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墨轩授课
互助会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沈清韵的目光看得更远。她深知,要想真正改变贫苦百姓的命运,仅靠改善物质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开启民智,让他们掌握知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知识,才是打破阶级固化、争取自身权利的最有力武器。
这个机会,落在了沈墨轩身上。
一日,沈清韵对兄长说:“哥,咱们互助会的孩子越来越多,整天在泥地里撒野也不是办法。你满腹经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开个识字班,教孩子们认几个字,学点道理?哪怕以后不做学问,能写自己的名字,能看懂官府的告示,也是好的。”
沈墨轩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眼中放出光来。他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抱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虽身处逆境,但能将学问传授给渴望知识的孩童,无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他立刻激动地答应下来:“好!韵儿,此事大善!我定当竭尽全力!”
消息一出,立刻在互助会内部引起了轰动。读书识字,对于这些世代为农、为匠的贫苦百姓来说,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竟然有机会免费学习,哪有不支持的道理?家长们纷纷领着孩子前来报名,不仅有半大的小子丫头,连一些年轻的妇人和半文盲的汉子也腼腆地表示想旁听。
于是,互助会的工坊在夜晚又有了新的用途——学堂。一块木板刷上黑漆就是黑板,烧黑的树枝就是粉笔。沈墨轩从最基础的《三字经》、《百家姓》教起,但他并非死板地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云朔城的实际和互助会的理念,深入浅出地讲解。
他讲“人之初,性本善”,会引申到互助会团结互助的精神;讲“玉不琢,不成器”,会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他甚至会教一些简单的算术,便于日后记账理事。
沈墨轩发现,这些贫苦出身的孩子和学习者,虽然基础差,但求知欲极强,学习异常刻苦。他们知道这机会来之不易,每一个字都学得无比认真。这种热情也深深感染了沈墨轩,让他教学更加投入。
识字班的开办,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孩子们变得比以前更加懂礼貌,眼睛里有了不一样的光彩。大人们能认字后,看懂了以前如同天书的账本、告示,感觉腰杆都挺首了些。更重要的是,知识像一束光,照亮了他们原本蒙昧的世界,让他们开始思考更多的东西,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有了新的认识。
墨轩授课,不仅传播了知识,更是在播撒文明的种子和觉醒的基因。这悄无声息的变化,正在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变革,积蓄着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和思想基础。沈清韵看着灯光下兄长认真教学、孩子们专注听讲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欣慰。这条教育启蒙之路,虽然漫长,但意义深远。
云朔城的天空,仿佛也感应到了地面上的暗流涌动,连日来都蒙着一层灰蒙蒙的阴翳。互助会的新工坊己初具规模,虽然依旧简陋,但宽敞的空间和井然的分区,让每日在此劳作的会员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与希望。纺车与织机的嗡鸣、草叶翻飞的窸窣、整理药材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蓬勃向上的乐章。义诊的日子,院子里更是人头攒动,沈清韵温和而精准的诊断,苏婉清细致分拣药材的身影,以及患者离去时那感激不尽的眼神,都让“云朔妇孺互助会”这七个字,如同春风般吹拂过越来越多贫苦百姓的心田。
作者“徐向东”推荐阅读《边疆流放怕什么?先分田地再建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8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