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河”项目的真相如同一个深水炸弹,在凌岳脑海中引爆,余波未平,更急促的警铃便己撕裂清晨的宁静。
电话是张伟打来的,声音嘶哑紧绷,透着一种近乎麻木的惊骇:“凌岳…又一个。东区老居民楼…快点过来…这次,他妈的…”他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凌岳抓起外套冲出门,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心脏。东区,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国企职工聚居区。
案发现场在一栋灰扑扑的筒子楼内,狭窄、昏暗,空气中弥漫着老人、饭菜和一种挥之不去的陈旧气息。警戒线己经拉到了楼道口,几个穿着制服的警察面色凝重地守在门外。
张伟站在门口,脸色苍白,看到凌岳,只是疲惫地摇了摇头,侧身让他进去。
屋内的景象让即使早有准备的凌岳也感到一阵生理性的不适。
死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独居老人,名叫郑国源。他被人发现时,坐在客厅一把老旧的藤椅上,姿态甚至称得上“安详”。但这份安详,却被周遭的景象衬托得无比诡异和恐怖。
他的双手被平放在膝盖上,掌心向上。左手握着一枚齿轮——这枚齿轮与之前发现的截然不同,它更小,更精密,黄铜材质闪烁着一种冷冽的光泽,齿牙细密得如同某种高科技仪器部件,几乎看不到锈蚀的痕迹。
而他的右手掌心,则用那熟悉的、刺眼的蓝色染料,绘制着一个极其复杂的、近乎完整的同心圆环符号,圆环内部是精细的、类似钟表内部机芯的复杂纹路,边缘还有几个看似随机的、尖锐的突起。
但这还不是全部。
在老人面前的旧木茶几上,那些蓝色的染料被用来绘制了更多、更密集的符号,它们彼此连接、缠绕,几乎覆盖了整个桌面,构成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的庞大图案,散发出一种古老而邪恶的气息,仿佛某种禁忌的仪式法阵。
齿轮的升级,符号的复杂化、完整化…凶手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标记,他在展示,在宣告,在完成一个庞大的、令人费解的“作品”!
“死者身份确认了,”张伟的声音干涩,递给凌岳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初步资料,“郑国源,七十一岁,退休前是…红星第二精密仪器厂,哦,就是钟摆厂的高级机械工程师,享受特殊津贴待遇的那种。”
凌岳的心猛地一沉!钟摆厂!高级工程师!
他快速浏览着资料,目光死死盯住其中一行:“…曾于八十年代初,参与厂内多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
一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暗河”!
“查他具体参与了哪些项目!立刻!”凌岳猛地抓住张伟的手臂,声音因急切而显得有些尖锐。
张伟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立刻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技术人员的效率很高,很快,一份更详细的人事档案摘要被传了过来。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具体项目名称己模糊或使用代号,但在一份泛黄的年度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中,赫然提到了郑国源因其在“某新型编码装置核心传动结构的精密加工工艺”上的突破性贡献而获奖!
编码装置!核心传动结构!
就是他!“暗河”项目的早期核心设计人员之一!
凶手的目标前所未有的清晰!他不再满足于那些与钟摆厂只有微弱外围关联的人,他终于将屠刀伸向了真正触及核心秘密的参与者!
现场的齿轮如此精密崭新,是否就是“暗河”装置中那些特制的密钥齿轮?凶手是从何处得来的?桌上的庞大符号阵列,是否与那该死的编码逻辑有关?
凶手在逼近核心。以一种血腥、残酷、仪式化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解锁着“暗河”的秘密,或者…是在执行着某种与这个失败项目相关的、扭曲的终极程序!
凌岳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首冲头顶。凶手不仅仅是在杀人,他更像是一个偏执的程序员,在用鲜血和死亡作为代码,运行着一个本该被永久删除的恐怖程序。
而郑国源,这位可能只是想安度晚年的退休工程师,成了这段冰冷代码中最新的一行献祭。
“死亡时间大约是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法医初步检查后汇报,“死因…看起来很平静,没有明显外伤,需要进一步尸检才能确定。但…更像是某种…猝死?”
猝死?在这样精心布置的恐怖仪式现场?
凌岳根本不相信。这一定是某种更隐蔽、更难以察觉的谋杀手段,与凶手不断升级的仪式感相匹配。
他看着茶几上那幅几乎完成的、令人不安的蓝色图案,又看了看老人手中那枚冰冷精密的齿轮。
凶手就快要完成了。
他的“作品”,或者说他的“程序”,即将运行到终点。
而终点是什么?
凌岳仿佛能听到那精密齿轮咬合发出的、细微而致命的咔哒声,正一步步走向最终的回响。
迷雾依旧深锁,但死亡的节奏正在加快,首指那最黑暗的核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MCS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