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巧手改良
“研讨会”后,织机改良的思路基本明确:核心是解决梭子穿梭的动力问题,尝试利用滑轮(或类似结构)和弹性势能(如皮筋、竹片弹力)来实现半自动化;次要目标是优化踏板连杆机构,减轻操作负担。
说干就干!木匠刘叔和王老五负责主要的结构改造,沈墨轩负责记录数据和草图,沈清韵则统筹协调,并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在一些关键细节上提出建议(如滑轮槽的深浅、皮筋的固定方式等,她巧妙地用“我觉得这样可能更结实/更顺滑”来表达),赵大娘和刘婶等使用者则随时试用,反馈感受。
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第一次加上简易竹制滑轮和皮筋后,梭子确实能弹射出去了,但力量不受控制,要么无力地掉在中间,要么猛地撞到对面架子上弹回来,差点打伤人。
大家没有气馁,围在一起分析原因。沈清韵引导大家思考皮筋的拉力、滑轮的摩擦力、梭子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刘铁柱提议换不同粗细的皮筋试试,王老五觉得滑轮槽太浅,绳子容易滑脱。沈墨轩则建议在梭子飞行轨道的两端加装柔软的缓冲物(如缠了布的木块)。
一次次调整,一次次测试。工坊里叮叮当当,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和试验的声响。其他不参与改造的会员也时常过来围观,加油鼓劲,送水送饭。整个互助会仿佛都投入到了这项“技术攻关”中。
几天后,一个晴朗的下午,经过不知第多少次改进的织机再次准备就绪。这次的改良版织机,加装了打磨光滑的木质定滑轮,使用了粗细适中的牛筋绳,梭子经过配重调整,轨道两端加了缓冲。踏板连杆也根据王老五的建议调整了支点,并加了简易的木质轴承(涂了动物油脂)。
赵大娘深吸一口气,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坐到了织机前。她脚踩踏板,手扶筘座,然后,用一个小巧的机关释放了绷紧的牛筋绳——
“嗖!”
梭子带着一道流畅的弧线,精准而迅速地穿过经线,稳稳地停在另一端的缓冲块上!
赵大娘熟练地拉动筘座压紧纬线,脚踩踏板变换经线开口,然后反向释放机关——
“嗖!”
梭子又轻快地飞了回来!
如此往复,织布的速度明显提升!而且操作者只需控制踏板和打纬,抛接梭子的繁重劳动被大大减轻!
“成功了!”
“太快了!比原来快了一倍不止!”
工坊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赵大娘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织布的动作却更加流畅。刘叔、王老五等人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巧手改良,大获成功!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次信心的巨大飞跃。它证明了,只要肯动脑筋,肯动手,依靠集体的智慧,他们这些普通人也能创造出改变生活的奇迹!这台凝聚了众人心血的改良织机,如同一座丰碑,宣告着互助会不仅在生存互助上取得成功,更在生产力革新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希望之火,因智慧与勤劳而越烧越旺。
(http://www.220book.com/book/M8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