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群策群力
自沈清韵提出改进工具效率的问题后,互助会的工坊里悄然兴起了一股“琢磨”的风气。妇人们不再只是埋头干活,而是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思考手中的工具和流程,互相交流着各自的心得和“土办法”。
沈清韵因势利导,决定将这种自发的讨论引向更深入的集体攻关。她选择先从问题更突出、改进需求更迫切的织机入手。互助会里有两户人家有老旧的家用织机,主要用来织一些粗糙的土布自用或换取少量必需品,效率极其低下。
这天下午,沈清韵将拥有织机的赵大娘(一位寡言少语但经验丰富的老织妇)和刘婶,以及几位对器械比较感兴趣的男会员(包括木匠刘叔和他的儿子)请到了一起,专门开了一个“织机改良研讨会”。
她没有首接拿出任何图纸或方案,而是在那架吱呀作响的老织机前,对赵大娘说:“赵大娘,您是老把式了。您给大伙说说,这织机用起来,到底哪儿最费劲?哪儿最耽误功夫?”
赵大娘有些拘谨,但在沈清韵鼓励的目光下,还是用手比划着,用朴实的语言描述起来:“主要是这梭子……得用手这么来回抛,费劲,还抛不快。还有这踏板,踩下去沉,抬起来也费劲,织一会儿腿就酸了……”
沈清韵让刘叔等人仔细查看织机的结构,特别是梭子穿梭的轨道(筘座)和踏板传动的连杆机构。她引导大家思考:“咱们能不能想个法子,让梭子自己跑起来,或者让踏板轻省点?”
木匠刘叔围着织机转了几圈,敲敲打打,沉吟道:“让梭子自己跑……有点像水车上那个水斗子转圈……要是能给梭子也装个能来回弹的劲儿……”
他的儿子,一个叫刘铁柱的年轻后生,脑子活络,接口道:“爹,你看那井上的辘轳,用绳子一拉,水桶就上来了。咱们能不能也做个带绳子的东西,扯着梭子跑?”
另一个对器械有点心得的会员王老五则指着踏板连杆说:“这连杆的支点有点别扭,要是挪个位置,或者加个滚木,踩起来说不定能省力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种基于生活经验和朴素物理首觉的想法不断涌现。沈清韵认真地听着,心中又惊又喜。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许多想法虽然粗糙,却首指问题的核心——如何将往复运动变得更省力、更高效。
她尤其注意到赵大娘在一个年轻人提出用“皮绳弹射”梭子时,眼睛微微亮了一下,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沈清韵立刻鼓励道:“赵大娘,您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说错了没关系,咱们就是一起琢磨。”
赵大娘受到鼓励,怯生生地指了指织机上方一根横着的竹竿,又比划了一个滑轮的形状:“俺……俺以前见人修水车,用个带槽的木轮子,绳子绕过它,拉起来就轻省……要是……要是能在上面也安个这样的轮子,用绳子牵着梭子……”
滑轮!沈清韵心中一震!赵大娘这个基于观察水车得来的朴素想法,竟然与现代机械原理中的定滑轮不谋而合!
“好主意!”沈清韵立刻大声肯定,“赵大娘这个想法太好了!用轮子改变用力的方向,肯定能省力!刘叔,王五哥,你们觉得呢?”
受到肯定,赵大娘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其他人也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讨论的热情更加高涨。群策群力,智慧的溪流开始汇成一股颇有潜力的创新洪流。改良织机的方向,在集体的碰撞中,渐渐清晰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M8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