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委员长办公室的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明暗交错的线条。光头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捏着一份“全国民意调查”报告,指尖在“83%民众反对内战”的数字上反复——这是侍从室刚汇总的结果,从后方城市到前线阵地,从文人学子到普通士兵,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程墨的通电,都在盼着鬼子投降后能过上太平日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光头低声念着这句话,语气里没了之前的怒气,只剩下难以掩饰的疲惫。他想起早上收到的情报:滇军、桂军的将领联名来电,说“若内战起,恐难约束部下”;连中央军里跟着他打了多年仗的老部下,也私下递话“弟兄们打够了,想回家”。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就是程墨那封全国广播的通电,就是那句“绝不为内战操戈”。
“主任,”光头抬头看向侍立一旁的侍从室主任,声音沉了些,“给延安发去密电,就说我提议,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商讨战后建国事宜,具体时间让他们定。另外,通知外交部,把这事暂时压下来,先别对外声张,等延安那边回复了再说。”
主任愣了愣,随即连忙应声:“是!卑职这就去安排!”他跟着光头这么多年,太清楚这个决定有多不容易——委员长向来对延安态度强硬,这次能主动提出和谈,显然是真的被“民意”逼到了份上,也怕程墨那边再出什么幺蛾子。
光头没再说话,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中国地图上。手指从东南沿海划过——那里是程墨舰队的防区,如今因为程墨的通电,成了“不打内战”的标杆;再划到陕北,那里是延安的所在地,是他打了多年却始终没拿下的地方。他忽然觉得,自己这半生争来的权力,在“民意”面前,竟有些轻飘飘的。
“程墨……”光头低声念着这个名字,语气复杂。他恨这个嫡系将领的“不听话”,恨他公开挑战自己的权威,可又不得不承认,要是没有程墨守住海疆、逼得日军提前投降,要是没有程墨的通电点燃民众的和平诉求,他或许还在做着“一举消灭延安”的梦,根本不会考虑和谈。
与此同时,东海之上,“海东号”航母的指挥舱里,程墨正对着空气查看系统面板上的“重庆动向”。当“光头提议与延安和谈”的提示弹出时,他紧绷的肩膀终于松了些,指尖在面板上轻轻点了点:“看来,民意这东西,终究还是起作用了。”
“司令,您看!重庆发来电报,说委员长提议跟延安和谈,还问咱们舰队能不能在谈判期间,加强沿海巡逻,防止日军残部趁机捣乱!”林晚秋拿着电报跑进来,脸上难掩兴奋,“老周刚还说,这要是真能谈成,就不用打内战了,弟兄们也能好好歇口气了!”
程墨接过电报,扫了几眼,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回复重庆,就说舰队会全力守护沿海,保证谈判期间海疆安稳。另外,让通讯兵把‘和谈提议’的消息,也通过广播告诉全舰队的弟兄们,让大家也高兴高兴。”
“是!”林晚秋转身要走,却被程墨叫住。
“等等,”程墨看着她,语气严肃了些,“跟弟兄们说清楚,和谈只是开始,能不能真的不打内战,还得看后续。咱们不能放松警惕,舰队的训练、防御部署,一样都不能落——只有手里有力量,才能守住和平。”
林晚秋点点头,心里更佩服程墨了——别人都在为和谈高兴时,他还能保持清醒,知道“和平”不是靠嘴谈出来的,是靠实力护出来的。
当天傍晚,延安的回电就传到了重庆。伟人在回电中同意举行和平谈判,还提议让第三方人士(民主党派代表)参与,确保谈判的公平性。消息传到“海东号”时,程墨正在甲板上和水兵们一起吃饭。当听到“延安同意和谈”的广播时,甲板上瞬间爆发出欢呼声,连平时最沉默的炊事班老班长,都端着酒壶喊“要是不打内战,我给弟兄们做三个月红烧肉”。
程墨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忽然暖暖的。他想起前世在红党旗下看到的内战惨状,想起那些倒在自家人枪口下的士兵,想起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现在,因为他的介入,因为民意的推动,历史似乎真的在往好的方向走。
“系统,计算当前和谈成功、避免内战的概率。”程墨在心里默念。
“当前和谈成功概率75%(较此前提升30%),关键变量:双方对‘军队改编’‘地方治理’的分歧能否达成一致,程墨舰队的中立立场能否持续稳定民心。”系统提示弹出,程墨心里有了底。
他走到甲板边缘,望着远处的海面。夕阳把海水染成金色,“海东号”的桅杆上,青天白日旗在风中舒展,旁边还挂着一面小小的“和平鸽”旗帜——这是水兵们自己做的,说要“跟着司令,守护和平”。
“委员长那边松口了,延安也同意和谈了,可这只是第一步。”程墨轻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栏杆,“军队改编、地盘划分、民生安置……这些都是难题。但至少,咱们有了谈的机会,有了不打内战的希望。”
这时,周明轩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东京受降仪式的流程表:“司令,盟军那边传来消息,受降仪式定在本月底,到时候您要作为中国海军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程墨接过流程表,目光落在“中国代表”几个字上,心里忽然生出一股使命感。他想起八年抗战的艰辛,想起那些牺牲的弟兄,想起程墨通电里的誓言。“好,”他郑重地点点头,“到时候,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不仅打赢了抗战,还在努力守护和平,不让内战再毁了这片土地。”
周明轩看着程墨坚定的眼神,用力点头:“弟兄们都等着呢!等从东京回来,咱们就看着和谈成功,看着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程墨笑了笑,没再说话。他望着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充满了期待——期待东京受降仪式上,能亲眼见证鬼子低头;期待重庆和谈桌上,能真的谈出和平;期待未来的日子里,海疆无战事,弟兄们能回家,百姓能安稳。
海风卷着水兵们的笑声和歌声,在东海之上回荡。“海东号”航母还在朝着东京方向破浪前行,它承载着的,不仅是见证抗战胜利的使命,还有守护和平、避免内战的希望。
而在重庆和延安,和平谈判的准备工作己经悄然启动。民意的浪潮推着历史的车轮,朝着一个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方向前进。程墨知道,自己和他的舰队,还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守住海疆,守住民心,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曙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MIV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