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那间临时联合办公室内的气氛,愈发微妙而紧绷。表面上的合作仍在继续,底下却己是暗潮汹涌,彼此心照不宣地划清了界限。
沈铖派来的安保团队,以吴锋为首,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效率”。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向专案组提交一份厚厚的报告,内容包罗万象:从全市范围内购买过类似老式齿轮的五金店清单,到具备机械加工背景且有前科的人员数据库交叉比对结果,甚至还有基于案发现场环境做出的凶手心理侧写更新版。
报告格式精美,数据详实,逻辑清晰。每一次提交,吴锋都会带着公事公办的表情进行简要汇报,语气恭敬却疏离。
“根据我方数据分析,凶手可能具备中等以上教育水平,对老旧工业体系有特殊情感联结,社会交往可能存在障碍……”吴锋指着投影幕布上的图表,侃侃而谈。
凌岳坐在会议桌的末端,沉默地听着。这些分析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浮于表面,甚至有意将调查方向引向“怀旧”、“孤僻”、“心理异常”这类模糊而难以证伪的特征上。提供的海量数据看似有用,实则像一片茂密的灌木丛,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去筛选验证,极易分散注意力,错过真正的核心。
这更像是一种精心包装的信息干扰战术。
凌岳几乎可以肯定,这些报告在提交前,必然经过周维,甚至沈铖本人的严格审核,确保不会泄露任何真正关键、可能牵连到“钟摆厂”或其自身的信息。
另一方面,凌岳也彻底收起了任何共享信息的念头。他不再在联合会议上提出基于染料和旧案关联的大胆假设,只是偶尔就技术细节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疑问。他将所有关于“青鸾化工”、“赵志明失踪案”以及与钟摆厂隐秘历史相关的发现,都严格封锁在自己心里,以及公寓那面写满秘密的白板上。
他的调查转入完全的地下状态。通过张伟提供的有限权限,他避开吴锋团队的视线,独自调阅着那些被封存的、与钟摆厂破产前后相关的经济案件卷宗(尽管收获寥寥);他利用深夜时间,再次走访赵志明当年可能接触过的、与旧工业体系相关的灰色人物;他持续尝试破解那条发给“老K”的短信和那个空号背后的秘密。
张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清楚凌岳在进行危险的独自探索,也隐约感觉到沈铖团队提供的“帮助”水分很大。作为警队副队长,他必须维持表面上的合作秩序;作为朋友,暗河之交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暗河之交最新章节随便看!他又无法对凌岳可能遇到的危险视而不见。
他所能做的,只是在权限范围内,尽可能为凌岳提供便利:比如“无意中”将一些内部系统的查询密码泄露给凌岳;在安排任务时,尽量将吴锋团队支开去处理一些耗时却无关紧要的外围排查;或者在凌岳需要某些敏感但非核心的资料时,想办法用“其他案件需要参考”的理由调出来,悄悄转给他。
一次,凌岳需要一份钟摆厂破产前五年内的所有离职人员名单(他怀疑“老K”可能在其中),这份名单不在吴锋团队提供的资料里。张伟犹豫再三,还是以“排查社会关系”为由,从人社局档案库调了出来,在一个楼梯间的监控死角,快速塞给了凌岳。
“小心点,”张伟压低声音,眼神警惕地扫过空无一人的走廊,“吴锋他们刚才好像在问技术科要最近所有外部人员的数据库查询日志。”
凌岳接过U盘,塞进口袋,点了点头:“知道。谢了。”
没有多余的交流,两人迅速分开。
回到联合办公室,吴锋正拿着一份新报告走向张伟,脸上挂着程式化的微笑:“张队,我们刚完成对三名受害者最近一年网络购物记录的交叉分析,发现一个可疑的重合点,他们都曾在同一家小众的复古五金网店浏览过,虽然没发现购买记录,但建议深挖一下这家店……”
张伟接过报告,心里明白这大概率又是另一个需要耗费数日去验证却很可能一无所获的“线索”,但他脸上还是露出严肃认真的表情:“辛苦了,吴组长,我马上安排人手跟进。”
眼角的余光里,他看到凌岳正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屏幕上是看似普通的全市交通监控界面,但他知道,凌岳一定在后台运行着某个加密程序,试图追踪别的东西。
不合作的合作,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假面舞会。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说着台面上的词,却在台下进行着真正的博弈。
信息在暗中过滤,线索在暗中追踪,信任在暗中瓦解。
凌岳知道,沈铖一定也在通过某种方式监视着他的动向。而他,也在利用这有限的“合作”空间,艰难地拼凑着被刻意打散的真相碎片。
这场无声的较量,看谁先找到对方的破绽,谁先揭开那层最后的伪装。
迷雾依旧浓重,但齿轮仍在固执地转动,咬合着越来越近的真相,发出令人不安的预兆。
(http://www.220book.com/book/MCS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