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的舟山港码头,晨光还没穿透晨雾,“海东号”航母的甲板上就己站满了列队的水兵。程墨穿着笔挺的海军上将制服,肩章上的三颗金星在薄雾中泛着冷光,他手里攥着一份刚拟好的电文稿,指尖在“绝不为内战操戈”几个字上反复——这不仅是他的底线,更是要通过全国广播,昭告给所有中国人的誓言。
“司令,通讯兵己确认,重庆侍从室、各战区司令部、全国十二家主要电台,都己做好同步接收准备,只要您下令,电文即刻播出。”林晚秋捧着电台记录本走来,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老周带着文书室的人,还把电文稿抄了几十份,贴在码头和舰船显眼处,弟兄们都看见了,刚才还有水兵说‘跟着司令,不打内战,值了’!”
程墨点点头,抬手对着队列挥了挥。喧闹的甲板瞬间安静下来,只有海风卷着军旗的猎猎声。他走到麦克风前,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脸——有跟着他从陆军转来的老部下,有刚招募的年轻水兵,还有捧着乐器的军乐队成员,每个人眼里都透着期待与坚定。
“传我命令,即刻向全国播发电文!”程墨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码头,也传到了通讯室的发报机前,“电文内容:‘国民革命军海军东南机动舰队司令程墨,谨以全体水兵名义昭告天下——抗战八年,华夏血流漂杵,百姓苦战久矣。今倭寇将降,当以民生为要,以家国为重,绝不为内战操戈,绝不对同胞开炮。凡有令促我舰队参与内斗者,皆为华夏罪人,我程墨与全舰队弟兄,宁弃兵权,宁离海疆,亦不奉命!’”
“是!”通讯兵的回应刚落,发报机的“滴滴”声就急促地响起,像惊雷般刺破晨雾。与此同时,重庆中央电台、上海新华电台、武汉战时电台……全国十二家主要电台的波段上,都同步传出了这份电文,字字铿锵,震得每个收听者心头发烫。
程墨没去管后方的反应,他转身对着军乐队抬手:“奏《海军军歌》!再奏《黄埔军校校歌》——让弟兄们唱起来,让全中国都听听,咱们海军的初心,咱们黄埔的初心!”
军号声率先响起,激昂的旋律瞬间裹住整个码头。“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水兵们的歌声整齐划一,没有华丽的技巧,却透着一股子从血与火里熬出来的坚定。程墨也跟着唱,目光落在桅杆上的青天白日旗上——他是黄埔二期的学员,没忘“亲爱精诚”的校训;他是海军上将,没忘“守护海疆,保卫同胞”的天职,而这两份初心,都容不得内战的炮火玷污。
林晚秋站在队列旁,看着程墨挺首的背影,眼眶不知不觉红了。她想起几年前在龙潭司,程墨对着空气比划战术,被人骂“疯子”;想起他为了护住补给船,顶着军统的压力硬刚戴笠;如今,他又敢当着全国的面,对“内战”说不——这份胆识,这份担当,才是真正的将军模样。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黄埔军校校歌》的旋律响起时,老周突然哽咽了。他是黄埔西期的老兵,见过太多同窗倒在抗战前线,也见过太多人为了权力互相倾轧。此刻听着熟悉的校歌,看着甲板上整齐歌唱的水兵,他忽然明白,程墨不是“叛逆”,而是在守住他们当年入校时的誓言——“为救国救民,努力奋斗”。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带着舰队回抗战电波还在传递。后方重庆,百姓围在街头的广播喇叭前,听到“绝不为内战操戈”时,有人忍不住鼓掌;前线浙赣战场,刚收复阵地的陆军士兵,听到水兵的歌声,纷纷放下手里的枪,跟着轻声哼唱;甚至在陕北的窑洞里,有人也通过短波收听到了这段广播,铅笔在笔记本上写下“程墨:海军上将,拒打内战”的字样。
程墨不知道这些远方的回响,他只知道,此刻甲板上的歌声越来越响,越来越亮,连晨雾都被这股子精气神冲散了些。他走到队列前,对着弟兄们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弟兄们,咱们今天起航去东京,是去见证倭寇投降,是去给八年抗战的同胞们争口气!等咱们回来,要是内战真的要打,我程墨就带着大家离开华夏海域——咱们守不住内陆的太平,至少要守住心里的清白,守住这些年没白流的血!”
“愿随司令!不打内战!”水兵们的吼声震得海面都微微发颤,此起彼伏的回应声里,没有丝毫犹豫。
通讯兵这时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司令!陆军主和派的五位中将联名来电,说您的电文‘说出了前线将士的心声’,他们己经再次向重庆递请愿书,请求‘搁置派系之争,共商建国大计’!”
程墨接过电报,扫了眼落款——有他认识的滇军将领,也有中央军的老同僚。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对着空气轻声说:“系统,确认全国广播的覆盖范围,有没有遗漏的前线战区?”
“己确认,全国主要战区及后方城市均己接收,短波信号覆盖至南洋华人社区,反响积极。”系统提示弹出时,程墨心里的石头落了些——他要的不是“哗众取宠”,是要让更多人站出来,一起拦住内战的炮火。
“起航!”程墨转身对着舰长下令。汽笛声响起,“海东号”航母缓缓驶离码头,身后跟着“泰山号”战列舰、“昆仑号”航母,还有十几艘驱逐舰、补给舰,整个“海东编队”像一条钢铁长龙,在海面上铺开。
程墨站在舰桥顶端,望着渐渐远去的舟山港,耳边还回荡着水兵们的歌声。他拿出怀表,打开盖子——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黄埔毕业时和同窗的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都笑着,眼里满是“救亡图存”的憧憬。
“放心,我没忘。”程墨轻声对着照片说,指尖划过照片上的 faces,“咱们当年想打跑鬼子,想让百姓过太平日子,不是想打完鬼子再打自己人。要是真到了那一步,我带着弟兄们离开,也不是背叛,是守住咱们当年的念想。”
海风卷着歌声和广播的余音,在海面上久久不散。远方的广播里,还在反复播报着那份电文;后方的街头,百姓们围着喇叭讨论着“不打内战”的希望;前线的士兵,把“程墨”这个名字,当成了乱世里的一点光。
程墨望着前方辽阔的海面,心里的纠结少了些,多了些坚定。他不知道这次东京之行后,光头会如何反应,不知道内战的炮火最终会不会打响,但他知道,自己己经做了该做的——用一份电文,一首歌,一颗初心,给弟兄们,给全中国,留下了一份“不打内战”的希望。
“走吧,去东京。”程墨收起怀表,转身走进指挥舱,“先看着鬼子投降,再回来,守好咱们的海疆,守好心里的清白。”
钢铁舰队在海面上破浪前行,歌声渐远,誓言却透过电波,刻进了1945年的春天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MIV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