能不能改改样子?”
智慧的火焰,需要碰撞才能产生火花。沈清韵没有扮演全知全能的“救世主”,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抛出了问题,激发了大家思考的热情。
妇人们起初有些茫然,但很快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她们常年与这些工具打交道,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个说好像用湿一点的草料编收口会顺手些,那个说见过别人用一种带凹槽的木棍辅助编织花纹。关于纺车,有人建议把轴磨光滑点上点油,有人回忆说小时候见过的另一种纺车好像有个踏板,不用手摇……
虽然这些想法还很零散,甚至有些天真,但一种积极思考、主动寻求改进的氛围开始形成。沈清韵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鼓励大家大胆想象。她知道,这簇关于技术革新的智慧火花,己经被点燃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火花,汇聚成可以实际应用的火焰。
徐向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8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